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展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一、设置理念:
课堂采取“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从兴趣入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猜想,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在分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打破常规思维的枷锁,认清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并知道声速常用数值。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知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学习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因此本节是一个较基础,但也比较重要的、典型的知识点。
2、重难点
重点:(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1)探究物体传声实验
(策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自主探究,用实验现象冲破常规思维的枷锁,正确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四、教学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演示法、自主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器材:纸、尺子、音叉、高脚杯、铁架台、乒乓球、水槽、闹铃、塑料袋、制备两个(土电话)、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意义 |
新课引入 |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播放自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声音,猜测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从而引入声音内容的学习。运用摩擦高脚杯发声的现象,引入课题。 | 闭上眼睛,聆听声音。 观看教师演示,听声音。 | 情境、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新
课
教
学 | 声
音
的
产
生 | 活动一(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使纸张、尺子、嘴巴、音叉发出声音.
活动二(演示实验): (1)敲音叉,让学生触摸音叉,感受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将发声的音插靠近挂着的乒乓球。 (2)再用手把发声的音叉按住,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活动三(播放视频): 让同学们猜想如果音响打开,音响上的小球和泡沫碎会怎样,声音停止又会怎样。播放小球和泡沫碎在音响上振动的视频。 由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结合课件学习利用声音振动发声原理制作的应用:早期机械唱片。 |
自主探究,抖动纸张,拨动尺子,说话(抚摸喉部),敲击音叉,感受发声振动。得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观察教师演示的实验,从而思考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
观看视频,观察现象,猜想小球和泡沫碎会振动。并联系发声原理思考问题。
|
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更深感受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原理。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
声
音
的
传
播
| (1)教师拍手,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引导学生学习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请大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播放“真空铃”实验视频。 介绍介质的含义,是与空气一样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气体这种介质能够传播声音是否还有别的介质能够传播声音,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教师演示在将发声的闹铃放入水中。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钓鱼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3)由气体液体两种介质均能传播声音,引入思考固体能否传声。 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敲桌子、土电话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固液气都能传声。 (4)学习声音的传播是以何种形式:通过播放相关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声波总结归纳。 | 思考问题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联系生活举例子,如说话、拍桌子等。 观看视频,由此总结出声音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观察、倾听声音。 思考并猜想鱼在水中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如果环境吵杂鱼会受到惊吓而离开。
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活动,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观看视频。 | 联系生活实际。
用视频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枷锁。
通过演示实验学习知识,打破生活误区。 学以致用,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亲身体验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结合多媒体促进教学科技直观性的发展。 | |
声速 | 通过雷电前后引入声速知识的学生,对比一些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以引导学生学习声速的大小,及其相关因素除了介质种类还有温度。 认识回声现象及应用。 | 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最终总结得出结论。 | 养成思考深层知识的习惯。 | |
知识拓展
|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入耳朵后,又是如何传播,留下悬念,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课本科学世界的知识联系生活了解人通过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 思考。 | 拓宽思维。 | |
小小结 | 课堂总结 | 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知识回顾并谈谈收获。 | 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 巩固知识并分享收获。 |
练练习巩固 | 练习 | 在课件中播放相应练习。 | 思考、作答。 | 当堂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
七、板书设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
(主板书)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15℃时,V声=340m/s
| (副板书)
|
八、教学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在富有丰富多彩的实验中展开课堂,以“自主体验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自主举例应用问题”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实践、交流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自主学习案,课堂导学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活动导入,新课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