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01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02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据考古发掘,距今4300--5300年前的良渚遗址曾经有一座包括宫殿在内的三重城,还拥有水利系统、分等级墓葬、祭坛、以玉器为代表的礼器,遗址的一个里往往有上百件随葬品,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力的玉饿。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礼乐制度规范严谨 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C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治金技术较为成熟

    2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空无一物;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

    A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 B代表了母系氏族社会成就

    C生产技术发达领先世界 D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格局

    3有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B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步扩展

    C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D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4《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5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材料中“制度”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阶级矛盾 B保障贵族特权 C维护礼乐制度 D巩固统治秩序

    6《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到春秋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7西周时--诸侯去世,按当时政治制度,以下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大哥(妾一所生,25岁) B二哥(妾二所生,22岁)

    C三姐(妻所生,22岁) D四弟(妻所生,14岁)

    8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此学派代表人物是

    A庄子 B荀子 C墨子 D邹衍

    9古代某政治家曾说“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罚必行,罚必当”。据此,该政治家最可能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楹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阳刚无欲震天地;阴柔则化定乾坤”这一思想属于下列哪一学派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1历史学家钱穆曾指出:中国之完成为一中国,当远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这一说法的依据是该时期

    A小农经济的出现 B郡县制度的推广 C儒家思想的产生 D华夏认同观的形成

    12《史记》记载“黄帝居中,四夷宾服”。后来,不论华夏族还是“四夷”族,都视黄帝为“高祖”。这体现了

    A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 B国家统一的必然趋势

    C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D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13《周易》称神农氏将木头切削、弯曲成末相来耕地;春秋时期的《国语》记载当时已经用铁来制作头,铲子等农具:同时期的《左传》记载当时在河南地区粮食作物已经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这反映了

    A铁质农具的普遍使用 B土地私有制广泛确立

    C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D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14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商品交换使用统一货币 B兴建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C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 D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15柳宗元《封建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君主制 B宗法制和君主制 C宗法制和郡县制 D分封制和郡县制

    1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7秦朝法律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这说明秦朝

    A徭役繁重 B限制特权 C社会动荡 D法律严苛

    18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提点刑狱司 D刺史

    19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官僚政治发展过程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总的趋势是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君主专制

    C扩大统治范围 D放松思想控制

    20我国农历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皇位世袭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材料表明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实践了孟子“定于一”的思想

    C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2东汉后期在经济军事上对中央集权构成巨大威胁的是

    A外戚势力 B宦官势力 C士大夫势力 D地主豪强势力

    23汉初统治者政治上抑制商人,经济上不抑商业;汉文帝实行“入粟拜爵”;汉景帝废除商人不得为官的禁令。商人实力越来越强,大商人甚至以财力与朝廷抗衡。针对这一问题汉武帝

    A实行推恩令 B抑制土地兼并 C推行盐铁官营 D迁移地方豪强

    24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25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下列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唐本草》

    26从汉高祖推行“无为而治”,至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其实质反映了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27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28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实行郡国并行制

    29我国秦朝和西汉前期,在中央政府中任职的丞相作为当时的“百官之长”,其主要的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及公卿

    30汉文帝时,铸四铢钱,面值“半两”。并取消禁止私铸的命令,准许诸侯王国铸钱。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武帝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解决了王国问题

    C阻碍了经济发展 D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2分)

    32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刷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桕辨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仲国历史》

    材料三

        图A                                                图B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4分)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百家争鸡”对后世影响深远,请说明秦汉两朝因此采取的相关措施。(6分)

    4图A、图B分别属于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C

    2A

    3A

    4B

    5D

    6A

    7D

    8D

    9C

    10C

    11D

    12D

    13D

    14A

    15D

    16D

    17D

    18B

    19A

    20D

    21C

    22D

    23C

    24C

    25A

    26B

    27B

    28D

    29A

    30A

    31

    1)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6分)

    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6分)

    3)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2分)

    32(1)制度:分封制。现象:诸侯争霸。影响:消极: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积极: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须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8分)

    (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阶级:地主或农民阶级。(4分)

    (3)内在联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影响:秦始皇“焚书坑儒”(或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6分)

    4)图B是秦朝,理由:都城在咸阳,北部有匈奴,有长城。
    C是西汉,理由: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8分)

     

    相关试卷

    陕西省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帝”原本是天神的尊号,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大名县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大名县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历史答案docx、高二历史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