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1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质量监测
本试卷共7页,19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座位号;同时填写考生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8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炽热zhì 忏悔 chàn 屏息凝神bǐng
B.粗拙zhuō 呜咽 yè 忧心忡忡zhōng
C.迸溅 bèng 澎湃 bài 气冲斗牛dǒu
D.污秽huì 热忱 chén 瞬息万变sh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斑澜 深宵 千钧重负
B.粗犷 安详 波光粼粼
C.遗憾 闲暇 翻来复去
D.矜持 取谛 截然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中国青年应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旗手。
B.新型冠状病毒呈球状,它的直径为60-140纳米,真是微不足道。
C.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儿童节,学校为此举办了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
D.他在文化艺术节报名时见异思迁,既想表演话剧,又想展示街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改善学生生活技能,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B.接到核酸检测的通知,社区居民都戴好口罩,来到检测点陆陆续续地自觉排队。
C.学完《活板》,我们不但了解到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还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D.在线上学习期间,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电子产品。
5.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文化。初一(1)班开展“孝亲敬老”活动,请你参与。(8分)
【任务一】
以下是“孝亲敬老”班会活动方案初稿,请你完成任务。(5分)
初一(1)班“孝亲敬老”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培养心存感恩、孝亲敬老、回报社会的品德。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实施
环节一:孝亲敬老名言展示
环节二:
(1)请用一句凝练的口号概括本次班会活动主题,10个字以内。(2分)
(2)环节一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名言,其中不属于对“孝”的论述的一项是(2分)
A.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
D.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3)请为本次班会再设计一个活动环节。(1分)
【任务二】
(4)漫画中,小华上学迟到了,对于小华的言行,你会怎样劝说他?(3分)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④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⑥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小文同学做了“登高”诗歌专题整理。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题目 | 作者 | 诗句 | 批注 |
《望岳》 | 杜甫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心胸震荡, 眼界开阔。 |
《登飞来峰》 | 王安石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眼界高远, 充满信心。 |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渺小孤寂, 悲愤落泪。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8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下车引之 B.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
C.自李唐来 一板已自布字 D.陶后鲜有闻 有闻而传之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陶渊明爱菊及世人爱牡丹,然后用“予独爱莲”道出自己的心意。
B.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描写莲花,展现其可贵品质。
C.作者认为陶渊明以后很少人喜欢菊花,而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
D.文章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描写,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高尚人格。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①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②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书画》)
[注]①披哆:绽放,绽开。②房:花房。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②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2)吴公为什么能看出画中的牡丹是“正午牡丹”?(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歌中哪一个字能体现村民的热情好客?(1分)
