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古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虚实结合,整体感知析全诗,知人论世探诗源,写作背景探诗源,抓标题,永遇乐词牌名,文题释义知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眼前所见虚:联想历史人物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后被主和派排挤,42岁被免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其词书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笔法气势雄健、慷慨苍凉,意境深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病逝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于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两年后去世。 当时韩侂胄执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他想借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对他产生疑忌,辛弃疾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词。
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已志。
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里指英雄业绩,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寻常巷陌:普通。金戈铁马:指代精锐部队。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可堪回首:
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概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 即景抒情,借追慕孙权和刘裕,歌咏他们的功业,寄寓作者抗敌报国的心愿,感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
下片: 通过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抒发作者北伐抗金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翻译并思考诗人登高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不仅向往其功绩,更向往自己能施展谋略抱负得常。
孙权和刘裕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孙仲谋,即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始置京口镇。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形成三国鼎峙的局面。
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的祖先移居京口,他在这里起事,晚年推翻东晋做了皇帝。刘裕曾两次率领东晋军队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找出能表现作者对二人感情的词句,并分析
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推崇、仰慕和向往。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收复中原失地的决心与抱负。
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是怎样的呢?思考其典故内涵。
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夜夜笙歌,不思复国还乡,忘记了国仇家恨,哪里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相比!! ——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屈辱求和、昏庸无能。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词的上阕主要是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表达自己爱国抗敌的爱国情怀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还隐约讽刺了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
翻译并找出词中用典处,并思考其作用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告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能草率出兵,也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南朝宋政权宋文帝刘义隆的将领)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表达了作者的沉重心情,深厚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为国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在异族皇帝行宫里迎神赛会,热闹非凡,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百姓斗志如此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暗含了词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对不满。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词中“烽火扬州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这一句话既是对耻辱的现状表示哀痛,又含蓄的表明了自己不忘国耻的愤慨之情。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罢。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的上下阕主要是用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bei'f
思考:有人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请说说你的理解。
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本词的前四个典故均和京口有关,廉颇的典故看似与京口无关,但和前四个典故一样,都体现了辛弃疾的爱国激情,这就是典故之间的结合点。如果脱离了结合点,与京口无关的典故则会成为空想。用典贴切,恰到好处,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是辛词的一大特点。其实,这首词就是一位暮年英雄的叹息:一叹世无英雄;二叹治者无能;三叹怀才不遇;四叹老大无成。使用典故,格调沉郁,悲壮苍凉,词风豪放。正如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所评:“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为第一。”
本词的五个典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认为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体现了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但也有评家讥笑辛弃疾‘掉书袋”“用事多”,你怎么看呢?说出理由。
岳珂在《程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提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之后,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日: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人们往往从这一段记载引出这样一条结论:辛弃疾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他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创作态度可谓严肃认真。而这条材料所透露的另一条重要消息却被人们所忽视:以稼轩这样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为什么会“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想改而终于改动不了呢?这不恰恰说明,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能代替的。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 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宁宗开禧元年,作者介绍,元嘉北伐,大好河山,怀古伤今,时无英雄,朝廷腐败,壮志难酬,刘义隆,评古论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重难点,文学成就,写作背景,怀古词,观眼前之景,怀古之人事,抒一己之情,善用典故,怀人伤己型,怀古伤今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