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辽宁省盘锦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展开辽宁省盘锦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一.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共1小题)
1.(2020•盘锦)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变化和获得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Ⅱ.氢氧化钠的工业制法: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NaCl+2H2O2NaOH+H2↑+Cl2↑
【性质与变化】
(1)上表★处“溶”对应的物质是 。
(2)完成下列物质转化,各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实践与应用】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方法生产氢氧化钠
(3)某化工厂计划生产16t氢氧化钠,请计算:
①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②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t。
(4)工业生产中可制得含NaOH溶质质量分数约为45%的液碱产品,经进一步处理还可以制得固体氢氧化钠产品。请根据已有知识,对“进一步处理”中使用的方法提出设想并简要说明理由。
(5)工业固体氢氧化钠质量指标如图所示,请对产品中的杂质来源作出合理分析。
工业固体氢氧化钠质量指标
(合格品)
氢氧化钠(NaOH)/%≥98.0
碳酸钠(Na2CO3)/%≤1.0
氯化钠(NaCl)/%≤0.08
碳酸钠: 。
氯化钠: 。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1小题)
2.(2021•盘锦)科学探究是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资料】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阳离子
阴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
说明:“溶”表示对应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一”表示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实验小组同学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图实验并作出判断。
(1)实验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依据溶解性表可知构成该物质的两种离子是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种。
(3)实验C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是否发生,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无气泡产生
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
取适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铜溶液
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经过反思,认为方案二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表达与交流】依据以上实验能够得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可溶性碱与酸的反应,可以通过验证 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4)要证明实验D中没有发生反应,下列符合题意的选项有 (填数字序号)。
①验证H2SO4和KCl同时存在
②只验证H2SO4存在
③只验证KCl存在
三.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2小题)
3.(2019•盘锦)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
(1)第I组实验: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振荡后,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测得溶液的pH<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
(2)第Ⅱ组实验:为了探究一瓶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是 ;
猜想3:溶质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讨论】
老师问:“若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猜想3一定成立吗?”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 。
4.(2022•盘锦)科学探究是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近年来,自热食品种类繁多。只需将撕去塑料膜的发热包放入凉水中,就能享用美食,很受年轻人的追捧。实验小组同学买来一份自热食品进行以下探究。
【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偏铝酸钠溶于水。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组同学取出发热包,撕去塑料膜,放入适量凉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迅速膨胀,同时还可观察到发热包内固体变硬结块,其可能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使用发热包过程中,禁止明火的理由是 。
探究二:反应后混合物中部分成分的探究。
根据以上操作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Ⅰ的名称是 。
(4)根据现象①得出:滤液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根据现象②③分析得出: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综合分析得出:现象③中产生的气体,其成分的组成可能为 。
(5)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进行反思总结,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B.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C.禁止用湿手接触发热包
D.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通风
四.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共1小题)
5.(2018•盘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于段,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石蜡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元素,依据的原理是 。
(2)图2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这是由于木炭具有 性。
(3)图3是电解水实验,切断电源后,用 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4)图4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后果是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共1小题)
6.(2018•盘锦)现有一小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氯化钠和少量的氯化钙,硫酸钠。为了除去氯化钙,硫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溶解
将白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玻璃棒的作用是
除杂
第一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目的是 。
第二步:充分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增多。
第三步:待上述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
得到澄清的溶液B和白色沉淀,溶液B中的溶质是 。
蒸发
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反思】有关物质除杂的问题,除了要选择正确的试剂,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若将除杂操作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顺序颠倒,后果是 。
六.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4小题)
7.(2022•盘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活动。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于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3)向装置A中加入少量氧化铜作催化剂,再向其中加入68g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结束后,共产生1.6g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实验小组同学用石灰石和6%的稀盐酸制取CO2时,发现固体仍有大量剩余,但不再产生气泡,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
(5)以下反应均可生成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NH4HCO3NH3↑+CO2↑+H2O
③CaO+NH3•H2O═NH3↑+Ca(OH)2
结合以上装置,适合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有 (填序号)。
8. (2021•盘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活动。
(1)制作仪器a需利用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请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装置B制氧气,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少量氧化铁的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经验证氧化铁在反应前后 不变,说明氧化铁也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结束后,倒出上层清液,再向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木炭燃烧、高温煅烧石灰石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比较说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原因: 。73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其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4)装置C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n端进入
