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秸秆变宝,助力脱贫攻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3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一.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共1小题)
1.(2021•烟台)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实验A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3)实验D中,证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预测现象
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1小题)
2.(2019•烟台)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为继续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又对甲、乙烧杯内的反应混合物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推断,图一中试管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②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三.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9小题)
3.(2022•烟台)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硝酸锌溶液呈无色。
【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
【实验二】在完成实验一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试管①②③内反应后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二)。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探究滤渣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明的猜想:银、铜、铁、锌
你的猜想:猜想Ⅰ ;
猜想Ⅱ:银、铜、铁
【分析思考】同学们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结合上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 。
【进行实验】实验证明猜想Ⅱ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样品, 。
。
猜想Ⅱ正确
【反思交流】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4.(2021•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7.1g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的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①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
(2)装置F可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记录数据】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双青蒿素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D
74.7
80.1
E和F
80.3
96.8
【实验结论】(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拓展分析】(4)双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
【实验反思】(5)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 。
(6)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 。
5.(2020•烟台)“秸秆变宝,助力脱贫攻坚”。秸秆用于制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短缺问题。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可能含有CO2、CO。小霞与小明采集了某沼气池中的气体样品,探究该沼气中是否含有CO2和CO。
【查阅资料】①CH4+4CuO4Cu+CO2+2H2O;CuO+COCu+CO2②CH4、CO均不与碱溶液、浓硫酸发生反应③CO2不与浓硫酸反应
【设计实验】小霞与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1)为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小霞和小明一致认为:实验前要先通一会儿气体样品,然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其目的是 。用装置F收集尾气,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接 (填“b”或“c”)。
(2)小霞想通过装置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即参加反应的CuO中氧元素的质量)和装置E增加的质量来判断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小明表示同意并提出:停止加热后,要继续通入一会儿气体样品,以排出装置D内残留的反应生成的气体。
【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沼气中含有 。
(2)反应结束后,测得装置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3.2g,装置E增加的质量是1.8g。说明沼气中 (填“含”或“不含”)CO。
【拓展与延伸】秸秆不仅可制沼气,还可以造出板材制作家具。对比焚烧秸秆,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答一条即可)。
6.(2020•烟台)某品牌干燥剂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剂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稀硝酸(HNO3)具有酸的通性
【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实验分析】(1)干燥剂样品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一定显 (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是 。
(2)生成气体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结论与反思】(1)若c处无现象,则该品牌干燥剂的成分为 (写化学式)。
(2)若c处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为2.87g;白色沉淀a的质量为1.2g。则干燥剂的成分为 (写化学式)。写出c处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实验过程中,过量稀硝酸不能用过量的稀盐酸代替的原因是 。
7.(2019•烟台)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做供氧剂,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为验证该反应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1)装置A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B的作用是 。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溶液。
(5)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
产物中有氧气
②
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
固体中有未反应的过氧化钠
③
向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产物中有碳酸钠
8.(2019•烟台)2019年5月,187个国家签署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白色污染”挑战.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测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②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 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记录数据】6.35g样品在A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装置
B
C
D
E
反应后装置
增加的质量/g
1.80
3.65
0.09
8.80
【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与计算,6.3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 .
【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 .
