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题)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试题)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无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文言文阅读(共24分)(一)默写(10分)1.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 ,何日是归年? (《绝句(其二)》)3. 旧时茅店社林边,。 (《西江月﹒夜行黄道沙中》)4.,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犊头》)5.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鼓琴》)(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7分)。(7分)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6.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分)7.翻译划线的句子(3分)锦囊玉轴,常以相随。8.文中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的道理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7分)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凡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9.本文和所学课文《伯牙鼓琴》出自同一部古代著作,这部著作是:《 》(1分)10.解释加点词语(2分)(1)人问其故 故( ) (2)此其父善游 善( )11.对划线句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这件事中体悟事理,也一定是谬误的。B.用这种方法处理事物,也一定是谬误的。C.用这种方法任由事物发展,也是糊涂的。D.从这件事中懂得的事理,一定是错误的。12.小时看了以上故事,认为“引婴投江”者做法有道理,中国不是有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对此,你的思考是什么,请用一、二句话谈谈看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2分)故宫博物院(节选)(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常。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玻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2)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③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④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矫健的金龙。⑤梁枋间彩画的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3)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钟楼,全长约八公里。(4)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3.填入第(1)段末尾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色彩鲜明 雄伟壮丽 B. 金碧辉煌 高大巍峨C.建筑精美 规模宏大 D. 布局和谐 高大雄伟14.以下对第(2)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④③①⑤ D. ①③②④⑤15.第(2)段描述龙多达十余次,对其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故宫建筑本身突出龙,在对故宫进行说明时应如实介绍。B.为说明历代皇帝对被奉为神物的龙的喜爱和膜拜的心理。C.太和殿是自命“真龙天子”的皇帝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D.在古代龙被认为是皇帝的化身,龙图腾更是皇权的象征。16.以下不属于选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 (3分)A.太和殿的规划 B.太和殿内的主要陈设 C.太和殿的历史地位 D.太和殿的主要功能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8分)孩子的饭兜赵汀生①在北京城区,许多小学的学生,每天上学除了背上书包,还得带个饭兜:提包样方砖样,形状不一:灰的黑的粉的,颜色各异。说是饭兜,其实是餐具兜,里面并无饭,通常是一个分成若干个格子的饭盒、一个汤碗、一个匙筷盒、一块小桌垫,有的会将水壶也放里边。②孩子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接送,饭兜自然一概由他们拎着。早上快到校门口时,孩子说到了,把饭兜给我吧。提兜的总是说,不急不急。待走到校门口的家长止步线前,( )将饭兜递过去:“你自己拎了啊,兜里有水,可别忘了喝。”而后,微笑着目送孩子走进校门。有的还会走到围墙边,踮起脚尖,透过栅栏的空隙往里看,直到那个背着双肩书包、拎着饭兜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③下午放学时,校门前早站满了人。一看到自家孩子的班级走出来,忙挤过人群,疾步到孩子面前,倏地将饭兜夺过来:“中午吃什么?好吃不?吃饱没有?……”有个小女孩,上学由父母接送,住在学校附近的爷爷,每天放学时总在校门口候着,不论晴天雨天,不论刮风下雪,不论严寒酷暑,雷打不动,只为一件事——把孙女的饭兜接过来,拿回自己家将餐具清洗干净,次日早上,爷爷又准时守候在校门口,笑眯眯地将饭兜交给孙女,顺便和孙女说上两句话。有人问小女孩,爷爷是为了给你洗餐具还是为了每天能见见你?小女孩笑答,我觉得都有吧。④清洗饭兜里的餐具,是家长每天必做的功课。用流动水仔细清洗,尔后逐件摊开,北京气候干燥,很快就能晾干,收起时见不到一丁点水珠或湿痕。装餐具时先将饭盒置于兜底,再放上汤碗、匙筷盒,继而放入折叠整齐的小桌垫以及水壶——上午要喝水,中午用餐时先要铺好小桌垫,将饭兜里的东西摆放规整,能方便孩子取用。家长清洗时根据饭盒中的残渣,可以大致推测午餐的菜品,或荤或素,或油腻或清淡,或大米或面食,并以此为参考,按照营养均衡搭配、补齐短板的原则,为孩子做出下一顿饭菜。⑤都说北京大爷善侃,户外石桌上打牌,公园里遛鸟,三五个凑在一块儿,京腔京调,坦率直白,风趣幽默,聊国家大事、皇城轶事、街坊传闻,也有侃家事的时候。而侃家事的时候又总是离不开饭兜这个话题。⑥想起改革开放前我在农村中学走读,每天早上出门时将用一片旧布包起来的二三两大米、一小玻璃瓶咸菜、一双竹筷塞进书包。走十几里路到校后先进厨房,小心地将大米倒入小饭钵,置于蒸笼里,然后才进教室自习。走读生们的菜装得并不很密实,菜汁渗进书包布料,于是常有腐败的酸臭味弥漫在教室里。偶有同学带的菜是酒糟腌萝卜或猪油兑酱油,香味阵阵,馋得大家直咽口水。那时书包也是饭兜,家长顾不上装饭菜、餐具的家什有何讲究,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省下点大米,保障走读的孩子午餐能吃上米饭而不是地瓜土豆之类,如何争取在孩子带的咸菜里下点菜籽油。⑦此时的北京,正是人间四月天,在“一树一树的花开”“新鲜初放芽的绿”的丽景中,看着、听着、想着关于孩子饭兜的种种,心中不禁涌动着情感的波澜,“是暖,是爱”,是感恩,是希冀。 17.选文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北京城区的家长们和孩子饭兜的故事,细读第①—⑤段,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动词补全情节。(3分)饭兜——接饭兜—— 饭兜——饭兜18.(1)填入第(2)段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忙 B.就 C.急 D.才(2)这样选填的理由是(3分)19.根据文意和你的生活体验,请在第(3)段横线上为小女孩写一句回答。(3分) 20.选文第⑥段所写的内容和全文似乎不一致,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4分) 21.对选文第⑦段划线句子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能客观地交代选文故事写作的时间。B.能形象展现北京春天丽景无比美好。C.能含蓄表达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希冀。D.能较好烘托作者心中温暖情感涌动。 (三)名著阅读,完成22—23题(6分)22.《童年》这本小说是苏联伟大作家(人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2分)23.请参考示例,任意选择材料中两个内容(示例除外),做一张读书批注卡。(4分)材料:A. 挥舞扁担赶路五个殴打乡下人的小市民B. 他的整个房间都被什么箱子和我所不认识的世俗字体的厚本子书籍塞满和堆满了。C. 会把细线做成马具,用纸剪出雪橇,让蟑螂拉着奔跑,会让小老鼠眨着眼睛拖尾巴直立行走,还会用纸牌或钱币变戏法D. 看见三公子中最小的一个掉进了井里,他就冲上前去拼命地中喊和拉井绳示例:读书批注卡(一)描写或情节人物批注(性格品质) 他猛地冲过来,将我夺过去,往凳子上拖。……他把我打得失去了知觉,接着我病倒了。外公专横、凶狠 读书批注卡(二)描写或情节(填字母序号)人物批注(性格品质)选:(1)(2)选:(3)(4) 第三部分 写作(40分) 24.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时间如梭,在成为中学生的第一个学期里,你又收获了什么;人生漫漫,一次阅读是收获,一次旅行是收获,成功是收获,失败也是收获……请你以“收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不少于500字 2.不得抄袭 3.作文中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姓名等相关信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综合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交际能力,下面是设想的两个情境,A,语言交际显口才,生活应用,习作园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全册综合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月考测试试题(PDF 无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