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3聚落的发展变化 同步练习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5.3聚落的发展变化 同步练习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第1页
    5.3聚落的发展变化 同步练习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第2页
    5.3聚落的发展变化 同步练习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优秀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优秀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3聚落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下图为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资源 B. 人口 C. 气候 D. 河流图中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地规模不断变大 B. 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 聚落仅沿河流扩展 D. 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安徽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列小题。下列四幅景观图片,可能是皖南古村落的是A.  B.
    C.  D.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描述的景观周围可能是A. 山村 B. 林场 C. 渔村 D. 牧场关于皖南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工作,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适度发展文化旅游 B. 禁止修建高大的建筑物
    C. 控制周边工业污染 D. 兴建多个大型批发商场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
    图中景观反映的是A. 城市聚落 B. 工业生产 C. 乡村聚落 D. 农业生产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A. 水运发达 B. 商业落后 C. 水流湍急 D. 全年少雨如图为安徽某村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图示区域中(  )A. ①处地形部位是丘陵 B. ②处山脊可俯瞰村庄
    C. 河流的流向自南向北 D. 温泉处可以望见陡崖与上海相比,此村庄(  )A. 公路纵横,交通便利 B. 高楼林立,规模宏大
    C. 农田片片,果林满山 D. 临近河流,商贸发达该村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中,合理做法是(  )
    ①开发漂流、温泉旅游项目
    ②鼓励村民外出务工
    ③山坡种植苹果、柑橘果树
    ④发展生态观光农业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有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黄土塔古建筑群,历史学家称其为“蜂巢屋”,一般由34座土塔相连,主要用泥土混合茅草、麦穗等盖成。这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民居,连同当地居民独特的生活方式,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景。结合“蜂巢屋”图,完成下列问题题目。该建筑群位于(    )A. 东南亚 B. 欧洲西部 C. 南极地区 D. 西亚该建筑群反映了当地(    )A. 气候干旱 B. 河网密布 C. 地势陡峭 D. 土壤肥沃从保护和传承角度考虑,未来对该建筑群应该(    )A. 拆除改建高楼 B. 开发旅游产业 C. 申请遗产保护 D. 禁止维修加固古村落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如图为黄河流域古村落分布示意图和陕州地坑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陕州地坑院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古村落,被称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的特点是(  )A. 通风良好 B. 防潮防湿 C. 利于散热 D. 冬暖夏凉关于黄河流域古村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多沿干支流分布
    ②银川至河口段降水多,古村落少
    ③多分布在甘肃省
    ④历史时期下游多洪涝,古村落少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对古村落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合理保护有序开发
    ②增加投入维护修缮
    ③整村搬迁翻新重建
    ④加大宣传提高认识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原始部落文明与发展
    材料一:翁丁佤寨,有着近400年的建寨历史,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该县主要河流有小黑河、南滚河、永安河等。如图为中国西南省份及邻国图。
    1)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④ _________ ;⑤ 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 ;⑦ 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翁丁原始佤族部落2006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翁丁以它传统的佤族风俗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原始部落,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慕名而来的众多游客,但过度的商业化和防火意识的缺乏,2021214日的一场大火中,让该村最终尘封为记忆。
    2)造成翁丁佤寨此次火灾的人为原因是 ______
    A.气候炎热干燥
    B.过度商业化开发,防火措施不利
    C.村寨远离水源
    D.发展经济,大火是正常自然现象
    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你认为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否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图甲所示的为     聚落,图乙所示的为    聚落。(2)按照聚落的划分,图丙中ABC三处聚落均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4)聚落C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          。为什么?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图a为某地区近30年的发展变化,读图a和图b,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aAC的过程反映了城市发展变化的一般历程,即村庄     城市。(2)下列关于城市与乡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度低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相对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3)当乡村人口过多迁往城市时,会给城市带来的好处是     ;弊端是     (填序号)A.增加教育、医疗等机构的压力B.扩大城市的消费市场C.服务业人员增加,方便城市居民生活D.环境污染加剧(4)bABCD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聚落发展的有利因素:靠近     ,     充足,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且土壤肥沃。(5)D聚落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6)b的四个聚落中,比较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是          ,理由是                                   1为聚落景观图,图2为聚落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1)图1中甲聚落为________,居住在该聚落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等工作;乙聚落为__________,与甲聚落相比,乙聚落一般规模较____________2)图2中影响ABC三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___ABC三聚落的形态多为___________(选填“团块”或“条带”)状;ABC三聚落中,最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是______(填字母),原因是其地形平坦开阔,且位于河流________________,交通便利。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DC【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人口、交通等。读图可知,该聚落最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靠近河流,并且沿着河流分布的。因为河流为聚落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水源,河流也成为聚落对外界联系的水运通道,故 D 符合题意, 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2. 【分析】
    本题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据图可知,由左图到右图,聚落用地规模变大,故 A 正确;聚落规模不断变大,人口数量自然越来越多,故 B 正确;由左图到右图,公路线增多,故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故 D 正确;由左图到右图聚落不但沿河流扩展,而且沿公路线扩展,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C   3~5.【答案】ADD【解析】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著名的聚落,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著名的聚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 A 可能是皖南古村落, B 是繁华的大都市, C 是窑洞, D 是蒙古包。
    ​​​​​​​故选 A

    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聚落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聚落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题意可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周围景观可能是牧场。
    ​​​​​​​故选 D

    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聚落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聚落的保护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关于皖南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应该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禁止修建高大的建筑物,控制周边工业污染,不能兴建多个大型批发商场。
    ​​​​​​​故选 D   6~7.【答案】AA【解析】1. 
