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课件+教案+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pptx
    • 教案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教案.doc
    • 练习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同步练习.doc
    • 视频
      固体的溶解.rmvb
    • 视频
      实验高锰酸钾和碘分别溶解在水和汽油中.wmv
    • 视频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wmv
    • 蔗糖溶解及动画模拟.asf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第1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第2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第3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第4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第5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第6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第7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第8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教案第1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教案第2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教案第3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同步练习第1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同步练习第2页
    1.5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同步练习第3页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课前预习课件ppt,文件包含15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课件pptx、15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同步练习doc、15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教案doc、固体的溶解rmvb、实验高锰酸钾和碘分别溶解在水和汽油中wmv、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wmv、蔗糖溶解及动画模拟asf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溶解性1.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的分析和讨论,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温度下,搅拌可增强物质的溶解性B.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2.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有多种。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B.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C.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温度有关D.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质量有关3.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温度  溶质颗粒大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剂种类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4.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而且透明,许多溶液虽然透明却是有颜色的。无水硫酸铜是一    色粉末状固体,而硫酸铜晶体和硫酸铜溶液则显     色。硫酸亚铁溶液是     色的,而氯化铁溶液则显      色。5.请针对下列物质溶解性的结论,各举出一个合适的例子。1)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例子: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例子:                                 3)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例子:                                  6.为了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是有限的,小明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第7题)7.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瓶中后,右侧玻璃管中的红色液体发生了明显的移动。若使红色液体右移,则瓶中所装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8.在三只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然后依次加入30g40g50g蔗糖,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解,最后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第8题)1)三只烧杯中,一定不再溶解蔗糖的是       烧杯。2)三只烧杯中,一定可以再溶解蔗糖的是       烧杯。3)三只烧杯中,所溶解的蔗糖质量可能相等的是       烧杯和       烧杯。9.小明查阅资料获悉: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变化一,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变化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小明将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三种物质分别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的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原因是                        ,该物质可能是        2)其中的某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溶液温度降低,该物质可能是        3)其中的第三种物质溶解在水中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10.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其他溶质吗?小明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查阅资料】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设计实验】1)向20mL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        ,溶液颜色变成        3)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解释结论】1                                        2)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他溶质后        (填不能)增加食盐溶解的量。【拓展反思】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若加入蔗糖,则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11题)11.【沈阳】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的溶解性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少许碘,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再向试管中滴加汽油。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微粒观点解释为什么在取用汽油时会闻到汽油味:                         2)仔细观察图示实验,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第12题)12.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学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石灰水)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但吸收能力不同。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现象: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形管连接。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还可以研究        (填字母)。A.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B.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2)进一步思考及知识迁移:有               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13.【内江】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查阅资料】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降低或不变。【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如图乙所示的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并补充100的水,使之保持在99【实验结论】(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不变,下同)。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拓展实验】按照图丙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氢氧化钠,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  低于  (填高于”“低于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        (填序号)氧化钙  硝酸铵  浓硫酸【反思交流】如图乙所示的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的原因:                          1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设计,同学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2)请你预测一下,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       组。15.在学习溶液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建议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对同为无色溶液的稀盐酸、食盐水进行研究。1)研究一:溶液组成分析。从物质类别上看:稀盐酸、食盐水均属于        从溶液组成上看:它们的        不同。2)研究二:溶液质量分析。20,向100g水中加入1g食盐,充分搅拌,则溶液质量为         g20,向10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充分搅拌,则溶液质量为        g20,向10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0.1g氯化钾,充分搅拌,则溶液质量为         g3)研究三:溶解性分析。降低稀盐酸中溶质含量的操作方法是              。(稀盐酸为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第15题)老师告诉小明:常温下,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大约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A同学认为不能用甲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的理由是                         B同学认为能用甲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的理由是                               C同学认为可改为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植物油层所起的作用是                 4)研究四:物质鉴别。