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下),请梳理材料一第二段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粮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乡居民每天都需要消费的基本民生商品。由于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去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较严重时,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也实现了货足价稳,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支撑。事实表明,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坚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金成本、收入双保险实施规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见效。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摘编自叶兴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2021.03. 26)
材料二: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的耕地和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少,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很多农民兄弟从农村走到城市,我国的城镇化率将不断上升。调查显示,城市人均的粮食需求量比农村人均粮食需求量高出50%以上,粮食需求会随之上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已经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高质量牛奶、鸡蛋、内类的需求不断上升,体现出高营养、高热量、高消耗的特点,因此对高牧业的需求逐渐上升,对饲料用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像牛肉这一类产出效率较低,生产周期较长的肉制品,使玉米、豆粕等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目前大豆的自给自足率很低,缺口在8800万吨左右,主要依靠进口。
在1997年到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3亿亩,耕地的迅速减少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中央划定了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尽管如此,近年来个别地方时有侵占耕地的现象,值得关注。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数量仅为1.3亩,还不足国际平均线的一半,显现出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少的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一是建设建筑用地规划粗糙,造成耕地的流失和浪费;二是违规使用土地的情况仍然存在:三是土地污染、水力资源不足等因素造成的土地沙化、盐碱化,使耕地面积下降。
我国国内粮食的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主粮价格不高,随着农药、化肥、劳动力的上涨,造成了农民种粮不赚钱的情况。发达国家的种植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高、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农业科技化程度高,他们在粮食的平均成本、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具有优势,而我国种粮不赚钱将使更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现状,这也带来了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未来谁来种粮食值得我们思考。
(摘编自白晓明《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和谐社会》2020.12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产品的自给自足虽然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但这种片面的认识不符合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本意。
B.我国粮食生产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有力支撑了去年国内新冠疫情比较严重时粮食及各类副食品的充足供给。
C.种子技术是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中之重,其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直接关系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
D.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依赖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互动,而且也依赖于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的水平。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我国大豆产量严重不足,如果不依赖进口,可能会制约国内畜牧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居民高质量食品的需求。
B.中央划定了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如果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一政策,就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C.加大规划使用土地的力度,提高生态治理的能力,科学开展水利农田建设,对弥补我国耕地的短板有一定帮助。
D.由于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加,而种地产生的效益不高,这使农村适龄劳动力纷纷外出,大量耕田可能会荒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最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措施是(3分)
A.开展高质量高标准的农田建设
B.稳定主要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
C.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战略
D.厉行节约的全民“光盘行动”
4.请梳理材料一第二段的论证思路。(4分)
5.针对我国粮食安全,两则材料在探讨与思考时立论角度不同,在未来实施的保障措施方面又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老槐树 曹文轩
青铜骑着牛离开家,来到老槐树下。
月光似水,泻满一河一地。草丛里,秋虫在鸣叫。芦苇丛里,有鸟受了什么惊动,突然飞起来,在天空里叫了几声,不知飞向了哪里。天空离大地远了许多。天气已经凉爽。一切,都是最美的景象。
青铜从牛背上跳下来,赤脚站在被秋露打湿的草丛中。
牛昂着头,在看月亮。它的目光黑晶晶的,像两颗黑宝石。
青铜也去看月亮,今晚的月亮是个白月亮,特别的柔和。
牛低下头去吃草时,青铜双膝跪在了草丛里,望着它,用手比划着。他相信牛一定能听懂他的话。他总是与半说话,用眼神与手势。他问道:“你喜欢葵花吗?”
牛嚼着草。
但青铜却听到了牛的回答:“喜欢。”
“我们把她接到家,好吗?”
