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第1页
    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第2页
    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一.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共2小题)
    1.(2019•江西)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与空气中氮气有关 猜想3.与空气中氧气有关
    【探究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猜想3成立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三所示,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20•江西)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m(C):m(CuO)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1:8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1:9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1:10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1:11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5
    1:12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1:13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    (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   (写一个即可)。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5小题)
    3.(2018•江西)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如图2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讨论】数据分析: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2018•江西)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
    【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    ,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    (填序号)。
    A.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5.(2019•江西)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   (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   离子的可能性。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
    A.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C.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6.(2020•江西)小组同学收集了某种铝制易拉罐,剪成条状并打磨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
    【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   ,结合上述现象,可得出该易拉罐不是纯铝制作。那么易拉罐中除铝外,还含有什么金属呢?
    【查阅资料】①铝制易拉罐中的主要成分是铝,可能还含有镁、铁。
    ②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和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该易拉罐的金属组成除铝外,可能还含有镁、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小明取打磨后的铝制易拉罐样品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滤后得到黑色粉末。
    样品中含铝
    (2)取少量上述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样品中含铁,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小明得出该易拉罐是由铝和铁组成。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分析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大家认为应该补充下列实验:取步骤(1)中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某种金属的盐溶液后,如果无现象产生,则小明的结论正确。你认为加入的盐溶液中阳离子对应的金属理论上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拓展应用】如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弃易拉罐应放入标有   (填序号)图标的垃圾桶内。


    7.(2021•江西)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知
    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小彬的猜想正确
    小辰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小彬
    连接导管a与导管    (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三.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8.(2020•江西)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图二中E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E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F),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
    Ⅰ.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Ⅱ.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Ⅲ.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9. (2021•江西)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图中选用A、C、G与    (填序号)组合;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实验室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思成同学利用如图中图甲装置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采集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乙)。据图乙分析,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时间段是    。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    。

    10.(2022•江西)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使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口    (选填“a”或“b”)通入。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一中,与装置A相比,选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二装置,观察到试纸Ⅰ不变色而试纸Ⅱ变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    。
    四.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共1小题)
    11.(2022•江西)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硫酸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
    步骤③   。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中m1:m2=   ,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获取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    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填序号)。
    A.溶液的起始温度
    B.催化剂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反应起始时间
    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12.(2019•江西)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①仪器a的名称是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实验二:①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漏斗与   (填“b”、“c”或“d”);
    ②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
    A.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
    六.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共1小题)
    13.(2018•江西)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实验中铜片上出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二:自制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   ;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   ,由实验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七.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5小题)
    14.(2018•江西)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   。
    15.(2019•江西)建造“南昌舰”的特种钢材需要用富铁矿石(含铁量高于50%)来冶炼。研学实践小组为测出某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含铁量,进行实验:取20g赤铁矿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g;
    (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   (填“属于”或“不属于”)富铁矿石。
    (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6.(2020•江西)“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液中含稀盐酸,需先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后进行处理。(杂质不参加反应)
    (1)实验时需配制5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来配制。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2)取20g废液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6g。计算废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溶液所含粒子数目关系:Na+    Cl﹣. (填“>”、“=”或“<”)。
    17.(2021•江西)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为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兴趣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3)通过计算判断该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实验过程中个别同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①过滤时得到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种)
    ②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经洗涤直接干燥,这一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8.(2022•江西)化学小组参与“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学项目,回收时需要测定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向装有50g废液的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利用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成如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杂质可溶但不参加反应)

    (1)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为    ℃。
    (3)计算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的原因是    ;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测定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共2小题)
    1.(2019•江西)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与空气中氮气有关 猜想3.与空气中氧气有关
    【探究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 氧气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仍为红色 
    猜想3成立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H2SO3、H2SO4 ;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三所示,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SO2+2CaCO3+O22CaSO4+2CO2 。
    【解答】解:【探究与验证】猜想2不成立,则通入二氧化硫会变成红色,在通入氮气,红色会变为紫色;猜想3成立,则通入二氧化硫后再通入氧气,溶液仍然为红色,故填: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 氧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仍为红色
    猜想3成立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的酸性则增强,说明含有硫酸和亚硫酸,故其中主要酸性溶质有H2SO3、H2SO4,故填:H2SO3、H2SO4;
    (2)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故填:2SO2+2CaCO3+O22CaSO4+2CO2。
    2.(2020•江西)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3:40 。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m(C):m(CuO)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1:8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1:9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1:10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1:11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5
    1:12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1:13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尾气不燃烧 。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  CO (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  稀硫酸 ,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 C+O2CO2 (写一个即可)。