9.(2018•烟台)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 、 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 NH4HCO3两种物质。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 。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测得数据
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C增重1.98g
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g
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 NH4HCO3的质量比是 。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10.(2018•烟台)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 。
11.(2018•烟台)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 。
四.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2小题)
12.(2021•烟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下列制取气体的反应可选用装置A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
②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CO2
③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O2
④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
(4)硫化氢(H2S)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形成酸,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水。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实验需要对剩余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尾气处理,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用稀硫酸吸收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点燃
13.(2020•烟台)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仪器和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制取氧气。
①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
②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③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的主要操作步骤有:a.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e.组装仪器。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2)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后的废液中如果含有稀盐酸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环境。请你选择下列试剂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
可供选择的试剂;石灰石、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共1小题)
14.(2019•烟台)2018年12月8日,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动机在焊接时需要使用氩弧焊。氩弧焊(如图)是在氩气保护下,通过在钨电极与焊件间产生的高压电弧放热,熔化焊丝或焊件的一种焊接技术。
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 ;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 。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原因是 。
(2)“长征三号乙”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做推进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4H2O+2X,则X的化学式是 。
(3)“长征三号乙”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实验室可采用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在与直流电源 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应用并不广泛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4)“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六.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共2小题)
15.(2019•烟台)“砂锅鱼头”汤鲜汁浓,其烹饪方法为:将鱼头下油锅煎黄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食盐、葱段、生姜、香菜、矿泉水等,在火上煨煮数小时即成。
(1)鱼头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会逐步分解成被人体吸收的 。
(2)砂锅鱼头”中几乎不含有的营养素是 (填字母序号)。
A.无机盐 B.油脂 C.糖类 D.水
(3)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砂锅是利用洗洁精的 作用。
(4)用液化气灶煨制砂锅鱼头时,砂锅外壁出现黑灰,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使用液化气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液化气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从微观角度解释发生爆炸的原因是 。
16.(2018•烟台)某方便面面饼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
(1)表中“钠”是指 (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2)营养成分表中缺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
(3)油脂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原因是 。
(4)针对网上流传的“能燃烧的面条不安全,是因为含有添加剂”的消息,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缺乏科学依据。
①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可以燃烧的,淀粉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面粉燃烧过程中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是因为面粉中还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
②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③优质的面粉来自优良的小麦。为了提高生长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 肥。
七.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共1小题)
17.(2020•烟台)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
A.熟石灰 B.洗洁精 C.活性炭 D.干冰 E.盐酸 F.硫酸铜
(1)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缓解旱情的是 。
(4)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
(5)可利用乳化作用去除油污的是 。
(6)能使蛋白质结构破坏、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重金属盐是 。
八.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共1小题)
18.(2022•烟台)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图二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2)生石灰的作用是 。
(3)盛放在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 性。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C.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九.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19.(2022•烟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B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从C、D中选择)。
(3)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如果用盛满水的E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导管通入。
十.酸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20.(2022•烟台)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及其现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共1小题)
1.(2021•烟台)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2)实验A中,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 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3)实验D中,证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NaOH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预测现象
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 碳酸钠、氢氧化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除了氢氧化钙外,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也显碱性,使溶液呈红色 。
【解答】【实验分析与结论】(1)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加入酚酞后都会使溶液显红色,所以加入B无法判断是否发生变质反应;
故答案为:B。
(2)碳酸钠存在的话,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看到气泡;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