    2. 
     8~10.【答案】BCD【解析】1. 图示区域中①处地形部位是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在②处山脊可俯瞰村庄;据图中的指向标可得,图中河流的流向自北向南;在图中的温泉处不可以望见陡崖,之间有山顶阻隔。
    故选:B2. 读图可得,与上海相比,此村庄农田片片,果林满山。上海公路纵横,交通便利;上海高楼林立,规模宏大;上海临近河流,商贸发达。
    故选:C3. 该村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中,合理做法是:山坡种植苹果、柑橘果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图中所示该地区海拔较低,不适合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鼓励村民外出务工是错误的做法。
    故选:D
     11~13.【答案】DAC【解析】1. 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位于西亚地区。
    2. 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蜂巢屋”适应炎热干燥的环境,墙厚窗小,减少阳光照射。
    3. 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位于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蜂巢屋”适应炎热干燥的环境,墙厚窗小,减少阳光照射。从保护和传承角度考虑,未来对该建筑群应该申请遗产保护。
     14~16.【答案】DCB【解析】1. 地坑院为窑洞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2. 读图可得,黄河流域古村落多沿干支流分布,银川至河口段降水少,古村落少;黄河流域古村落多分布在山西省和陕西省,历史时期下游多洪涝,古村落少。3. 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保护古村落能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古村落应采取的措施有:合理保护,有序开发,①正确;增加投入,维护修缮,②正确;加大宣传,提高认识,④正确;整村搬迁,翻新重建,破坏古村落原有的价值,③不正确。
     17.【答案】1)①云南;②缅甸;③湿热;④乡村;⑤山地;⑥水稻;⑦种植业;⑧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2B
    3)不合理,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解析】1)沧源为云南省的西南部,与缅甸相邻。结合“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来看,该地气候湿热。翁丁村属于乡村部落,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结合翁丁佤寨的位置来看,该地形成部落的原因主要是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2)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以及防火措施不利是这次火灾的主要原因。
    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18.【答案】(1)城市  乡村
    (2)乡村  地形平坦,河流沿岸
    ​​​​​​​(3)B  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4)不合理  C处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纸厂会对下游造成水污染【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聚落的分类、聚落的景观差异及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等知识点。(1)分析图甲、图乙两图的景观看出,图甲是城市聚落,图乙是乡村聚落;(2)从图丙看出,ABC三处聚落规模较小,均属于乡村聚落,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地形平坦,沿河分布;(3)ABC三处,B处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该地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4)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建造纸厂会对下游造成水污染。
     19.【答案】(1)集镇 
    (2)C 
    (3)BC  AD  
    (4)河流  水源
    ​​​​​​​(5)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
    (6)B  D  B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D位于公路干线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两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合理即可)【解析】(1)读图可知,a中从AC的过程反映了城市发展变化的一般历程,即村庄集镇城市。(2)乡村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度低;城市道路纵横交错,相对密集;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城市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3)当乡村人口过多迁往城市时,会给城市带来的好处是服务业人员增加,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扩大城市的消费市场等。弊端是增加教育、医疗等机构的压力;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等。(4) bABC三个聚落都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且土壤肥沃。(5)D聚落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6)b的四个聚落中,比较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是BD,因为B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D位于公路干线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两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
     20.【答案】1)城市    工业、服务业    农村    较小
    2)地形    条带    B    交汇处【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种类和特征,聚落的形态和聚落的发展与变化,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聚落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图1中甲聚落为城市,居住在该聚落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乙聚落为农(乡)村,与甲聚落相比,乙聚落一般规模较较小。
    2)读图可知,图2中影响ABC三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地形,都位于平原地区;ABC三聚落的形态沿河分布多为条带状;ABC三聚落中,最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是B(填字母),原因是其地形平坦开阔,且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相关试卷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优秀练习题: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优秀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精品课堂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