(2)请解释划线诗句的原意及其衍生的意义。(3分)
四、(7小题,30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14题。(10分)
“太空教师”再次开讲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各位同学、太家好!我是太空教师王亚平。”伴随着熟悉的声音,“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了。还是在高速飞行的中国空间站里,还是大家熟悉的航天员老师,这一次,变化的是老师们演示的实验,不变的是带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体验。
授课过程中,航天员老师相互配合,生动演示了多个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次授课还增加了空间站科学设施的展示,航天员老师介绍了两台神秘又厉害的科学实验柜——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和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据介绍,科学实验柜是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的主要设施,今年“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后,空间站将增加更多实验柜,开展更多领域的科学实验项目,未来“天宫课堂”的形式也将更为丰富。
进入天地互动环节,地面课堂的同学们十分踊跃。有同学好奇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作息,还有小小科学迷非常向往未来能进入空间站做研究。
课程最后,王亚平说:“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链接一
中国两次“天宫课堂”情况对比
| 第一次 | 第二次 |
授课时间 | 2021年12月9日 | 2022年3月23日 |
授课讲台 | 中国空间站 | |
地面课堂 | 主课堂:中国科技馆 分课堂: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 | 主课堂:中国科技馆 分课堂: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 |
授课老师 | 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 | |
授课内容 | ①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②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③太空转身 ④浮力消失实验 ⑤水膜张力实验 ⑥水球光学实验 ⑦泡腾片实验 | ①太空“冰雪”实验 ②液桥演示实验 ③水油分离实验 ④太空抛物实验 ⑤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 ⑥天地互动交流 |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链接二
2013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孩子如今已长大,他们中不少人正上演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张舒琪当年观看完太空授课,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她现在成为了一名空间站任务飞控试验队员,守护着天上的航天英雄。2021年,一群大学生上了热搜,他们设计的“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可以将收集的外太空波形数据转化成宇宙的声音基因,并用光谱生成星球的音色,实现“天地共鸣”。其创作灵感,正是来自2013年观看的那堂太空授课……这些孩子都说是当年的太空授课活动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事业的种子,引领了他们的人生方向。
(摘编自《太空授课播下的“种子”发芽了》)
链接三
中国空间站是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空间站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教育资源,可以开展许多在地面上难以做到的科普演示。神奇有趣的太空现象,不仅让青少年很感兴趣,许多成年人也会觉得很有意思。不少地面上司空见惯的物理、化学、生物现象,在太空中会有很大差别,甚至完全不一样。但天上地下不同的实验现象,揭示出的是同样的科学规律。实验演示和验证是一个加深对科学原理理解的过程。“天宫课堂”主要面对广大青少年,旨在普及空间科学知识,向青少年传递科学精神,激发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
一堂科学课,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课。“天宫课堂”展示了中国航天的荣光,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授课,需要强大的航天技术支撑。当前的中国航天事业正走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天宫与地面的连线互动,让中国青少年直观感受到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摘编自《点亮好奇启迪梦想》)
12.下列关于“天宫课堂”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天宫课堂”再次开讲,同样的老师,相同的实验内容,却有不同体验。
B.“天宫课堂”第二课,除演示实验外,还增加了空间科学设施展示环节。
C.“天宫课堂”第一课内容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转身等。
D.“天宫课堂”主要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并且还设置了天地互动交流环节。
1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天”和“梦天”实验舱成功入轨后,“天宫课堂”的形式已变得越来越丰富。