    【解答】解:【知识回忆】C+2CuO2Cu+C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两者恰好反应的质量比=12:160=3:40;
    故答案为:3:40。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1)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介于1:10和1:12之间时,反应现象应该相同,此时都是生成二氧化碳,不会产生燃烧现象;
    故答案为:尾气不燃烧。
    (2)根据实验结果,此时都是生成了二氧化碳,不会生成一氧化碳,减少一氧化碳排放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CO。
    (3)6中剩余的黑色物质为未反应的氧化铜,氧化铜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铜溶解,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可以看到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现象;
    故答案为: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思评价】反应后没有黑色固体,说明碳和氧化铜都被消耗完毕,碳和氧化铜的理论质量比为3:40,近似为1:13,而在实际操作中,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为宜,这就说明需要碳是过量的,应该寻找一个消耗碳的化学方程式,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O2CO2。
    故答案为:C+O2CO2。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5小题)
    3.(2018•江西)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如图2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讨论】数据分析: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44 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答】解:【讨论交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1)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分析与讨论】D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水的质量,E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
    碳元素的质量为:8.36g×=2.28g,
    氢元素的质量为:2.7g×=0.3g,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4.02g﹣0.3g﹣2.28g=1.44g;
    【反思评价】没有F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E装置中,碳元素的质量偏大,所以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偏小。
    故答案为:【讨论交流】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2H2O22H2O+O2↑;
    【分析与结论】1.44g;
    【反思评价】偏小。
    4.(2018•江西)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 。
    【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Ca(OH)2=CaSO3↓+H2O 。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  溶液变红 ,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无明显现象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  C (填序号)。
    A.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实验探究】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二氧化硫和水反应会生成亚硫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无明显现象
    【拓展应用】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故选:C。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
    【查阅资料】SO2+Ca(OH)2=CaSO3↓+H2O;
    【实验探究】溶液变红;
    【评价有改进】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
    【拓展应用】C。
    5.(2019•江西)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 氢氧化钠 (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 碳酸氢根 离子的可能性。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Na2CO3 。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填序号,双选)。
    A.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C.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解答】解:由于对应现象为“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且结论为“嗅盐中含有NH4+”,所以小军的第一个实验是检验铵根离子,用到碱,可以是氢氧化钠等;
    由于对应的操作为“嗅盐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且结论为“嗅盐中含CO32﹣”,所以小军的第二个实验对应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于对应现象为“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且结论为“嗅盐中含有NH4+”,所以小军的第一个实验是检验铵根离子,用到碱,可以是氢氧化钠等;
    由于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而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结论为小军实验验证正确时加入氯化钙,目的是借助“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排除嗅盐中含有 碳酸氢根离子的可能性。
    (NH4)2CO3+2NaOHX+2NH3↑+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的化学式为 Na2CO3。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吸收水分)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吸收氨气,防止大气污染)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A、设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x。球形干燥管是用来干燥吸收水蒸气的,使其无法影响氨气的吸收,正确的应该还是用m5﹣m4来计算质量分数的,不能用水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也是液体,也有水,而且反应生成的也不是水蒸气,空气中还有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球形干燥管变动的质量计算质量分数。而稀硫酸吸水性不强,增加的质量基本可以认为是生成的氨气的质量,所以应该用m5﹣m4计算质量分数,
    (NH4)2CO3+2NaOH Na2CO3+2NH3↑+2H2O
    96 34
    m1x (m5﹣m4)

    x=×100%.错误;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正确;
    C. 浓硫酸替代稀硫酸,由于反应剧烈,会导致倒吸。错误;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使生成的氨气完全被稀硫酸吸收,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氢氧化钠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




    【质疑】碳酸氢根。
    【继续探究】Na2CO3。
    【反思与评价】BD。
    6.(2020•江西)小组同学收集了某种铝制易拉罐,剪成条状并打磨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
    【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 大 ,结合上述现象,可得出该易拉罐不是纯铝制作。那么易拉罐中除铝外,还含有什么金属呢?
    【查阅资料】①铝制易拉罐中的主要成分是铝,可能还含有镁、铁。
    ②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和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该易拉罐的金属组成除铝外,可能还含有镁、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小明取打磨后的铝制易拉罐样品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氢氧化钠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滤后得到黑色粉末。
    样品中含铝
    (2)取少量上述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样品中含铁,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实验结论】小明得出该易拉罐是由铝和铁组成。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分析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镁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也是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大家认为应该补充下列实验:取步骤(1)中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某种金属的盐溶液后,如果无现象产生,则小明的结论正确。你认为加入的盐溶液中阳离子对应的金属理论上可以是 铁 (填一种即可)。
    【拓展应用】如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弃易拉罐应放入标有 B (填序号)图标的垃圾桶内。


