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 第2章《探索生命》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 第2章《探索生命》练习题及答案第1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 第2章《探索生命》练习题及答案第2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 第2章《探索生命》练习题及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 探索生命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 探索生命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科学家中并非是对细胞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罗伯特•虎克 B. 施莱登 C. 牛顿 D. 施旺
    2.今年春季西南五省发生世纪大旱,为了解旱灾对粮食产生造成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模拟实验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
    3.为了解凤眼莲(又叫水葫芦)对我市淡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市内各县各区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人员。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推测法 C. 调查法 D. 测量法
    4.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每小组用10只鼠妇做实验,并计算出全班同学平均值的目的是( )
    A. 有利于观察 B. 减少误差 C. 容易确定变量 D. 使鼠妇能自由运动
    5.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 B. 血液循环的发现 C.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D.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
    A. 哈维 B. 拉马克 C. 林奈 D. 沃森
    7. 关于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需要用到显微镜 B. 实验中要用清水设置对照实验
    C. 实验中需要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D. 同一组水蚤应在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中做重复实验
    8.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下面做法或结论错误的是( )
    A.要在同一时间测量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
    B.草地上有小水洼,可以将干湿计放在水洼边测量
    C.每个地方分三处测量湿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D.经过测量,灌丛的湿度最大,裸地的湿度最小
    9.米勒根据模拟实验得出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的结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调查 B. 比较 C. 推测 D. 分类
    10.动物学家用 望 远 镜 观 察 鸟 类 在 树 上 筑 巢,并 将 鸟 的 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分类法
    11.当某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他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此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 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B. 听听该领域其他权威专家的意见
    C. 调查这位科学家是否是这一领域的权威
    D. 看看其撰写实验报告的详细程度
    12. 某农科所培育出了甲、乙两种花生,取甲、乙果实各40个,对其长轴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果实的长轴长度均存在个体差异
    B. 所有乙果实的长轴长度均大于甲果实的长轴长度
    C. 表中最后1列数据表示,长轴为36毫米的花生果实,甲有2个,乙有0个
    D. 甲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与乙果实的差为5.8毫米
    1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A. 减少误差 B. 数量多便于观察 C. 便于计算 D. 好玩
    14.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始兴县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实施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 )。
    A. 选取始兴县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B. 选取始兴部县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C. 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对始兴县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
    D. 选取始兴县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
    15.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 实验应该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
    C.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 D. 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16.我们用与背景颜色相近和差别很大的小纸片进行实验,并统计最后剩余的小纸片数量,从而理解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 )
    A. 调查法 B. 模拟法 C. 观察法 D. 实验法
    二、综合题
    17.请你根据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的体会,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2)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有一个不同,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如果要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则应该设计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照实验;如果要探究“水分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这时的实验变量则是________。
    18.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有人 针对此现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
    (1)你对这一问题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2)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探究的结果。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
    19.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种使老鼠“返老还童”的方法,把年轻老鼠的血液注射到年老老鼠体内,后者出现“返老还童”现象.下面是某实验小组针对上述报道做的实验设计方案:
    注:3月龄鼠为年轻鼠,18月龄鼠为年老鼠.
    (1)要探究“年轻老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老鼠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应选取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2)实验方案中的B组和C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是因为________.
    (3)请你根据题意,预测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的是________组.
    20.仔细阅读下列一段话,分析回答问题: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生物不可能在肉汤或其他有机物中自然发生。巴斯德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最令人信服的是十分简单的“鹅颈瓶实验”。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的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有的微生物。1864年,巴斯德在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工作。原定和他辩论的有名的自然发生者F.A.PuChet撤销了辩论。
    (1)你认为巴斯德所设计的鹅颈瓶巧妙之处是什么?
    (2)巴斯德为何要将瓶中的液体煮沸?
    (3)所举材料中,巴斯德实验推翻了哪种观点?
    (4)巴斯德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留给了后人哪些实验精神是永存的?
