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四章;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8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以下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被敲击的水瓶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振翅飞行的蝴蝶
D. 关闭的收音机
- 如图所示,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 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
C. 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 探究桌面发声音调的高低
- 为了让大家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老师倡导大家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以下是我们现在所在考场中的一些估测数据,最符合事实的是( )
A. 教室课桌高度约为
B. 正在作答的物理试题卷的质量约为
C. 考场内的气温约为
D. 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
- 伴随着童声合唱奥林匹克颂的歌声,北京冬奥会开幕了,从声学角度分析,合唱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歌声的( )
A. 音调高 B. 响度大 C. 音色好 D. 声速大
- 近年每逢端午节,江阴市在月城镇双泾龙舟河举办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们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B.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C.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 岸上观众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
- 今年月日,深陷疫情中心的武汉城晚上八点半时,突然家家户都打开窗户齐唱国歌我和我的祖国,激昂的歌声感动了现场和通过手机观看视频的无数人。有关这次合唱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机选择不同的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 隔窗的邻居能互相听出是谁在唱,是因为声音音色不同
C. 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
D. 不同人唱歌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都不相同
-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骨传导传声音
B. 敲击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C. 探究音调和振幅关系
D. 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 我市某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合唱活动,以下四个选项中用声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演唱者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 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D. 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 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钟内振动了次的物体,能发出人耳容易听到的声音
B.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音调
C. 同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比的声音振幅大
D.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
- 下列关于天宫课堂上声现象知识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老师讲课时声带在振动
B. 声音以的速度从天宫传到我们耳朵
C. 听老师解说实验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D. 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在以上
- 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 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图中弹吉他时,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C. 图中“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______。
- 中考期间,考试铃声通过 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 ______处控制噪声。
- 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于钟的 ______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通过 ______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
- 为了庆祝建党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______ 传入人耳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若图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 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轻敲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
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 ______与发声体的 ______有关;
换用的音叉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______有关。 - 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铃声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_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用实验直接证实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 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 潜艇静止在马里亚那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的海面,向海沟发出超声波,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若潜艇在海面上发出超声波脉冲的同时,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已知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是求:
超声波到达海底所用时间;
马里亚那海沟距海平面的深度;
潜艇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在如图所示的海洋探测中,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从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共需。请计算测量处海洋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按计算
- 汽车司机朝着山崖以的速度行驶,鸣笛后经对面山崖的反射后便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是,求:
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这段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 - 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我国东海。我国某海监船从福州附近海域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巡逻任务。请你综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海监船上装备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声波,从而预报海上的风暴。这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假设海监船行驶的过程中鸣笛听到回声,则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多少?若海监船的速度为,正靠近山崖,则听到回声时海监船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蝴蝶飞行过程中翅膀在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故D符合题意。
故选:。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条件的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
【解析】解: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耳朵帖在桌面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固体是否能够传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3.【答案】
【解析】解:中学生的身高在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是非常炎热的温度,考场内的气温约在之间,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声速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4.【答案】
【解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的响度大,故B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5.【答案】
【解析】A.是由于鼓面发生振动产生了鼓声,而不是鼓槌振动产生的鼓声,故A错误,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经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了观众的耳朵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面的振幅越大,因此鼓声响度也就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鼓声和号子声是两种不同的器乐,它们产生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答案】
【解析】解:
A、手机选择不同的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隔窗的邻居能互相听出是谁在唱,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声音传得更远,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常根据它来区分不同声音;
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7.【答案】
【解析】解:、图中人有牙齿咬住音叉利用了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属于骨传导,故A正确;
B、敲击的力度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
C、图中可以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
D、如图所示中的标志是禁止鸣笛,属于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正确。
故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从声源处控制噪声即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控制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
【解析】解:、歌声是由演唱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C正确;
D、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三个特征,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
【解析】解:、据课本知识可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之间;物体在分钟内振动了次,;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故B错误;
C、同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比的声音响度大,振幅大;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频率是物体振动的次数,翅膀内振动了次,可以求出频率;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音色和音调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10.【答案】
【解析】解:、王亚平老师讲课时能够发声是因为其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在太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听老师解说实验是利用电磁波传递能量,故C错误;
D、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在左右,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太空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太空中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老师讲课一般在,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声与信息等,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
A、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而响度不同的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错误;
D、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12.【答案】
【解析】解:、甲图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吉他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弦的振动幅度有关;拨动弦的力度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
C、“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故D错误。
故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决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为声学综合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以及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等,难度不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考查。
13.【答案】小于 信息
【解析】解:次声波的频率小于,象群依靠次声波相互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小于;信息。
频率小于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分类、次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空气 声源
【解析】解:声音靠介质传播,考试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空气;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是一道声现象的基础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比较简单,难度不大。
15.【答案】振动 音色
【解析】解:
“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生的;
“客船”上的人通过音色辨别出是钟声。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16.【答案】音色 空气
【解析】解: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故答案为:音色;空气。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调节音量是改变响度;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气体和液体。
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7.【答案】解: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小,但音调不变,如图所示:
【解析】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波形图中,图线偏离平衡位置越远,表示振幅越大。
本题考查了通过波形图表示振幅和频率,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应掌握。
18.【答案】解:当敲击盛水的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个瓶子,发现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说明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变大即容易振动,所以瓶中的水应该越来越少,如图所示:
。
【解析】敲击盛水的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关键有两点:一是确定振动发声的物体;二是根据“质量小、体积小的物体越容易振动”判断频率高低,再判断音调高低。
19.【答案】振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响度 振幅 频率
【解析】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实验过程中通过乒乓球弹开的幅度,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易于观察;
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振动;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响度;振幅;频率。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音叉的振动转换成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这里用到转换法;
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变小 不能 空气 真空
【解析】解:
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选D。
故答案为:变小;不能;空气;真空;。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根据实验现象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答题,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也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21.【答案】解:超声波从潜艇传到海底的时间:
;
由可得,马里亚那海沟的深度:
;
回声从海底返回到潜艇所用时间:
,
内回声的路程为:
,
内潜艇向下运动的路程:
,
潜艇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答:超声波到达海底所用时间为;
马里亚那海沟距海平面的深度为;
潜艇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解析】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可求单程时间;
根据速度公式来计算马里亚那海沟距海平面的深度即可;
求出回声从海底返回到潜艇所用时间以及路程,再利用速度公式来计算潜艇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确定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解:由可得,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
,
则海洋的深度为:
。
答:海洋的深度为。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海洋的深度为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据此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回声测距的应用,注意海洋的深度与超声波信号传播路程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解:由得,在时间内,货车行驶的距离:
;
声音传播的距离:
;
设司机鸣笛时货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则:,
;
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
。
答:内车行驶的路程是;
这段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是米;
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
【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货车时,汽车以的速度已经前行了,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货车与山崖距离;
司机听到回声货车距山崖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货车到山崖距离减去货车行驶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倍。
24.【答案】次 信息
【解析】解: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水母耳”海上警报器接收到次声波,从而预报海上的风暴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
;
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时海监船行驶的距离是:
;
则听到回声时海监船距山崖的距离是:
;
答:次;信息;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听到回声时海监船距山崖的距离是。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已知声速和时间,可根据求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听到回声时海监船距山崖的距离是鸣笛后声音比海监船多运动距离的一半,即。
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属于常规考查,难度不大。
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