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二下学期7月联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机密★启用前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二年级联合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巴里坤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在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图1示意左宗棠收复新疆运粮、行军路线及新疆现有铁路干线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与哈密相比,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巴里坤最适合设置为
A.军队集结中心 B.军火生产中心
C.军粮储备中心 D.军情传递中心
2.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巴里坤以西地区运粮工具多采用
A.骆驼 B.马车 C.火车 D.轮船
3.为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巴里坤最先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
A.园林绿化 B.交通运输 C.文化教育 D.卫生医疗
徐州都市圈地跨苏鲁豫皖四省,是楚汉文化的集中分布区。圈内大部分城镇因煤而兴,拥有江河海陆运输网。目前由于资源、距离、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该都市圈内经济协同发展效果不明显。图2示意徐州都市圈部分地区2021年GDP总量差异(单位:亿元)。据此完成4~6题。
4.该都市圈在经济协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结构单一化 B.城市结构空心化 C.人口结构老龄化 D.产业结构同质化
5.下列地域组合中,经济协同发展效果最好的是
A.徐州市区一睢宁县 B.徐州市区一泗县
C.宿迁市区一睢宁县 D.宿迁市区一泗县
6.下列能快速带动该都市圈经济协同发展的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种植业 D.建筑业
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分配,缓解了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随着用水现状、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制定了新的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图3示意该流域部分省市水量分配变化。据此完成7~9题。
7.1999年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管理与调度分配,主要缓解的问题是
A.断流 B.凌汛 C.水库淤积 D.水质恶化
8.两次方案中四川省分配水量均较低,主要原因是四川省在黄河流域内
①面积较小 ②蒸发量较大 ③节水技术较高 ④工农业需水量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影响冀津地区黄河水量分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经济水平 C.环保意识 D.资源调配
图4示意2009~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重心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2009~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重心变化特征表现为
①耕地面积重心“西移北上” ②粮食产量重心“北上东移”
③耕地面积重心空间变化大于粮食产量重心 ④耕地面积重心年际变化小于粮食产量重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09~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重心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 ②东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③西北地区耕地资源开发 ④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恢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若粮食产量重心变化趋势不变,则我国粮食
A.生产能力下降 B.存储成本上升 C.运输费用上涨 D.进口数量增加
地点命名过程被视为一种国家建构的策略,明晰命名权演变可为主权的归属提供有力的佐证。黄岩岛是我国中沙群岛中唯一出露的岛礁,礁盘面积约20km2,其中最大礁石出露面积约为42,南海三条主航线中的两条从黄岩岛两侧经过。黄岩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近年来,某些国家试图通过更改地名的方式侵占我国黄岩岛。图5示意我国南海区域及黄岩岛地名更改过程。据此完成13~15题。
13.某些国家试图通过更改地名的方式侵占我国黄岩岛,主要因为该岛是重要的
A.海盐化工原料基地 B.危险资源储藏基地
C.热带旅游康养基地 D.区域战略控制基地
14.在他国更改黄岩岛地名的过程中,为“黄岩岛属于中国”提供有力佐证的地名是
A.Scarborough Shoal B.South Rock C.Bajo de Masingloc D.Panatag Shoal
15.为更好发挥黄岩岛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我国亟需
A.填造人工岛 B.修建跨海大桥 C.开发可燃冰 D.加强巡逻力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滨湖地区沙化现象严重,沙地面积有数百平方千米,既有流动沙丘又有固定沙丘,当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治理流动沙丘采用单叶蔓荆沙障法:将广泛生长于湖滨、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单叶蔓荆枝条插入沙地,成活后即可防风固沙;治理固定沙丘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措施。图6示意鄱阳湖地区沙地分布。
(1)分析鄱阳湖地区冬春季节流动沙丘活动频繁的原因。(6分)
(2)说明鄱阳湖地区采用单叶蔓荆沙障法治理流动沙丘的理由。(6分)
(3)简述鄱阳湖地区治理固定沙丘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措施的依据。(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石油储备能够保障供应、减少风险、稳定价格,做到“手中有油,心中不慌”。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建立了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为优化布局,有专家建议在珠三角地区的担杆岛新建石油储备基地,采用大吨位驳船储油。图7示意珠三角区域及驳船在担杆岛的停靠位置。
(1)分析专家建议在珠三角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对于该地区的必要性。(6分)
(2)说明在担杆岛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优势条件。(6分)
(3)指出驳船停靠点选址的自然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BC(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浓度和通量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BC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密切关系。图8示意三地BC浓度(通量)变化。
(1)概括三个监测点BC浓度(通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简述慕士塔格冰芯BC浓度的变化特征。(7分)
(2)如果BC浓度保持上升,推测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8分)
(3)为避免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请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6分)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二年级联合调研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C 2.A 3.B 4.D 5.A 6.B 7.A 8.D 9.D 10.B 11.C
12.C 13.D 14.B 15.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8分)
(1)鄱阳湖地区冬春季节:水位低,湖滩泥沙出露面积大,沙源丰富;气候干燥、多大风,搬运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阻沙能力弱。(每点2分,共6分)
(2)单叶蔓荆数量多,提供了充足的沙障材料;单叶蔓荆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单叶蔓荆生长快,固沙见效快。(每点2分,共6分)
(3)鄱阳湖地区降水总量丰沛,自然恢复条件好;自然恢复成本小,可减轻该地区经济压力;生态环境较差的固定沙丘,人工修复成效好。(每点2分,共6分)
17.(16分)
(1)本地石油资源匮乏,无储油基地;经济发达,石油需求量大;规避石油短缺风险,保障该地能源安全;(每点2分,共6分)
(2)临近石油消费市场;土地成本低,利于开发;岛屿周围人类活动少,降低对陆地环境威胁。(每点2分,共6分)
(3)担杆岛西北侧水深,有利于大吨位船舶停靠;位于夏季风背风侧,风浪较小。(每点2分,共4分)
18.(21分)
(1)总体波动上升;(1分)
变化特征:1860-1890年BC浓度波动下降;1890-1950年BC浓度基本稳定;1950年后BC浓度明显上升。(每点2分,共6分)
(2)BC浓度上升,降低冰川和积雪表面反射率, 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纳木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冰雪融水将地表的BC带入湖泊;纳木错水质变差。(每点2分,共8分)
(3)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输出国的污染治理;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七十年代开垦建设了大量梯田,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关于全球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湖北省部分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湖北省部分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关于全球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