②用排水法收集O2需先装满水,O2从m端进入
③盛放Ca(OH)2溶液时,可用于检验CO2
④盛放NaOH溶液时,可用于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5)如图D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9.(2020•盘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说明:NaHCO3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连接装置略)
实验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用A、C装置制取氧气,所需药品是 。
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CO2并探究其性质
【药品准备】将30g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稀释为9%的稀盐酸
(3)计算加入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1.0g/cm3)
(4)配制稀盐酸时所需仪器有 (填序号)。
①量筒 ②玻璃棒 ③蒸发皿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托盘天平
【操作步骤】
步骤一:在A装置中加入足量石灰石,依次连接A、B、C装置,再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经检验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二:待A中反应停止后,拆下C装置,再将D装置与A、B连接,关闭活塞K, (补全实验步骤),在D中收集实验所需的较纯净的CO2。
步骤三:打开活塞K,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D中缓慢抽取20mL CO2,关闭K,再抽取2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溶液,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 。
【问题交流】步骤一中能充分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的可靠方法是 。
【后续探究】……
10.(2018•盘锦)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作用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选填“a”、“b”)导管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B.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七.物质的鉴别、推断(共1小题)
11.(2018•盘锦)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气体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固体俗称 。
(2)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B、C、D是同一类别的物质,则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是 (填“吸热”“放热”)反应。
(3)若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B是单质,写出B的一种用途 ;D→A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一种即可)。
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2小题)
12.(2019•盘锦)将9g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碳酸氢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54.5g。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9.1g。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3.(2018•盘锦)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的固体加入42g水,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经测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1)所用氢氧化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共1小题)
1.(2020•盘锦)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变化和获得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Ⅱ.氢氧化钠的工业制法: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NaCl+2H2O2NaOH+H2↑+Cl2↑
【性质与变化】
(1)上表★处“溶”对应的物质是 KOH 。
(2)完成下列物质转化,各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 2NaOH+Cu(NO3)2=Cu(OH)2↓+2NaNO3 。
②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实践与应用】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方法生产氢氧化钠
(3)某化工厂计划生产16t氢氧化钠,请计算:
①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0 。
②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23.4 t。
(4)工业生产中可制得含NaOH溶质质量分数约为45%的液碱产品,经进一步处理还可以制得固体氢氧化钠产品。请根据已有知识,对“进一步处理”中使用的方法提出设想并简要说明理由。 蒸发结晶,氢氧化钠溶解度较大,可以提高温度,蒸发溶剂,然后降温结晶得到固体
(5)工业固体氢氧化钠质量指标如图所示,请对产品中的杂质来源作出合理分析。
工业固体氢氧化钠质量指标
(合格品)
氢氧化钠(NaOH)/%≥98.0
碳酸钠(Na2CO3)/%≤1.0
氯化钠(NaCl)/%≤0.08
碳酸钠: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
氯化钠: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未充分电解完毕,有少量残留的氯化钠混入 。
【解答】解:(1)钾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可以组成氢氧化钾;
故答案为:KOH。
(2)①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可与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因此可以找到含有铜离子的盐与氢氧化钠反应,题目中硝酸铜满足题意,所以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NO3)2=Cu(OH)2↓+2NaNO3;
故答案为:2NaOH+Cu(NO3)2=Cu(OH)2↓+2NaNO3。
②盐与物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另一种生成物为不溶物、气体或者水,而符合此条件则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①氢氧化钠相对分子质量=23+16+1=40;
故答案为:40。
②设氯化钠质量为m,m×,m=23.4t;
故答案为:23.4t。
(4)氢氧化钠溶液制得氢氧化钠固体,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制得固体;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氢氧化钠溶解度较大,可以提高温度,蒸发溶剂,然后降温结晶得到固体。
(5)氢氧化钠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接触,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会有碳酸钠混入;由于氢氧化钠是由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得,氯化钠会溶解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在蒸发结晶后混入氢氧化钠固体;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未充分电解完毕,有少量残留的氯化钠混入。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1小题)
2.(2021•盘锦)科学探究是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资料】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阳离子
阴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
说明:“溶”表示对应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一”表示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实验小组同学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图实验并作出判断。
(1)实验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依据溶解性表可知构成该物质的两种离子是 Ba2+和SO42﹣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Ba(OH)2═2KOH+BaCO3↓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三 种。
(3)实验C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是否发生,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
取适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经过反思,认为方案二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如果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也生成蓝色沉淀 。
【表达与交流】依据以上实验能够得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可溶性碱与酸的反应,可以通过验证 反应物消失 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4)要证明实验D中没有发生反应,下列符合题意的选项有 ① (填数字序号)。
①验证H2SO4和KCl同时存在
②只验证H2SO4存在
③只验证KCl存在
【解答】解:(1)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钾,则A是硫酸钡,依据溶解性表可知构成该物质的两种离子是Ba2+和SO42﹣。
