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E是AB边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且∠EDF=∠A,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E=BF B.∠ADE=∠BEF
C.△DEF是等边三角形 D.△BEF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3.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发现,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如图: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P,小明说:“射线OP就是∠BOA的角平分线.”他这样做的依据是( )
A.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D.以上均不正确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二象限的点是( )
A.(﹣1,0) B.(﹣2,﹣3) C.(2,﹣1) D.(﹣3,1)
5.下列实数中,有理数是( )
A. B. C.π D.
6.如图,在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D,且AE、BD交于点F,,则DE:EC=( )
A.2:5 B.2:3 C.3:5 D.3:2
7.在Rt△ABC中,∠C=90°,BC=a,AC=b,AB=c,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a=b•cosA B.c=a•sinA C.a•cotA=b D.a•tanA=b
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DNA最早发现于衣藻叶绿体,长约0.00005米.其中,0.000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5×10﹣4 B.5×10﹣4 C.5×10﹣5 D.50×10﹣3
9.下面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10.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ax﹣2=0的两根,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x1≠x2 B.x1+x2>0 C.x1•x2>0 D.x1<0,x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若实数a,b,c满足a<b<c,则a+b<c”,能够说明该命题是假命题的一组a,b,c的值依次为_____.
12.如图,已知双曲线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
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4),则△AOC的面积为 .
13.若圆锥的地面半径为,侧面积为,则圆锥的母线是__________.
14.分解因式:x2y﹣6xy+9y=_____.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干个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圆心角是的扇形按图中的方式摆放,动点K从原点O出发,沿着“半径OA弧AB弧BC半径CD半径DE”的曲线运动,若点K在线段上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在弧线上运动的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设第n秒运动到点K,为自然数,则的坐标是____,的坐标是____
16.分解因式:4a2-4a+1=_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如图,在大楼AB的正前方有一斜坡CD,CD=13米,坡比DE:EC=1:,高为DE,在斜坡下的点C处测得楼顶B的仰角为64°,在斜坡上的点D处测得楼顶B的仰角为45°,其中A、C、E在同一直线上.求斜坡CD的高度DE;求大楼AB的高度;(参考数据:sin64°≈0.9,tan64°≈2).
18.(8分)某水果基地计划装运甲、乙、丙三种水果到外地销售(每辆汽车规定满载,并且只装一种水果).如表为装运甲、乙、丙三种水果的重量及利润.
甲
乙
丙
每辆汽车能装的数量(吨)
4
2
3
每吨水果可获利润(千元)
5
7
4
(1)用8辆汽车装运乙、丙两种水果共22吨到A地销售,问装运乙、丙两种水果的汽车各多少辆?
(2)水果基地计划用20辆汽车装运甲、乙、丙三种水果共72吨到B地销售(每种水果不少于一车),假设装运甲水果的汽车为m辆,则装运乙、丙两种水果的汽车各多少辆?(结果用m表示)
(3)在(2)问的基础上,如何安排装运可使水果基地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19.(8分)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附近的湿地公园测量园内雕塑的高度.用测角仪在A处测得雕塑顶端点C′的仰角为30°,再往雕塑方向前进4米至B处,测得仰角为45°.问:该雕塑有多高?(测角仪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不取近似值.)
20.(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不重合的两个点与.若Q、P为某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顶点,当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x轴或y轴平行(或重合),则我们将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称为点Q与点P之间的“直距”记做,特别地,当PQ与某条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时,线段PQ的长即为点Q与点P之间的“直距”.例如下图中,点,点,此时点Q与点P之间的“直距”.
(1)①已知O为坐标原点,点,,则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C在直线上,求出的最小值;
(2)点E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点F是直线上一动点.直接写出点E与点F之间“直距”的最小值.
21.(8分)在△ABC中,已知AB=AC,∠BAC=90°,E为边AC上一点,连接BE.如图1,若∠ABE=15°,O为BE中点,连接AO,且AO=1,求BC的长;如图2,D为AB上一点,且满足AE=AD,过点A作AF⊥BE交BC于点F,过点F作FG⊥CD交BE的延长线于点G,交AC于点M,求证:BG=AF+FG.
22.(10分)如图1,2分别是某款篮球架的实物图与示意图,已知底座BC=0.60米,底座BC与支架AC所成的角∠ACB=75°,支架AF的长为2.50米米,篮板顶端F点到篮框D的距离FD=1.35米,篮板底部支架HF与支架AF所成的角∠FHE=60°,求篮框D到地面的距离(精确到0.01米).