实验目的:鉴别同为无色溶液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实验器材:酒精灯、玻璃棒、火柴。请简述采用上述器材进行鉴别的可行性:                                          答案:1.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的分析和讨论,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A.一定温度下,搅拌可增强物质的溶解性B.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2.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有多种。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B.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C.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温度有关D.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质量有关3.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必须控制的条件是(C)温度  溶质颗粒大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剂种类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4.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而且透明,许多溶液虽然透明却是有颜色的。无水硫酸铜是一种    色粉末状固体,而硫酸铜晶体和硫酸铜溶液则显   色。硫酸亚铁溶液是  浅绿  色的,而氯化铁溶液则显   色。5.请针对下列物质溶解性的结论,各举出一个合适的例子。1)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例子:  蔗糖易溶于水,而油脂难溶于水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例子:  油脂在水中难溶而在汽油中易溶  3)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例子:  硝酸钾在2080时的溶解性不同   6.为了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是有限的,小明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C)A. B.  C.  D.(第7题)7.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瓶中后,右侧玻璃管中的红色液体发生了明显的移动。若使红色液体右移,则瓶中所装的物质可能是(A)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8.在三只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然后依次加入30g40g50g蔗糖,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解,最后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第8题)1)三只烧杯中,一定不再溶解蔗糖的是    烧杯。2)三只烧杯中,一定可以再溶解蔗糖的是   烧杯。3)三只烧杯中,所溶解的蔗糖质量可能相等的是   烧杯和   烧杯。9.小明查阅资料获悉: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变化一,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变化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小明将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三种物质分别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的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原因是  该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水合过程强于扩散过程  ,该物质可能是  氢氧化钠  2)其中的某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溶液温度降低,该物质可能是  硝酸铵  3)其中的第三种物质溶解在水中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该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水合过程与扩散过程基本平衡  10.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其他溶质吗?小明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查阅资料】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设计实验】1)向20mL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  溶解  ,溶液颜色变成  紫红色  3)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解释结论】1  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2)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他溶质后  不能  (填不能)增加食盐溶解的量。【拓展反思】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若加入蔗糖,则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  变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11题)11.【沈阳】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的溶解性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少许碘,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再向试管中滴加汽油。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微粒观点解释为什么在取用汽油时会闻到汽油味:  微粒(或分子)不断运动  2)仔细观察图示实验,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  (第12题)12.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学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石灰水)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但吸收能力不同。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现象: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形管连接。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还可以研究  AC  (填字母)。A.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B.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2)进一步思考及知识迁移:有  气压(或气体体积)  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13.【内江】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查阅资料】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降低或不变。【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如图乙所示的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并补充100的水,使之保持在99【实验结论】(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降低  (填升高”“降低不变,下同)。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升高  【拓展实验】按照图丙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氢氧化钠,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  低于  (填高于”“低于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   (填序号)氧化钙  硝酸铵  浓硫酸【反思交流】如图乙所示的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的原因:  物质b在水中已达到饱和,不能再继续溶解放热   1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设计,同学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固体种类、溶质颗粒的大小、温度、溶剂种类、溶剂质量  ,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质量  2)请你预测一下,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   组。15.在学习溶液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建议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对同为无色溶液的稀盐酸、食盐水进行研究。1)研究一:溶液组成分析。从物质类别上看:稀盐酸、食盐水均属于  混合物  从溶液组成上看:它们的  溶质  不同。2)研究二:溶液质量分析。20,向100g水中加入1g食盐,充分搅拌,则溶液质量为  101  g20,向10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充分搅拌,则溶液质量为  100  g20,向10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0.1g氯化钾,充分搅拌,则溶液质量为  100.1  g3)研究三:溶解性分析。降低稀盐酸中溶质含量的操作方法是  进行加热处理  。(稀盐酸为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第15题)老师告诉小明:常温下,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大约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A同学认为不能用甲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的理由是  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利用甲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损失较大  B同学认为能用甲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的理由是  二氧化碳只是微溶于水,水量较少,并且二氧化碳的溶解速度较慢,稍多制取一些二氧化碳气体即可收集到  C同学认为可改为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植物油层所起的作用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4)研究四:物质鉴别。实验目的:鉴别同为无色溶液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实验器材:酒精灯、玻璃棒、火柴。请简述采用上述器材进行鉴别的可行性:  可行,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蒸发后留有白色印迹的是氧化钠溶液,没有印迹的是稀盐酸。        

    相关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精品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15物质的溶解1pptx、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15物质的溶解1学案含答案doc、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15物质的溶解1教学设计doc、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wm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看到有气泡产生,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克,温度℃,KNO3,溶解度曲线,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课堂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图片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不能,物质的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溶液温度升高,溶液温度降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