(2)氢氧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K2CO3+Ba(OH)2═2KOH+BaCO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氢氧化钾;碳酸钾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钾和碳酸钾;氢氧化钡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三种情况。
(3)C中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是否发生,方案一,加入碳酸钠,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方案二,加入硝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
取适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
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经过反思,认为方案二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如果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也生成蓝色沉淀。
【表达与交流】依据以上实验能够得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可溶性碱与酸的反应,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消失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4)①验证H2SO4和KCl同时存在,说明H2SO4和KCl能共存,能证明实验没有发生反应。
②只验证H2SO4存在,可能硫酸过量,不能证明实验D中没有发生反应。
③只验证KCl存在,可能氯化钾过量,不能证明实验D中没有发生反应。
故选①。
故答案为:
(1)Ba2+和SO42﹣;
(2)K2CO3+Ba(OH)2═2KOH+BaCO3↓;三;
(3)碳酸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如果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也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物消失;
(4)①。
三.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2小题)
3.(2019•盘锦)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
(1)第I组实验: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振荡后,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测得溶液的pH<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CaCl2、HCl 。
(2)第Ⅱ组实验:为了探究一瓶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是 氢氧化钠、碳酸钠 ;
猜想3:溶质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
【交流讨论】
老师问:“若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猜想3一定成立吗?”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 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 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
【解答】解:(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测得溶液的pH<7,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HCl;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全部变质,所以猜想2:溶质是碳酸钠、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以及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交流讨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3)第I组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钙和稀盐酸,第II组实验中,碳酸钠和适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所以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1)Ca(OH)2+2HCl=CaCl2+2H2O,CaCl2、HCl;
(2)碳酸钠、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BaCl2+Na2CO3=BaCO3↓+2NaCl.
【交流讨论】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3)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4.(2022•盘锦)科学探究是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近年来,自热食品种类繁多。只需将撕去塑料膜的发热包放入凉水中,就能享用美食,很受年轻人的追捧。实验小组同学买来一份自热食品进行以下探究。
【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偏铝酸钠溶于水。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组同学取出发热包,撕去塑料膜,放入适量凉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放热,有气泡生成 ,固体迅速膨胀,同时还可观察到发热包内固体变硬结块,其可能的原因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使用发热包过程中,禁止明火的理由是 铝和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有可燃性,遇明火会燃烧,可能引发爆炸 。
探究二:反应后混合物中部分成分的探究。
根据以上操作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Ⅰ的名称是 过滤 。
(4)根据现象①得出:滤液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碳酸钠 。根据现象②③分析得出: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碳酸钙、氢氧化钙 。综合分析得出:现象③中产生的气体,其成分的组成可能为 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氢气 。
(5)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进行反思总结,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CD 。
A.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B.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C.禁止用湿手接触发热包
D.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通风
【解答】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铝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
(2)铝和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有可燃性,遇明火会燃烧,可能引发爆炸,所以要禁止明火;
(3)操作Ⅰ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4)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钙、氢氧化钠、偏铝酸钠,可能有铝、氢氧化钙或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于水,故根据现象①得出:滤液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碳酸钠;固体B加水,再加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说明B中有氢氧化钙;固体B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固体B中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综合分析得出:现象③中产生的气体,其成分的组成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氢气;
(5)A.发热包用于自热食品,所以要注意发热材料不能有强腐蚀性和毒性,故错误;
B.发热包中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所以应密封防潮保存,故正确
C.发热包中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所以禁止用湿手接触发热包,故正确;
D.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通风,正确。
故选:ACD。
故答案为:
(1)放热,有气泡生成;Ca(OH)2+Na2CO3=CaCO3↓+2NaOH;
(2)铝和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遇明火会燃烧,可能引发爆炸;
(3)过滤;
(4)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氢气;
(5)ACD。
四.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共1小题)
5.(2018•盘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于段,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石蜡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碳 元素,依据的原理是 质量守恒定律 。
(2)图2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这是由于木炭具有 吸附 性。
(3)图3是电解水实验,切断电源后,用 燃着的木条 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4)图4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后果是 酸液飞溅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大量清水冲洗 ,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解:(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O2中含有碳、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这是由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