(参考数据:cos75°≈0.2588, sin75°≈0.9659,tan75°≈3.732,,)
23.(12分)解方程
(1);(2)
24.如图,已知点C是以AB为直径的⊙O上一点,CH⊥AB于点H,过点B作⊙O的切线交直线AC于点D,点E为CH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AB的延长线于G.
(1)求证:AE•FD=AF•EC;
(2)求证:FC=FB;
(3)若FB=FE=2,求⊙O的半径r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D
【解析】
连接BD,可得△ADE≌△BDF,然后可证得DE=DF,AE=BF,即可得△DEF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可证得∠ADE=∠BEF.
【详解】
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AB,∠ADB=∠ADC,AB∥CD,
∵∠A=60°,
∴∠ADC=120°,∠ADB=60°,
同理:∠DBF=60°,
即∠A=∠DBF,
∴△ABD是等边三角形,
∴AD=BD,
∵∠ADE+∠BDE=60°,∠BDE+∠BDF=∠EDF=60°,
∴∠ADE=∠BDF,
∵在△ADE和△BDF中,
,
∴△ADE≌△BDF(ASA),
∴DE=DF,AE=BF,故A正确;
∵∠EDF=60°,
∴△EDF是等边三角形,
∴C正确;
∴∠DEF=60°,
∴∠AED+∠BEF=120°,
∵∠AED+∠ADE=180°-∠A=120°,
∴∠ADE=∠BEF;
故B正确.
∵△ADE≌△BDF,
∴AE=BF,
同理:BE=CF,
但BE不一定等于BF.
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A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得
k=-3,图象位于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
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6,
∴x1<x2<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3、A
【解析】
过两把直尺的交点C作CF⊥BO与点F,由题意得CE⊥AO,因为是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可得CE=CF,再根据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可得OP平分∠AOB
【详解】
如图所示:过两把直尺的交点C作CF⊥BO与点F,由题意得CE⊥AO,
∵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
∴CE=CF,
∴OP平分∠AOB(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一判定定理.
4、D
【解析】
点在第二象限的条件是: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直接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
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符号为负,纵坐标符号为正,各选项中只有C(﹣3,1)符合,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性质.
5、B
【解析】
实数分为有理数,无理数,有理数有分数、整数,无理数有根式下不能开方的,等,很容易选择.
【详解】
A、二次根2不能正好开方,即为无理数,故本选项错误,
B、无限循环小数为有理数,符合;
C、为无理数,故本选项错误;
D、不能正好开方,即为无理数,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数范围内的有理数的判断,解题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有理数有分数,自然数等,无理数有、根式下开不尽的从而得到了答案.
6、B
【解析】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EAB=∠DEF,∠AFB=∠DFE
∴△DEF∽△BAF
∴
∵,
∴DE:AB=2:5
∵AB=CD,
∴DE:EC=2:3
故选B
7、C
【解析】
∵∠C=90°,
∴cosA=,sinA= ,tanA=,cotA=,
∴c·cosA=b,c·sinA=a,b·tanA=a,a·cotA=b,
∴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并且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
绝对值小于1的负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0.00005=,
故选C.
9、B
【解析】试题解析:A. 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B.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B.
10、A
【解析】
分析:A、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0,由此即可得出x1≠x2,结论A正确;
B、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x1+x2=a,结合a的值不确定,可得出B结论不一定正确;
C、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x1•x2=﹣2,结论C错误;
D、由x1•x2=﹣2,可得出x1<0,x2>0,结论D错误.
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A∵△=(﹣a)2﹣4×1×(﹣2)=a2+8>0,
∴x1≠x2,结论A正确;
B、∵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ax﹣2=0的两根,
∴x1+x2=a,
∵a的值不确定,
∴B结论不一定正确;
C、∵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ax﹣2=0的两根,
∴x1•x2=﹣2,结论C错误;
D、∵x1•x2=﹣2,
∴x1<0,x2>0,结论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答案不唯一,如1,2,3;
【解析】
分析:设a,b,c是任意实数.若a 详解:设a,b,c是任意实数.若a 则若a 可设a,b,c的值依次1,2,3,(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2,3.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举例说明即可,
12、2
【解析】
解:∵OA的中点是D,点A的坐标为(﹣6,4),
∴D(﹣1,2),
∵双曲线y=经过点D,
∴k=﹣1×2=﹣6,
∴△BOC的面积=|k|=1.