(3)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猜想与假设】溶液显红色,说明呈碱性,因此除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也会使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NaOH。
【现象与结论】①加入氯化钡有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溶液仍为红色,此时显碱性,而碳酸钠存在,则氢氧化钙不存在,因此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氢氧化钠。
【实验反思】溶液中若存在氢氧化钠,溶液也会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除了氢氧化钙外,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也显碱性,使溶液呈红色。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1小题)
2.(2019•烟台)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酚酞试液变红 。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为继续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又对甲、乙烧杯内的反应混合物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推断,图一中试管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HCl和NaCl 。
②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沉淀部分溶解,生成气体 。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HNO3、NaNO3、Ca(NO3)2。 。
【解答】解:
(1)由于酚酞遇碱变红,而碳酸钠溶液为碱性溶液,所以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酚酞试液变红。
(2)试管③中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3)①由于烧杯乙中一定有生成氢氧化钠,为碱性,而加入烧杯甲中的溶液(含有酚酞),缺得到无色溶液B,所以烧杯甲中溶液一定显酸性,所以试管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HCl和NaCl,只有含有盐酸过量,才能导致和试管①中液体混合显示酸性。
②小组同学把沉淀M(碳酸钙)、N(氯化银)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由于碳酸钙和盐酸能反应而氯化银与盐酸不反应,所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沉淀部分溶解,生成气体。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含有剩余的盐酸以及生成的氯化钙)与滤液C(含有剩余的硝酸银和生成的硝酸钠)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剩余的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硝酸,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钙,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HNO3、NaNO3、Ca(NO3)2。
故答案为:
(1)酚酞试液变红。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
①HCl和NaCl。
②沉淀部分溶解,生成气体。 HNO3、NaNO3、Ca(NO3)2。
三.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9小题)
3.(2022•烟台)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硝酸锌溶液呈无色。
【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
(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能 (填“能”或“不能”)。
【实验二】在完成实验一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试管①②③内反应后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二)。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Zn(NO3)2、Fe(NO3)2 (填化学式)。
(4)探究滤渣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明的猜想:银、铜、铁、锌
你的猜想:猜想Ⅰ 铁、铜 ;
猜想Ⅱ:银、铜、铁
【分析思考】同学们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结合上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 锌与硝酸亚铁不能共存 。
【进行实验】实验证明猜想Ⅱ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样品, 加入稀盐酸(合理即可) 。
有气泡生成(合理即可) 。
猜想Ⅱ正确
【反思交流】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解答】解:(1)试管①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试管③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2Ag;
(2)试管①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说明铁比铜活泼,试管②中锌与硝酸亚铁反应,说明锌比铁活泼,试管③中铜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故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锌>铁>铜>银;
(3)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滤液中无硝酸银和硝酸铜,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硝酸锌肯定有,由此判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化学式分别为Zn(NO3)2、Fe(NO3)2;
(4)【作出猜想】由于滤液中无硝酸铜和硝酸银,则银和铜都被置换出来,滤渣中肯定有银和铜,铁可能有,故你的猜想:猜想Ⅰ是银、铜;
【分析思考】小明的猜想不正确,滤渣中肯定没有锌,因为锌能与硝酸亚铁反应,即锌与硝酸亚铁不能共存;
【进行实验】猜想Ⅱ正确,即有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取少量滤渣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猜想Ⅱ正确(合理即可);
【反思交流】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故答案为:(1)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u+2AgNO3=Cu(NO3)2+2Ag;
(2)能;
(3)Zn(NO3)2、Fe(NO3)2;
(4)【作出猜想】银、铜;
【分析思考】锌与硝酸亚铁不能共存;
【进行实验】加入稀盐酸(合理即可);有气泡生成(合理即可);
【反思交流】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4.(2021•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7.1g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的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① (填序号)。
①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
(2)装置F可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
【记录数据】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双青蒿素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D
74.7
80.1
E和F
80.3
96.8
【实验结论】(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45:6:20 。
【拓展分析】(4)双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15:24:5 。
【实验反思】(5)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 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
(6)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 将碳元素转化成的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
【解答】解:(1)根据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一定量双青蒿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D、E装置增重分别为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以免影响测定结果,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若顺序颠倒,从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再引入水蒸气;故选:①;
(2)生石灰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3)反应生成水的质量:80.1g﹣74.7g=5.4g,其中氢元素质量:5.4g××100%=0.6g,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96.8g﹣80.3g=16.5g,其中碳元素质量:16.5g××100%=4.5g,
双青蒿素中氧元素质量:7.1g﹣0.6g﹣4.5g=2g,
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g:0.6g:2g=45:6:20;
故填:45:6:20;
(4)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15:24:5;故填:15:24:5;
(5)根据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一定量双青蒿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D、E装置增重分别为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该操作的作用是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故填: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6)在实验过程中部分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碳元素转化成的一氧化碳不能转化成二氧化碳,则测出的双氢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偏小,因此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氧化铜可以将碳元素转化成的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使测定结果更准确;故填:将碳元素转化成的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5.(2020•烟台)“秸秆变宝,助力脱贫攻坚”。秸秆用于制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短缺问题。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可能含有CO2、CO。小霞与小明采集了某沼气池中的气体样品,探究该沼气中是否含有CO2和CO。