牛抬起头来。
青铜又听到了牛的回答:“好。”
……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钟,葵花准时被人领到了老槐树下。
送她来的几个阿姨很精心地打扮了这个小姑娘。一个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小姑娘。
她没有哭。她对自己说:“葵花不哭。”虽然她已经失去了世上唯一的亲人。
……
老槐树下,早聚集了很多人。
人们谁也不说话。
谁家也没有表示希望领养葵花。
大麦地的大部分人家,都不缺孩子。
人们看到了青铜一家人。青铜家就青铜一个男孩,而且还是一个哑巴。但,谁也没有去想他家能否领养葵花。因为青铜家太穷。
已近中午,也没有一户人家出来表示愿意领养葵花。
葵花的头,垂得更低了。
村长看到了青铜一家人,走过来说了一句:“你们一家人倒都是好人,这孩子到你们家最合适不过了,可你们家就是……”他没有将“太穷”两个字说出口,摇了摇头走了。走过青铜身边,他用大手在青铜的头上,非常惋惜地抚摸了几下。
一直蹲在地上的爸爸,过了一会儿,站起身来说:“回去吧。”
葵花看着青铜一家渐渐远去,泪水顺鼻梁而下……
青铜一家人回到家,都默不作声。
妈妈将饭菜端上桌后,没有一个坐到桌前的,妈妈叹息了一声,也走开了。
妈妈回到屋里后,一边惦记着青铜,一边在屋里收拾着。收拾着收拾着,她停住了。因为她忽然觉察到自己的收拾,有点儿莫名其妙。干吗要收拾出一张小床来呢?干吗把青铜床上的蚊帐摘下来放到水盆里呢?干吗要把柜子里一条干净被子抱出来呢?干吗拿出一只枕头来了呢?……她坐在那张刚收拾出来的干干净净的小床边,目光里满是犹疑。
此时,青铜的爸爸正在与牛怄气。那牛平素总是很听话的,而今天却总是找别扭。一会儿拉屎,一会儿撒尿,让它走路,它磨磨蹭蹭,还一边走,一边偷吃人家的庄稼。到了地里,爸爸刚将轭头架在它的脖子上,就被它一甩脑袋甩掉在地里。爸爸几次扬起鞭子要揍它。它却昂起头来,朝爸爸哞哞叫着,然后不住地从鼻子里喷出气来。
奶奶从老槐树下回来后,就一直站在门前的篱笆下,拄着拐棍,朝老槐树方向望着。
不知为什么,爸爸竟牵着牛回来了。他本来是让牛耕地的,但耕着耕着,他停住了,卸了轭,牵了牛,就往回走。
青铜走到爸爸面前,用只有他的亲人们才能领会的眼神与手势,急切向他说着:
“她是一个好女孩,非常好非常好的女孩。”
“把她接到我们家,接到我们家!”
“我以后好好干活,一定好好干活!”
“过年时,我不穿新衣服。”
“我以后不再嚷嚷着要吃肉了,不再了。”
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奶奶、妈妈的眼睛里也含着泪水。
爸爸抱着头蹲在地上。
奶奶说:“穷是穷点儿,可我不信养不活这闺女。一人省一口,就能养活地。我正少一个孙女呢!”