(3)切断电源后,可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若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4)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浓硫酸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故答案为:
(1)碳;质量守恒定律;
(2)吸附;
(3)燃着的木条;
(4)酸液飞溅;大量清水冲洗。
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共1小题)
6.(2018•盘锦)现有一小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氯化钠和少量的氯化钙,硫酸钠。为了除去氯化钙,硫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溶解
将白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速溶解
除杂
第一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2NaCl+BaSO4↓ 。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的硫酸钠 。
第二步:充分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钠 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增多。
第三步:待上述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过滤 (填操作名称),
得到澄清的溶液B和白色沉淀,溶液B中的溶质是 碳酸钠、氯化钠 。
蒸发
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反思】有关物质除杂的问题,除了要选择正确的试剂,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若将除杂操作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顺序颠倒,后果是 杂质氯化钡不能被除去 。
【解答】解:加速固体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等;
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除杂过程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是过量的;
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第二步中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溶解
将白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除杂
第一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2NaCl+BaSO4↓。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硫酸钠。
第二步:充分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增多。
第三步:待上述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
得到澄清的溶液B和白色沉淀,溶液B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氯化钠。
蒸发
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反思】有关物质除杂的问题,除了要选择正确的试剂,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若将除杂操作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顺序颠倒,后果是杂质氯化钡不能被除去。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溶解
将白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除杂
第一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2NaCl+BaSO4↓。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硫酸钠。
第二步:充分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增多。
第三步:待上述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
得到澄清的溶液B和白色沉淀,溶液B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氯化钠。
蒸发
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反思】有关物质除杂的问题,除了要选择正确的试剂,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若将除杂操作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顺序颠倒,后果是杂质氯化钡不能被除去。
六.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4小题)
7.(2022•盘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活动。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于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BE 。
(3)向装置A中加入少量氧化铜作催化剂,再向其中加入68g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结束后,共产生1.6g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 。
(4)实验小组同学用石灰石和6%的稀盐酸制取CO2时,发现固体仍有大量剩余,但不再产生气泡,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盐酸反应完毕 ,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剩余固体中再加入6%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5)以下反应均可生成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NH4HCO3NH3↑+CO2↑+H2O
③CaO+NH3•H2O═NH3↑+Ca(OH)2
结合以上装置,适合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有 ①③ (填序号)。
【解答】解:(1)a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想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因此需要保留少量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因此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选E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BE。
(3)过氧化氢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设需要过氧化氢质量为m,
2H2O22H2O+O2↑
68 32
m 1.6g
m=3.4g 所以此时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5%;
故答案为:2H2O22H2O+O2↑;5%。
(4)固体有剩余,说明盐酸反应完毕,不在发生反应,因此向剩余固体再加入6%稀盐酸,若产生气泡,证明是由于盐酸反应完毕,造成反应无法继续,看不到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盐酸反应完毕;向剩余固体中再加入6%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5)①为固体加热发生装置制备氨气,可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②制备氨气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杂质,不能用于氨气的制备,③为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制备氨气,故选A为发生装置,因此可以利用①③制备氧气;
故答案为:①③。
8.(2021•盘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活动。
(1)制作仪器a需利用 金属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请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2)用装置B制氧气,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少量氧化铁的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经验证氧化铁在反应前后 质量和化学性质 不变,说明氧化铁也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结束后,倒出上层清液,再向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3)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木炭燃烧、高温煅烧石灰石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比较说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原因: 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 。73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其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4)装置C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③ (填数字序号)。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n端进入
②用排水法收集O2需先装满水,O2从m端进入
③盛放Ca(OH)2溶液时,可用于检验CO2
④盛放NaOH溶液时,可用于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5)如图D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解答】解:(1)仪器a是铁架台,制作仪器a需利用的是金属材料。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没有棉花,所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2)氧化铁也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中易混有氧气,不纯;高温煅烧石灰石需要高温,实验条件很难到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原因: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73 44
73g×10% x
x=4.4g,
(4)装置C有多种用途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氢气密度比空气小,H2从n端进入,正确;
②用排水法收集O2需先装满水,O2从n端进入,水从m端排出,错误;