【查阅资料】①CH4+4CuO4Cu+CO2+2H2O;CuO+COCu+CO2②CH4、CO均不与碱溶液、浓硫酸发生反应③CO2不与浓硫酸反应
【设计实验】小霞与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1)为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小霞和小明一致认为:实验前要先通一会儿气体样品,然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其目的是 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 。用装置F收集尾气,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接 c (填“b”或“c”)。
(2)小霞想通过装置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即参加反应的CuO中氧元素的质量)和装置E增加的质量来判断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小明表示同意并提出:停止加热后,要继续通入一会儿气体样品,以排出装置D内残留的反应生成的气体。
【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沼气中含有 CO2 。
(2)反应结束后,测得装置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3.2g,装置E增加的质量是1.8g。说明沼气中 不含 (填“含”或“不含”)CO。
【拓展与延伸】秸秆不仅可制沼气,还可以造出板材制作家具。对比焚烧秸秆,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 (答一条即可)。
【解答】解:【设计实验】(1)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点燃不纯的甲烷会发生爆炸,实验前要先通一会儿气体样品,然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其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分析F装置的特点可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接c,故填: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c;
【现象与结论】(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为观察到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沼气中含有CO2,故填:CO2;
(2)设生成1.8g水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H4+4CuO4Cu+CO2+2H2O
44 36
x 1.8g
=
x=2.2g
2.2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2g××100%=1.6g.1.8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8g××100%=1.6g,1.6g+1.6g=3.2g,因为测得装置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3.2g,即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沼气中不含CO,故填:不含;
【拓展与延伸】秸秆不仅可制沼气,还可以造出板材制作家具,对比焚烧秸秆的意义是即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故填: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
6.(2020•烟台)某品牌干燥剂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剂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稀硝酸(HNO3)具有酸的通性
【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实验分析】(1)干燥剂样品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一定显 碱性 (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是 CaCO3 。
(2)生成气体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
【结论与反思】(1)若c处无现象,则该品牌干燥剂的成分为 CaO、NaOH (写化学式)。
(2)若c处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为2.87g;白色沉淀a的质量为1.2g。则干燥剂的成分为 CaO、CaCl2 (写化学式)。写出c处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NaCl+AgNO3=AgCl↓+NaNO3 。
(3)该实验过程中,过量稀硝酸不能用过量的稀盐酸代替的原因是 用稀盐酸会引入氯离子,干扰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钙的判断 。
【解答】解:【实验分析】(1)依据干燥剂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中的两种物质,因为CaO+H2O=Ca(OH)2,Ca(OH)2和NaOH都是碱,干燥剂样品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后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化学式为CaCO3,故填:碱性;CaCO3;
(2)分析流程图可知,过量的碳酸钠与加入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生成气体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NO3=2NaNO3+H2O+CO2↑,故填:Na2CO3+2HNO3=2NaNO3+H2O+CO2↑;
【结论与反思】(1)分析流程可知,若c处无现象,说明干燥剂中不含有CaCl2,则该品牌干燥剂的成分为CaO、NaOH,故填:CaO、NaOH;
(2)分析流程可知,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干燥剂里含有CaCl2,
设生成2.87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分析 CaCl2+Na2CO3=CaCO3↓+2NaCl NaCl+AgNO3=AgCl↓+NaNO3反应可得如下关系,
CaCl2~~~2AgCl
111 287
x 2.87g
=
x=1.11g
1.11gCaCl2中钙元素 质量为1.11g××100%=0.4g,1.2gCaCO3中钙元素质量1.2g××100%=0.48g,说明干燥剂里还含有CaO,所以c处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故填:CaCl2、CaO;NaCl+AgNO3=AgCl↓+NaNO3;
(3)依据本流程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干燥剂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中的两种物质,所以实验过程中,过量稀硝酸不能用过量的稀盐酸代替的原因是用稀盐酸会引入氯离子,干扰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钙的判断,故填:用稀盐酸会引入氯离子,干扰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钙的判断。
7.(2019•烟台)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做供氧剂,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为验证该反应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1)装置A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分液漏斗 ,② 锥形瓶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氢氧化钠 溶液。
(5)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产物中有氧气
②
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
产生气泡
固体中有未反应的过氧化钠
③
向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物中有碳酸钠
【解答】解:(1)①是分液漏斗,②是锥形瓶。
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2)装置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故填:氢氧化钠。
(5)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产生气泡,是因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氧气;
向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产物中有氧气
②
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
产生气泡
固体中有未反应的过氧化钠
③
向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物中有碳酸钠
8.(2019•烟台)2019年5月,187个国家签署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白色污染”挑战.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测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②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 溶液变浑浊 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Cl+AgNO3═AgCl↓+HNO3 .
【记录数据】6.35g样品在A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装置
B
C
D
E
反应后装置
增加的质量/g
1.80
3.65
0.09
8.80
【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与计算,6.3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0.3 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 碳、氢、氯、氧 .
【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
【解答】解:【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AgNO3═AgCl↓+HNO3.
故填:溶液变浑浊;HCl+AgNO3═AgCl↓+HNO3.
【分析与结论】
6.3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0g×+3.65g×=0.30g,氯元素质量:3.65g×=3.55g,碳元素质量:8.80g×=2.4g,氧元素质量:6.35g﹣0.30g﹣3.55g﹣2.4g=0.1,因此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氯、氧.
故填:0.3;碳、氢、氯、氧.