    【解答】解:【发现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大,结合上述现象可知,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样品硬度比铝大,可得出该易拉罐不是纯铝制作。
    故填:大。
    【实验设计】
    (1)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是因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气。
    故填:氢氧化钠。
    (2)取少量上述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故填:Fe+2HCl═FeCl2+H2↑。
    【反思评价】
    其他同学分析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镁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也是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大家认为应该补充下列实验:取步骤(1)中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氯化亚铁溶液,如果无现象产生,说明粉末中不含有镁,氯化亚铁溶液对应的金属单质是铁。
    故填:镁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也是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铁。
    【拓展应用】
    废弃易拉罐可回收再利用,应放入标有B图标的垃圾桶内。
    故填:B。
    7.(2021•江西)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  没有气泡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知
    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品红溶液不褪色 
    小彬的猜想正确
    小辰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小彬
    连接导管a与导管  c (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锌 (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A 。(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解答】解: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没有气泡,因为锌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因为小彬的猜想正确,即气体为氢气,所以小彬连接导管a与导管c,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是二氧化硫,所以小知实验现象品红溶液不褪色;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锌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因为【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锌比铁活泼,铜、银没有铁活泼,故选A。
    故答案为:没有气泡;Zn+H2SO4═ZnSO4+H2↑;
    【作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品红溶液不褪色;c;
    【学生感悟】锌;
    【得出结论】没有;
    【延伸应用】A。
    三.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8.(2020•江西)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
    (3)图二中E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E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F),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ⅡⅢ (填序号,双选)。
    Ⅰ.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Ⅱ.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Ⅲ.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解答】解:(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A装置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D;
    (3)图二中E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图G中,说法正确的是:Ⅱ.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因此bc段压强不再增大;Ⅲ.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因此压强开始逐渐减少;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ⅡⅢ;
    9.(2021•江西)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水槽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图中选用A、C、G与  F (填序号)组合;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实验室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思成同学利用如图中图甲装置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采集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乙)。据图乙分析,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时间段是  t2到t3 。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  水中二氧化碳已经达到饱和 。

    【解答】解:(1)仪器D的名称是水槽;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锥形瓶A用于盛放药品、长颈漏斗G用于添加稀盐酸;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装置,需要使用集气瓶C和双孔橡皮塞F用于导出气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反应为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图乙中t2到t3时间段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减小为0,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水中二氧化碳已经达到饱和,装置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再变化。
    故答案为:
    (1)水槽;
    (2)F;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2H2O22H2O+O2↑;
    (3)t2到t3;水中二氧化碳已经达到饱和。
    10.(2022•江西)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填序号);使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口  b (选填“a”或“b”)通入。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图一中,与装置A相比,选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二装置,观察到试纸Ⅰ不变色而试纸Ⅱ变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  盐酸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
    【解答】解:(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适合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端进入,即氧气应从导管口b端通入。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B使用分液漏斗,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和滴加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所以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二装置,观察到试纸Ⅰ不变色而试纸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盐酸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C;b;
    (3)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酸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四.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共1小题)
    11.(2022•江西)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硫酸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
    步骤③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中m1:m2= 160:98(或80:49) ,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氯化钡(或硝酸钡) 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获取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  m1 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D (填序号)。
    A.溶液的起始温度
    B.催化剂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反应起始时间
    【解答】解:【实验探究】由实验结论可知“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在步骤③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过氧化氢在硫酸铜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H2O22H2O+O2↑;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故答案为:质量和化学性质;
    【继续探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60:98=80:49;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因此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为:160:98(或80:49);氯化钡(或硝酸钡);
    【讨论交流】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因此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m1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故答案为:m1;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溶液的起始温度、催化剂的质量、溶液的浓度;无需控制反应起始时间;故答案为:D。
    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12.(2019•江西)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①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写一条即可)。
    (2)实验二:①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漏斗与 c (填“b”、“c”或“d”);
    ②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填序号,双选)。
    A.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
    【解答】解:(1)①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方便及时排出废液等);
    (2)①通过对比两套装置可以看出,漏斗和c作用相当;
    ②A.两个装置的原理是相同的,得到的水都是蒸馏水,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A正确;
    B.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故B错误;
    C.两个装置制得的蒸馏水的净化程度应该是差不多的,故C错误;
    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
    (1)①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方便及时排出废液等);
    (2)①c;
    ②AD。
    六.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共1小题)
    13.(2018•江西)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实验中铜片上出现的现象是 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u+O22CuO 。
    (2)实验二:自制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 汽油 ,由实验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 溶剂的性质 有关。
    【解答】解:(1)铜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2CuO。
    (2)自制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能使水与难溶性杂质分离,作用是过滤。
    (3)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碘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汽油;由实验可知,溶质的种类相同,溶剂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故答案为:
    (1)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2Cu+O22CuO
    (2)过滤;
    (3)试管,汽油;溶剂的性质。
    七.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5小题)
    14.(2018•江西)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0.2 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 2 。
    【解答】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总质量为20g+80g﹣99.80g=0.2g
    (2)设20克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20g×(1﹣x) 0.2g