青铜牵着奶奶的手,往老槐树下走去。
爸爸要去阻止他们,但却只叹息了一声。
妈妈跟了上去,不一会儿,爸爸也跟了上去。
(选自《青铜葵花》,有删改)
文本二:
《青铜葵花》并不是要虚构一个桃花源式的童话,作者在赋予世界以“童真”、“美丽”等关键词的同时,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另一个关键词却是“苦难”:故事前台是田园牧歌、儿童乐园、人性美好,故事背后浸润的却是和一缕似多雨时节南方的潮湿般绵绵无形而又有质感的忧郁与悲悯。曹文轩选择“悲不要写到悲悲切切、痛不要写到痛不欲生”,像废名之于“黄梅”、沈从文之于“湘西”、汪曾祺之于“高邮”,将之附着在懵懂少年,“对读者目力所及的世界确实做了淡化处理”,将“苦难”从突发的、特殊的、偶然的灾难事件转化或者引申为一种普遍,将偶然、无常的人生际遇和多件的人物命运,转化为对人存在的探询,从而也就消解了“苦难”在一般意义上的事件色彩,遁入到有关存在形而上的层面。
在曹文轩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苦难是人生中的必然和必需,因为人们在苦难中成长,存在即是快乐和艰辛,快乐的时候享受快乐,苦难的时候用乐观关爱之心、坚韧之态迎接苦难,心灵和精神由此升华,变得更加美好而强大。作者借助美、诗意来展示苦难。苦难总是与希望、善良、美好相伴而行的,苦难得到了一种诗意的、抒情的、唯美的表达。在语言文字上,叙事节奏上,文章的人物安排上都存在着苦难、美、诗意三者结合的表现,让读者在思想和精神上产生共鸣。
(节选自黄强《梦里葵花分外香》)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绘月光似水,秋虫在草丛里鸣叫;天空高远,鸟儿在芦苇中飞翔,画面静谧、温馨美好。
B.平日一贯听话的老牛,今天“总是找别扭”“磨磨蹭蹭”,种种的不合时宜其实是人特殊心理的外显。
C.青铜爸爸在考虑了家庭的现状、家人的态度等因素后,最后“跟上去”,决定阻止家人领养葵花。
D.青铜和奶奶的眼里都“含着泪”,这泪包含着一家人的各种辛酸苦楚,也有对小女孩葵花的同情。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老槐树”在文本一中多次出现,意蕴丰富,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而且照应了题目,还成为青铜一家人善良而美好人性的见证。
B.曹文轩、沈从文以及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有相似点,都曾借助孩子的视角,来表现一种普遍的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C.《老槐树》呈现在读者眼中的更多的是一种晶莹剔透、散发着粼粼波光的人性美,而这种美又和人物的生存状态、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
D.《老槐树》在描写青铜一家运用了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多种手法,使一家人群体形象更加的集中与鲜明,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8.牛本来是用来耕田的,但小说却写到青铜与牛对话,写到爸爸与牛怄气,看似无意,实则有匠心,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的
9.在《青铜葵花》中,曹文轩认为自己“对读者目力所及的苦难确实做了淡化处理”,试结合选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秋而大获,足充葬用。起家梁东宫直后。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略通其妙,高祖深奇之。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五年,明彻总统众军十余万,进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琳至,与刺史王贵显保其外郭。明彻以琳初入,众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禽王琳。景和惶惧遁走。诏遣谒者萧淳风,就寿阳册明彻,明彻登坛拜受,将卒莫不踊跃焉。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将军王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B.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C.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D.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居东宫,故东宫代指太子,直后为官名;东宫直后即太子侍卫官。
B.粟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粟去壳后叫小米,麦是粮食的统称。
C.古代内城外围加筑的城墙称为“郭”;古代内城墙叫“城”,外堿墙叫“郭”。
D.甲胄即铠甲和头盔;胄又称盔、首铠、兜鏊,多用来保护将士的头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明彻幼年而孤,生性至孝。他感慨亲人去世却没有好好安葬,家中穷得无力筹办,于是勤力耕种,秋天获得大丰收,满足了安葬之用。
B.吴明彻救济邻里,仁慈爱民。天下大乱,他见乡亲挨饿,将家中粮食分给他们,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许多人靠这些粟麦生存下来。
C.吴明彻涉猎广泛,略通天文。他涉猎一些书史经传等典籍,还曾去汝南向周弘正学习天文,大略地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赢得了高祖的赏识。
D.吴明彻面临强敌,当机立断。进攻寿阳时,他分析形势,看准时机,突装王琳;面对皮景和的十万援军,他果断出击,四面急攻,大败敌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2)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14.吴明彻在吕梁之战中为何战败被擒?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齐天乐 蝉
王沂孙①
一襟余恨宫魂断②,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③。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④。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⑤,柳丝千万缕。
【注】①王沂孙:南宋末年著名词人,亲历南宋覆国之变。②《古今注》上说,齐国王后怀恨而死,魂魄化为蝉,飞到皇宫庭院的树上,不断哀鸣。③“瑶佩”喻指蝉,“玉筝”喻指蝉声。④汉武帝铸造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曹魏时,金铜仙人被移走,再不能存接露水,流下沉重泪水。⑤熏风:和风,特指夏天的南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词人借用典故,写蝉年复一年,在树上哀鸣,确立感伤基调。
B.蝉刚刚离开了寒冷的枝头,又飞到了暗叶之下,反复诉说着离愁别恨。
C.金铜仙人的典故,将世事巨变的沧桑寄予其中,在结构上与上片呼应。
D.枯蝉难敌秋寒,独唱清商,“顿成凄楚”句以设问方式,突出蝉声悲切。