【反思评价】
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9.(2018•烟台)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 试管中有剩余固体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 NH4HCO3两种物质。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测得数据
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C增重1.98g
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g
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 NH4HCO3的质量比是 210:79 。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 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等 (答一条即可)。
【解答】解:【设计实验】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固体,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铵;
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故填:试管中有剩余固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拓展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测得数据
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C增重1.98g
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g
装置C增重1.98g,说明反应生成了1.98g二氧化碳,装置B增重0.34g,说明反应生成了0.34g氨气,
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NH4HCO3NH3↑+H2O+CO2↑,
79 17 44
x 0.34g y
==,
x=1.58g,y=0.88g,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z,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g﹣0.88g=1.1g,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44
z 1.1g
=,
z=4.2g,
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 NH4HCO3的质量比是:4.2g:1.58g=210:79。
故填:210:79。
【实验反思】
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等。
故填: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等。
故填: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等。
10.(2018•烟台)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Cl2═FeCl2+Cu 。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填序号)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NaCl、Na2CO3 (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BaCO3 (写
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NaCl、NaOH、Na2CO3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
【解答】解:(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Cl2═FeCl2+Cu。
故填:Fe+CuCl2═FeCl2+Cu。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①中铁过量,②中氯化铜过量,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不一定含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完全反应后,如果氯化铜过量,则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没有反应的Mg2+、反应生成的Fe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CD。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说明试管④反应过程中盐酸完全反应,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故填:NaCl、Na2CO3。
(4)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CO3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NaCl、NaOH、Na2CO3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故填: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11.(2018•烟台)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 Cu、Cu2O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 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
【解答】解:(1)①是分液漏斗。
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B;E;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故填:A。
【猜想假设】
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Cu、Cu2O
故填:Cu、Cu2O。
【设计实验】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
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故填: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四.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2小题)
12.(2021•烟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 ;② 分液漏斗 。
(2)下列制取气体的反应可选用装置A的是 ③ (填序号)。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
②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CO2
③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O2
④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或E (填装置序号,下同)。
(4)硫化氢(H2S)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形成酸,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水。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S+H2SO4=FeSO4+H2S↑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该实验需要对剩余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尾气处理,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b (填序号)。
a.用稀硫酸吸收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点燃
【解答】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铁架台;分液漏斗;
(2)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不用A装置,因为浓盐酸是液体;
②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③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④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因此不需要加热;
故答案为:③;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2H2O22H2O+O2↑;C或E;
(4)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2S,因此不需要加热;该实验需要对剩余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碱溶液吸收;故答案为:FeS+H2SO4=FeSO4+H2S↑;B;b。
13.(2020•烟台)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仪器和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制取氧气。
①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集气瓶 。
②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C或E 。
③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实验时的主要操作步骤有:a.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e.组装仪器。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ecdab (填字母序号)。
(2)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后的废液中如果含有稀盐酸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环境。请你选择下列试剂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
可供选择的试剂;石灰石、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向废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若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盐酸,若溶液不变色,溶液中不含有盐酸
【解答】解:(1)①X是集气瓶。
故填:集气瓶。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C或E,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A;C或E。
③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气体。
故填:2H2O22H2O+O2↑;ecdab。
(2)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操作:向废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与结论:若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盐酸,若溶液不变色,溶液中不含有盐酸。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向废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盐酸,若溶液不变色,溶液中不含有盐酸。
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共1小题)
14.(2019•烟台)2018年12月8日,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动机在焊接时需要使用氩弧焊。氩弧焊(如图)是在氩气保护下,通过在钨电极与焊件间产生的高压电弧放热,熔化焊丝或焊件的一种焊接技术。
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 熔点高 ;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 。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原因是 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
(2)“长征三号乙”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做推进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4H2O+2X,则X的化学式是 CO2 。
(3)“长征三号乙”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实验室可采用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在与直流电源 负极 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应用并不广泛的原因是 制取成本高 (答一条即可)。
(4)“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O2+2CSi+2CO↑ 。
【解答】解:(1)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熔点高;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可能导致焊接不牢;
