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01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02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一、选择题
    1. (2022·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首诗借三国史实,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自将磨洗”和“认”显示了对前朝故事的兴趣和思索。
    C.“东风”一语有意虚指,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条件,表现诗人的不屑和嘲讽。
    D.诗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的可能命运暗指曹刘“势”与“运”。
    2. (2022·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夕次盱眙①县
    韦应物
    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未眠客。

    【注释】①盱胎: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淮镇。②逗:短暂停留。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1)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
    3. (2022·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
    C.“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4. (2022·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动感。
    B.本诗根据主题的需要,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娇儿踏被”“屋漏床湿”等情节,为后文蓄势。
    C.本诗语言既朴实准确,又形象生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倚杖”词,准确生动地描摹出诗人年迈、无奈的形象
    D.全诗先叙事,后抒情议论,既写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愿望。
    二、诗歌鉴赏
    5. (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6. (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 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7. (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 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2) 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8. (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 “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9. (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抓住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形容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11. (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2. (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13. (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14. (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C.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
    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 (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16. (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 月山草堂四咏①
    [明]汤显祖

    (一)
    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
    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
    (二)
    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
    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
    (三)
    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
    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
    (四)
    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
    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
    【注释】①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
    (1)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
    松屋卧云( )竹院烹茶( )荷亭酌酒( )竹窗延月( )
    (2)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17. (2022·广西·中考真题)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18. (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
    题目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 ①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②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1)根据情景,在①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
    (2)根据情景,在②______处填补人物对白

    19. (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20. (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砦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
    21. (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2.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23. (2022·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乙】
    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1)甲诗用一“没”一“__________”来写春汛之猛;乙诗则通过春水、高林、“__________”等意象,抒写春日出游的感慨。
    (2)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4. (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详解】
    C.有误。“表现诗人的不屑和嘲讽”错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结合“东风不与周郎便”可知,“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意指赤壁之战成就了周瑜。“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故选C。
    2. C
    【解析】
    【详解】
    C.【乙】颔联“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展现的是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景致,这两句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营造凄清的意境,而非“浩渺、壮阔的意境”,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故选C。
    3. B
    【解析】
    【详解】
    B.“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有误,“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据此分析得出:这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从写实的角度,描写了海水和山岛。故选B。
    4. A
    【解析】
    【详解】
    A.“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动感”有误,应为: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体现了“行”的动感;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故选A。
    5. (1)B
    (2)“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
    (1)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B.表述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没有运用拟人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
    故选B。
    (2)