    x=67.5%
    (3)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前质量
    40
    59.92
    79.84
    99.8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质量变化
    0.08
    0.08
    0.04
    0
    可见第三次时硫酸过量,此时的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锌和剩余的硫酸。
    故答案为: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0.2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3)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 2。
    15.(2019•江西)建造“南昌舰”的特种钢材需要用富铁矿石(含铁量高于50%)来冶炼。研学实践小组为测出某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含铁量,进行实验:取20g赤铁矿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16 g;
    (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6% ,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富铁矿石。
    (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
    故填:16。
    (2)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16g×=11.2g,
    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6%,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属于富铁矿石。
    故填:56%;属于。
    (3)设150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16g x
    =,
    x=21.9g,
    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4.6%,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
    16.(2020•江西)“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液中含稀盐酸,需先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后进行处理。(杂质不参加反应)
    (1)实验时需配制5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来配制。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2.5 g。
    (2)取20g废液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6g。计算废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溶液所含粒子数目关系:Na+ <  Cl﹣. (填“>”、“=”或“<”)。
    【解答】解:(1)配制50g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5%=2.5g;故答案为:2.5;
    (2)16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5%=0.8g。设20g废液样品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x,则:
    NaOH+HCl=NaCl+H2O
    40 36.5
    0.8g x

    x=0.73g
    则废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废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氯化钙是由钙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由氯化钠电离产生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相等,氯化钙电离产生钙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溶液所含粒子数目关系:Na+<Cl﹣;故填:<。
    17.(2021•江西)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为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兴趣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2)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
    (3)通过计算判断该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实验过程中个别同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①过滤时得到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或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 ;(任写一种)
    ②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经洗涤直接干燥,这一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偏大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解答】解:(1)在化学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引流、转移、搅拌;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填:搅拌,加速溶解;
    (2)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从实验的流程分析,该实验是通过将碳酸钠转化成碳酸钙沉淀,利用沉淀的质量进行计算,因此加入过量的氯化钙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以免影响测定结果;故填: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3)从实验的流程可以看出,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0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0g

    x=10.6g
    样品中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8.1%>98.0%,因此该工业纯碱为合格品;
    答:该工业纯碱为合格品;
    (4)①过滤时如果滤纸破损、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得到的滤液会浑浊;因此过滤时得到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故填:滤纸破损(或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
    ②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从实验的流程分析,该实验是通过将碳酸钠转化成碳酸钙沉淀,利用沉淀的质量进行计算,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经洗涤直接干燥会使沉淀的质量增大,经过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偏大,导致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填:偏大。
    18.(2022•江西)化学小组参与“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学项目,回收时需要测定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向装有50g废液的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利用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成如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杂质可溶但不参加反应)

    (1)该反应是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为  t3 ℃。
    (3)计算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易于潮解、有强烈的腐蚀性 ;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测定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由曲线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t3℃时,恰好完全反应;
    (3)设废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40g×20% x

    x=9.8g
    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4)①氢氧化钠易于潮解、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水的量偏大,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会导致测定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放热;
    (2)t3;
    (3)19.6%;
    (4)①氢氧化钠易于潮解、有强烈的腐蚀性;
    ②偏大。

    相关试卷

    广西贵港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计算题:

    这是一份广西贵港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计算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3,66,3%,8%,1%,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进行了如下探究,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潍坊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原料,制备纳米零价铁的反应为,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