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展开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 程 标 准 | 素 养 解 读 |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 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把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土地兼并的原因和抑制兼并的措施。 2.从历史解释角度把握“重农抑商”概念,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剖析该政策。 3.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对比分析明清时期东西方政策的差异。 |
知识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1.概况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抑制土地兼并
(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
(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国有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
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表现
(1)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5.影响: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但并非在任何时期都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知识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重农抑商”与“海禁”“闭关锁国”的关系
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
史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①。重租税以困辱之②。……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③。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解读] ①②③处说明西汉政府分别在生活上、经济上和政治上压制商人。
[思考] 根据史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提示】 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等。
史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④。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解读] ④处说明雍正帝认为农业是最重要的。
[思考] 根据史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影响?
【提示】 经济主张: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严重影响: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1)根本原因:巩固封建统治。
(2)客观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直接原因:保证封建赋税征收和徭役的征发。
2.措施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大量农民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如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利用税收制度抑制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乘车等都有严格规定。
3.影响
(1)积极作用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
“海禁”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
史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①,且“每诱岛倭入掠”。朱元璋……“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②。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解读] ①②处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阐述了明代为何要实行“海禁”。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提示】 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史料二 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③”
[解读] ③处说明海禁政策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在材料二中黄遵宪为什么说“此事实大错”。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
【提示】 原因:自我封闭阻碍了中国先进生产方式的成长,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伍。启示:“闭关锁国”妨碍了自身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
“海禁”与“闭关锁国”
| 原因 | 表现 | 影响 |
明朝“海禁” |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
清朝“闭关锁国” |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封建统治者日益故步自封;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比较项 | “重农抑商”政策 | “海禁”政策 | |
实施时期 |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 明清时期 | |
目的 | 相同点 | 维护封建统治 | |
不同点 |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和敌对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 |
内容 | 相同点 |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 |
不同点 |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 |
影响 | 相同点 |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
不同点 |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课堂小结]
时 空 坐 标 | 答 题 术 语 |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
1.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C [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土地制度的典型特征。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故选C项。]
2.据史料记载,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这反映了当时( )
A.农耕经济衰退
B.坊市制度崩溃
C.土地兼并严重
D.经济重心南移
C [租种别人土地是因为自己失去了土地,其根源在于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故选C项。]
3.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A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人主要从事商品的贩运和买卖,所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于是就贬低商人地位,使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故选A项。]
4.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一面
B.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始终起消极作用的,在开始时期起了积极作用,故选C项。]
5.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此商船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 )
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D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
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与民族工业没有关系,而且并未使中国免遭侵略,故选D项。]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敕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劳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第(1)问,从材料的两部分内容中可以看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材料的上半部分主要强调要保护商人的合法权利,材料的下半部分主要强调要利用商人为军事和民生服务。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延续了前代的一贯做法,即以农业为本,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即注重利用商人为其统治服务。
[答案] (1)态度: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
(2)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逐末;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3 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3 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案,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