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12 文学作品阅读之分析记叙人称-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 考点13 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 考点14 文学作品阅读之赏析表达方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 考点15 文学作品阅读之分析写作特色-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2 次下载
- 考点16文学作品阅读之分析线索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 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2 次下载
考点17 文学作品阅读之解释词句含义-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 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通项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考点17文学作品阅读之解释重要词句含义
【考点分析】
所谓“含义”,即词句所包含的意思。一般不同于从工具书上查找来的词义,而是所给材料文段中的具体含义,即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思。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中特定含义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所谓“重要句子”,就是:①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②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③从表达上说,难以理解、富含言外之意、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文学作品的语言,或是质朴自然、或是生动形象、或是深刻隽永。对于文学作品词句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运用特点的考查,更关注学生能结合上下文的的信息,理解词句深层的含义。
学生解答词句含义题常见的误区一是空对空,虚对虚,越说越晦涩,越说越含糊,让人看不明白。二是挖掘太深,牵强附会。
词句含义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直白(不用修辞手法;不话说半句,不欲言又止;表意直接,明白易懂)
【设问方式】
把握文章主旨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1、赏析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深刻内涵。
2、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画线句的丰富内涵。
3、结合全文,说说画线句的含义。
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技巧点拨】
词语含义的考点通常有:①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②一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或隐含意义;③指示代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指代内容。
词句含义解题的基本方法包括两点:(1)抓住词句特点,正确把握词句内容;(2)联系上下文语境,合理推断词句含义。
一、含义题分类解析
1、生动、形象的,化为平易、朴实——还原法
(1)比喻的还原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答题关键:扣住“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将比喻义转换成平实的语言即可。
例: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冰心《一日的春光》
问:“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答:尽情地享受
例: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苏叔阳《春天的梦》
问:“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答:故都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
例: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卞毓方《张家界》
问: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答: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2)拟人的还原
拟人:将所描之物(景)赋予人的特征,具体形象,阐明事理或抒发感情。
答题关键:只要将拟体还原为本体,理清“我”与描写对象的关系。
例:怀表在我身上焐得挺热,我时常摸出看看它。我听到的是时间的足音。我不可能是敲木鱼的和尚。应该承认已进入暮年,但还有点晚晴中火红: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骆文《怀表,很老很老了》
问: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晨曦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答:我虽已年迈,仍要珍惜余生,振作精神,积极进取。
2、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直接揭示本意——追问法
(1)象征意味: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答题关键:结合语境,辨明词句的象征义、寓意。
例: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意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高林瑜《看树》
问: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答: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人应该像树那样在人生的匹季里,坦然地以一种坚毅,几乎完美地走完人生。)
(2)表里不一:说反话,故意说跟本意相反的话。表示强调,表达一种讽刺,愤怒
答题关键:直接正面表述。
例: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外在远方也横外在我们内心深外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问: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
答: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3、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具体阐述——扩展法
答题关键:内涵丰富的阐述清楚,概括、凝炼的具体化。
例: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溯源》
问:请说明“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在文中的含义。
答:故土文化的失落会造成人类心灵的寂寞,乡愁由此而生。
4、意味深长的(结尾处),点明思想感情——返本法
结尾处句子的作用:①感情升华;②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关键:整体把握,点明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这是四十年前留在我脑海中的画面与记忆。
“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暴田,一切都在改变。只是改变了不应该改变的东西,这才非夷所思。
我听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那阵子,村里村外的劳力都上山了,把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树都砍光了,开山种粮。旧日的方志上说“长林郁郁,幽涧泠冷”。如今,没有了长林,哪还有泠泠之水?没树、没水,那白鹤不肯合作,也就选择了远离。尽管,山岙还有鹤池,池上再也没有群集的白鹤;天上也没有飞翔的影子,“白云千载空悠悠”。看来,我应友人之嘱,题写的“鹤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种虚假的点缀。
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刘长春《白鹤翔集的记忆》
问: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答: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二、含义题解题思路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是阅读的最重要的原则。
显语境:指上下文,即语言自身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它对语意起着限制作用或解释作用。
隐语境:指情境,即文章写作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者的身份、思想、性格、处境、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一)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
1、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例: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问:句中“俨然”的含义是什么?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觉悟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人生价值后的庄重或庄肃的样子;总括并领起全文。
2、能概括某段中心意思的词语
例:②……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③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问:“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指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3、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例: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问:“它们”指什么?
