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高二生物 练习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研究人员利用火龙果鲜果制作果酒、果醋,在提升利用价值的同时缓解了水果滞销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和果醋利用的是同种微生物 B.酒精在微生物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C.果酒制作过程中培养液pH稳定不变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需要无氧条件
2.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例如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大豆食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
B.制作腐乳的相关用具可以采用煮沸消毒
C.人工接种毛霉可提高发酵效率,故腐乳发酵过程是依靠单种微生物
D.为提高腐乳品质和产量,可利用基因工程等改造和选育优良菌种
3.可利市嗜热产氢菌是一种严格厌氧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pH为7.0~7.4,可利用NH4+、尿素、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生长。青霉素G和链霉素可抑制其生长,但对氯霉素不敏感。下图为从工业酵母的生物制品中分离纯化可利市嗜热产氢菌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使用的培养基能以尿素为氮源、淀粉为碳源
B.涂布及划线操作时均需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
C.涂布培养时可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链霉素达到筛选目的
D.菌液涂布均匀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65℃恒温无氧培养箱中培养
4.为纯化菌种,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该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5.菜籽粕含有35%~45%蛋白质,是畜禽饲料的重要原料,但其中的单宁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菜籽粕的应用。研究者将不同菌种接种到菜籽粕与麸皮制成的培养基中发酵48h,测定菜籽粕中单宁的含量,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菜籽粕与麸皮为微生物提供氮源和碳源
B.接种后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黑曲霉菌对单宁的去除效果最为理想
D.对照组为不接种微生物的培养基
6.寒兰为名贵的兰花品种,由于过度采摘,野生种群遭破坏。为了增加野生寒兰数量,科研人员希望对其进行人工大量繁殖,再移栽至原有生境。在人工繁殖时可以应用的最合适的生物工程技术手段是
A.将寒兰体细胞与繁殖能力强的其他植物细胞进行融合
B.将生长素基因转入野生寒兰获得生长速度快的寒兰
C.将寒兰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其他植物去核卵细胞中
D.将寒兰的组织放置在培养基中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7.为培育抗旱性强、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甘薯KT1,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不需要考虑A、B的亲缘关系远近
B.甘薯KT1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过程②需要高尔基体参与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D.过程③需要控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
8.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图中表示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流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
B.经PEG诱导后融合的细胞,不都是杂交瘤细胞
C.体外培养单个B细胞也可以获得大量抗PD-L1的单克隆抗体
D.图中细胞群a可用于大规模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
9.抗体偶联药物(ADC)是将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药物,通过接头进行高活性结合而成,用以提高肿瘤药物的靶向性,减少毒副作用。下图是ADC作用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DC中的单克隆抗体是杀死肿瘤细胞的有效成分
B.ADC与肿瘤细胞识别后,被肿瘤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进细胞
C.ADC进入肿瘤细胞后会被溶酶体分解,从而丧失药物活性
D.接头既要在内环境中保持稳定,又要能在细胞内被断开
10.胚胎工程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胚胎移植前,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以防止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B.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需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C.选择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胚胎分割
D.胚胎工程能够明显缩短供体动物本身的繁殖周期
11.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与下图所示流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要提供CO2,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B.去核卵细胞一般取自处于减数分裂I中期的卵母细胞
C.胚胎干细胞可取自囊胚的内细胞团,有分化为各种细胞的能力
D.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B,理论上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12.Leigh氏综合征是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一位母亲的线粒体携带这一突变基因,她的前两个孩子因患有该病而夭亡。她的第三个孩子因为接受了另一名女性捐赠的卵母细胞而成为全球首个“三亲婴儿”,图为该婴儿的孕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母亲卵母细胞和父亲精子的细胞核
B.该技术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等操作
C.卵母细胞A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能够遗传给“三亲婴儿”
D.“三亲婴儿”同时拥有自己的父亲、母亲、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全部基因
13.下图为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粒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目的基因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B.选用限制酶PstI、AluI对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进行剪切
C.过程②可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④过程中可利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对植株进行筛选
14.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90%。研究者利用PCR技术检测杂草中有无转基因成分,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空白实验是未加入DNA模板得到的电泳结果
B.推测棉田杂草6、7与抗虫棉的亲缘关系较近
C.结果说明校园杂草与棉田杂草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转基因成分进入杂草体内可能会引发生态问题
15.现代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安全和伦理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只要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禁止该技术的应用
B.我国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
C.我国政府不支持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D.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实施产品标识制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本部分6小题,共70分。
