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展开《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课题 | 2.2声音的特性 | |||||||||||||||||||||||
教材及学情分析 | 《声音的特性》是在学生刚学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是第二章《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因为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所以在实验探究时要指导的细致一些。 本节教材中涉及了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乐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有重要意义。其中频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应在学习之后及时巩固;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应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此外,本节内容又都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在学习本节的优势在于,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了解;.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有着深厚的兴趣,对未知世界往往有好奇心、求知欲,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劣势在于本节课内容较多(不仅有声音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对探究能力要求较高;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往往混淆不清,对这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以充分注意,有必要通过具体事例和对比,帮助学生分辨清楚。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实验,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学习从探究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的规律,并能尝试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从探究声音的特性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初步领略声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热爱、亲近自然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注意有效区分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等众多新词语的含义。 | ||||||||||||||||||||||
教学难点 | (1)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正确理解音调及其影响因素等。 (2)对真实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正确区分,尤其是音调(高低)与响度(大小)的理解。 | |||||||||||||||||||||||
教学方法 | 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多感知。 | |||||||||||||||||||||||
实验器材 | 学生实验器材:钢尺若干把 教师实验器材:自制发音管二个(音调不同)、口琴、笛子、三角铃、小板镲、碰铃、铁架台、音叉、穿线的乒乓球、钢尺、粗细不同的尼龙线(绳),多媒体设备及制作好的PPT课件。 |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 听录音片断: 播放不同物体的发声和动物的叫声,使学生通过听,分辨不同声音,让学生说明他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让其描述,从而引入声音的特性这一课题。在此基础上,说明声音有三个要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三大特性。 | 学生认真听录音,区分所听到的声音是否相同。准备描述所听到的声音, | |||||||||||||||||||||
二、进行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进行新课
| 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个声音的特性。 (演示1):用口琴吹出二个音调明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描述其不同(尖锐还是低沉) (演示2)吹粗细长短不同的二个管子,其音调明显不同。也让学生来描述其不同(尖锐还是低沉) 播放录音:蚊子和牛的叫声,再次体验它们发出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声音的这个特性,我们称为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PPT) 请同学们共同诵读:音调的定义 思考:通常男士与女士的说话的音调,谁的高?为什么个别男士会被人称为娘娘腔? 那么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实验1: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介绍操作关键: (1)按钢尺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要点:钢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结论:声源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板书PPT) 说明:振动的快慢我们用频率这个词来表述。所说结论可以说成: 声源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展示(PPT): (1).实验表明: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2).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PPT板书) (3).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练习: 1、蝴蝶如果在一秒的时间里翅膀振动8次,其频率就是 2、蚊子的翅膀在10秒内振动6000次,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思考:一只蚊子从你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阅读课本33~34面,“超声波和次声波”回答上述问题 同时,让学生搞明白: (1).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2).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3).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 老师先引导学生回答,再讲解并加以总结: 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 (4)声音 超声波:蝙蝠、 人耳听不到 B超等 次声波:大象传 递信息、监测 台风地震等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展示)用示波器来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下面接着学习声音的第二个特性: 演示A:用力碰板镲和轻轻碰板镲,感受声音的不同。 演示B:PPT示范轻、重不同力撞击小钟,感受声音的不同 声音的这种不同,我们称响度,也就是平时说的音量。 PPT展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 大家一块朗读:响度-声音的强弱
那么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实验2:(演示)图2.2—3,让学生注意观察的重点是音叉的声音大小与它能把乒乓球弹开的远近。 得出结论:(PPT板书) 声源振幅大,声音响度大; 声源振幅小,声间响度小。 展示:不同响度声音的波形,让学生识别 思考:当我们向远处呼喊时怎样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你通常怎么做让对方听清你的声音的? 总结: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PPT板书)。 很好。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声音的第三个特性。 蒙眼识声源。(有趣味) 找个同学上讲台前,蒙住眼睛,吹口琴,吹笛子,敲击三角铃和碰铃,让学生说出乐器名称 听声识乐器(有气氛) 播放手提琴与二胡的声音,让全班同学共同识别是何乐器。 在桌子底下分别敲鼓和音叉,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引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区分开不同的声音的?这正是由于声音的第三个特性:音色不同…… 3、音色(板书) 展示:音叉、钢琴、长笛同是C调1的波形: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波形也会各有不同,即音色不同。 总结: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PPT板书) |
讨论:我听到了飞机轰鸣着飞过头顶;清脆的鸟叫声;低沉的虎吼声以及摩托车高低起伏不定的引擎声。
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有的尖锐清脆,有的粗犷低沉
齐声朗读: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讨论:男士音调通常低于女士。因为个别男士说话声音的音调较高,接近女士,才会被人称为娘娘腔。
学生分组试验,物品:钢锯条或钢尺。
学生讨论后填出表格。 实验简单,也可以直接回答
根据表格总结结论
讨论后回答
阅读后讨论并回答: 蜜蜂和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可以听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是次声,人耳听不到。
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蝙蝠、狗对人们的好处,大象在现实世界中的处境。
学生:认真观察,相同坐标系中音调高的波形密(与振幅无关)
学生:轻时声音弱, 重时声音响
学生:同声朗读
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
学生:看振幅识响度
学生:手成喇叭形,对着远处,提高响度或靠近人耳说话。
学生:正确说出各乐器名称
阅读书中内容,自己总结出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 ||||||||||||||||||||||
三、课堂小结 | (PPT板书) 乐音的三个特性及决定因素: 音调──振动频率; 响度──振幅;远近 音色──不同发声体。 |
先由学生总结再加以归纳整理。并共同朗读一遍 | ||||||||||||||||||||||
四、练习反馈 | 1.我们平时所说的“震耳欲聋”,这里指的是(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速度大 D、音色好 2.请指出下列现象各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性。 男人说话的声音多数比女人低沉。 ( ) 声音尖锐刺耳。 ( ) 低声细语。 ( ) 一闻其声便知其人。 ( ) 引吭高歌。 ( ) 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4.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
| ||||||||||||||||||||||
五、作业布置: | 学校作业 1、练习册:基础夯实部分 2、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家庭作业 1、预习下节新内容,并做好上新课的准备工作 2、阅读“科学世界”,把三类乐器的特点归类。 3、利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件简单乐器,并说明发声原理,以及如何调节音调、响度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安排较紧,要时刻注意教学进度,有在一节课时内完不成教学内容的风险。 2.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3.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好在成功之处也略有几点: 1.以听声为主线,通过播放、击鼓、乐器发声、辩音等环节,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 2.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 3.以问题为平台,通过提问、解疑、探究过程导引全体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耕有所得。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2节 声音的特性,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音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PPT展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生实验,提出猜想,PPT展示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