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计划,教学过程,交流点拨,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 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 答案吧!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遗嘱(yí) 渗透(shèn) 卓有成就(zhuó) 仲裁(zhòng)拨款(bō) 逝世(shì) 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3.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 ,瑞典 化学家 ,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4.背景介绍1867年 ,瑞典化学家诺贝 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他发现了X 射线。【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 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 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 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2.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 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 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 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学法指导一:【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 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 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附:板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 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颁发时间,颁发奖项总括全文主体 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所做贡献准确翔实背景 资金来源资金 管理权和评奖权互为分离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3 “飞天”凌空前预习1、字词,作者。2、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了什么场面来刻画的?3、本文按什么顺序?归纳本文的中心。4、品味二、三段动词的作用。展示:一.导入(2分钟)题目解说。记者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二、后预习1、字词,作者。2、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了什么场面来刻画的?3、本文按什么顺序?归纳本文的中心。4、品味二、三段动词的作用。三、小组展示(5分钟)四.课堂展示(30分钟)1.读准字音优雅( )掠过( )翘首( )屏息( )一刹那( )慷慨( )哧地( )悄然( )词语屏息:酷似:慷慨:轻盈:由衷:如梦初醒:震耳欲聋:3、背景“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读课文,学生思考:4.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3分钟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6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用词的好处?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波。用词的好处?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3)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五.拓展提升(5分钟)文章为什么一开头用“她”而不直接写出吕伟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她站得很高,下面的人看不清她是谁。给读者留下悬念。 这样写既符合特写的特点,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3.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基础知识检测学习1.字音检测着陆(zhuó) 桅杆(wéi) 凛冽(lǐnliè) 舰艉(wěi) 浩瀚(hàn)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éng pài) 殚精极虑(dān)2.掌握释义娴熟:熟练。镌刻:雕刻。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3、文体知识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自我研读 生成新知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2.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辽宁舰的航行位置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归纳出文章的层次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 (5-16):舰、机默契配合。 (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2.导语中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细细品味。 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这些词像画家一下画出了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现场感。3.详细描述塔台和飞行员对话,略写其他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着舰前的紧张、但又有序。4.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本文的写作特色1、很有价值感2、很有层次感3、很有现场感4、很有美感讨论:本文在层次上的特点一、叙事完整,铺排有序二、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三、文风平实,脉络直观讨论:这篇通讯曾喜获解放军新闻一等奖,它不仅展示了新闻的真实,更是一篇激动人心的美文。动态美语言美情感美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1.课堂小结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2.拓展延伸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提示:可以用“读了这段话,或者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的句式来表述。当堂评价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桅杆(wēi) 浩瀚(hàn) 凛冽(liè) 一丝不苟(gǒu) B.坠毁(zuì) 娴熟(xián) 循声(xún) 殚精竭虑(dān) C.姿态(zī) 默契(qì) 瞬间(shùn) 惊心动魄(pò) D.镌刻(juān) 咆哮(xiào) 澎湃(bài) 无怨无悔(yu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凛洌 默契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B.关键 姿态 振耳欲聋 梦想成真 C.绽放 咆哮 殚精竭虑 无怨无悔D.风采 承载 惊心动魄 玩强攻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发现毗河有污染,如果是普通市民,也可以提出建议。B.随着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政策的落实,使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C.利用微信平台随时记录并发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D.新都区采取关闭、断电、停产等强制措施,坚决淘汰产能落后和环境整治无望的企业。5.下各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D )A.“空警-2000”预警机,喷射五颜六色的彩烟,在蓝天铺展一条绚烂航路。B.铁翼飞旋,惊雷滚滚。 C.他们是新一代国家防空“天网”的中坚力量,是我军来自国土防空作战的剑锋刀刃。D.铁阵,如山如岳。口号,如海如潮。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 今日,经过卓有成效的路基训练,日前又有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进行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通过航母飞行纸质认证,实现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由军地协作向海军部队自主培训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自主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是海军航母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我国航母迎来新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阅读课文,回答7-9题。7. 三、四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8.赏析下面的语句。(1)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机”比作“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的轻巧灵活。9.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研读,创意说明,活动组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