16.(10分)土壤中的磷大部分以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效态(如磷酸钙等难溶态,在水中呈白色沉淀)存在,溶磷菌能够把无效态的磷转化为被直接利用的可溶性磷。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与无菌处理方法对应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物品 | 培养基 | 接种环 | 涂布器 | 培养皿 |
方法 | 高压蒸汽灭菌 | 火焰灼烧 | 70%酒精 | 干热灭菌 |
溶磷菌的初步筛选与分离:取10克土壤样品,依次配备浓度为10-3、10-4、10-5的土壤稀释液,分别取0.1mL均匀涂布于含难溶磷的固体培养基上,放入__________培养2d。待菌落长出后挑取具有__________的单菌落,在培养基上采用_____________法进行多次分离纯化。
(2)溶磷菌的进一步筛选:将分离获得的溶磷菌分别配制成菌悬液,接入已灭菌的含难溶磷液体培养基中,对照组的培养基接入__________,5d后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若接菌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为a,对照组可溶性磷含量为b,则菌株溶磷量为__________。选择溶磷量最大的菌种为目的菌。
(3)将适量目的菌接入已灭菌的含难溶磷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每天取样测定溶磷量和pH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
①结果表明,目的菌分解难溶磷的能力呈现__________的趋势。
②根据培养液的pH变化情况,可对目的菌的溶磷原理作出推测_______。
(4)获得目的菌后,进一步提高其耐寒、耐盐的能力,还可以采取的育种方法有__________,请预期该溶磷菌在农业生产方面可能的应用有__________。
17.(12分)平菇具有味道鲜美,抗杂菌污染的优势,杏鲍菇具有菌丝强壮,生长旺盛的优势。为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平菇形菌株,研究者利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将两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平菇、杏鲍菇属于__________(原核/真核)生物,以细胞融合的方法培育杂种新菌株的典型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酶解法处理平菇和杏鲍菇获取原生质体时,要严格控制酶的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以获得存活质量较高的原生质体。制备的原生质体应置于外界浓度___________细胞内浓度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采用不同浓度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PEG质量分数 | 25% | 30% | 35% | 40% |
原生质体状态 | 有破碎现象,哑铃型细胞比<0.01% | 表现正常,哑铃型细胞比例0.03% | 原生质体出现缩小现象,哑铃型细胞比例0.01~0.02% | 原生质体出现缩小现象,哑铃型细胞比例0.01~0.02% |
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效果较好时会呈现哑铃型细胞,融合的原理是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定菌株间遗传关系时,常将待测菌株的菌丝体接种于同一培养基内,若两菌丝体间长出“拮抗线”,说明二者的遗传关系较远(图1)。借助此原理,快速筛选出一株与平菇、杏鲍菇菌株遗传关系较远的融合菌株X,请在图2中绘制模式图,标注接种菌丝体位置,注明菌株类型,并大致画出拮抗线的位置。
(5)对上述融合菌株接种培养,筛选出外形为平菇形的5株新菌株,结果如表所示。
菌株编号 | 长满营养基质的时间/(d) | 平均产量/(kg·sack-1) |
1 | 27 | 0.55 |
2 | 27.6 | 0.54 |
3 | 26.4 | 0.51 |
4 | 26.2 | 0.68 |
5 | 25.8 | 0.58 |
根据上述结果,科研人员最终选择__________作为目的菌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从2020年初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目前,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正在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做出巨大贡献,科研人员为疫苗的研发做了大量工作。
(1)图1中新冠病毒S蛋白的RNA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C。限制酶能识别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作用于特定部位____________键。根据C分子序列判断,需要用表1中的限制酶____________切割质粒B,图中DNA片段末端的形式是_________末端。
表1
限制酶 | NcoI | SphI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C↓CATGG | GCTAG↓C |
限制酶 | NheI | BumHI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G↓GATCC | G↓CTAGC |
(2)图2为新冠病毒疫苗制备过程。疫苗III生产过程中需使用__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筛选工程菌,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同时需注意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
(3)核酸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其中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能表达抗原特异性的基因组成。DNA疫苗导入宿主体内后,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疫苗生产途径中可以看出,图中疫苗_________(填写图中编号)属于DNA疫苗。
(4)研发出的疫苗需进行动物实验。给实验动物注射疫苗后,在实验动物体内检测到了针对S抗原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多选)
A.S蛋白作为抗原,引发了特异性免疫 B.B淋巴细胞一定参与了上述免疫过程
C.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上述免疫过程 D.抗体大多是糖类或脂质等小分子有机物
(5)疫苗IV和疫苗V进入人体后,发挥作用的过程有何不同?_________。
19.(12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1963年美国化学家沃尔和瓦尼等首先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1979年,纽约的分子药理学家霍尔维茨发现紫杉醇的抗癌机理:紫杉醇能和微管蛋白聚合体相互作用,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从而阻碍了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该药于1990年进入Ⅲ期临床试验,1992年年底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对常规化疗无效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发现,紫杉醇对多种癌症都有一定的疗效。1995年,我国成为第二个生产紫杉醇及注射液的国家。
最初,用于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紫杉醇都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从36棵60年树龄的大树的树皮中才能提取到大约1g紫杉醇,可治疗一个癌症患者。红豆杉树生长速度较慢,直径20cm的树需生长10年,而目前紫杉醇的年需要量达500kg。红豆杉属植物共有11个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和东北等地,目前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人工栽培,不过,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图中所示的方法来生产紫杉醇及其合成前体物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能否实现工业化,关键是要提高培养物产量和紫杉醇含量,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1)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阻碍了______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图中所示生产紫杉醇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技术。
(2)将接种了外植体的培养瓶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图中①过程________(需要/不需要)光照,形成愈伤组织后,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进行再分化培养成植物体。培养过程中主要添加________和______等植物激素,并通过调整植物激素的比例,调控培育过程。