答: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
4、体现主旨的词语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问: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归纳: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一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从所在及相关语句中去寻找答题的依据。二是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义、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必要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答题。
(二)“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
1、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例:“文章千古事”,它是你与缪斯的终生契约。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然而,人们对金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才仍然身居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
问:“文章千古事”是什么含义?
答:这句化用杜甫诗句,借以解释杜甫被尊为诗圣”的缘由:他的诗忧国忧民,既揭露统治阶级腐朽又同情人民苦难。
2、有言外之意的句子
例: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问: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
答:①象征手法。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3、结构上重要的句子
A、有领起或总结作用的句子,在其承启的内容中寻找答案。
B、呼应或铺垫等的句子,在其呼应或铺垫的内容中寻找答案。
4、需要指出原因的句子
例: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时间怎样地行走》
问: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答:梳头时见到一根白发,让我发现了生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
5、体现主旨的句子
例:《记住回家的路》
问: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答: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在社会纷争和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6、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例: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
问: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
归纳:赏析句子则应在抓住句子的关键性词语的同时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内容和情感等方面欣赏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答题时,先作具体分析然后进行整合。
【典型题析】
一、(2020·江苏南通)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眼睛
李汉荣
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我身如菩捉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
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就这样,上苍把最好的露珠,交给母亲保管,露珠一直滋养和化育着母亲的心,也明净了她的瞳仁。
⑦一个人若很少在露珠(包括具有露珠之透明品质的事物)面前停留,激赏、感动于那无邪的纯真,并反观、反省自己内心的不洁和阴影,同时让自已被尘世污染的身体和心灵,接受其消毒、清洗和映照,那么,他的内心和眼神,就少了某种天赐的清澈。一个人若很少将目光投向苍穹的星辰,却总是沉沦于欲望,锁定于功利,那么,他的心城必窄,眼神定然少了某种悠远和深沉。
⑧我的母亲,低头与露球交换眼神,抬头与星辰交换眼神,俯仰之间,她都在吐纳天地精神。她识字不多却有天趣,她阅历不多却胸襟宽阔,因为宽厚的原野和澄明的天穹,就是她的心灵老师。
⑨一个好朋友曾对我说:“你注意到了吗?你妈妈的眼睛特别清澈,八十多岁了,还像少女的眼睛那么纯洁和深情。”他的父母去世较早,于是把我的母亲当自己的母亲对待。我的母亲是在86岁那年去世的。好朋友写了一篇短文,痛惜一位慈祥的母亲走了,人间少了一双清澈的眼睛。
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荡漾的是内心的光亮和情感的波澜,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折射。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摘自2020年5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问题】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
【答案】文章一直强调母亲清澈纯真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故实际上强调的是母亲纯洁无瑕的、干净的人生。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善良、纯洁真诚的品格的赞美和歌颂。
