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30题)
展开
这是一份01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30题),共22页。
福建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1选择题(基础题)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5小题)
1.(2022•福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2SO4和K2SO4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A.A B.B C.C D.D
2.(2021•福建)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用活性炭吸附
B
鉴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杂质
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D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3.(2020•福建)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B
除去水中的色素
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蒸发结晶
D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A.A B.B C.C D.D
4.(2019•福建)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别蚕丝与棉线
取样,灼烧,辨别气味
B
鉴别H2SO4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
A.A B.B C.C D.D
5.(2018•福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固体是碳酸盐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B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
C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A.A B.B C.C D.D
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共1小题)
6.(2022•福建)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样品 B.滴加肥皂水
C.振荡 D.加热水样
三.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共1小题)
7.(2019•福建)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四.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共1小题)
8.(2018•福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A.澄清 B.无异色
C.无异味 D.无细菌和病毒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共1小题)
9.(2020•福建)在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 D.收集氢气
六.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共1小题)
10.(2021•福建)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 D.滴加稀硫酸
七.化学的研究领域(共1小题)
11.(2022•福建)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八.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共1小题)
12.(2018•福建)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
A.18.0g B.16.0g C.13.2g D.11.5g
九.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1小题)
13.(2019•福建)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KNO3
D.6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
一十.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共1小题)
14.(2020•福建)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时,100g H2O最多能溶解36.0g 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一十一.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15.(2022•福建)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一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若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
A.95g B.90g C.20g D.5g
一十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6.(2021•福建)据文献报道:一种特殊的铜纳米颗粒具有与金、银极其相似的反应惰性,可替代黄金做精密电子元器件。下列对该铜纳米颗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B.在空气中容易锈蚀
C.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
D.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一十三.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共1小题)
17.(2022•福建)下列物品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纯棉毛巾 B.铁制剪刀 C.橡胶导管 D.陶瓷坩埚
一十四.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共1小题)
18.(2022•福建)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如图),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银是活泼金属
B.银铅块属于混合物
C.PbO中Pb的化合价为+2
D.灰吹法炼银过程含有化学变化
一十五.酸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9.(2021•福建)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乙难溶于水
B.甲可能是NaOH
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
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一十六.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共1小题)
20.(2020•福建)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
一十七.碱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21.(2019•福建)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一十八.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共1小题)
22.(2019•福建)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A.NaHCO3 B.Na2CO3 C.NaCl D.NaOH
一十九.常用盐的用途(共1小题)
23.(2018•福建)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
铁
干冰
小苏打
盐酸
性质
导热性
升华吸热
能与酸反应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用途
制作铁锅
人工降雨
治疗胃酸过多
除铁锈
A.A B.B C.C D.D
二十.盐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24.(2021•福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选取CO2的浓度从0~8%为研究对象,下列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对比②③,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C.对比③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对比①②③④,④的反应速率最慢
25.(2020•福建)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 mL
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二十一.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共1小题)
26.(2021•福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CO3 B.KCl C.(NH4)2HPO4 D.CO(NH2)2
二十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共1小题)
27.(2022•福建)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供氧系统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CO2 C.NaOH D.Na2CO3
二十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共1小题)
28.(2021•福建)全硼富勒烯团簇(B40)的分子结构像中国红灯笼(如图)。B40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盐
二十四.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共2小题)
29.(2020•福建)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
A.过氧化氢(H2O2) B.乙醇(C2H6O)
C.三氯甲烷(CHCl3) D.过氧乙酸(C2H4O3)
30.(2018•福建)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乙醇(C2H6O) B.青蒿素(C15H22O5)
C.富勒烯(C540) D.葡萄糖(C6H12O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5小题)
1.(2022•福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2SO4和K2SO4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A.A B.B C.C D.D
【解答】解:A、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将集气瓶口,故B错误;
C、氧气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氧气的同时又带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锌最活泼,但不能验证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A。