B.“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的创作灵感来自创作者们2013年进行的太空授课。
C.太空演示实验会出现不同于地面的实验现象,但它们揭示的科学规律是相同的。
D.当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处于由弱到强的阶段,“天宫课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课。
14.阅读材料,说说开设“天宫课堂”对青少年有哪些影响。(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20分)
母亲的厨房
张洁
母亲在世和刚刚离开的日子里,我总觉得厨房还是母亲的。
我站在厨房里,为从老厨房带过来的一刀、一铲、一瓢、一碗、一筷、一勺伤情。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母亲用过的。也为母亲没能见到这新厨房,和新厨房里的每一样新东西而心里发灰。
为新厨房置办带烤箱的炉子时,母亲还健在,我曾夸下海口:“妈,等咱们搬进新家,我烤蛋糕,烤鸡给您吃。”看看地面,也是怕母亲上了年纪,腿脚不便,铺了防滑的地砖。可是,母亲根本就没能走进这个新家。
厨房里的每一件家什,都毫不留情地对我说:现在,终于到了你单独对付日子的时侯。
我觉得无从下手。
翻出母亲的菜谱,每一页都像被油炝过的葱花,四边焦黄。我依然能在那上面,嗅到母亲调出的油、盐、酱、醋,人生百味。也想起母亲穿着用我那件劳动布旧大衣改制的,又长又大,极其坚牢的围裙,戴着老花镜,俯身在厨房碗柜上看菜谱的情景。
母亲的莱谱上,有些菜目用铅笔或钢笔画了勾,就像给学生批作业、判卷子时打的对勾。那些铅笔画的勾,下笔处滑出一个起伏,又潇洒地扬起它们的长尾,直挥东北,带着当了一辈子教员的母亲的自如。那些钢笔画的勾,像被吓得不轻,哆哆嗦嗦地走出把握不稳的笔尖,小心拘谨,生怕打扰谁似的,缩在菜目的后面而不是前面,个个都是母亲这一辈子的注脚,就是用水刷、用火燎、用刀刮,也磨灭不了。
那些画了勾的菜目,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家常菜。
鱼虾类的菜谱,档次最高的也不过是豆瓣鲜鱼,剩下的不是煎蒸带鱼,就是香肥带鱼。虾、蟹等是想都不想的,不是不敢想,而是我们早就坚决、果断地切断了脑子里的这部分线路。其实像西红柿焖牛肉、葱花饼、家常饼、绿豆米粥、炸荷包蛋之类,母亲早已炉火纯青,其他勾画的各项,没有一项付诸实践。
我终究没能照着母亲的菜谱做出一份菜来。一般是用面包、方便面、速冻饺子之类的半成品对付着过日子,再就是期待着到什么地方蹭一顿,换换口味,回来又可以对付几天了。有时也到菜市场上去,东看看、西瞅瞅地无从下手,便提溜着一点什么意思也没有的东西回家了。回到家来,面对着那点什么意思也没有的东西,只好天天青菜、豆腐、黄瓜的“老三样”。
今年春天,在菜市场上看到豌豆,也许是改良后的品种,豌豆的颗粒很饱满。我想起去年春季,母亲还给我们剥豌豆呢。我常常买豌豆,既是我们爱吃,也是为了给母亲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
母亲是很寂寞的。
女儿曾在信中写到:“……我也常常后悔,没能同姥姥多在一起。她这一辈子真正地是寂寞极了!而且是一种无私的寂寞,从来没有报怨过我们没能和她在一起,我的眼前总是出现她坐在窗前,伸着头向外张望的情景。可当时我看在眼里,却从来没往心里去,倒是现在记得越发清楚。……”
我努力回忆母亲在厨房里的劳作。
冬天又来了,大白菜上市了,想起母亲还能劳作的年头,到了储存白菜的时节,就买“青口菜”,她的经验是青口菜开锅就烂,还略带甜味。
做米饭也是照着母亲的办法,手平铺在米上,水要漫过手背,或指尖触米,水深至第一个指节,水量就算合适,不过好米和机米又有所不同……渐渐地,除了能上台面的菜,一般的炒菜也能凑合着做了。只是,母亲吃不上我做的菜了,我也再吃不到母亲做的“张老太太烙饼”了。
她在世的时候我们老说,应该开一家“张老太太饼店”,以发扬光大母亲的技艺,每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就是好事临门也还是愁眉苦脸的母亲,脸上便难得地放了光,就连她脸上的褶子,似乎也放平了许多。对她来说,任何好事如果不是和我们的快乐,乃至一时的高兴联系在一起的话,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不知母亲有什么诀窍,她烙的饼就是别具一格。也不是没有吃过烹调高手做的,可就是做不出母亲的那个味儿。我心里明白,往日吃母亲做的烙饼的欢乐是跟着母亲永远地去了,可是每每吃到烙饼我就忍不住地想起母亲。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我”回忆了母亲在厨房里勾画菜谱,储存青口菜,烙饼等事情。
B.母亲去世之后,“我”一般是对付着过日子,在吃的方面兴致不太高。
C.女儿在信中回忆姥姥的生活很寂寞,表现了她对姥姥深深的愧疚之情。
D.“我”对母亲的烙饼难以忘怀,是因为连烹调高手的手艺都不及母亲。
16.结合文段,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母亲穿着用我那件劳动布旧大衣改制的,又长又大,极其坚牢的围裙,戴着老花镜,俯身在厨房碗柜上看菜谱。
17.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18.文章以《母亲的厨房》为题有何作用?(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19.请以《我做到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50分)
要求:①不少于55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8分)
本学期我们阅读了《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1.任务一:下列对《海底两万里》的情节概括,按其发展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极地缺氧危机 ②遭遇土著围攻 ③奇遇章鱼袭击 ④战鲨救采珠人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2.任务二:请按表格要求填空。(3分)
文段内容 | 批注 |
“说说不要紧!都不是外人!”然后向大家低声的:“孩子心重,甭提多么要强啦!媳妇也走了。我们爷儿俩就吃这辆车;车破,可是我们自己的,就仗着天天不必为车份儿着急。” |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①___________(人名)是一个淳朴、乐观的人。 |
