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专用化学二轮复习热考题型--练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展开练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A组)
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逆反应S2Cl2(橙黄色液体)+Cl2(g)2SCl2(鲜红色液体) ΔH=-61.1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将增大
B.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里消耗n mol S2Cl2的同时也生成n mol Cl2
C.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氯气的百分含量减小
D.加入氯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2.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 容器1 | 容器2 | 容器3 |
反应温度T/K | 700 | 700 | 800 |
反应物投入量 | 2 mol SO2、 1 mol O2 | 4 mol SO3 | 2 mol SO2、 1 mol O2 |
平衡v正(SO2)/ mol·L-1·s-1 | v1 | v2 | v3 |
平衡c(SO3)/mol·L-1 | c1 | c2 | c3 |
平衡体系总压强p/Pa | p1 | p2 | p3 |
物质的平衡转化率α | α1(SO2) | α2(SO3) | α3(SO2) |
平衡常数K | K1 | K2 | K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v2,c2<2c1
B.K1>K3,p2>2p3
C.v1<v3,α1(SO2)>α3(SO2)
D.c2<2c3,α2(SO3)+α3(SO2)=1
3.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O3O2+[O] ΔH>0 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O]+O32O2 ΔH<0 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2O33O2 ΔH<0 平衡常数为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K减小
B.K=K1+K2
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压强增大,K2减小
4.科学家研究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最终循环分解水制H2,其中一步重要反应为2Fe3O4(s)6FeO(s)+O2(g) ΔH=a kJ·mol-1。在一定压强下,Fe3O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α(Fe3O4)T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0
B.压强p1>p2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将体系中O2分离出去,能提高Fe3O4的转化率
5.某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g)+Br2(g)2NOBr(g)(正反应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编号 | 物质的起始 浓度/(mol·L-1) | 物质的 平衡浓度/(mol·L-1) | ||
c(NO) | c(Br2) | c(NOBr) | c(NOBr) | |
Ⅰ | 0.3 | 0.15 | 0.1 | 0.2 |
Ⅱ | 0.4 | 0.2 | 0 |
|
Ⅲ | 0 | 0 | 0.2 |
|
A.容器Ⅱ达平衡所需的时间为4 min,则v(Br2)=0.05 mol·L-1·min-1
B.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Ⅲ中的总压强之比为2︰1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达平衡时,容器Ⅱ中比容器Ⅲ中的小
6.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下产物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他条件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一定pH范围内,溶液中H+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使反应停止
7.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
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8.肼(N2H4)和氧气的反应情况受温度影响。某同学设计方案探究温度对产物影响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较低时, 肼和氧气主要发生的反应为N2H4+O2===N2+2H2O
B.900 ℃时,能发生N2+O2===2NO
C.900 ℃时, N2的产率与 NO的产率之和可能小于1
D.该探究方案是将一定量的肼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断升温实验
(B组)
1.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8 kJ·mol-1,在V2O5存在时,该反应的机理为V2O5+SO2―→2VO2+SO3(快);4VO2+O2―→2V2O5(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V2O5的质量
B.V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198 kJ·mol-1
D.增大SO2的浓度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
2.一定温度下,将2 mol SO2和1 mol O2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6 kJ·mol-1,5 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热166.6 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5 min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O2)=0.017 mol·L-1·min-1
B.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平衡时反应放热小于333.2 kJ
C.若增大O2的浓度,则SO2的转化率增大
D.的值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 | 25 | 80 | 230 |
平衡常数 | 5×104 | 2 | 1.9×10-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25 ℃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0.5
C.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温度高于80 ℃
D.80 ℃达到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往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CO,再次达到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减小
4.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1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B.由图2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1
C.若在图1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此时v正>v逆
D.200 ℃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小于0.5
5.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1 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 mol CH4和1.2 mol 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组别 | 温度 | n/mol 时间/min | 0 | 10 | 20 | 40 | 50 |
① | T1 | n(CH4) | 0.50 | 0.35 | 0.25 | 0.10 | 0.10 |
② | T2 | n(CH4) | 0.50 | 0.30 | 0.18 |
| 0.1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别①中,0~20 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 0.012 5 mol·L-1·min-1
B.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T2
C.40 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8
D.0~10 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
6.100 ℃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Z(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 n(X)/mol | n(Y)/mol |
0 | 2.00 | 2.40 |
10 | 1.00 |
|
30 |
| 0.4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200 ℃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0,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若密闭容器体积可变,其他条件不变,在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为原来一半,则n(X)>1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充入1.00 mol X气体和1.20 mol Y气体,到达平衡后,X转化率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再向容器中通入0.10 mol X气体,0.10 mol Y和0.10 mol Z,则v(正)<v(逆)
7.某实验室对CH4—CO2催化重整反应[CH4(g)+CO2(g)2CO(g)+2H2(g)]进行研究,在一容积固定的1 L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 CO2、0.1 mol CH4,分别在p1、p2、p3、p4和不同的温度下进行CH4—CO2催化重整反应,测得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压强为p4时,y点:v正>v逆
B.p1>p2>p3>p4
C.压强为p4,1 1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4,1 250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1.64
D.750 ℃、p1条件下,反应经20 min后达到平衡,则前20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04 mol·L-1·min-1
8.在容积为2 L的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加入N2和H2,使其浓度分别为0.10 mol·L-1和0.26 mol·L-1,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2=-92.4 kJ·mol-1。图1表示不同反应条件下N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图2表示其他条件相同,各容器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达到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2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容器丙
B.图1中容器乙内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图1中容器乙内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为v(N2)=0.012 mol·L-1·min-1
D.图1中容器丙内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2023届新高考专用化学二轮复习热考题型--考前冲刺练(二):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化学二轮复习热考题型--考前冲刺练(二),共8页。
2023届新高考专用化学二轮复习热考题型--考前冲刺练(三):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化学二轮复习热考题型--考前冲刺练(三),共8页。
2023届新高考专用化学二轮复习热考题型--考前冲刺练(四):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化学二轮复习热考题型--考前冲刺练(四),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