    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特征,“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这句话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黄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6. (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2)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润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作者不甘平庸、思有作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意思是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意思是,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此诗前两句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表达出作者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7. (1)采用了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伤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庭、莺鸟乱啼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
    (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既包含仕途不顺的贬谪之思(政治失意的郁结或宦情的凄凄),又包含羁旅无归的怀乡之念(漂泊在外的愁绪或羁思的凄凄)。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可以从字词含义、诗文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是: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这两句偏重叙事描写“百花尽”,写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将“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写出植物在雨后凋零之景;而“莺乱啼”则写出雨后的生灵——莺,啼叫扰人心扉,杂乱而无韵律,借鸟声传达诗人因景伤悲,心烦意乱,因贬谪离家凄迷惆怅的精神状态,因此是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的写法。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诗歌情感分析。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意思是: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联系注释中“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因为作者一贬再贬的仕途失意经历,让作者心生愁意。被贬十年后刚回长安,随即又被贬到更荒僻的柳州做官,背井离乡,因此“宦情”“羁思”两种愁情一齐涌上心头,“共凄凄”。
    8. (1)车马喧     真意
    (2)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
    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却已忘记了怎样表达。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9. (1)示例一:对偶、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二:“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或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三: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2)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从修辞的角度看,前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后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两句又构成了对偶句;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钟”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汇集于泰山。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的陡峭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写作手法看,运用了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的写法,写出了泰山充满了雄浑的力量,充满了生机。据此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作答。
    (2)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望岳》这首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0. (1)     破     深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
    (2)参考答案一:诗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诗人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答案二: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花鸟为感恨的主体,将花鸟拟人化,花鸟因感恨离别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解析】
    (1)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字词和诗句描绘的景象。
    首联写春望所见,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长安沦陷,国家破碎,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人将花鸟人格化,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11. (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
    (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
    12. (1)示例: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是起句,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第二句用了“抛却”,这说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而是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后两句,诗人回忆少年时光,心里很愉悦,于是诗人更上高楼,眺望远处一江绵绵春水,心潮起伏,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之苦。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巧妙抒发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AD
    【解析】
    (1)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唐代诗人顾况,身在他乡,见春天再次到来,花开似锦,绿柳如烟,蜂蝶随香,燕飞莺啼,不由得感慨时光之匆匆,而自己倏然已经老去。为着追逐功名,远离家乡,长年不归,让韶华白白逝去。到得此时,仍空自惆怅,不肯回去。
    开篇诗人写“鸟啼花发柳含烟”,显然,展现在我们以前面前一副春光明媚的画面。春天是温暖的季节,小鸟叽叽喳喳在树林中穿越。在树林中鸣叫。再看地上的花朵更是百花争艳,竞相开放。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湖边的水汽中腾起春烟。这是多么美好的春光啊,让人沉醉。但是此时诗人的心思却不在这里,“掷却风光忆少年”,他没有被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所打动,而是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也正是因为这种回忆让他陷入了春愁之中。那么这种春愁究竟是什么呢?唐诗的最后两句给出了答案。“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在这个春光烂漫的季节里,诗人登上了高楼,眺望远方的江水翻腾。心中期待着故乡什么时候能够带来一条船,把我从这里接回去呢?如此在美丽的春光中登高望远,盼望故乡来船,这种表达并不多见。由此看得出诗人的这份春愁,如江水般滔滔不绝。而美丽的春光不过是这点缀而已,更让诗人的愁绪满怀。最后一句七个字写出了诗人春愁之所指,那就是对于故乡的思念。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
    B.“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错误,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绿柳如烟,这是多么美的春光,可是如此大好风光,诗人却将美景抛在一边,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眼前的春光很美,可是记忆中故乡的春光更美,诗人登高远眺,希望能有一叶扁舟载着他回到故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没有“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之意;
    C.“看到迎接他的归船”错误,后二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并非真正看到迎接他的归船;
    故选AD。
    13. (1)D
    (2)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
    【解析】
    (1)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从“隔水青山似故乡”可看出诗人还巧妙抒写了他的思乡之情;D选项说法不全面;
    故选D。
    (2)
