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内江六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含详解
展开内江六中2021-2022学年(下)高2023届第一次月考考试
生物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1-25题每题1分,26-35题每题2分,共45分)
1. 《齐民要术》记载:“世人云:“米过酒甜,此乃不解法候。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酒冷沸止”说明酵母菌的代谢产热和释放CO2逐渐停止
B. 酿酒过程起泡现象是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C. 米过酒甜是因为米中糖类物质过量,发酵停止时仍未被完全消耗
D. “曲势尽”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过程pH值升高或营养物质含量下降
2. 《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 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 “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
3. 如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甲装置只能用于果酒的制作
B. 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
C.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C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同时通入充足的空气
D. 装置乙的排气口是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但空气也可以进入,果酒制作中影响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4. 传统发酵技术常运用到重要的检测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
B. 泡菜发酵产生乳酸的量可以用比色法测量
C. 果酒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
D. 鉴定果醋制作是否成功可以通过观察发酵液表面菌膜的形成
5.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 制作果酒、腐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制作果醋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 制作果酒、果醋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胞外酶
D. 制作果酒、果醋的过程需保持菌种活性,制作腐乳的过程不需要
6. 腐乳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某科研机构研究了腐乳生产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腐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腐乳生产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B. 时间和食盐浓度均可影响腐乳中氨基酸的含量
C. 经过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全部分解为氨基酸
D. 食盐浓度越高,对微生物抑制作用越强,对制作腐乳越有利
7. 下列关于家庭泡菜腌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过程不必严格无菌操作
B.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菌种优势的保持
C. 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
D. 泡菜质量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的含量来评定
8.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取剂配制好后需要用浓盐酸调节pH至1
B. 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 亚硝酸盐不能直接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产物
D.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9. 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醋、腐乳和泡菜的主要发酵菌种,①②③④表示相同之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两者的细胞结构 B. ②表示两者的异化类型
C. ③表示两者均能进行有丝分裂 D. ④表示三者同化类型
10. 黄粉虫可以吞食、降解塑料,利用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进行生物降解,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工艺。下图是从黄粉虫肠道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富集培养基含有酵母膏、蛋白胨、琼脂等,蛋白胨能提供所需的无机盐和氮源
B. 将转接至液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临时保存,用于相关研究
C. 与传统填埋、焚烧相比,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的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D. 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PVC塑料膜作唯一碳源,稀释涂布后仅最后一组形成单菌落
11. 下列有关“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B. 硝化细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N2作为氮源
C. 酵母菌含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醋酸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12. 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出高效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到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
B. 图2培养皿要放在高温条件下培养,周围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要的嗜热菌
C. ①②合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使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D. 甲、乙试管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能分离获得水生嗜热杆菌单菌落
13. 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引起的
B. 1号和5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
C. 4号与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 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14. 红茶菌是一种传统的活菌饮料,由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主要含蔗糖和茶水)发酵产生。研究表明将上述三种菌按一定的配比,在总接种量为5%、初始pH为5.5、装液量为40%左右、温度为30°C的条件下,发酵5天效果最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红茶菌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发酵装置要严格进行密封
B. 随着发酵的进行,菌液的pH下降会抑制菌种的生长
C. 初期温度和pH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菌体内酶促反应速率
D. 装液量为40%左右可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从发酵装置中溢出
15. 已知某种细菌以CO2为唯一碳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
A. 无机盐是该细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B. 可推测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C. 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氮源
D. 培养过程中碳源同时充当该细菌的能源物质
16. 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A. 煮沸消毒、酒精消毒、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都属于无菌技术