【解析】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中心可知,这句话中的“一双眼睛”就是指母亲的眼睛,纯洁的感情”“干净的人生”即写母亲的内心是纯洁无瑕的,人生是干净的;句首的“想念”则表达了对母亲善良、纯洁、真诚品质的赞美和歌颂,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失败有奖
刘继荣
①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粘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②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高低。于是,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③班主任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没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我抱着一盒漫画书,敲开他的门。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滞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眉宇舒展开来。
④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儿子发现,杂志设了“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奖,可以通过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哪,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可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⑤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没有我。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溅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⑥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伏的笑,娇憨,无邪,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刹那间,笑声满屋。
⑦儿子的生活,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新闻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⑧没过多久,我接到一个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现在是个班主任,也在班里设了失败奖。原来他刚刚毕业时,曾在儿子的班里试讲。那天由于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于是,低着头说:“这节课太失败了,我们提前下课吧。”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他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愣住。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歌。那位失败者落泪了。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
⑨不久,我收到一本杂志和一张汇款单,附言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我急忙翻开书,呵呵,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公布呢。
⑩“我们都成功啦!”儿子欢呼着。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厚赐。
【问题】1.赏析下列句子,分析加点处的深刻内涵。(6分)
(1)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3分)
(2)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3分)
-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的丰富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3分)
【答案】1.(1)“倔强”指(性情)刚强不屈,它和“扭过头去不接”这个动作描写连在一起,突出了儿子不服输的性格。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听到儿子说的“我们”比作“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愿意与“我”共同承受失败给“我”带来的愉悦感。
【解析】(1)解答本题,先看其有无运用修辞手法,很显然没有,再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中的“倔强”一词含义丰富,“扭过头去不接”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儿子不服输的性格。
(2)由“仿佛”可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听到儿子脱口而出的“我们”比喻为“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可知这一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儿子勇于面对失败,与“我”共同承受的做法让“我”很是欣慰。