    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然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一个“凉”字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是凉爽宜人,写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汀沙云树晚苍苍”一句写了两种景物,一是“汀沙”,即江中汀洲的白沙,一是“云树”,远处云烟缭绕的繁茂树林,这是诗人纵目远眺看到的景色。特点是“晚苍苍”,写出了汀沙云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的情景。据此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即可。
    示例: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云烟缭绕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14. (1)C
    (2)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哲理蕴含在诗句中,诗句中的意象体现深刻的道理。如这首诗通过写“千寻塔”“最高层”等意象,形象地揭示“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如陆贾的《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所以 “浮云”常常代指奸邪小人。可知题干中所述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有误。
    故选C。
    (2)此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意思是将哲理蕴藏在了诗歌中。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诗歌表现出来的哲理,一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意象指的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诗歌中月亮常常代表对亲朋的思念等。此诗中“千寻塔”“最高层”都是代指人生的高处,“浮云”则代指小人,结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知,作者想表现的哲理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当时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表现了其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可据此作答。
    15. (1)“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性,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
    (2)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解析】
    (1)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是: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亭亭”是指松树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一词形容寒风的声音。作者运用两个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勾勒出松柏傲立崖边的景象,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分析。
    “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然挺立;“一何劲”的意思是“多么地刚劲”,突出了松枝的刚劲;“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树的正直;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松柏的本性:挺拔、刚劲、正直。
    诗歌写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特点,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同时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从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16. (1)     (一)     (三)     (四)     (二)
    (2)诗人在月山草堂听松赏荷、观竹品月,沉浸于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追求高洁的君子之风。诗人在月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享受着幽居生活,追求闲适的自在人生。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标题的补充。
    标题“松屋卧云”对应了第一首诗的“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中的“松”“眠云”,因此“松屋卧云”是第一首诗歌的标题。
    标题“竹院烹茶”对应了第三首诗的“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中的“青竹”“烧”“茶”,因此“竹院烹茶”是第三首诗歌的标题。
    标题“荷亭酌酒”对应了第四首诗歌的“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便向池亭卧亦清”中的“酒”“花”“池亭”,因此“荷亭酌酒”是第四首诗歌的标题。
    标题“竹窗延月”对应了第二首诗歌的“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中的“竹林”“月窗”,因此“竹窗延月”是第二首诗歌的标题。
    (2)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
    第一首诗歌《松屋卧云》“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意思是:山中松枝摆动的声音如同紫虚,在山中居住夜中微冷,白天可以欣赏这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这山中所有的一切,就如同是江南陶渊明的隐居之所啊。表现了诗人对月山草堂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首诗歌《竹窗延月》“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意思是:秋夜里秋风起,露水重,就好像在清洗着竹林,在月光投射的窗户边欣赏月色竹影不知夜已深。不知道丛桂是这山中的客人,在月夜下一直听着《潇湘云水》般美妙的曲子。表现了诗人沉醉于观竹品月之中,不知夜已深。
    第三首诗歌《竹院烹茶》“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意思是:正午雨后时分,走在悠悠君子山前,看见山下烧着湿竹,青烟缭绕着整片的竹林,就像一片片云霞在飞舞。在这样的天气里,就烧一壶玉井的泉水,来试一试桃溪谷雨后的新茶。
    第四首诗歌《荷亭酌酒》“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意思是:荷亭之中酒香四溢,这酒好像是天上的露水凝结而成的,身旁的荷花一朵朵阿娜多姿,像一位位步态轻盈的少女。傍晚时分,荷风、细雨迎面吹来,一醉何妨!即便醉了,那就在荷亭中安心睡去,享受无边的清静自然。
    在《松屋卧云》中,我们看到一位诗人在听松赏荷,感叹此处如同陶渊明的居所;在《竹窗延月》中我们看到一位诗人站在窗前赏窗前明月,听竹子摇摆之声。诗人在月山草堂中听松赏荷、观竹品月,将月山草堂比作江南陶渊明的居所,沉醉于这山中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生志趣,追求高洁的君子之风。在《竹院烹茶》中,我们读到一位放松心情的诗人,趁着午休的时刻,赏景品茶,超然物外,悠雅闲适。在《荷亭酌酒》中,我们看到诗人在荷亭中小酌,似醉非醉,似醒非醒,西风暮雨来临之时,也不须归,可以亭中静卧,尽享清静自然。诗人在月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表现了诗人享受着幽居生活,追求闲适自得的人生。
    17. (1)A
    (2)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达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感情。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
    A.“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理解有误。词的上片中“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描写表现的是“形狂”;下片中“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等句子表现的是“心狂”;
    故选A。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以及报效国家的思想情感。
    18. (1)可怜
    (2)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或理解)。此处是“苍苍”意思是: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3)     示例:趾高气扬     示例:我的炭呀!我的命好苦呀!
    【解析】
    (1)
    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卖炭翁》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根据题干“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的提示,找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提炼出“可怜”。
    (2)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苍苍”有三种意思:1.灰白色:两鬓~。2.形容茂盛的样子:郁郁~。3.深青色:天~,野茫茫。
    根据“卖炭翁”中的“翁”是指年老的男子,结合“两鬓”语境,可知,“苍苍”应是“灰白色”之意,形容鬓发花白。
    (3)
    本题考查补写。
    (1)根据“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的意思: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黄衣使者神态应是“趾高气扬”或
    “颐指气使”等。
    (2)根据“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意思: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此处应表现卖炭翁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示例:一千多斤炭呀,你们就给这么点?