B. 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灭菌
C. 紫外线照射前,喷洒适量的石碳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D.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到零后,开启锅盖
17.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
B. 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
C. 若对照组出现了菌落,则统计结果应减去对照组的菌落数
D. 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pH大小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18. 某兴趣小组在校园土壤中取样,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小明从稀释倍数为106培养基中筛选出约12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约4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和其他同学取样的土壤不同
B. 要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加土样进行培养
C. 当稀释倍数太小时,可能由于菌落重叠而导致计数结果偏小
D.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
19. 牛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若想从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B.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
C. 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D. 培养环境有充足氧气
20.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会有一定程度沉降。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平板培养基测定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不需要用接种工具进行接种
B.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要持续打开皿盖
C. 将平板培养基放置在教室不同地点的不同高度
D. 实验过程中需要开门开窗通风确保接种的效果
21. 如下图所示,自来水经滤膜过滤后,转移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48 h,染色后统计变色菌落数目为165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培养基含伊红—美蓝,大肠杆菌菌落呈蓝绿色
B. 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浓度是33个·L-1,比真实值偏大
C. 了提高准确度,需设重复实验,但不用空白对照
D. 若培养基菌落数目大于300,可适当减少自来水量
22. 下列与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鉴别培养基中的CMC-Na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
B. 实验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
C. 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
D. 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目的菌时,必须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23. 下列关于菌种保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
B.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C. 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D. 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与甘油直接混匀后放入﹣20℃的冰箱中保藏
24. 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纤维质原料生产的乙醇,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使用燃料乙醇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如图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简要流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要得到微生物a,最好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采集土样
B. 图中②过程常用的微生物b是酵母菌
C. 微生物a和微生物b可利用的碳源相同
D. 微生物a的新陈代谢类型既可以是异养需氧型也可以是异养厌氧型
25.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化牛肉膏时,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B. 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
C. 观察菌落时,应将培养皿盖拿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D. 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只需在每次划线操作之前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即可
26. 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B. 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C. 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D.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
27. 科研人员将两种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A和B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处理及结果如下:单独培养A无菌落;单独培养B无菌落:AB混合培养有菌落;AB之间用微孔滤板(细菌不能通过,DNA可以通过)隔离无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混合培养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 基本培养基提供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C. 培养基、实验者双手等都需要灭菌处理 D. 基因的转移需要两种菌株细胞直接接触
28. 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 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 c处抗生素无效
D. d为对照
29. 下列关于微生物接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平板划线法只用于固体培养基的接种,而稀释涂布平板法只用于液体培养基的接种
B. 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 利用平板划线法不能得到单菌落,而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得到单菌落
D. 平板划线法所用的接种工具不需要灭菌,而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接种工具需要灭菌
30. 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落形成。2-氨基芴是一种致突变剂,将沾有 2-氨基芴的滤纸片放到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再接种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进行培养, 会有较多菌落出现。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在接种前,2 一氨基芴和滤纸片须进行灭菌处理
②若用划线法接种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
③基因突变的可逆性与是否存在致突变剂无关
④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
⑤实验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⑥化学诱变剂处理缺陷型细菌可变为野生型
⑦少量缺陷型细菌通过基因重组具备了合成组氨酸的能力
A. 3 项 B. 4 项 C. 5 项 D. 6 项
31. 为了筛选能产生阿拉伯胶(一种多糖)降解酶的苗株SM01,应选用以下表中哪种培养基 ( )
培养基 | 阿拉伯胶 | 阿拉伯胶酶 | NaNO3 | 牛肉膏 | K2HPO4 | MgSO4 | KC1 | FeSO4 |
甲 | 25 | - | - | 3 | 1 | 1 | 0.5 | 0.01 |
乙 | 25 | 10-6 | - | - | 1 | 1 | 0.5 | 0.01 |