③盛放Ca(OH)2溶液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用于检验CO2,正确;
④盛放NaOH溶液时,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可用于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错误。
故选①③。
(5)如图D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红磷不燃烧,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都有氧气接触,白磷燃烧因为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1)金属;2KClO32KCl+3O2↑;
(2)质量和化学性质;Fe2O3+6HCl=2FeCl3+3H2O;
(3)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4.4;
(4)①③;
(5)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2020•盘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说明:NaHCO3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连接装置略)
实验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锥形瓶 。
(2)用A、C装置制取氧气,所需药品是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
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CO2并探究其性质
【药品准备】将30g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稀释为9%的稀盐酸
(3)计算加入水的体积为 90 mL.(水的密度为1.0g/cm3)
(4)配制稀盐酸时所需仪器有 ①②④⑤ (填序号)。
①量筒 ②玻璃棒 ③蒸发皿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托盘天平
【操作步骤】
步骤一:在A装置中加入足量石灰石,依次连接A、B、C装置,再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经检验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步骤二:待A中反应停止后,拆下C装置,再将D装置与A、B连接,关闭活塞K, 由长颈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适量的水 (补全实验步骤),在D中收集实验所需的较纯净的CO2。
步骤三:打开活塞K,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D中缓慢抽取20mL CO2,关闭K,再抽取2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溶液,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注射器的活塞向内移动 。
【问题交流】步骤一中能充分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的可靠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装置的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 。
【后续探究】……
【解答】解:(1)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装置A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即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3)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
30g×36%=(30g+x)×9%,x=90g
90g水的体积为:90g÷1.0g/cm3=90cm3=90mL
故填:90;
(4)配制稀盐酸是溶液的加水稀释,配制时所需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故填:①②④⑤;
【操作步骤】步骤一: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步骤二:待A中反应停止后,拆下C装置,再将D装置与A、B连接,关闭活塞K,由长颈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适量的水,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就会进入装置D,D中压强增大,其中的水排入烧杯,即在D中收集实验所需的较纯净的CO2.故填:由长颈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适量的水;
步骤三: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造成注射器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故填: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注射器的活塞向内移动;
【问题交流】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步骤一中能充分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的可靠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装置的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装置的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
10.(2018•盘锦)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酒精灯
(2)实验室制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作用是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b (选填“a”、“b”)导管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B.原因是 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气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 方便加液体药品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D (填字母)。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装置C的试管中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B,原因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气体;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方便加液体药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气体;CaCO3+2HCl=CaCl2+H2O+CO2↑;方便加液体药品;D;
七.物质的鉴别、推断(共1小题)
11.(2018•盘锦)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气体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固体俗称 干冰 。
(2)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B、C、D是同一类别的物质,则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O2+C2CO ,该反应是 吸热 (填“吸热”“放热”)反应。
(3)若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B是单质,写出B的一种用途 供给呼吸 ;D→A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答一种即可)。
【解答】解:(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气体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C是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
(2)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B、C、D是同一类别的物质,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会转化成A,所以D是一氧化碳,A是铜,B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O2+C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若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B是单质,所以B是氧气,A是水,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所以B的一种用途供给呼吸;D→A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干冰;
(2)CO2+C2CO,吸热;
(3)供给呼吸,复分解反应。
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2小题)
12.(2019•盘锦)将9g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碳酸氢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54.5g。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9.1g。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g+54.5g﹣59.1g=4.4g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58.5 44
x y 4.4g
==
x=8.4g
y=5.8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13.(2018•盘锦)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的固体加入42g水,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经测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1)所用氢氧化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100g×7.3% y
==
x=8g
y=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8%
答:(1)所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8%。
河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进行了如下探究,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郴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SO4中的一种,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