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物质的性质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展开这是一份13物质的性质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物质的性质 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2.(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 氯化钠 | 氢氧化钙 | 氯酸钾 | 硝酸钾 |
溶解度(克) | 36.0 | 0.165 | 7.4 | 31.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3.(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22℃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20m/s
C.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D.一本《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N
4.(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 B.铁生锈属于物理变化
C.金属活动性Cu比Mg强 D.KClO3属于氧化物
5.(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夏天,可在室内放上冰块降温。一段时间后,冰块会变成水,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6.(2021·浙江金华·中考真题)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7.(2021·浙江绍兴·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冲出,同时管口附近产生“白气”。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温上升时,水的内能增加
B.加热时管内的水不断汽化
C.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其内能减少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
8.(2021·浙江嘉兴·中考真题)事物总是在变与不变中相统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压改变时,空气的密度一定不变
B.温度改变时,玻璃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
C.位置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一定不变
D.介质改变时,声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9.(2021·浙江嘉兴·中考真题)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使用测电笔
C.夹持试管 D.添加砝码
10.(2021·浙江湖州·中考真题)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超过2千克的月球岩石及土壤样本,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B.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不变
C.月球土壤带回地球后密度变大
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
11.(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2.(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13.(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14.(2020·浙江衢州·中考真题)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5.(2020·浙江台州·中考真题)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16.(2020·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 )
A.CaCl2 B.Al(NO3)3
C.NaOH D.H2SO4
17.(2020·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18.(2020·浙江浙江·中考真题)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9.(2020·浙江浙江·中考真题)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20.(2020·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 温度/℃ | 水的质量/克 |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
① | 10 | 100 | 40 | 120.9 |
② | 60 | 100 | 40 | 140 |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21.(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钢铁熔化 C.钢铁生锈 D.铁球下落
22.(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23.(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20kg的是( )
A.一个鸡蛋 B.一本科学书 C.一辆自行车 D.一辆汽车
24.(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ad段
25.(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压强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甲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B.实验乙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C.实验丙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D.实验丁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6.(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场最。冰壶投出后,同队队员在冰壶的前方擦刷冰面,形成水膜,使冰壶沿预设轨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擦刷冰面是为了增大摩擦
B.冰面上的水膜是液化形成的
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7.(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图表达了概念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下表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选项 | ① | ② | ③ |
A | 火山 | 地震 | 泥石流 |
B | 直线运动 | 机械运动 | 曲线运动 |
C | 扦插 | 营养繁殖 | 无性生殖 |
D | 浓溶液 | 稀溶液 | 饱和溶液 |
A.A B.B C.C D.D
28.(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 C.打磨石雕 D.酿山哈酒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5g,在0.01~1g之间,属于微溶物质,故A说法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所以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故B说法正确。
C、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在1~10g之间,属于可溶物质,故C说法不正确。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31.6g)比氯化钠(36.0g)小,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A.人体正常的温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较小,约为6g,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300g,合0.3kg,重力为
G=mg=0.3kg×10N/kg=3N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O2具有助燃性,故A说法正确。
B、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
C、金属活动性Cu比Mg弱,故C说法不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冰块吸热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的过程,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酿酒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剪纸时,只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锡雕时,只是锡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竹编只是竹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7.D
【解析】
【详解】
A.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水温上升时,分子动能增大,水的内能增加,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所以加热时管内的水不断汽化,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内能转化成塞子机械能,管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定质量的气体,气压改变可以是体积变化引起,此时则空气的密度一定变化,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的电阻发生变化,即导电性会发生变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运动状态和位置无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所以,介质改变时,声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解析】
【详解】
A、禁止用手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防止烫伤,不符合题意。
B、使用测电笔,笔尖接触待测物体,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夹持试管时,手要握在长柄上,不能放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不符合题意。
D、添加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应用镊子夹持砝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月球上g比地球上小,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变大,故B错误;
C.月球土壤带回地球后,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错误;
D.月球上不含空气,所以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从图可以看出,20℃时,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乙→丙过程中,故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故C错误。
D、丙→丁过程中,继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示操作中,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颠倒了,图示操作错误。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来溶解粗盐,溶解粗盐需要在烧杯中进行,图示操作错误。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示装置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图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的过程中,能将细菌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
【详解】
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降温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进行分析;由于七氟丙烷可以做灭火剂,所以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助燃。故选:C。
16.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无论溶液的浓度如何,该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n:2n=1:1;4n:4n=1:1;6n:6n=1:1;在四种物质中,只有NaOH的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1,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
17.D
【解析】
【详解】
固体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溶液的温度高低有关,如果溶液温度不变,那么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
18.B
【解析】
【详解】
A、①中物质全部溶解,因此①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
B、②和③中都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它们都是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那么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 那么蒸发后的溶液依然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9.D
【解析】
【详解】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而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气泡的密度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0.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10℃时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120.9g溶液,说明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9g硝酸钾,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向60℃时的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后得到140g溶液,即硝酸钾全部溶解,则得到的溶液可能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C、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大于加热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D、由A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溶液中会发生结晶析出晶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选项正确,故选D。
21.C
【解析】
【详解】
A.铁丝弯折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钢铁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铁球下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A
【解析】
【详解】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根据题意知道, “透火焙干”是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3.C
【解析】
【详解】
A.两个鸡蛋质量大概为100g,所以一个鸡蛋质量约为
50g=0.05kg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科学书的质量在
300g=0.3kg
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辆自行车的质量在20kg左右,故C 符合题意;
D.一辆汽车的质量在1500k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海波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
【详解】
由图可知,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说明这个阶段是熔化阶段。
故选B。
25.C
【解析】
【详解】
A.覆杯实验中,装满水的杯子排出了杯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掉不下来,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烧瓶中的水开始沸腾,这时,若向烧瓶内不断注入气体,会看到沸腾停止,因为增大气压后,水的沸点升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着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将纸压向中间,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中液体的密度相同,金属盒在液体中深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说明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D
【解析】
【详解】
A.比赛时两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使冰面形成水膜,其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力,故A错误;
B.冰面上的水膜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故B错误;
C.冰壶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冰壶最终停止,是受到摩擦阻力作用,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27.C
【解析】
【分析】
从属关系:表示依存、附属,在层次结构中,下层概念形成了上层概念的组成部分。据表中信息解答。
【详解】
A.火山、地震、和泥石流都属于自然灾害,属于并列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机械运动包含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扦插属于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故C符合题意。
D.浓溶液和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浓溶液和稀溶液都可能属于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C
【解析】
【详解】
A、煅烧青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烧制竹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打磨石雕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D、酿制哈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5 电和磁 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8 波 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5 人类生存的地球 选择题-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