16.有人评价这是一首咏蝉词,别有政治寄托,饱含“黍离”之感。请结合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将进酒》中“ ,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人由青春到衰老的短暂。
(2)南京姑娘在自家附近小水坑边拍摄到斑鸠、喜鹊常来栖息发呆的画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 ”。
(3)王磐在《朝天子•咏喇叭》一曲中,活画了明朝中后期宦官在运河沿岸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社会现实,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花卉题材创作中,何香凝偏爱梅花。作品画风工整细致,俊秀婀娜。其梅作中,梅花枝干多以枯笔焦墨 ,多分权而少转折,疤节以浓墨写出,求老求苍,追求水墨淋漓、墨色相参的效果。此外,何香凝还创作了大量以菊花为题材的作品, ,富有中国传统工笔画和日本画结合的意味。
临摹前人绘画、学习同时代画家艺术精髓是杰出画家的必经之路。何香凝临摹古画不拘于一家,擅长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 营养。如《祖国山河》借鉴了米氏云山的“米点皴”技法,是何香凝在水墨技法实验中的探索之一。合作绘画在何香凝的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研究何香凝绘画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资料。她其中于1951年与廖承志、徐悲鸿合作的《倚松读书图》同样是其众多合作作品中的精品,此作笔墨精良,风格隽永,轻描与重色相互映衬,余韵悠长,构图简洁。
何香凝的一生,其艺术生命之长,成就之丰富,令人尊敬,其绘画中的寒梅品格、山水胸怀,更值得后人景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 意象优美 撷取 回顾
B.一气呵成 意境优美 撷取 回眸
C.一气呵成 意境优美 汲取 回顾
D.一蹴而就 意象优美 汲取 回眸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鲤鱼和我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B.黄庭坚又继续了杜甫的发展,写出了(《登快阁》那首诗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赤壁赋》,就觉得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D.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入化学剂将其灭活。这种生物制品既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裂解疫苗的生产,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疫苗仅仅包含所需的抗原成分。它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 ① 。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大多数多糖疫苗由来自细菌纯化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
灭活疫苗的免疫机理是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的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 ② ,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 ③ 。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尝试给“灭活疫苗”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针对青少年实际阅读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阅读时间有限;阅读兴趣不足:读物多局限为《课程标准》推荐书目;读物选择“应试化”:数字阅读模式不被学校接受。
这些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热议。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实际,选择下面的一个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一:就其中一些现象为校刊专栏写一则评论;
任务二:就其中一些现象给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观点;
任务三:给老师写建议书,帮助老师解决阅读的实际问题;
任务四:向全体同学写倡议书,号召大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任务五:向当地晚报“周末漫谈”版投稿,阐明阅读的意义。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第四次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9分)
1.(3分)A(B项,原文为我国粮食量丰库足有力支撑了充足的供给;C项,原文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指种子技术;D项,与原文逻辑关系不符。)
2.(3分)B(逐年、受到威胁与原文不意思不符。)
3.(3分)D
4.(4 分)①从建构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出发,通过对我国粮食状况的分析,得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这一中心论点;(2分)②再种子与耕地、农民种粮积极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这一根本。(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5.(6分)①立论角度不同:材料一是从新发展格局这一大背景,分析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材料二则从我国耕地和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这一角度,思考粮食安全问题。(2分)②保障措施相同:解决耕地问题,确保18亿亩耕地底线;(2分)解决种地者问题,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分)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二)
6.(3分)C(青铜爸爸在结尾跟上去是一同去领养葵花。)
7.(3分)D(文中没有对青铜一家人的肖像描写。)
