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PPT课件+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第三章 运动和力3.2 直线运动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章 运动和力3.2 直线运动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32直线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32直线运动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32直线运动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3.2直线运动一、单选题1.对速度相关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物理学中,把时间与路程之比叫做速度;B.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千米每时,符号是km/h;C.速度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任意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答案】D【解析】A.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故A错误;B.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故B错误;C.速度公式 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物体通过路程s需要的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故C错误;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D正确。故选D。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答案】A【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3.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4,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1∶2 B.2∶1 C.8∶9 D.9∶8【答案】D【解析】根据得,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故D正确。【点睛】类似这样题中给的条件为数据的比,只要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即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时间无关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总是相等的C.从速度的单位可以看出,凡是每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D.匀速直线运动是沿直线且运动快慢也不变的运动【答案】C【解析】【解析】ABD、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说明物体运动方向始终不变;快慢不变是指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任何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等.此三选项均正确;C、速度的单位是,意义是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但不能保证第、第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此选项错误.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点睛】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快慢不变,同时运动方向也不变.5.下图a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则右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像的是( )A.B.C.D.【答案】C【解析】从v-t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在做匀速运动,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应该是s与t成正比关系。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静止,不合题意。B.表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静止,不合题意。C.中s与t成正比关系,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符合题意。D.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少,直至减小为0,不合题意。故选C。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 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答案】D【解析】A.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取时间相同,然后比较路程,路程长的速度大;②取路程相同,然后比较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从图中可得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说法错误;B.由s-t图象:得出两小车在6s内的路程分别为1.2m和0.5m,甲在乙前0.7m,B说法错误.CD.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在向东运动,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7.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C.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D.乙车在10s~4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AC.由图示知道,甲车每个10s内的路程都为300m,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示知道,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D.在10s~4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C.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vA<vB【答案】D【解析】A.乙图是B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B物体的速度由知道,1.5s通过的距离s=vBt=2m/s×1.5s=3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图是A物体的v﹣t图像,由图像知道,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知道,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vB=2m/s,所以vA>vB,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甲、乙两车由同一地点同方向运动,运动图像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到5s甲车的速度是1 m/s B.0到5s乙车速度是2 m/sC.10s内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相对于甲车后退【答案】C【解析】A.0到5s甲车的速度是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0到10s乙车为匀速直线运动,则0到5s乙车速度为故B错误;C.10s内甲车的速度为则有10s内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10s后甲车不动,乙车向前运动,则乙车相对于甲车前进,故D错误。故选C。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经过3秒,两车相距可能为4米 B.经过3秒,两车相距一定为1米C.经过3秒,两车相距可能为7米 D.通过8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多4秒【答案】C【解析】ABC.由图可知,经过3秒后,甲运动的路程为3m,乙运动的路程为4m,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没有说它们的运动方向,所以它们运动方向相同时,它们相距4m-3m=1m它们运动方向相反时,它们相距4m+3m=7m故AB错误,C正确;D.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通过8米的路程,由可知甲用时乙用时6s,则通过8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多2秒,故D错误。故选 C。 二、填空题11.空中加油机在高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的;若加油机以500km/h的速度飞行30 min,通过的路程是______ km。【答案】静止 250 【解析】[1]空中加油机在高空给战斗机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2]若加油机以50km/h的速度飞行30 min,通过的路程是12.望安高速于2015年底建成通车,在安龙工作的王老师周末驾驶汽车回望谟,驶上望安高速后,王老师感到远处的小山离他更近了,小山离他更近了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这段时间汽车行驶了________km.