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天工开物》两则》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天工开物》两则》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天工开物》两则》教学设计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天工开物》两则》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天工开物》两则》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天工开物》两则》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分析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工开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对策:本文两篇文章《稻》和《冶铁》从体裁方面来说都是科技说明文,学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农业和手工业知识了解有限,许多学生可以说是“不识稼穑,不辨黍麦,不了解水稻经历了怎样复杂繁琐的种植过程才被端上饭桌的,更不要说冶铁技术了。生活中学生缺少观察实践的机会,书中所讲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针对这种情况,我策略有三:1、细读原文,吃透文章。2、图表梳理,化繁为简。3、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教学目标1、预习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通过对文段的细致解读,明晰《稻》一文所介绍的稻种类别、种植步骤、收获成熟周期以及一些特殊品种等知识点。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归纳总结《冶铁》一文的知识点。4、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比较归类,指导学生运用图表分析文本内容。2、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重农、惜农、敬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诗歌《悯农》导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们知道我们碗中的颗颗米粒是怎么来的吗?古人又是怎么记载水稻的呢?二、分析文本1、知人论世,总体了解《天工开物》依次:ppt2 单元总览          ppt3-4介绍《天工开物》          ppt5介绍作者宋应星          ppt6 两课生字词带读(字、词、文意在预习时已作布置)边播边讲,依次推进。2、分析文本《稻》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引导学生注意不同颜色的关键字,学着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迅速梳理信息。教师带着学生边分析边归纳整理,形成板书:禾—秔                       a不粘                                                                                                                 米—粳                                          禾—稌 b                                            米—糯                        c特例:婺源光                      造酒                功用                                 做粥(食用)                                                                                                                         长粒形状             尖粒                       圆顶                       扁面色泽    雪白 牙黄 大赤 半紫 杂黑总结:经过这样的介绍,同学们对稻的种类、形态、功用都有了明晰的认识。ppt出示第2湿种之期,最早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以稻麦稿包浸数日,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点拨:顺着时间先后顺序纵向梳理(红色标注动词,绿色标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方法钥匙:1、时间先后(可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步骤)                2、一句话概括本段:育种分秧的过程3、用三到四个关键词概括本段所讲内容。此环节可以设计学生活动参考:三步法:湿种——生芽播种——育秧——拔起分栽    评:详尽清晰或 四步法:湿种——播种——分栽              评:简明扼要 第一二两段大表格总体梳理:出示ppt,对前两段说明的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一 一梳理总结:                    3  谈收获和成熟期ppt出示:  1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  2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举例子)  3凡稻旬日失,即愁旱干。  4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  56湖滨之田,待夏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活动:逐句抠出关键词                          早熟 701、收获周期                          晚熟 2002、气温3、对水的依赖4、水、地温(稻种生成期长,地温又低)56潦(虽未提水,但“潦“指的就是夏天的雨水)结论:1水资源多寡影响播种收获时间;2气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种植水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4  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分析:                   早稻1、对比                   晚稻  抗旱(优势)(一奇)2、又一奇:“高山可插”的旱稻-更耐旱3、“香稻” 专贵人,产量低,营养少,故不取。有崇尚食用、贬抑奢华之意。联系本文出自《乃粒》,乃粒二字出自《尚书》,“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百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天平。可窥见作者的重农惜农思想。ppt19ppt20 总结回顾全文内容ppt21总结技法:1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作引用  2解析课文主要运用的方法   分类别      列图表 方法总结:图表反映了比较和归类的思维     (活动课) 任务:比较、归类,运用图表梳理《治铁》内容(要求:分段 分组) 活动设想:以《稻》的解析为例,把《治铁》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小组讨论后,把结果整理在大张白纸上,上台展示,并由小组内一同学作进一步解说。学生活动预测示例  第一组学生展示图表:                      熟铁(毛) 治铁原料      劳铁      学生展示结束,教师ppt总结:第一段 原料 熟铁(毛铁) 影响成本 劳铁 第二段 用炭 煤炭 铁炭 火性内攻 焰不虚腾 炊炭 木炭 火更炽烈 第三段 锻铁工艺 逐节粘合-黄泥  淬火 坚韧 中西方 铸成 国际视野 锻成   作业布置:体会小字夹注的妙用。 全文在正文之间辅以夹注,既对正文作了补充说明,又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且语言生动有趣,有舒缓叙事节奏、调节阅读气氛的作用。试对文中六处夹注一一分析。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俗名婺源光之类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  古代科技成就回顾: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5)宋元: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指南针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2017科技成就回顾  -20入列、“复兴号”运营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天眼”发现新星 “深海勇士”海试  C919试飞成功 “天舟一号”升空、可燃冰试采成功 “慧眼”成功发射、“墨子号”新成果结束语: 航母已下海,“嫦娥”已飞天,中国“天眼”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宇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正在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每一个年轻人应铭记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增强文化自信,更要勇担重任,继往开来。                        

    相关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庸》节选》教学设计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庸》节选》教学设计1,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坛经》两则》教学设计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坛经》两则》教学设计1,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享“禅宗小故事”,课堂总结,活学巧用 智慧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院士谈做人》教学设计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院士谈做人》教学设计1,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明确目标,自主合作,质疑提问,问题探究,深入发掘,课堂检测,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