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功》教学设计2
展开《功 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功,功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 会计算力做功,几个力所做的总功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应用功,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教材,抓基础.
(一)功
1.做功的两个要素: 力 和物体在在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
2.公式:W=Fxcosα,α代表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4.功的正负的判断
夹角 | 功的正负 |
0°≤α<90° | W>0,力对物体做正功 |
90°<α≤180° | W<0,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就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
α=90° | W=0,力对物体不做功,也就是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
(二)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是标量。
2.公式:(1)P=,定义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2)P=Fvcosα,α为力与位移 的夹角。
若v是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若v是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1 W=1 J/s,1 kW=1 000 W。
4.额定功率:表示机器长时间 正常工作时最大的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表示机器实际工作时的输出功率。
二.知识应用,夯实基础
1.如图5-1-1所示的a、b、c、d中,质量为M的物体甲受到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在力F作用下使物体甲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同的位移。μ表示物体甲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乙是随物体甲一起运动的小物块,比较物体甲移动的过程中力F对甲所做的功的大小(d)
5-1-1
- 如图5-1-2所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F1与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通过一段位移的过程中,力F1对物体做功4 J,力F2对物体做功3 J,则力F1与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A)
A.7J B.1J C.5J D.3.5J
三.题型分类 学方法——考点分类 点点击破
1.恒力做的功
直接由W=Flcosα计算。
2.合外力做的功
方法一:先求合外力F合,再用W合=F合lcosα求功。
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1、W2、W3…,再应用W合=W1+W2+W3+…求合外力做的功。
3.变力做的功
(1)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2)用W=Pt求解,其中变力的功率P不变。
(3)常用方法还有转换法、微元法、图象法、平均力法等,求解时根据条件灵活选取。
【例1】 如图5-1-3所示,定滑轮至滑块的高度为h,已知细绳的拉力为F(恒定),滑块沿水平面由A点前进s至B点,滑块在初、末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求滑块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绳的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图5-1-3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绳与水平面的夹角由α变到β的过程中,拉力F的作用点的位移大小为:
Δs=s1-s2=-
WT=WF=F·Δs=Fh
变式训练1 (多选题)如图5-1-4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带滑轮的竖直杆,用轻绳系着小滑块绕过滑轮,用恒力F1水平向左拉滑块的同时,用恒力F2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和C是A点右方的两点,且AB=BC,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
图5-1-4
A.从A点至B点F2做的功小于从B点至C点F2做的功
B.从A点至B点F2做的功大于从B点至C点F2做的功
C.从A点至C点F2做的功一定大于滑块克服F1做的功
D.从A点至C点F2做的功可能等于滑块克服F1做的功
变式训练2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 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5-1-5甲和乙所示,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求:
1.第1s内,第2s内力F所做的功W1,W2.
2.前2s力F所做的总功WF和合力所做的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知识有:
- 功 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及计算公式。
2.功,总功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器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平抛运动》教学设计2: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2.平抛运动》教学设计2,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复习过程,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