【答案】王老师自己 36 【解析】驶上望安高速后,王老师感到远处的小山离他更近了,是小山距离他自己的位置变近了,故是以王老师自己为参照物;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3.如图所示,运动速度最慢的是______;最快的是______,速度为______km/h=______m/s。【答案】自行车 喷气式客机 900 250 【解析】[1][2][3]这些物体运动的时间都相同(1小时),所以通过的路程最短的,速度最小,通过的路程最长的速度最大。由上表可以看出:自行车通过的路程15km,最短,所以速度最慢;喷气式客机通过的路程最长(900km),所以速度最快;它每小时飞行900km,所以速度是900km/h。 [4]由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可得14.如图是游泳运动员比赛时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甲表示某一时刻的情景,图乙表示在终点时的情景.则图甲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表示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泳道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运动最快 通过相同的路程,中间泳道的运动员所用时间最短,运动最快 【分析】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②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用时间越少,运动的越快.【解析】(1)从甲图可以看出运动员运动相同的时间,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泳道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运动最快.(2)从乙图可以看出运动员运动相同的路程,利用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通过相同的路程,中间泳道的运动员所用时间最短,运动最快.故答案为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泳道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运动最快;通过相同的路程,中间泳道的运动员所用时间最短,运动最快.1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选填“速度”、“路程”、“时间”) 【答案】乙车 路程 【解析】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为:v甲==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据图可知,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阴影面积表示小车运动的路程【点睛】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车和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16.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足够长的水平木板上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小车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cm,所用的时间为0.6s,则小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答案】30.0 0.5 【解析】[1]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路程sAB=40.0cm-10.0cm=30.0cm[2]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7.A、B两地相距3.6km,小明从A地出发前往B地,前一半路程骑行,后一半路程步行, 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他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答案】2.4【解析】由图全程s=3.6km=3600m用时t=25min=1500s则他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18.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____米/秒: 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丙、乙两车相距0.4米,则丙的速度一定__________甲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丙两车相距为_________米.【答案】0.05 相反 小于 1.4或2.2 【解析】[1]乙在t=12s内运动的路程s乙=0.6m,乙的速度:v===0.05m/s;[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和乙通过的路程,s甲=0.6m,s乙=0.3m,且甲、乙的距离为s=0.9m,所以判断出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3]由图象读出经过12s时乙通过的路程,s′乙=0.6m,且乙、丙的距离为s′=0.4m,则丙通过的距离可能为s丙=0.2m,或s′丙=1m,丙的速度:v丙==≈0.017m/s;或:v′丙==≈0.083m/s,甲的速度:v甲===0.1m/s,所以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4]12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1m/s×12s=1.2m,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反,乙在12s内运动的路程s乙=0.6m,故甲乙相距:1.2m+0.6m=1.8m,又知12s时,丙、乙两车相距0.4m,所以,若乙比丙快,则甲丙相距:1.2m+0.2m=1.4m;若乙比丙慢,则甲丙相距:1.2m+1m=2.2m. 三、作图题19.在如图中作出速度v=15m/s的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答案】【解析】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则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根据v=15m/s在坐标图上找两个对应的点(10,150);(30,450),过原点连接两点的一条斜直线即为速度v=15m/s的s-t图像。如图所示: 20.在如图中作出速度v=4m/s的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答案】【解析】因为物体作速度为4m/s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四、计算题21.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了2.5秒,若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秒,求海的深度?【答案】1875m【解析】声音由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00m/s,由知道,海的深度答:海的深度是1875米。22.一列火车在某段平直轨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以8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了40千米路程。求:(1)列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若列车长为200米,当它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通过一山洞时,共用时60秒,求山洞的长。【答案】(1)0.5h;(2)700m【解析】解:(1) 列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0.5h(2)设山洞长为l1,则列车经过的距离为s1=v1t1=15m60s=900m列车通过的距离为山洞长度与列车长度之和l1+200m=900ml1=700m答:(1)列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5h;(2)山洞的长为700m。23.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而行,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求:(1)甲的速度。(2)10秒后甲、乙两车可能相距的距离。 【答案】(1);(2)38m,62m,22m,2m【解析】解:(1)由甲的图象可知,t甲=4s时,s甲=12m则甲的速度为(2)由乙的图象可知,t乙=6s时,s乙=12m则乙的速度为10秒后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v甲t=3m/s10s=30m10秒后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v乙t=2m/s10s=20m 若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则两车相距:若甲乙两车反向而行,则两车相距若两车同向而行,甲车在前,则两车相距若两车同向而行,乙车在前,则两车相距答:(1)甲的速度为3m//s;(2)10秒后甲、乙两车可能相距38m,62m,22m,2m的距离。 五、实验题24.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_____的仪器,如图所示甲、乙为学打出的两条纸带。(1) 在甲图中,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______秒,从A点F点的过程中,纸带拉动的快慢情况是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的。(2) 比较甲、乙两纸带打点的情况可知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相同”),乙纸带拉得快。