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 光的干涉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四章 3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第2小题18分,其余小题每题7分,共46分)
1.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D )
A.传播速度不同 B.强度不同
C.振动方向不同 D.频率不同
解析: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这样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便形成了彩色条纹。
2.(2020·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阅读下列材料,解答(1)~(3)小题。
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
(1)如果光束a是蓝光,则光束b可能( D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2)已知入射角i=60°,b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角r=45°,该三棱镜对b光的折射率为( C )
A. B.
C. D.
(3)某同学分别用a光和b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其中如图为b光的干涉条纹,则下图所示的条纹中可能是a光的干涉条纹的是( A )
解析:(1)根据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可知,若a光为蓝光,则b光可能为紫光,故选D。
(2)n===
(3)单色光的干涉图样是等间距,明暗相间的条纹,由于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故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故选A。
3.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等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的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纹,说明B中气体( A )
A.一定含瓦斯 B.一定不含瓦斯
C.不一定含瓦斯 D.无法判断
解析:如果屏的正中央O变为暗纹,说明从两个子光源到屏的光程差发生变化,所以B中气体一定含瓦斯。
4.(多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BD )
A.在距双缝的路程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λ的点形成亮条纹
C.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的点形成亮条纹
D.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λ的点形成暗条纹
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x=kλ,k=0,1,2,3,…这些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亮条纹;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x=(2k+1),k=0,1,2,3,…这些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
5.(多选)在光的双缝干涉现象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D )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条纹较远的是波长较长的光
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条纹较远的是波长较短的光
C.单色光双缝干涉条纹中,相邻两亮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不等的
D.在双缝干涉现象里,把入射光由波长长的光换成波长短的光,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将变窄
解析: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故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波长较长的光,A项正确,B项错误;双缝干涉现象中,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是等宽等间距的,C项错误;由公式Δx=λ可知波长度短时,相邻两亮条纹间距将变窄,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6.(14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P到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5×10-7 m,如果用频率为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光速c=3×108 m/s)试问:
(1)该黄光的波长是多少?
(2)试通过计算分析P点出现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答案:(1)5×10-7 m (2)暗条纹
解析:(1)λ== m=5×10-7 m;
(2)Δx=7.5×10-7 m=λ,所以是暗条纹。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C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解析:红光和绿光的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现象,故不能产生干涉条纹。形成红绿两光各自衍射图像,故有光亮存在。
2.如图所示是研究激光相干性的双缝干涉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由S1和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波长为λ,屏上的P点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如果把P处的亮条纹记作第0号亮纹,由P向上数与0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1号亮纹,与1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2号亮纹,设P1处的亮纹恰好是10号亮纹,直线S1P1的长度为r1,S2P1的长度为r2,则r2-r1等于( B )
A.5λ B.10λ
C.20λ D.40λ
解析:由题设可知,从中央亮条纹P算起,P1点处是第10号亮条纹的位置,表明缝S1、S2到P1处的距离差r2-r1为波长的整数倍,且刚好是10个波长,所以选项B正确。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D )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解析:本实验中单缝S的作用是形成频率一定的线光源,双缝S1、S2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稍微移动S后,没有改变传到双缝的光的频率,由S1、S2射出的仍是相干光,由单缝S发出的光到达屏幕上P点下方某点光程差为零,故中央亮纹下移。
4.(多选)(2020·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O1O2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关于O1O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是垂直于O1O2放置的光屏,沿O1O2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若A光和B光以相同角度从玻璃斜射入空气,随着入射角增大,B光先消失
B.光从空气进入该玻璃体后,其频率不变
C.在真空中,A光光速比B光的光速大
D.A光和B光照射同一双缝A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解析:A光线通过玻璃体后,A光的偏折程度比B光的小,可知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sin C=,可知随着入射角增大,B光先发生全反射,B光先消失,故A正确;光的频率是光的基本性质,不会随着介质改变而改变,故B正确;在真空中,各光光速相等,故C错误;因为A光折射率小,所以A光频率小,A光波长长,照射同一双缝A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大,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5.(16分)光纤通信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发展这种技术。发射导弹时,可在导弹后面连一根细如蛛丝的光纤,就像放风筝一样,这种纤细的光纤在导弹和发射装置之间,起着双向传输信号的作用。光纤制导的下行光信号是镓铝砷激光器发出的在纤芯中波长为0.85 μm的单色光。上行光信号是铟镓砷磷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在纤芯中波长为1.06 μm的单色光。这种操纵系统通过这根光纤向导弹发出控制指令,导弹就如同长“眼睛”一样盯住目标。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纤制导中,上行光信号在真空中波长是多少?
(2)为什么上行光信号和下行光信号要采用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已知光纤纤芯的折射率为1.47)
答案:(1)1.56 μm (2)见解析
解析:(1)设信号频率为f,真空中的波长为λ0,c=λ0f,光在纤芯中的频率仍为f,波长为λ,则光在纤芯中的速度v=λf,又n=,可以得出:λ0=nλ=1.47×1.06 μm≈1.56 μm。
(2)上行光信号和下行光信号的频率相同,将发生干涉现象而互相干扰。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 光的干涉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 光的干涉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人教版原卷版docx、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6 光的偏振 激光练习: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 光的偏振 激光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5 光的衍射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5 光的衍射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