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无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 2022.6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纤细/忏悔 竹篾/蔑视 榜样/依山傍水
B.浊流/商酌 伫立/贮藏 闲暇/瑕不掩瑜
C.赤裸/窠巢 眩晕/晕车 映照/怏怏不乐
D.炽热/挚爱 概率/慷慨 狂澜/灯火阑珊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土壤 修茸 丁卯年 仙露琼浆 耐人寻味
B.门槛 达观 孤伶伶 轰轰烈烈 语无伦次
C.拖沓 幽寂 黑障区屏息凝神 心有灵犀
D.告馨 毋宁 健康码 毛骨悚然 五脏六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端午节赛龙舟拉开了序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水面上劈波斩浪,川流不息。
B.面对新冠疫情的再次来袭,广大社区工作者没有袖手旁观,他们挺身而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勇敢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C.他们快快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D.袁降平院士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的科学事业,他的丰功伟绩感动了每个中国人。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驿路梨花》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B.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很多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它们,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2)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3) 拄杖无时夜叩门, 。 (陆游《游山西村》)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爱莲说》中表现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6)《陋室铭》中“ , ”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6.综合性学习。(8分)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于2月4日至2月20日在中国成功举行。学校围绕北京冬奥会开展了相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小明写了一段话礼赞冬奥会,其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你修改。(2分)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冰雪盛宴。在本届冬奥会上,我们惊叹于一飞冲天、创造历史的苏翊鸣,感动于不畏挫折、拼搏奋斗的范可新,徐梦桃接续追梦、王者归来,令人惊喜,赞叹于破釜沉舟、战胜自我的金博洋,敬佩于无惧年龄、勇于挑战的德国老将克劳迪亚·佩西施泰因,泪目于征服癌症、浴火重生的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等等。太多太多的高光时刻,让我们热血澎湃,太多太多的温暖瞬间,直抵内心深处。
①请将划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与前后句式协调一致的句子。(不改变原意,只改动个别词语)(1分)
②划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1分)
(2)2022北京冬奥会结束后,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学校发出“热爱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倡议活动,请你为这一主题拟写一条富有鼓动性的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3)学校组织“助力冬奥,强健体魄”系列运动。七年级三班的小超同学因为体重偏胖,不愿意参加,作为班长,你应该怎样劝说他?(4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7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颈联。(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活板》
【乙】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中独茧缕⑤,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节选自沈括《指南针》
【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ng):丝绵。⑤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⑥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持就火炀之( ) (2)殊不沾污( )
(3)运转尤速( ) (4)莫可原其理( )
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磁石之指南 无风处悬之
B.以手拂之 以芥子许腊缀于针
C.其印自落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0.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能体现活板“活”的特点的一组是()(2分)
①自冯瀛王(人名)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②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③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印,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④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⑤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⑥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仅限两处)。(2分)
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
(三)阅读《驿路梨花》节选,完成13~15题。(8分)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⑧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13.指出选文第④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有何作用?(3分)
14.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3分)
15.下列句子不属于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一句是( )(2分)
A.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B.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C.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D.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4分)
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
杜怀超
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
②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她一眼、两眼甚至无数眼,她依旧呆在那儿,无风无月无故事,超然于天地间。如今,她
越过都市芜杂与欲望的目光,坍塌了我内心的城堡,召唤我回到故土,回归自然,来到她
的身边。
③我偏爱灯笼草这个民间的叫法,这似乎充满着血缘的亲近。我和她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大地。曾经与灯笼草一样,匍匐着,从低处生长,向着高处攀登,一心以为高处是灿烂的神奇世界。所以,灯笼草在无人处发芽时,我们也开始长大;她长叶,我们也长叶;她开花,我们离开了老家。半米来高的灯笼草,一直就以这样的海拔在生长,由青转黄,由黄到红,直到大雪压境,她才化作乡村门楣上的红灯笼,继续照彻乡间的夜。而我们早已远离村庄,远离大地,以为从此抵达高处了。
④村里的老人常看着我们这些外出漂泊追逐的年轻人叹息,人再高也高不过三寸之草。
⑤此刻,我应了当初老人们的预言,和着那拐杖敲击地面的鼓点,回到灯笼草的身边。当我俯身低处时,才真正看清了高处,才悟透老人的叹息。灯笼草是属于乡村的,烙印着草根的血液,与城市无缘,她迈着千年不变的步伐,踩着时间的节拍,一步步挪过殷商,挪过春秋,挪过唐宋元明清.......而我与灯笼草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不信,你看这血脉,至今还是红色的呢。所以,人,不管你走多远,也终有一天会回到草的身边。
⑥走近植物,成为植物中的一棵,是我生命的幻想与渴望。哪怕就是这些贴着地面匍匐生长的草,最卑贱的草,最低处的草!比如这灯笼草,她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不在意生存的环境,不在意花朵的硕大与微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她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⑦回到故土,回到自然的怀中,这已经是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渴望。我们人与草,是有生命的基础的。如果扒开我们臃肿的皮囊,一定会有一丝自然的气息。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执着回到乡下的理由。在乡间,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终会有拨云见日之感。山水隐去,只剩下真淳。
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
⑨见到客人,老人更是絮絮叨叨。曾经大地上到处是草。吃草,成了当时生活的主旋律。马龄菜、荠菜、灰菜等,曾都在铁锅与柴火的炙烤下走上青黄不接时代的餐桌。可如今呢,生活倒是富足了,但只有自己种的青货,接地气,接人气,吃上去神仙般爽心。的确,大棚颠倒了季节,反季节搞乱了蔬菜,在金钱的诱惑前,什么膨大剂、增长剂、杀虫剂、苏丹红、六六粉等一股脑地走进植物的生长中,人类在杀戮尽动物之后,又把手伸向这碧绿的植物丛了。
⑩在村里转转。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
(11)灯笼草,带着民间的图腾,在大地上生长着。我为这个名字叫好!当她再次覆盖大地的时候,也是生命回归自然的时分。我们就以草的方式,在四季的轮回中活出生命的亮光来,
16.根器全文内容,概括灯笼草的特点。(3分)
17.文章①②两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8.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中划线句子“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意。(4分)
19.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灯笼草”中寄托的丰富情感。(6分)
(五)结合《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完成21~22题。(8分)
20.下列关于名著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海底两万里》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小说中描述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幻想三部曲”之一。因此他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海底两万里》中,作者的预言很多已经成为现实,比如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等。
21.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以《海底两万里》中的尼德·兰为例,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2分)
22.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有时还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遭遇不幸。这个时候,“真的勇士,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做命运的主人。请你结合《海底两万里》,对上面的文字进行阐释。(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1)有人说,无论远近,仿佛就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在眼前;有份情,弄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赏常萦绕在我们的脑海......
请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作文。
(2)新疫情状态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连孩子们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改变,这些改变,让我们更加和谐,更加进步,更加懂得......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以“改变”为话题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600字;②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期末]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语言表达,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填空题,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