【答案】2.含义示例:只要拥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敢之心,就能坦然面对失败,不害怕失败,就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这就是一种获得、一种积累。
收获示例: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失败是常常会遇到的,比如考试失利、人际纠纷、身体生病……只有能理性看待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反思经验,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解析】 分析句子的含义时,可以从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如“勇敢的心”指敢于坦然面对失败,不害怕失败,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丰厚的恩赐”是指一种人生的经验、一种获得、一笔宝贵的财富。收获可从如何面对失败、坎坷、挫折来分析作答,如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在于能够理性看待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化失败为前进的动力,越挫越勇,从而取得更大进步。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变式训练】
一、(2021·江苏泰州)阅读陈绍龙的《胎记》,完成下面小题。
①“胎记在腰,骑马挎刀。”
②儿时,我妈在给我洗过澡之后,常常会拍一下我的屁股说这话。我妈喜悦满格。我自然跟着屁颠屁颠,努力把头扭向腰部。纵是我把自己都拧麻花状,在原地转了圈,也没看到自己腰上的胎记。后来,我自己照镜子发现,我妈讲的胎记只是一颗并不清晰的痣,甚至连痣都不算,只是一个小黑点,而且,这个黑点“在腰”也很牵强,是长在屁股上方。这个发现几乎对我是一个打击,好像“骑马挎刀”的前景一下子暗淡了许多。“胎记在腰,骑马挎刀。”我奶奶也是喜悦满格。她们不断地说“胎记在腰”,我也便跟着自信起来。“屁股上方”也是腰,而且,奶奶还能隔着我的衣服,准确地摸到那个黑点的位置,我近乎惊讶。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妈也能准确地找到那个点,我父亲也能。
③奇了,怪了!这个困惑纠缠了我整个的童年。
④我常常独自去摸自己的腰,去找屁股上的那个黑点。“硬硬的,还在。”就这感觉。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一直纠缠着我不放。想着逝去的奶奶和父亲,想着年已古稀的我妈;在我近些日写“乡愁绘本”的时候,我去摸这颗痣,却无厘头地想着去寻找故乡的胎记,去摸故乡的腰。反复地摩挲,我真的一下子就摸到那颗痣了,是一颗一点也不模糊的“毛痣”。
⑤一片竹林。
⑥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一方竹林让故乡雅致起来。
⑦以竹当简,我哪里是穿越那么远呢。不过,我们会在竹上写字,把竹都当成写字版。在竹上写字一般都用套被针,就是缝被子的针。大,我妈说叫“一号针”,在我妈的针线盒里,“一号针”是最粗的了。套被针便宜,三分钱一根,一个鸡蛋也能换两根。我妈是猜不出鸡窝里怎么老是少鸡蛋的了。时间一长,我倒替我妈着急了。她不会想到我会拿鸡蛋去换“笔”的。套被针的短处是刻字的时候不得力,常常是在竹上刻了几个字之后,由于用力,拇指和食指上会凹下去很深,甚至留下血印,刻字力道把控不好,也易断。
⑧针锥最好,它有把,刻字要省力得多。这会让我放纵起来,不断地在竹上写字,直至把针锥上的针写折为止。针锥上的针,也是套被针,这针是镶在把里的,中间有锥型的三瓣咬合金属。这个金属体又是嵌在一个金属箍内的。换针很麻烦,要用钳子把三瓣咬合金属帽子卸下来,装上针,再镶进箍里。我们自然是不会换套被针的。针断之后,悄悄地把针锥把放回我妈的针钱盒里,装着无事人。果然,我妈在农闲时找针锥纳鞋底的时候,发现针断了,也没猜出这事是我干的。这又让我替我妈着急了一回。
⑨一般我们只是在竹上刻自己的名字,也会写“秋老根是大坏蛋”之类的长文。秋老根发现了,他哪里饶人,紧接着就在我的“长文”旁以牙还牙,写上我的名字后,加上一个“大坏蛋”。估计我们也想不出更多的词,想到了也未必会写。那会小,斗大的字也没识一箩筐。有人写,有人和,唱和之间,不也儒雅了许多。“大坏蛋”无恶意,有点像现在人玩手机给个“点赞”。人长,竹长,字也长,节节高,那些字写得原本就很丑,长大的字就更滑稽。有好些年,我们会到竹林里去,对着“大坏蛋”们笑。站在这些长大的字面前,就像站在哈哈镜前面一样。这些字们个个奇形怪样。隔字望人,糗的哪里是字,似乎是我们整个的童年。
⑩遍地的竹叶堆在竹林里,“沙沙沙”,像沙发,也像地毯,我们坐在上面,也躺在上面。阳光努力地向竹林里张望,竹逗它,风逗它,还有密布在竹叶上面的斑鸠们的翅膀,也有麻雀、白头翁们的翅膀。遮天蔽日,阳光像是怎么努力,也是钻不进来似的,只在我们脸上洒几个光点,一晃,便又倏地逃开。我们就这样惬意地躺在竹林里的竹叶上。阳光远遁,原本是不用闭目的,我们还是装着陶醉的样子,仔细地听一园的鸟鸣。斑鸠是低音部的,麻雀的叫声像是竹笛,黑乌鸦叫声有点野,粗粗的,野雉是冷不丁“嘎”地吓你一跳,接着便是扑翅的声响,它的出场和入场都有动静。鸟归林。我也多半会被野雉吓醒,从竹林音乐会里走出来,从竹林里走出来,回家吃饭。
⑪苇不过墙,竹不过沟。故乡人十分了解竹子的脾性,在竹林周围挖了条沟,竹子都很乖,待在用沟围成的园子里,一天天地绿。这块绿色的斑块总是很葱郁。它是故乡的一颗痣,一颗毛痣。思绪如风,如阳光,一任摩挲,呓语呢喃。
⑫“胎记在腰,骑马挎刀”。马老,刀钝,锋芒不再。那天我忽然想起这句老话来,试着去解问那个纠缠我整个童年的谜题。我妈坐在院内,阳光好像也跟着依偎在她的眼镜框边打盹,受了惊扰,在我妈坐起的时候,一晃一晃地来了精神。
⑬“呵呵,怕你丢了呗……”
⑭我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像是释然了,再也不用担心我会丢了。我却是眼睛发涩。妈妈是孩子的故乡。竹林深处,我们永远都是故乡的孩子。努力记住一颗痣,我们才不会从故乡走失。