又∵△AOB的面积=×6×4=12,
∴△AOC的面积=△AOB的面积﹣△BOC的面积=12﹣1=2.
13、13
【解析】
试题解析: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半径×母线长,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设母线长为R,则:
解得:
故答案为13.
14、y(x﹣3)2
【解析】
本题考查因式分解.
解答:.
15、
【解析】
设第n秒运动到Kn(n为自然数)点,根据点K的运动规律找出部分Kn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K4n+1(),K4n+2(2n+1,0),K4n+3(),K4n+4(2n+2,0)”,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设第n秒运动到Kn(n为自然数)点,观察,发现规律:K1(),K2(1,0),K3(),K4(2,0),K5(),…,∴K4n+1(),K4n+2(2n+1,0),K4n+3(),K4n+4(2n+2,0).
∵2018=4×504+2,∴K2018为(1009,0).
故答案为:(),(100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变化规律,本题属于中档题,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运动的规律找出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坐标变化的规律是关键.
16、
【解析】
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两项平方项的符号相同,另一项是两底数积的2倍,本题可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详解】
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用完全平方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能用完全平方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需熟练掌握.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1)斜坡CD的高度DE是5米;(2)大楼AB的高度是34米.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在大楼AB的正前方有一斜坡CD,CD=13米,坡度为1:,高为DE,可以求得DE的高度;
(2)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和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大楼AB的高度.
试题解析:(1)∵在大楼AB的正前方有一斜坡CD,CD=13米,坡度为1:,
∴,
设DE=5x米,则EC=12x米,
∴(5x)2+(12x)2=132,
解得:x=1,
∴5x=5,12x=12,
即DE=5米,EC=12米,
故斜坡CD的高度DE是5米;
(2)过点D作AB的垂线,垂足为H,设DH的长为x,
由题意可知∠BDH=45°,
∴BH=DH=x,DE=5,
在直角三角形CD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CE=12,AB=x+5,AC=x-12,
∵tan64°=,
∴2=,
解得,x=29,AB=x+5=34,
即大楼AB的高度是34米.
18、(1)乙种水果的车有2辆、丙种水果的汽车有6辆;(2)乙种水果的汽车是(m﹣12)辆,丙种水果的汽车是(32﹣2m)辆;(3)见解析.
【解析】
(1)根据“8辆汽车装运乙、丙两种水果共22吨到A地销售”列出方程组,即可解
答;
(2)设装运乙、丙水果的车分别为a辆,b辆,列出方程组即可解答;
(3)设总利润为w千元,表示出w=10m+1.列出不等式组确定m的取值范围13≤m≤15.5,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
解:(1)设装运乙、丙水果的车分别为x辆,y辆,得:
解得:
答:装运乙种水果的车有2辆、丙种水果的汽车有6辆.
(2)设装运乙、丙水果的车分别为a辆,b辆,得:
,
解得:
答:装运乙种水果的汽车是(m﹣12)辆,丙种水果的汽车是(32﹣2m)辆.
(3)设总利润为w千元,
w=5×4m+7×2(m﹣12)+4×3(32﹣2m)=10m+1.
∵
∴13≤m≤15.5,
∵m为正整数,
∴m=13,14,15,
在w=10m+1中,w随m的增大而增大,
∴当m=15时,W最大=366(千元),
答:当运甲水果的车15辆,运乙水果的车3辆,运丙水果的车2辆,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366千元.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运用函数性质求最值,需确定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9、该雕塑的高度为(2+2)米.
【解析】
过点C作CD⊥AB,设CD=x,由∠CBD=45°知BD=CD=x米,根据tanA=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
【详解】
解:如图,过点C作CD⊥AB,交AB延长线于点D,
设CD=x米,
∵∠CBD=45°,∠BDC=90°,
∴BD=CD=x米,
∵∠A=30°,AD=AB+BD=4+x,
∴tanA=,即,
解得:x=2+2,
答:该雕塑的高度为(2+2)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建直角三角形,并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
20、(1)①3,1;②最小值为3;(1)
【解析】
(1)①根据点Q与点P之间的“直距”的定义计算即可;
②如图3中,由题意,当DCO为定值时,点C的轨迹是以点O为中心的正方形(如左边图),当DCO=3时,该正方形的一边与直线y=-x+3重合(如右边图),此时DCO定值最小,最小值为3;
(1)如图4中,平移直线y=1x+4,当平移后的直线与⊙O在左边相切时,设切点为E,作EF∥x轴交直线y=1x+4于F,此时DEF定值最小;
【详解】
解:(1)①如图1中,
观察图象可知DAO=1+1=3,DBO=1,
故答案为3,1.