(2)在C2H8N2+2N2O4=3N2+4H2O+2X中,反应物中C的个数为2;H的个数为8;N的个数为6;氧的个数为8;在生成物中N的个数为6个;H的个数为8;一个X中含有C的个数为1;含有O的个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CO2;
(3)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可知,氢气在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因制取氢气是利用水分解得到,但水的分解一般需要电解,则制取成本高,因此目前应用并不广泛;
(4)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
故答案为:
(1)①熔点高;很不活泼;
②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2)CO2;
(3)负极;制取成本高;
(4)SiO2+2CSi+2CO↑。
六.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共2小题)
15.(2019•烟台)“砂锅鱼头”汤鲜汁浓,其烹饪方法为:将鱼头下油锅煎黄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食盐、葱段、生姜、香菜、矿泉水等,在火上煨煮数小时即成。
(1)鱼头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会逐步分解成被人体吸收的 氨基酸 。
(2)砂锅鱼头”中几乎不含有的营养素是 C (填字母序号)。
A.无机盐 B.油脂 C.糖类 D.水
(3)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砂锅是利用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4)用液化气灶煨制砂锅鱼头时,砂锅外壁出现黑灰,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调大 (填“调大”或“调小”)。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3CO2+4H2O 。
(5)使用液化气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液化气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从微观角度解释发生爆炸的原因是 液化气中的可燃性分子和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并放出大量的热 。
【解答】解:(1)鱼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能水解成氨基酸;
(2)砂锅鱼头中含有无机盐、油脂和水,不含有糖类;
(3)用洗洁精洗去砂锅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4)砂锅外壁出现黑灰,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丙烷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3H8+5O23CO2+4H2O;
(5)从微观角度解释发生爆炸的原因是:液化气中的可燃性分子和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并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
(1)氨基酸;
(2)C;
(3)乳化;
(4)调大;
(5)液化气中的可燃性分子和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并放出大量的热。
16.(2018•烟台)某方便面面饼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
(1)表中“钠”是指 C (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2)营养成分表中缺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坏血病 。
(3)油脂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原因是 分子结构不同 。
(4)针对网上流传的“能燃烧的面条不安全,是因为含有添加剂”的消息,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缺乏科学依据。
①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可以燃烧的,淀粉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二氧化碳和水 ;面粉燃烧过程中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是因为面粉中还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蛋白质 。
②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BC 。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③优质的面粉来自优良的小麦。为了提高生长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 钾 肥。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表中“钠”是指元素;故填:C;
(2)营养成分表中缺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故填:坏血病;
(3)油脂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不同;故填:分子结构不同;
(4)①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可以燃烧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淀粉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面粉燃烧过程中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是因为面粉中还含有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故填: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
②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使人无法工作,故A错误;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能避免爆炸,故B正确;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能避免爆炸,故C正确;
D.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D错误。
故填:BC。
③为了提高生长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钾肥;故填:钾。
七.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共1小题)
17.(2020•烟台)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
A.熟石灰 B.洗洁精 C.活性炭 D.干冰 E.盐酸 F.硫酸铜
(1)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的是 C (填字母序号,下同)。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缓解旱情的是 D 。
(4)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E 。
(5)可利用乳化作用去除油污的是 B 。
(6)能使蛋白质结构破坏、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重金属盐是 F 。
【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活性炭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由于干冰在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所以,旱情较为严重时,可用于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4)通过稀盐酸与铁锈反应可以除去铁锈;
(5)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6)硫酸铜中含有重金属铜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原有生理功能。
故答案是:(1)C;(2)A;(3)D;(4)E;(5)B;(6)F。
八.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共1小题)
18.(2022•烟台)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图二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
(2)生石灰的作用是 与滴管中的水进行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
(3)盛放在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 导热 性。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C (填序号)。
A.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C.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解答】解:(1)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且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后,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故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滴管中的水进行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3)盛放在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4)A、当蜡烛熄灭以后,白磷仍然能燃烧,故“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说法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二并不能判定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二及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九.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19.(2022•烟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B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C (从C、D中选择)。
(3)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装置序号)。如果用盛满水的E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b (填“a”或“b”)导管通入。
【解答】解:(1)图B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用装置C收集;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如果用盛满水的E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导管通入。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B;C;
(3)2KClO32KCl+3O2↑;A;b。
十.酸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20.(2022•烟台)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色。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FeCl3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写出操作及其现象)。
【解答】解:(1)由于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FeCl3,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由于铁锈反应完了,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3)试管C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4)由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方案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1)红色;
(2)FeCl3;Fe+2HCl=FeCl2+H2↑;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填空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g,2g,0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填空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通辽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填空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