那加拿大人立即朝可怜的侍者猛扑过去,我根本来不及阻止;他把侍者打翻在地,掐着他的脖子。 | 运用 ② 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加拿大人的性格特征是③______________。 |
3.任务三:“坚持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态度”,请以这句话为开头,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
结合作品内容写一段感悟。(3分)
祥子 曹先生 尼摩船长 阿龙纳斯
答案:
1.D
2.B
3.A
4.C
5.(1)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2)C
(3)孝亲敬老故事演讲
(4)小华,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辛苦送你上学,你应该学会感激奶奶对你的付出,而不是理所当然把过错怪罪在奶奶身上,作为一名学生,上学不迟到是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学会自我反思。
6.(1)①潮平两岸阔;②匹夫不可夺志也;③朔气传金柝;④惟解漫天作雪飞;⑤浩荡离愁白日斜;⑥不问苍生问鬼神
(2)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D
8.(1)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
(2)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9.C
10.(1)①曾经;②善于
(2)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
【参考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是善于探究古人笔下的意境!
11.(1)足
(2)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小山村。
衍生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万物是消长变化的。
12.A
13.C
14.①对于中国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普作用巨大,也有益于带动全球青少年对太空的向往。
②可以激发世界各国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展示中国科普事业的新高度。
③可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一代为人类未来的命运不断探索,也加强了不同国家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
15.D
16.外貌、动作等描写,写出母亲伏案看菜谱时专注认真的神态以及“我”对母亲在世时的种种情态历历在目,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赏析。“也想起母亲穿着用我那件劳动布旧大衣改制的又长又大”“取其坚牢久远的围裙,戴着老花镜”运用外貌、动作等描写,运用“穿”“戴”“伏身”等词勾勒出母亲伏案看菜谱时专注认真的神态,写出“我”对母亲在世时的种种情态历历在目,印象很深,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
17.①母亲是一个厨艺高超的人,母亲烙的饼和做的炸酱面非常好吃,饭店都赶不上;②母亲是一个关爱孩子,热爱家庭的人,母亲做的饭菜包含了对家人付出的心血和爱,烹调高手也做不出那个味儿。③母亲是一个认真拘谨的人,母亲的菜谱上布满了笔记,但在不擅长的菜目的标注上又显得那么的小心拘谨。
18. 本文主要讲了与“母亲的厨房”相关的几件事情,以“母亲的厨房”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对母亲勤劳品质的赞美;同时“母亲的厨房"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寄托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一是在生活中,母亲与厨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母亲是厨房的主人,这个厨房本身就是给母亲准备的,厨具全都是母亲用过的,承载着有关母亲的回忆;二是“母亲的厨房”是贯穿本文的线索。母亲在厨房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中,虽然物是人非,母亲去世,但这里却凝聚着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9.参考2022年广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
1.B
2.①老马;②动作;③暴躁易怒
3.示例一:坚持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态度。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想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食其力,是祥子的信念和对生活的态度。烈日下拉车,暴雨中拉车,祥子一直用他的勤劳和坚忍在等待新生活的开启。然而“三起三落”的经历、小福子的去世,让祥子希望落空,无所期待,他开始自暴自弃,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的人生从此失去意义。
示例二:坚持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态度。尼摩船长学识广博,为躲避殖民地者的压迫,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入海底。在漫长的海底之旅中,他始终充满信念。他借助潜艇的神奇力量,成功解除了搁浅、冰山封路、鲨鱼袭击等种种险情;同时他发掘海底宝藏,为陆上被压迫民族提供反殖民解放斗争的财政支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召唤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到来,他的人生也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节,从信念和态度入手谈人生意义,视整体表达酌情给分)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