【答案】时间 0.1 不变 相同 【解析】[1]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1)[2] A点到F点,有五个打点间隔,所用的时间:t1=0.02s5=0.1s[3] A点到F点,经过测量会发现相邻两点距离相等,且两点之间用时都是0.02s,由可知纸带拉动的速度大小不变。(2)[4]比较甲、乙两纸带打点的情况可知从A点到F点有五个打点间隔,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所以时间相同都为0.1s。2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_____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由甲至乙的速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会使得平均速度测量误差偏大的两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小于 小车沿斜面往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先释放小车后计时 小车未静止释放 【解析】【分析】(1)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到丙、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填入表格。(2)由表中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到丙的速度判断;(3)根据判断s偏大、t偏小造成测量结果偏大。【解析】(1)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用时t1=2s,则小车从乙到丙的时间t2=4s,走的距离s2=64cm,则小车从甲到丙的时间t=6s,走的距离s=90cm,则(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由甲到乙小于甲到丙的速度,因为小车沿斜面往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快;(3)根据知,当先释放小车后计时或小车未静止释放等时间测量偏小,从而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故答案为:(1) (2). 小于 (3). 小车沿斜面往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4). 先释放小车后计时 (5). 小车未静止释放【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读出相关信息(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的时间和走的距离)是本题的关键。26.某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不变的运动称作“匀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的运动称作“变速直线运动”.他们决定通过实验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情况.他们在玻璃管中装入液体,并在管中留一个气泡,观察并记录气泡的运动请况.实验前,先将玻璃管有气泡的一端向下倾斜,让气泡在玻璃管中向上缓慢运动,气泡运动过程中保持玻璃管的倾角不变.玻璃管旁放一把刻度尺,用秒表记录气泡通过某一位置的时间,用记号笔在玻璃管上标出此时气泡的位置.该小组同学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图(a)、(b)所示,请分析他们的实验数据,判断气泡的运动情况.①分析比较图(a)中的相关数据可得:物体沿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物体在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②分析比较图(b)中的相关数据可得:物体沿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答案】匀速直线【解析】从图(a)可以看到,从21cm到23cm气泡通过的距离为2cm,所用的时间为5s,速度为从23cm到25cm、25cm到27cm、27cm到29cm,通过的距离都是2cm,所用的时间也是5s,速度都是相同的,这运动是快慢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27.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面、小车、金属片。(3)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① 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② 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 【答案】v=s/t刻度尺秒表变速EFC.【解析】【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运用公式v=;(2)如果用刻度尺测出小车的路程,用秒表测出小车的运动时间,就可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需要的器材有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和秒表;(3)①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②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下落运动(加速下落)的是C图。【点睛】(1)实验中要依据速度的公式来最终求取平均速度,即v=;(2)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3)①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AB、BC、CD、DE、EF的时间间隔相同,通过比较通过的路程大小得出哪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②由图可知,小球做加速运动;而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28.在研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情况时,某小组同学用玩具车、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先用甲小车进行实验,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纸带撕成如图A、B所示的两段,他们应选用_____纸带上的数据进行研究,因为该纸带表示小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然后他们再用小车乙重复刚才的实验,发现小车乙比小车甲运动得快,并把两次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的两表中。 表一:小车甲序号时间/秒路程/厘米10.1220.2430.48表二:小车乙序号时间/秒路程/厘米40.1450.2860.312 (1)分析比较序号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运动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就运动得越快。(2)分析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4)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答案】A 相等 2与4(或3与5) 当所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物体运动快慢相同)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分析】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探究的内容。【解析】[1][2]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纸带中每两个点之间所用的时间相同,A纸带的距离保持相等,但B纸带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A是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1)[3]结论中,保持不变的量是路程,表一、二中,路程相同的是序号2和4,路程都是4厘米,还有序号3和5,路程都是8厘米,所以应是2和4或3和5(2)[4]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的数据可知,两者所用的时间相同,但路程是乙的大,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所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3)[5][6]表一和表二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分别是所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物体运动快慢相同);且小车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更大,所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2.4 光的色散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4光的色散pptx、24光的色散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24光的色散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1 机械运动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31机械运动pptx、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1.2 声音的特征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12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2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12声音的特征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