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优质课件ppt
展开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吹笛子发声主要是( )
A.笛子(竹管)在振动 B.笛子中间部分空气柱在振动
C.吹笛子的演员嘴巴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市夏季多雷雨天,打雷时我们通常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B.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光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3.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最慢( )
A.铅 B.软木 C.海水 D.空气
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6.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
7.下列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 )
A.声音→听觉神经→鼓膜→大脑 B.声音→听觉神经→大脑→鼓膜
C.声音→鼓膜→听觉神经→大脑 D.声音→大脑→鼓膜→听觉神经
8.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运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
B.回声能加强原声
C.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能在墙壁中传播
9.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
A.0.5秒 B.1秒 C.2秒 D.4秒
10.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中谈话听起来响亮,是因为( )
A.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B.旷野中空气比较稀薄
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
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
12.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的高度约为
A.4千米 B.6千米 C.8千米 D.10千米
二、填空题
13.水中的游鱼被站在岸上的人讲话声吓跑,鱼听到声音是经历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物质传播.这个现象说明气体能传声以外,同时说明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声.
1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利用这一实验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如图的装置,用抽气机将钟罩内容空气渐抽掉,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此实验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敏在铁桥的一端敲击一下桥梁上铁管,在铁桥的另一端小高同学把耳朵贴在这根铁管上,先后听的到两次敲击声,第一次来自_______________传播,第二次来自_______________传播.如果敲击的是一根装满水的长铁管,那么小高将听到_______________声敲击声.
1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
17.课堂上同学们读书的声音是声带的_______________而产生.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依靠无线电通话、不能面对面交谈,这表明声音______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在固体、液体中都比在空气中传播_______________.
18.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的.大剧院里为了减少“回声”对观念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剧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19.如图所示,敲击左边的音叉,会看到右边泡沫小球______,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小球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
20.阅读下列表格,请写出你得到的两个与声速有关的结论: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1) ________
(2) ________
21.夜里,在海洋的同一条航线上,甲、乙两船分别以5米/秒和10米/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当两船相隔一定距离时,两船上的驾驶员同时拉响了汽笛,驾驶员在听到对方的汽笛声后立刻开亮自己船上的探照灯。若两船驾驶员探照灯打开的时间正好相隔0.2秒,则表明拉响汽笛时两船之间相距_____米,甲船亮灯时距离乙船_____米;乙船亮灯时距离甲船_____米。(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22.如图所示,小明与小芳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使用时,“土电话”不与脸部接触。
(1)通话时,传声的物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4)这种“土电话”能在月球上使用吗?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
三、计算题
23.某山上寺庙敲钟,经过4s可以听到对面山壁传来的回声,则该寺庙与对面山壁的距离是多少?(V声=340m/s)
24.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6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5.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更准确?
(2)若甲、乙两个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所计时间相差大约是多少?(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米/秒)
四、实验题
26.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_____(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保持不变”);
(2)假设玻璃瓶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则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3)分析实验现象,可得结论为_____,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运用了_____(选填“推理”、“归纳”或“控制变量”)的方法。
27.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__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____。
2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力敲桌子发出声响时,桌子却几乎不动。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
29.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小明听到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4)小明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明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明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明的实验的缺陷是:_______。
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斜面倾角 | 60° | 40° | 20° |
时间/s | 2 | 4 | 8 |
路程/cm | 16 | 16 | 16 |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______ ,它说明了 ______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______ 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将 ______ 。
3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 -20 | -10 | 0 | 10 | 20 | 30 |
声音速度/(m/s) | 318 | 324 | 330 | 336 | 342 | 348 |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___________ ;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25℃时声速为 ___________ m/s。
(3)若某人站在两边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在0.3s和 0.7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的空气温度为0℃,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___________ 。
A.165m B.198m C.231m D.330m
(4)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 ___________ (高温下/低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初中物理2.4 光的色散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2.4 光的色散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4光的色散pptx、24光的色散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24光的色散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1 机械运动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1 机械运动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31机械运动pptx、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章 声1.2 声音的特征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1.2 声音的特征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12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2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12声音的特征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