丙 | - | - | 3 | 3 | 1 | 1 | 0.5 | 0.01 |
丁 | 25 | - | 3 | - | 1 | 1 | 0.5 | 0.01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2.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B. 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D.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基因重组
33. 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果胶有多种,果胶酶也有多种,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等
B. 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在其他方面则无用处,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 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
D. 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配合使用,可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促使淀粉、脂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释放,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34. 果汁生产中果胶酶能提高水果出汁率和果汁澄清度。某研究人员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利用苹果泥和一定浓度的果胶酶溶液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失误最可能的原因及改进方法的叙述都合理的是( )
A. 酶促反应时间不合理;延长反应时间
B. 苹果泥的用量不合理;减少苹果泥用量
C. 果胶酶用量不合理;减少果胶酶用量
D. 酶促反应温度不合理;增大温度
35. 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a对应的酶的用量
B. 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
C. 在a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D. 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pH、反应物浓度等
第Ⅱ卷 非选择题(满分55分)
36. 目前在经济作物栽培中使用的赤霉素(GA3)大多是来自于赤霉菌(属于真菌)进行发酵工程的产品。为提高发酵过程中赤霉素的产量,研究人员对发酵工艺开展了优化研究。请回答问题:
(1)赤霉菌属于______(填“病毒”“原核”或“真核”)生物。下表是在不同发酵温度下经过190小时(h)发酵后测得的赤霉菌菌丝得丝率(每消耗1g还原糖所产菌丝干重)。
温度(℃) | 25 | 28 | 30 | 32 | 35 |
菌丝得丝率(g/lg) | 0.32 | 0.36 | 0.42 | 0.43 | 0.38 |
图1为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赤霉菌产生GA3的速率(每小时、每升菌液汇总的合成产物量)。综合上表和图1结果可知,菌丝得丝率和GA3合成速率的最适温度______(填“相同”或“不同”),GA3合成速率在______条件下相对较高。
(2)研究人员采用分阶段变温调控的发酵工艺后,与恒温发酵相比,GA3的产量明显提高。发酵过程中菌丝干重、残糖浓度及GA3浓度的变化如图2.发酵过程中残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3)菌丝产量、GA3合成速率以及维持高水平GA3产出率的时间共同决定了GA3的最终产量。
要获得较高菌丝得丝率和GA3合成速率需要不断调整温度,根据图2所示,发酵过程前、中、后期采用的温度不同。前期采用30~32℃较高温度,适合______;中期采用28~30℃,有利于快速提高______;而在后期则采用28℃维持较长时间,有利于延长赤霉菌______的时间,以达到研究人员的目的。
37. 盐碱化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土壤盐碱化会破坏土壤水分的平衡,改变土壤的结构,致使土壤通透性变弱,容易板结和胶粘,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研究人员筛选具有抗盐碱性并能在其环境下生长的菌种,通过微生物发酵菌肥修复技术可达到改良土壤盐碱化的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欲获得纯净抗盐碱性菌种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寻找目的菌株时,常选择从鸡粪便和盐碱土壤中去寻找,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微生物发酵菌肥所用的目的菌株应具有__________等特性,才能使土壤盐碱化得到更有效的改良和修复。筛选该目的菌株时,制备的选择培养基可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等营养,对该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
(3)为进一步纯化目的菌株,研究人员选取培养基中生长快、直径大的菌株,经过一系列筛选和富集培养之后,筛选出4种生长良好的菌株N1、N2、N3、N4,为鉴别这4种菌株所属类群,可观察和记录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特征。
38. 《齐民要术》是中国历史上一本重要的农产品加工方面的重要文献,书中众多关于发酵技艺的记载。
记载①:“造神麴黍米酒方:細到麴,燥曝之。麴一斗,水九斗,米三石。須多作者,率以此加之。”意思是造神曲黍米酒方:把曲剁细,晒干。一斗曲,水九斗,米三石。须多作酒,按照这个比例增加用量。
记载②:“粟米饭掸冷如人体投之(米酒醅),杷搅,绵幕瓮口,每日再度搅之。”意思是将煮好的粟米饭摊开降至人体温度,与米酒醅混合,搅拌均匀,用棉纱布盖住罐口,每天重复搅拌几次。注:这是古时酿醋的方法之一。
记载③:“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纳)瓮中。其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著瓮中,令没菜把即止”,意思是制作极咸的盐水,用盐水洗过的菜放入菜坛中,再把洗过菜的澄清盐水倒入菜坛中,直至淹没菜为止。
(1)记载①②③中涉及到的主要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载②中的“粟米饭掸冷如人体”、“绵幕瓮口”、“每日再度搅之”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载③中的用“极咸”盐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使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发酵创设无氧条件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记载中的原句作答)。
39. 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实验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所加溶液 | 实验现象 |
C1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 | 透明圈直径较小 |
C2 | 稀盐酸 | 无透明圈 |
C3 | 稀碳酸钠溶液 | 无透明圈 |
C4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 透明圈直径很小 |
C5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 透明圈直径最大 |
C6 | 蒸馏水 | 无透明圈 |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有人质疑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你提出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40. 为拓宽内江不知火的销路提高附加值,研究人员欲利用其果实生产果酒,研究过程及相关物质变化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解时可采用的酶制剂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发酵前将发酵罐口打开通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随后密封发酵,发酵原理用反应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可知生产果酒的发酵情况是______________。
(4)为控制酿酒成本,在使用酶时应该注意酶的投入量,写出在果泥有限的情况下探究酶最适投入量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内江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内江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pdf、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生物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六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六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