(节选自《雨花》2017年第3期,有删改)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胎记 | 我的情感 |
腰上的黑痣 | ① |
② | 对家乡的热爱 |
竹上的刻字 | ③ |
2. 简析第⑧段中“这又让我替我妈着急了一回”一句的作用。
3.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喜悦满格”的含义。
(2)第⑩段中画线部分的表述内容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4.请结合⑥~⑩段内容分析第⑥段中“雅致”的丰富内涵。
5. 有一种语言学观点认为,话语的不确定性,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让听话者对话语的意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⑭段中画线句有哪些理解。
【参考答案】1.①受困惑的纠缠 ②故乡的“毛痣” ③对童年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腰上的黑痣”对应第①至③段,第①空可由“奇了,怪了!这个困惑纠缠了我整个的童年”得出答案:受困惑的纠缠。第②空对应第④段,可由“反复地摩挲,我真的一下子就摸到那颗痣了,是一颗一点也不模糊的‘毛痣’”得出答案:故乡的“毛痣”。“竹上的刻字”对应第⑦至⑨段,第③空可由第⑨段“隔字望人,糗的哪里是字,似乎是我们整个的童年”得出答案:对童年的怀念。
【参考答案】2.内容上,妈妈没猜出针断一事与“我”有关的情况让“我”“着急”,表现出“我”的顽皮可爱和妈妈慈爱的特点。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呼应,使结构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内容上,“针断之后,悄悄地把针锥把放回我妈的针钱盒里,装着无事人。果然,我妈在农闲时找针锥纳鞋底的时候,发现针断了,也没猜出这事是我干的”,妈妈没猜出针断一事与“我”有关的情况让“我”“着急”,写出了“我”的顽皮、可爱,也可见妈妈平时对“我”十分慈爱。结构上,与上文“时间一长,我倒替我妈着急了”形成前后照应。
【参考答案】3.①“喜悦满格”是说妈妈非常高兴,表现出妈妈对“我”的爱和对“我”人生前景的美好希望。
②不重复。“从竹林音乐会里走出来”指的是从陶醉于竹林鸟鸣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从竹林里走出来”指的是离开竹林,回家吃饭。
【解析】第①题,“满格”表程度,这里指妈妈非常高兴。结合“胎记在腰,骑马挎刀”的语句可知,“喜悦满格”表现出妈妈对“我”的爱和对“我”人生前景的美好希望。
第②题,结合“阳光远遁,原本是不用闭目的,我们还是装着陶醉的样子,仔细地听一园的鸟鸣”可知,“从竹林音乐会里走出来”指的是从陶醉于竹林鸟鸣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从竹林里走出来”指的是离开竹林,回家吃饭。因此,画线部分的内容并不重复。
【参考答案】4.①竹林让故乡的居住环境雅致;②“我们”在竹子上写字;③“我们”对美好童年的怀念;④聆听竹林鸟鸣的享受时光。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内涵。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由“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雅致”指竹林让故乡的居住环境雅致。由“以竹当简,我哪里是穿越那么远呢。不过,我们会在竹上写字,把竹都当成写字版”可见,“雅致”也指“我们”在竹子上写字。由“站在这些长大的字面前,就像站在哈哈镜前面一样。这些字们个个奇形怪样。隔字望人,糗的哪里是字,似乎是我们整个的童年”可见,“雅致”指“我们”对美好童年的怀念。由“阳光远遁,原本是不用闭目的,我们还是装着陶醉的样子,仔细地听一园的鸟鸣”可见,“雅致”还指聆听竹林鸟鸣的享受时光。
【参考答案】5.示例:①妈妈对“我”长大成人、有自己一番事业的喜悦心情,体现了对“我”的爱;②“我”并没有走上小时候妈妈希望的“骑马挎刀”的人生之路,如今的妈妈对“我”的人生状况坦然接受;③长大的“我”心怀故乡,这让妈妈感到欣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根据“话语的不确定性,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让听话者对话语的意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的提示,此题答案有一定开放性,可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作答。结合“呵呵,怕你丢了呗”“再也不用担心我会丢了”可知,妈妈的“释然”,有对“我”长大成人、有自己一番事业的喜悦心情,体现了对“我”的爱。结合“胎记在腰,骑马挎刀”“儿时,我妈在给我洗过澡之后,常常会拍一下我的屁股说这话。我妈喜悦满格”可见,小时候,妈妈希望“我”长大后成为将军之类的人物,可“我”并没有走上“骑马挎刀”的人生之路,如今的妈妈已经对“我”的人生状况坦然接受,因此“释然”。结合“竹林深处,我们永远都是故乡的孩子。努力记住一颗痣,我们才不会从故乡走失”可见,长大的“我”心怀故乡,这让妈妈感到欣慰。
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06 文学作品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共7页。
考点05 文学作品阅读之叙述顺序及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05 文学作品阅读之叙述顺序及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共9页。
考点14 文学作品阅读之赏析表达方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14 文学作品阅读之赏析表达方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