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3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3课时导学案,共18页。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eq \(□,\s\up1(01))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三种作用力及特征
    3.风向
    1.判断正误。
    (1)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
    (3)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2.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风向垂直B.北半球左偏
    C.南半球右偏D.与风向相反
    答案 A
    解析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下列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
    B.风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
    C.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 C
    解析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A项错误;风指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B项错误;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C项正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项错误。
    4.地面状况对风力大小有何影响?
    提示 地面状况不同,摩擦力不同,对风速的影响不同。如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
    任务探究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
    (2)比较图中A、B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请说明判断理由。
    (4)判断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请说明判断理由。
    [成果展示] (1)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
    (2)B处风力大。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北 风向右偏。
    (4)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
    2.两种典型风向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风向是( )
    A.①B.② C.③D.④
    科学思维
    大气水平运动受力的分析思路
    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第(2)题,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
    [答案] (1)B (2)D
    提升运用能力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箭头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B.乙—地面摩擦力
    C.丙—风向D.乙—地转偏向力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乙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
    2.此图表示的半球是( )
    A.东半球B.西半球
    C.南半球D.北半球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风向右偏,故此图表示北半球。
    3.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小D.逐渐变大
    答案 C
    解析 随着海拔的升高,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小,风向逐渐趋向平行于等压线,故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C项正确。
    任务探究 等压线图的判读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判断A、B两地气压差值。
    (2)判断C地的风向。
    (3)比较C、D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4)比较台湾海峡与日本海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成果展示] (1)5~10 hPa。
    (2)偏东风。
    (3)C地风力大。C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4)台湾海峡风力大。台湾海峡吹东北风,受海峡峡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大。
    1.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中eq \(□,\s\up1(01))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eq \(□,\s\up1(02))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eq \(□,\s\up1(03))脊线。
    (4)低压槽(如图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eq \(□,\s\up1(04))槽线。
    (5)eq \(□,\s\up1(05))鞍: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会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或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eq \(□,\s\up1(06))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风向。
    注:北半球用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指向为近地面风向。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eq \(□,\s\up1(07))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eq \(□,\s\up1(08))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根据等压线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eq \(□,\s\up1(09))大,风力大;等压线eq \(□,\s\up1(10))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根据摩擦力判断:摩擦力大,风力小。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eq \(□,\s\up1(11))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eq \(□,\s\up1(12))高压。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 )
    A.12 hPaB.13 hPa
    C.14 hPaD.15 hPa
    (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科学思维
    等压线问题的分析思路
    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第(2)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的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
    [答案] (1)B (2)A
    提升运用能力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根据图中风向情况,只有③箭头正确。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从图看出,③点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风力最大。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39页思考]
    思路点拨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使用图2.16,根据南半球风向偏转特点,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
    成果展示
    [教材第40页活动]
    思路点拨 1.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
    2.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
    3.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成果展示 1.甲地气压梯度大。甲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甲地为偏北风,乙地为偏东风。
    3.甲地风速大。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选择某天多个时间,判断学校五星红旗的飘向,并归纳一天内红旗飘向的变化特点。
    2.收看天气预报,认识天气预报中的常见符号,特别是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力符号。
    展示与评价
    略。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某地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示意图,回答 1~3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D.近地面风向
    答案 B
    解析 先判读特征最明显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为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故c为风向。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故a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即b为摩擦力。
    2.对风的速度有影响的力是( )
    A.a、dB.a、b
    C.b、dD.b、c
    答案 C
    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对风速、风向都有影响;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
    3.图示区域不可能位于( )
    A.中国B.美国
    C.俄罗斯D.阿根廷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风向右偏,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阿根廷位于南半球,故D项符合题意。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4~5题。
    4.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且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可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
    5.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B.N地
    C.P地D.Q地
    答案 D
    解析 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
    下图示意某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6~7题。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B.②或⑥
    C.④或⑧D.③或④
    答案 A
    解析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A.③或④B.②或⑧
    C.③或⑦D.⑥或⑦
    答案 C
    解析 在高空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风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风向左偏。
    图甲、图乙为冬季某日沈阳附近20时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等压距相等;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L代表低压中心,①②分别对应地面③④。据此完成8~9题。
    8.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值最高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D
    解析 高空气压小于近地面的气压,故①②气压比较小;读图乙可知,H为高压,从H向四周气压减小,所以④大于③,④气压值最高,故D项正确。
    9.与图乙中沈阳风力状况相比,图甲中沈阳的( )
    A.风力更大,且风向一致
    B.风力更小,且风向一致
    C.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
    D.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
    答案 A
    解析 图甲位于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且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图甲沈阳风力更大。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风向几乎一致。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此时,甲地风向为( )
    A.偏北风B.偏西风
    C.偏南风D.偏东风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判断甲地风向,应先画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南半球风向左偏,故甲地风向为偏北风,A项正确。
    11.图示区域气压最大差值可能为( )
    A.31 hPaB.33 hPa
    C.39 hPaD.41 hPa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等压距为4 hPa,气压最大值为1 020~1 024 hPa,气压最小值为984~988 hPa,故气压差为32~40 hPa,最大差值可能为39 hPa,C项正确。
    12.图中四地,风速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陆地上,且等压线相对稀疏,风力最小;乙、丙、丁三地位于海洋上,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差不大,乙地位于开阔的海洋上,丙地位于陆地东侧,丁地位于海峡处,受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丁地风速最大,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24分)
    (1)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形成时有何差异?风向表现有何差异?(8分)
    (2)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4分)
    (3)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4分)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及风向。(4分)
    (5)若P、M之间气压差异的形成与热力环流有关,请画出P、M之间热力环流图。(4分)
    答案 (1)近地面的风形成时受三个力的作用;高空的风受二个力的作用,即不受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2)P 气流方向
    (3)北 水平运动气流向右偏转。
    (4)如下图。
    (5)如下图。
    解析 第(1)题,近地面受三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受二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第(2)题,通过图中气流运动方向可知P为高压中心。第(3)题,从气流向右偏转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第(4)题,①处受力情况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并且在其右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位于风向左侧。第(5)题,考虑热力作用,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则气压低;近地面受冷,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14.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①处的气压值为________ hPa,②处的气压值为________ hPa,①②的气压差值为________ hPa。(6分)
    (2)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6分)
    (3)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的位置。(6分)
    (4)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风。(4分)
    (5)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答案 (1)1 040~1 045 995~1 000 40~50
    第(2)(3)题见下图:
    (4)西北 偏南
    (5)小 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所以风力小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处为高压中心区,气压值为1 040~1 045 hPa;②处为低压中心区,气压值为995~1 000 hPa。①②的差值为40~50 hPa。第(2)题,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压低的为低压中心。第(3)题,高压脊线应画在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上,低压槽线应画在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上。第(4)题,判断风向要掌握两点:首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其次根据地转偏向力确定风向。第(5)题,比较两地风力大小,主要比较等压线疏密。从图中看出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故风力较乙地小。
    相关学案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3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3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解析),共16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八月份拉萨多“夜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