②(i)当点C在第一象限时(),根据题意可知,为定值,设点C坐标为,则,即此时为3;
(ii)当点C在坐标轴上时(,),易得为3;
(ⅲ)当点C在第二象限时(),可得;
(ⅳ)当点C在第四象限时(),可得;
综上所述,当时,取得最小值为3;
(1)如解图②,可知点F有两种情形,即过点E分别作y轴、x轴的垂线与直线分别交于、;如解图③,平移直线使平移后的直线与相切,平移后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G,设直线与x轴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N,观察图象,此时即为点E与点F之间“直距”的最小值.连接OE,易证,∴,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题,点Q与点P之间的“直距”的定义,圆的有关知识,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新的定义,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失分原因
第(1)问 (1)不能根据定义找出AO、BO的“直距”分属哪种情形;
(1)不能找出点C在不同位置时, 的取值情况,并找到 的最小值第(1)问 (1)不能根据定义正确找出点E与点F之间“直距” 取最小值时点E、F 的位置;
(1)不能想到由相似求出GO的值
21、(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如图1中,在AB上取一点M,使得BM=ME,连接ME.,设AE=x,则ME=BM=2x,AM=x,根据AB2+AE2=BE2,可得方程(2x+x)2+x2=22,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作CQ⊥AC,交AF的延长线于Q,首先证明EG=MG,再证明FM=FQ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 1 中,在 AB 上取一点 M,使得 BM=ME,连接 ME.
在 Rt△ABE 中,∵OB=OE,
∴BE=2OA=2,
∵MB=ME,
∴∠MBE=∠MEB=15°,
∴∠AME=∠MBE+∠MEB=30°,设 AE=x,则 ME=BM=2x,AM=x,
∵AB2+AE2=BE2,
∴,
∴x= (负根已经舍弃),
∴AB=AC=(2+ )• ,
∴BC= AB= +1.
作 CQ⊥AC,交 AF 的延长线于 Q,
∵ AD=AE ,AB=AC ,∠BAE=∠CAD,
∴△ABE≌△ACD(SAS),
∴∠ABE=∠ACD,
∵∠BAC=90°,FG⊥CD,
∴∠AEB=∠CMF,
∴∠GEM=∠GME,
∴EG=MG,
∵∠ABE=∠CAQ,AB=AC,∠BAE=∠ACQ=90°,
∴△ABE≌△CAQ(ASA),
∴BE=AQ,∠AEB=∠Q,
∴∠CMF=∠Q,
∵∠MCF=∠QCF=45°,CF=CF,
∴△CMF≌△CQF(AAS),
∴FM=FQ,
∴BE=AQ=AF+FQ=AF=FM,
∵EG=MG,
∴BG=BE+EG=AF+FM+MG=AF+FG.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2、3.05米.
【解析】
延长FE交CB的延长线于M,过A作AG⊥FM于G,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延长FE交CB的延长线于M,过A作AG⊥FM于G,
在Rt△ABC中,tan∠ACB=,
∴AB=BC•tan75°=0.60×3.732=2.2392,
∴GM=AB=2.2392,
在Rt△AGF中,∵∠FAG=∠FHD=60°,sin∠FAG=,
∴sin60°=,
∴FG=2.165,
∴DM=FG+GM﹣DF≈3.05米.
答:篮框D到地面的距离是3.05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3、(1),;(2),.
【解析】
(1)利用公式法求解可得;
(2)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可得.
【详解】
(1)解:∵,,,
∴,
∴,
∴,;
(2)解:原方程化为:,
因式分解得:,
整理得:,
∴或,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4、(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2.
【解析】
(1)由BD是⊙O的切线得出∠DBA=90°,推出CH∥BD,证△AEC∽△AFD,得出比例式即可.
(2)证△AEC∽△AFD,△AHE∽△ABF,推出BF=DF,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得出CF=DF=BF即可.
(3)求出EF=FC,求出∠G=∠FAG,推出AF=FG,求出AB=BG,连接OC,BC,求出∠FCB=∠CAB推出CG是⊙O切线,由切割线定理(或△AGC∽△CGB)得出(2+FG)2=BG×AG=2BG2,在Rt△BFG中,由勾股定理得出BG2=FG2﹣BF2,推出FG2﹣4FG﹣12=0,求出FG即可,从而由勾股定理求得AB=BG
的长,从而得到⊙O的半径r.
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共4页。
2023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