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
展开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一章;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8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A. B. C. D.
- 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D.
- 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 )
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刻度线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读数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 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甲、乙、丙三人各自乘坐升降机,甲看见建筑物在上升;乙看见甲在下方并正在靠近自己;丙看见甲、乙都在下降,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甲可能上升 B. 乙可能上升
C. 丙必定上升 D. 甲、乙、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往外看,甲看到丙的飞机匀速下降,乙看到丙的飞机静止不动;丙看到楼房匀速下降,则正确的是( )
A. B. C. D.
- 某时刻和谐号与西子号两列高铁的位置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B.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C.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D.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 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为此,四位同学提出测量时间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B. 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C. 某次闪电时,按照选项A、两种方法测量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D. 按照选项A的方法,测量三次闪电对应的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
A.
B.
C.
D.
- 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超声波的速度是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侧速仪
C. 汽车的速度是
D. 汽车的速度是
- 年月日“诚一国际杯”石狮市第三届沙滩马拉松接力赛在永宁镇红塔湾沙滩鸣枪开赛,如果某参赛选手在前二分之一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后二分之一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则整个比赛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根电线杆的时间为,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B. C. D.
- 有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在此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为此,学生会体育部长给划船比赛制定了一个规则: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规则,其他同学开展了激烈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释放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
B. 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C. 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
D. 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______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 ______ .
-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 已知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经过的路程之比是:,则它们的时间之比是 ______。另一物体在某次运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已知::,则:______。
- 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滑块运动的路程是_____,滑块的平均速度是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如图所示,图为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时间图象,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速度时间图象。
- 用学生所使用的直尺和三角板工具在下图中画出测量圆的直径方法的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使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作为斜面,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实验中为了测量段的平均速度,在点放置了一个金属片,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上图所示,小车从到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若段用时,则小车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将金属片放到点,测量出小车从到用时,则小车在段的速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段的速度。
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了小车从到的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 在“探究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为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曝光一次。
纸锥从下落到的过程是________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下落到的平均速度,记录的相关数据如表。请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两项内容补充完整。纸锥从下落到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照片中纸锥的直径 | 照片中从到的距离 | _______ | _______ | 纸锥的平均速度 |
|
|
|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 | 反应距离 | 制动距离 |
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表中测试数据可知: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一起发生在限速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判断该司机是否超速?______。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述测试用的小车相同
- 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思是______。
若小聪的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通过计算说明小聪的爸爸驾车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用几小时?
- 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相互垂直的道路上,沿各自道路的中心线图中虚线所示向前匀速行驶,此时,甲、乙两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和。已知两车型号相同,汽车的长度为、宽度为,甲车的车速若除不尽,计算结果保留位小数问:
甲车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完全通过乙车道路的中心线需要多少时间?
若甲车车头的右侧与乙车车头的左侧相撞,乙车的速度是多大?
若要甲、乙两车不相撞,乙车的车速必须在什么范围? -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有的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 | 反应距离 | 制动距离 |
据上表描述,算出该司机第三次反应的时间是______;
由这个测试可见,______选填“原行驶速度”、“反应距离”或“反应时间”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大致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
故选:。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成年人的身高在左右,一步的步幅在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等等。
2.【答案】
【解析】
【分析】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本题考查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误差的产生原因,并能区分误差与错误.误差与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科学;测量者的估读等.
【解答】
解:、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不合题意;
B、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符合题意;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这属于使用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不合题意;
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这属于读数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解析】解:研究三架升降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建筑物为参照物,
甲看见建筑物在上升,说明甲一定下降;
乙看见甲在下方并正在靠近自己,因甲在下方且甲在下降,则说明乙一定下降,且下降的速度比甲快;
丙看见甲、乙都在下降,则丙可能静止,也可能上升,还可能在下降,且下降的速度小于甲乙的速度,所以甲、乙、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
首先根据地面为参照物判断甲升降机的运动状态;根据乙看甲的情况,判断乙的运动状态;最后根据丙看见甲、乙的情况来判断丙的运动状态。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5.【答案】
【解析】解:丙看到楼房匀速下降,说明丙在匀速上升,乙看到丙的飞机静止不动,说明乙也在匀速上升,且乙的速度等于丙的速度,甲看到丙的飞机匀速下降,说明甲在匀速上升,且速度大于乙和丙.故甲乙丙三人乘坐的飞机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故选D.
首先判断丙的运动状态,然后判断乙的运动状态,最后可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6.【答案】
【解析】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解答】
A.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A错误;
B.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错误;
C.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C错误;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
【解析】
【分析】
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多,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记下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公式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本题考查的是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利用这个知识测距离的方法,注重了知识应用的考查。
【解答】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不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符合题意;
C、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两次求平均值,也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故选:。
8.【答案】
【解析】
【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和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和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解答】
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运动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甲乙是加速运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秒。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解答】
由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
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这共用了:,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答案】
【解析】解:设总路程是,
根据可得:
前二分之一路程的时间,
,
,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
故选:。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前半段路程与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求出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
汽车的速度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汽车在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是汽车在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
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
则汽车通过的路程个间隔距离:,
汽车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故选B。
12.【答案】
【解析】
【分析】
在分析和解决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时,若能巧选参照物,可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但在河里和在水平地面上不同。
若以河水为参照物,则木箱静止不动,两船相当于在静水中划行,在河水中的运动和在地面运动相似;
【解答】
以河水为参照物,则木箱是静止的,两船相当于在静水中划行,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同,水流动对两船队影响效果一样,
故选B。
13.【答案】位置;参照物
【解析】解: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故本题答案为:位置;参照物.