(3)②过程需要用到去除细胞壁的酶是_______,细胞悬浮培养时震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的产量。研究人员构建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Bapt的超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红豆杉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过程①和②使用的酶均为DNA聚合酶
B.p1301载体上可能含有增强Bapt基因表达的序列
C.检测过程⑤是否成功可使用PCR技术
D.过程③构建超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写出一个利用文中新技术获取紫杉醇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以下是以HPV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制备抗HPV的单克隆抗体时,将_______注射到小鼠体内,取小鼠脾脏中的_______细胞与_____细胞进行融合。与植物细胞相比,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是________法。
(2)已知合成核苷酸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如下图)。正常细胞内还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选用的骨髓瘤细胞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杂交瘤细胞。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因无法进行图中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杂交瘤细胞由于可以进行_________途径,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这些细胞产生的抗体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抗HPV。
(3)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吸取有克隆生长的细胞培养孔中的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细胞”),应用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4)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现代基因编辑CRISP/Cas9技术可以对生物的DNA序列进行定点切割。将编码Cas9酶和sgRNA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导入受体细胞,可将细胞内某个基因定向敲除,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sgRNA与Cas9酶是一个功能复合体。如图1所示,sgRNA有引导作用,与A基因中部分序列碱基互补配对,Cas9酶在配对区域定点切割,导致A基因发生碱基对_________,基因丧失功能。sgRNA与Cas9酶的联合作用类似于_________酶的作用。如果要获得基因敲除动物个体,应以_________作为受体细胞,用_________法导入CRISP/Cas9基因表达载体。
(2)研究人员担心基因编辑发生“脱靶效应”,导致其他非目标基因发生突变,我国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检测。在小鼠受精卵分裂为两个细胞时,向其中一个细胞注入基因编辑工具,之后将此胚胎移植入母鼠子宫,待其发育到14.5天时,此时胚胎细胞逐渐分化,胚胎的内部出现含液体的腔,这个时期的胚胎叫做_______。将胚胎取出,用_________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分成基因编辑细胞后代和非基因编辑细胞后代两个细胞群,分别提取DNA,测序、比对。结果发现CRISP/Cas9技术的脱靶率很低,而另一类单碱基突变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脱靶率极高。
①用同一受精卵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作为处理对象和对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二细胞胚胎分裂产生的子细胞DNA作为测序对象,而不是将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DNA进行PCR扩增后测序,原因是__________。
③为方便将基因编辑细胞后代和非基因编辑细胞后代分开,你认为可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采用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上述研究除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之外,还利用了胚胎工程,请写出具体技术名称____________。
(3)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可能对被编辑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_________。
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生物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C | C | B | B | D | B | C | D | A | B | A | C | C | A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16.(10分)
(1)③恒温培养箱 透明圈(溶钙圈) 平板划线法
(2)等量无菌水(等量灭菌的菌悬液) a-b
(3)①先升高后降低
②溶磷菌通过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分解难溶性磷
(4)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
制成微生物菌肥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磷元素的吸收;生产溶磷菌肥料;生产酶制剂等
17.(12分)
(1)真核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
(2)使用浓度、温度、pH和处理时间等(2分,答对1点给1分) 等于或略高于
(3)细胞膜的流动性 质量分数30%的PEG溶液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效果最好
(4)(2分)
(5)菌株4 菌株4长满营养基质的时间较短,平均产量最高(2分)
18.(12分)
(1)逆转录酶 磷酸二酯键 NcoⅠ和NheⅠ(2分) 黏性
(2)固体 选择 先调pH、再灭菌
(3)Ⅴ
(4)ABC
(5)疫苗IV进入细胞质,经过翻译产生S蛋白,引起免疫反应。疫苗V进入细胞核进行转录,然后在细胞质中翻译,产生S蛋白(2分)(答对1点给1分)
19.(12分)
(1)纺锤丝(体)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
(2)不需要 不需要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使细胞充分地接触氧气和养料
(4)BD(2分)
(5)提高紫杉醇的产量,保护红豆杉物种资源
20.(12分)
(1)HPV衣壳蛋白 B淋巴(浆) 骨髓瘤 灭活病毒诱导
(2)骨髓瘤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2分) 补救合成 不一定
(3)上清液 抗原—抗体杂交
(4)通过基因工程向B淋巴(浆)细胞导入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等(2分)
21.(12分)
(1)缺失 限制酶 受精卵 显微注射
(2)囊胚 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①这两个细胞的基因序列相同,避免因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原有的基因序列差异掩盖“脱靶效应”(合理即给分)
②PCR扩增会产生较多的复制错误,掩盖“脱靶效应”(2分)
③利用某种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④体外受精技术、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
(3)如果脱靶效应发生在原癌基因,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A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A卷含答案,共40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B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B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右图表示人体反射的相关神经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生物(B)+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生物(B)+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生物B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生物B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