    19. (1)D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五津),充满深情厚意。本项说法错误;
    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不是送别友人的诗。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胸襟开阔。本项中“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理解错误;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情感的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20. (1)     偏僻(或:险峻)     宁静(或:安宁、祥和)
    (2)“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砦来逃避。既表现鑫末战乱常年不断,也表现出阳兴砦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描写了阳兴砦所处位置,和自然环境。要穿过乱石,从樵夫打柴的小道才能到达,足见其位置的“偏僻”;“戍城”点出了阳兴砦的功能——防守的重镇,“重岗”表现阳兴砦的外围环境,被一层层的山岗围绕,由此可见其“偏”和“险”。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描写的阳兴砦的社会环境,民风淳朴,鸡犬相闻,好一派宁静的场景,这与外面兵凶战乱的状态仿佛就是两个世界,宁静而祥和。
    故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偏僻、宁静(祥和)的特点。
    (2)
    本题考查关键字句的赏析。
    “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砦来逃避。既表现金末战乱常年不断,也表现出阳兴砦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
    所以“年年”也抒写战乱的情景和对家乡沦陷的悲愤无奈的心情,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战争的仇恨。
    21. 示例:颔联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
    【解析】
    【详解】
    第一问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时”与“恨别”“花溅泪”与“鸟惊心”分别对仗工整,可见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溅泪”与“鸟惊心”把“花”“鸟”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问
    颔联中“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是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能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2. (1)     鸿雁传书     思念故乡
    (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能从①整体画面感,②“平”“阔”,③“正”“悬”,④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
    【解析】
    (1)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
    (2)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示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且用“正”“悬”写出了顺风,又是和风,写出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用词准确而传神。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23. (1)     动;     红药(晚露、荒冈、筠等)。
    (2)①甲诗将三月的春潮比作“桃花浪”,面对“没沙尾”、“动柴门”的蓬勃春水,诗人,“垂芳饵”、“灌小园”,以乐写乐,抒发了诗人自得其乐的轻松愉快;②乙诗则写诗人春日出游,池边虽有鸣叫佳禽,可一池春水却没有一丝儿烟气,诗人由乐生哀,用春水的沉滞来抒写内心的淡淡愁绪。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春水》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的作品,成都春汛,溪水猛涨,“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桃花浪”即桃花汛、桃花水,首联描写春江水涨。“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意思是:早上起来一看,溪水已经淹没了沙滩的边缘,甚至淹到了草堂的木柴门边,江水不断涌现,柴木门在水中的倒影不断变换,好像是水在推动柴门。“没”“动”两个字,写春汛之猛;
    《游南斋》作者韦应物,诗风恬淡高远,抒写了春日出游的感慨。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结合诗歌内容,池上佳禽发出动听的叫声,僧斋整日都非常的幽寂。夜晚时分,高高的山林里露水清冷,红药静静生长着无人来采摘。池中春水不生烟,荒冈所呈现出的阴影遮蔽了岩石。不应每天早晚都在这游历,实在是成了白白浪费时间的人。乙诗选取了春水、高林、红药、晚露、荒冈、筠等意象。
    (2)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杜甫面对春汛,并没有和常人一样担忧,反而是泰然处之。“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水都涨到柴门了,诗人看成是老朋友拜访。“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水涨了,自然有鱼,钓鱼需要接线,那就续接垂钓,同时还可以趁着水涨,用竹筒接在水车上浇灌菜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由于诗人钓鱼浇菜,因而溪水中引来了无数的飞鸟,争相洗浴鸣叫,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因而抒发了是一种平淡闲适的心情。
    乙诗写诗人春日出游,“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池边虽有佳禽鸣叫,僧斋每日还是一片寂静,可见一池春水却没有一丝儿烟气。“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池中春水不生烟,荒冈所呈现出的阴影遮蔽了岩石,表现春水的沉滞。“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意思是,不应每天早晚都在这游历,实在是成了白白浪费时间的人。诗人由乐生哀,抒发内心的淡淡愁绪。
    24. (1)     比喻     对偶
    (2)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
    【解析】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将危亡的国势比作狂风中的柳絮,将自身的坎坷经历比作雨中浮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为主谓短语与“身世浮沉(主谓短语)”相对应;“风飘絮”与“雨打萍”都符合“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颔联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本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及拓展延伸。
    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忠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始终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国家与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甘愿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

    相关试卷

    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共15页。

    湖北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古诗词赏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古诗词赏析,共1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01字音 真题汇编: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01字音 真题汇编,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