根据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填写.
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不同.
14.【答案】;
【解析】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解答】
由图知:刻度尺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15.【答案】: :
【解析】解:由题知,::,::,
由速度公式可得,、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已知::,则,
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与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表示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然后表示出总时间,最后表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已知::,进一步计算:的值。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第二空有一定难度。
16.【答案】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滑块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行驶的路程是,利用可求出平均速度。
从图片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从题干出发,通过具体计算得到准确答案。
【解答】
滑块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
滑块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
17.【答案】解:
在图中,汽车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是正比例图象,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汽车运动时,通过路程为。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则汽车的图象为:
【解析】由图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后,再画出图象;
本题考查对路程与时间图象和速度与时间图象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图象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要掌握好。
1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不便于直接测量的量转化成便于测量的物理量。
由于圆的直径不便于直接测量,可借助于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转化。
【解答】
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测量方法如下图:
。
19.【答案】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大于
【解析】【解析】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点对应的刻度分别为、,则段的路程,段用时,则段的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放到点,测量出小车从到用时,,则段的平均速度,则小车在段的速度大于小车在段的速度。
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到的图象应为图。
20.【答案】加速 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
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 纸锥下落的时间
【解析】【解析】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纸锥做加速运动。由可知,要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以及纸锥下落的时间,因此表中是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是纸锥下落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纸锥的直径为,由表中数据可知,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设实际纸锥的直径是照片中纸锥直径的倍,则,故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是照片中从到的距离的倍,即,由图可知,纸锥从下落到的时间,则纸锥从下落到的平均速度
。
21.【答案】 车速 是超速
【解析】解:根据可得:
根据第一组数据反应时间;
同理,由、、、组数据可得:
,,,;
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
由表可知,车速为时,反应距离为,制动距离为,
因为实际测得的制动距离,所以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在之间,即大于,故该车是超速行驶。
故答案为:
;
车速;
是超速。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行驶速度行驶,根据公式将反应距离和原行驶速度代入即可求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但要注意行驶速度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分析表中测试的制动距离和对应的行驶速度,找到制动距离和行驶速度的关系;
由表可知,车速为时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然后与刹车痕迹相比较即可判断该车是否超速。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要注意刹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
22.【答案】从标志牌到北京这段路程最大车速为
【解析】解:标志牌上的“”表示此处到北京的距离距离是;标志牌上的“”表示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即限速;
小聪的爸爸驾车的速度:
。
所以,小聪的爸爸驾车违反了交通规则;
由可得,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的时间为:
;
答:从标志牌到北京这段路程最大车速为;
若小聪的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通过计算可知小聪的爸爸驾车违反了交通规则;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根据对常见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答题;
利用计算小聪的爸爸驾车的速度,然后与限速相比即可得到答案;
由交通标志牌找出汽车的速度、车距北京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
本题考查了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求汽车的行驶时间,是一道基础题;要熟悉常见交通标志牌的含义,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对我们现实生活也有重大意义。
23.【答案】解:由可知,甲车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完全通过乙车道路的中心线需要的时间:;
若甲车车头的右侧与乙车车头的左侧相撞,则有
;
如图所示:
取临界情况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甲车的车头刚好撞上乙车的车尾,则有:
解得:
如图所示,乙车的车头刚好撞上甲车的车尾,则有:
解得:
故乙车的速度范围是或。
答:甲车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完全通过乙车道路的中心线需要;
若甲车车头的右侧与乙车车头的左侧相撞,乙车的速度是;
若要甲、乙两车不相撞,乙车的车速是或。
【解析】甲车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完全通过乙车道路的中心线的距离为甲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加上车的长度,根据可求出甲车完全通过乙车道路中心线的时间;
相撞时,甲车、乙车行驶的距离分别是甲、乙两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减去车宽的一半,然后根据路程关系,抓住时间相等,求出乙车的临界速度。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求出两种临界情况下乙车的速度,第一种临界为甲车车头碰到乙车车尾;第二种临界为乙车车头碰到甲车车尾。根据路程关系,抓住时间相等,求出乙车的临界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搞清甲乙两车相撞的临界情况,抓住时间相等,根据路程关系求出临界速度。
24.【答案】 原行驶速度
【解析】解:
根据第三组数据反应时间;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
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所以图象如图:
故答案为:;原行驶速度;见上图。
根据公式将反应距离和原行驶速度代入即可求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分析三次测试的制动距离和对应的行驶速度,找到制动距离和行驶速度的关系;
汽车的刹车过程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内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制动距离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均匀减速,最后停止运动,根据规律作出大致的图象。
汽车刹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受汽车行驶速度和司机反应时间的影响,制动距离受汽车行驶速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总之,影响汽车刹车距离的因素是车速、反应时间、摩擦力大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