2.(2021•福建)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用活性炭吸附
B
鉴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杂质
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D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过量的铁屑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3.(2020•福建)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B
除去水中的色素
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蒸发结晶
D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A.A B.B C.C D.D
【解答】解:A、不能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应该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溶解、过滤、蒸发能够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铵态氮肥有的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有的能和稀盐酸反应,例如碳酸氢铵、碳酸铵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4.(2019•福建)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别蚕丝与棉线
取样,灼烧,辨别气味
B
鉴别H2SO4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
A.A B.B C.C D.D
【解答】解:A、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是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
B、酚酞试液在稀硫酸中没有颜色变化,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可以鉴别;
C、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可以鉴别;
D、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20%的稀盐酸,错误;
故选:D。
5.(2018•福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固体是碳酸盐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B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
C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A.A B.B C.C D.D
【解答】解:A、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不能证明某固体是碳酸盐,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若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共1小题)
6.(2022•福建)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样品 B.滴加肥皂水
C.振荡 D.加热水样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需要捏紧胶头再伸入到液体中,瓶塞应倒放,该项错误;
B、使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上方,该项正确;
C、振荡试剂时,应使用腕力左右振荡,不能上下振荡,该项错误;
D、加热液体时,应使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该项错误;
故选:B。
三.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共1小题)
7.(2019•福建)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四.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共1小题)
8.(2018•福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A.澄清 B.无异色
C.无异味 D.无细菌和病毒
【解答】解: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过滤可得到澄清的液体,故选项正确。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色素,故选项错误。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异味,故选项错误。
D、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共1小题)
9.(2020•福建)在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 D.收集氢气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和液体药品时,应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且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要用向下排空气法,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六.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共1小题)
10.(2021•福建)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 D.滴加稀硫酸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稀硫酸显酸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七.化学的研究领域(共1小题)
11.(2022•福建)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解答】解: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八.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共1小题)
12.(2018•福建)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
A.18.0g B.16.0g C.13.2g D.11.5g
【解答】解: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需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36g×=18g。
故选:A。
九.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1小题)
13.(2019•福建)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KNO3
D.6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在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KNO3,正确;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错误;
故选:D。
一十.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共1小题)
14.(2020•福建)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时,100g H2O最多能溶解36.0g 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20℃时,100g H2O最多能溶解36.0g NaCl,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选项说法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所以不能采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而是采用蒸发结晶法,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一十一.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15.(2022•福建)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一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若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
A.95g B.90g C.20g D.5g
【解答】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该溶液5%的Na2CO3溶液,需碳酸钠的质量=100g×5%=5g。
故选:D。
一十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6.(2021•福建)据文献报道:一种特殊的铜纳米颗粒具有与金、银极其相似的反应惰性,可替代黄金做精密电子元器件。下列对该铜纳米颗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B.在空气中容易锈蚀
C.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
D.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解答】解:A、一种特殊的铜纳米颗粒具有与金、银极其相似的反应惰性,则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种特殊的铜纳米颗粒具有与金、银极其相似的反应惰性,则在空气中不容易锈蚀,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铁的后面,不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种特殊的铜纳米颗粒具有与金、银极其相似的反应惰性,可替代黄金做精密电子元器件,则该铜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一十三.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共1小题)
17.(2022•福建)下列物品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纯棉毛巾 B.铁制剪刀 C.橡胶导管 D.陶瓷坩埚
【解答】解:A、纯棉毛巾是用纯棉组成的,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铁制剪刀是用钢制成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C、橡胶导管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D、陶瓷坩埚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一十四.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共1小题)
18.(2022•福建)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如图),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银是活泼金属
B.银铅块属于混合物
C.PbO中Pb的化合价为+2
D.灰吹法炼银过程含有化学变化
