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展开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为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
本节课设计基于两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2.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探究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渗透用局部解决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纸、尺、计算器、电子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激趣引新。
出示信息: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北京市约有1961万人,全国约有13亿人。
1.读一读。(初步感知大数据)
2.说一说,一万有多大?
3.猜一猜,现在老师把10000张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呢?
[设计意图:出示大数据情境,初步感受大数据,猜一猜自己心中的大数据10000张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呢?]
合作探究
(一)研究10000张纸的高度
1.小组商量验证方案。
2.小组汇报方案。
3.确定方案。
可以先量100张纸的高度,或先量10张纸的高度,还可以先量高1厘米的纸看看有几张,再推算出10000张纸的高度。
4.动手操作。
5.小组汇报。
6.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研究方案的过程,初步渗透用局部解决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延伸——1亿张纸的高度.
1.小组商量方法
2.通过计算。
3.说一说1亿张纸有有多高?
[设计意图:学生已探究出1万张纸有1米高,计算、推理后发现1亿张纸就是1万米高。一万米有多高,让学生先猜一猜,教师再揭示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从而引起对大数据的震憾。]
三、综合应用。
出示:读1亿个字要多长时间?走1亿步要多长时间?1亿粒米有多重,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呢?
1.小组商量方案。
2.教师提供素材,小组研究。
3.交流汇报。进一步想象1亿有多大。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读一读、量一量来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多维梳理。
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你感受到1亿有多大?
五、知识延伸。
出示:真真假假趣味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大数是很多的,接下来,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真真假假”。
如果全国人民少浪费一粒米,就够三口这家吃五六十年。
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是真还是假。
熊大给光头强打工,“我给你打工,你每月得这样付我工资,第一天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第四天8元……”好呀,就这么定了,到了第30天呢,光头强要付给熊大5亿多元。
这三个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真真假假”趣味题,激发学生兴趣,继续研究。把对大数的研究由课堂向课后延伸,更深入体验大数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共4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揭题,欣赏,谈谈感受一亿有多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