8.(4 分)①牛是青铜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青铜生活在无声世界,因为牛的陪伴而有了寄托和色彩。(2分)②牛是爸爸矛盾心理的见证者:是否收留葵花,爸爸是矛盾的,这种内心的矛盾借助爸爸对牛的态度得到了表达。(2分)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充满坎坷,但是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一种普遍意义的人性的坚强;(2分)②面对艰难的现实环境,人们没有失去关爱之心,没有失去面对未来的乐观精神,苦难被人性的美善淡化,消解。(2分)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2分;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10.(3分)D
11.(3分)B(“麦”不是粮食的统称,“粟”是粮食的统称。)
12.(3分)B(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不是盗贼躲到了他这里。)
13.(8分)
(1)吴明彻就去拜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就座,与他商讨当代大事。
评分标准:句意2分;“诣”“降阶”各1分。意思对即可。
(2)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
评分标准:句意2分;“锋”“明”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①周王轨阻断行船水路,将士担忧恐惧,军心涣散。②退兵时,水流变小,战船不能渡河,部队溃散。
评分标准: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吴明彻年幼丧父,他本性至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到秋天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吴明彻以布衣身份出任梁朝东宫直后,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三千多斛粟麦,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他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少。盗贼们听说了这件事,就避让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非常多。高祖镇守京口时,十分诚恳地约请吴明彻与自己结交。吴明彻就去拜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就座,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吴明彻曾经读了一些书史经传,又到过汝南向周弘正学了天文,大体上晓得了其中一些奥妙,高祖非常赏识他。太建四年,天子征召吴明彻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定策北伐并亲自出征。五年,吴明彻总领各路军马十余万。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王琳领兵据守。王琳到了,与刺史王贵显保守外城。吴明彻断定王琳初到,人心还没有归附他,就趁黑夜发起进攻,结果王琳的士卒半夜溃散,齐军退保相国城和金城。适遇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王琳,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只一次冲锋就打了下来,生擒了王琳。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天子诏令派遣谒者萧淳风,到寿阳册封吴明彻,吴明彻登台拜受,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雀跃欢呼。九年,天子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领部属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吴明彻就用拦坝的方法将清水逼入城中,城下用舟舰团团围住,发动猛烈的攻击。周派遣上将军王轨用铁链连贯车轮封锁水面,阻断吴明彻的船路。吴明彻的将领听说了,非常恐惧,纷纷议论要破坝撤军,用船只装载马匹而退。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就派萧摩诃率领数千军马先撤回。随后吴明彻亲自破坝,借水势退军。当退到了清口,水势逐渐衰弱下来,船舰都渡不过去,众多军兵尽皆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时年六十七岁。
15.(3分)D(设问手法有误。)
16.(6分)①最后两句景象光明。(2分)②“谩想”指空想,蝉的美好年华不再回来了。(2分)③实际以“熏风”“柳丝”代指两宋盛世,表达了盛时不再的悲哀和亡国之痛,确有“黍离”之感。(2分)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6分)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2)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3)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字迹潦草无法辨认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3分)C
19.(3分)C
20.(3分)示例:①“她其中”改为“其中她”;
②“余韵悠长,构图简洁”改为“构图简洁,余韵悠长”。
评分标准:答出1点给1分,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21.(6分)示例:①也可以是多糖疫苗
②第1剂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
③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
评分标准: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5分)示例: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和灭活,再通过多次接种后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保护性免疫生物制品。
评分标准:“培养和灭活”、“多次接种”、“产生保护性免疫”、“生物制品”“先……再”五处为关键信息,可按点给分,1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
23.(60分)(略)
附:作文评分细则: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1.发展等级为四项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2.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3.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全真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1西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朝阳高三下学期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语文5017C辽宁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