【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前面的属于活泼金属;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属于活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银铅块中含有银、铅,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含有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一十五.酸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9.(2021•福建)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乙难溶于水
B.甲可能是NaOH
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
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解答】解:A、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发生反应①,说明生成的乙是沉淀;故A正确;
B、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反应①要生成沉淀,如果甲为NaOH,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所以甲不能是NaOH;故B错误;
C、QM段透光强度在增大,说明发生反应②;故C正确;
D、E对应的液体含有没有反应完的甲,F点对应的液体含有生成的丙,所以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一十六.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共1小题)
20.(2020•福建)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
【解答】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石墨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选项说法错误;
B.不锈钢耐腐蚀,所以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选项说法正确;
C.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选项说法正确;
D.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一十七.碱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21.(2019•福建)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解答】解: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如果消失,可能是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致,该选项有意义;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即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碳酸钙,该选项有意义;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即使产生沉淀,也是由于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该选项无意义;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如果产生沉淀,说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有意义。
故选:C。
一十八.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共1小题)
22.(2019•福建)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A.NaHCO3 B.Na2CO3 C.NaCl D.NaOH
【解答】解: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不是NaHCO3,故选项错误。
B、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不是Na2CO3,故选项错误。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故选项正确。
D、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不是NaOH,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一十九.常用盐的用途(共1小题)
23.(2018•福建)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
铁
干冰
小苏打
盐酸
性质
导热性
升华吸热
能与酸反应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用途
制作铁锅
人工降雨
治疗胃酸过多
除铁锈
A.A B.B C.C D.D
【解答】解:A、铁具有导热性,可制作铁锅,故选项说法正确。
B、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来除铁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十.盐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24.(2021•福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选取CO2的浓度从0~8%为研究对象,下列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对比②③,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C.对比③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对比①②③④,④的反应速率最慢
【解答】解:A、从图象对比①③可看出,①③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在相同时间内,①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③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A正确;
B、从图象对比②③可看出,钙片的形状不同,温度不同,因此无法比较;故B错误;
C、从图象对比③④可看出,③④其他条件相同,只有钙片的形状不同,在相同时间内,③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④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说明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C正确;
D、从整个图象可看出,在相同时间内④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最小;故D正确;
故选:B。
25.(2020•福建)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 mL
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解答】解:A、0~300s内,两个容器内发生的是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酸性逐渐减弱,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0~100s内,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0~200s内产生气体的总体积为7.8amL,则100~200s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7.8amL﹣2.8amL=5amL,则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2.8amL=2.2amL,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稀硫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最终产生的气体的体积相差不多,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十一.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共1小题)
26.(2021•福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CO3 B.KCl C.(NH4)2HPO4 D.CO(NH2)2
【解答】解: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误。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
C、(NH4)2H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误。
故选:C。
二十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共1小题)
27.(2022•福建)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供氧系统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CO2 C.NaOH D.Na2CO3
【解答】解:由氧化物的定义可知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B。
二十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共1小题)
28.(2021•福建)全硼富勒烯团簇(B40)的分子结构像中国红灯笼(如图)。B40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盐
【解答】解:B40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酸、盐。
故选:A。
二十四.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共2小题)
29.(2020•福建)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
A.过氧化氢(H2O2) B.乙醇(C2H6O)
C.三氯甲烷(CHCl3) D.过氧乙酸(C2H4O3)
【解答】解:A、过氧化氢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三氯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0.(2018•福建)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乙醇(C2H6O)
B.青蒿素(C15H22O5)
C.富勒烯(C540)
D.葡萄糖(C6H12O6)
【解答】解:A、乙醇(C2H6O)属于有机物;
B、青蒿素(C15H22O5)属于有机物;
C、富勒烯(C54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葡萄糖(C6H12O6)属于有机物;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3选择题(基础提升题)-江苏省苏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9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9g,6g,2gCO2和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4解答题-福建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2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钢铁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并进行保护实验,2和CuCO3的化学性质,净化实验、步骤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2选择题(基础提升题)-江苏省扬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30题),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