    (5)从此实验中,你能得到食物变质与什么生物有关?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1663年罗伯特•虎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至今仍被使用.A错误;
    B、D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这个学说的基本论点是: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D错误;
    C、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从而完善了定律.C正确;
    故选:C
    【分析】1663年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 调查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掌握旱灾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故选:C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答案】C
    【解析】【解答】A、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可见A不符合题意。
    B、推测法是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或配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识来判断其义,推测出逻辑的条件和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可见题干中提到的研究小组先后到市内各县各区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人员,这是属于调查法,B符合题意。
    D、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基础题,需要里理解常用方法的含义。
    4.【答案】B
    【解析】【解答】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 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所以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 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故答案为:B
    【分析】误差在实验中不可避免,为减少误差应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5.【答案】D
    【解析】【解答】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故答案为:D
    【分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6.【答案】C
    【解析】【解答】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由林奈提出.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杉的学名为Cathaya argyrphylla Chun et Kuang.
    7.【答案】D
    【解析】【解答】A、水蚤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结构,水蚤的心脏在附肢基部,身体的背部中央稍靠前的位置,可以看到一缩一舒的跳动,A正确;
    B、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B正确;
    C、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C正确;
    D、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同一组水蚤使用多次会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同一组水蚤决不可重复使用多次,D错误.
    故选:D
    【分析】(1)此题以“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中每一环节的目的.
    8.【答案】B
    【解析】【解答】A、要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就应该以植物为变量,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草地和灌丛中进行测量,和没有植物的裸地进行测量,这样才能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的话,因为水洼边的空气湿度受水的影响大,这样不能体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如果裸地上有水洼,测量时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测量会引起误差,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在每一处多测几次,算出平均值,这样做可以排出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知识,祼地的空气湿度最低,草地一般,茂密的灌丛最高,因为灌木丛内植物较多,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借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考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熟知: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试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即一组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只能有1个。
    9.【答案】C
    【解析】【解答】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 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所以米勒根据模拟实验得出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的结论,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和判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推测.
    故选:C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科学推测和资料分析法等,
    (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步骤: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
    (2)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调查:①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要如实记录;④要进行整理和分析;⑤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4)分析资料: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5)科学推测是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和判断,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分类法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上常用的探究方法,要分清楚个方法的使用范围,并能准确利用是答对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答】解: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中的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
    12.【答案】B
    【解析】【解答】A、如甲乙两个品种之间存在着的长轴长度差异就叫做变异,同一品种之间存在着的长度差异也叫变异.A正确;
    B、从对甲和乙两个品种的花生种子的长轴长度进行抽样测量的数据来分析,品种甲种子颗粒普遍较品种乙要大,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长轴为36毫米的花生果实,甲有2个,乙有0个,C正确;
    D、甲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22+24×3+26×6+28×10+30×10+32×5+34×3+36×2)÷40=29.1mm
    乙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18×3+20×7+22×10+24×10+26×5+28×2+30×2+32)÷40=23.3mm
    两者的差是29.1﹣23.3=5.8mm,D正确;
    故选:B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在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因此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的主要原因是减少误差.故选:A.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4.【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调查样本的选取,解答时可以从调查的要求,样本要全面,具有代表性方面来切入.
    【解答】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样本的选取要有代表性、典型性、随机性.因此选取兴县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或选取宁国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样本不全面,没有代表性;兴县所有的初中学生数量很大,调查难度大,而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没有不要进行全面调查.因此最合理的方案是选取兴县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调查实际和调查要求来选取调查样本.
    15.【答案】A
    【解析】【解答】A、裸地上没有植物,因此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A符合题意;
    B、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实验,B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三组实验中,裸地组湿度最小,草坪组较大,灌木丛组湿度最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6.【答案】B
    【解析】【解答】解: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所以用与背景颜色相近和差别很大的小纸片进行实验,并统计最后剩余的小纸片数量,应属于模拟实验的方法.
    故选:B
    【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模拟法就属于实验法的一种.
    二、综合题
    17.【答案】(1)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2)光照
    (3)室温;低温(或高温);水分
    【解析】【解答】(1)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鼠妇的数量不宜太少,少了有偶然性,多了增加实验难度.应该随机挑选10只鼠妇,不要特意选择,取全班各组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减少误差,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这样才是最真实的值,否则不足以说明问题.
    (2)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明亮和阴暗(不透明黑色纸板盖上,另一侧用透明玻璃板盖上)。对照实验中惟一的变量是光照,所以就要设置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对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就是设置了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组。因此在本次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有1个。
    (3)如果要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则应该设计出室温和低温(或高温)的对照实验;如果要探究“水分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这时的实验变量则是水分。
    故答案为:(1)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2)光照;(3)室温;低温(或高温);水分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8.【答案】(1)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
    (2)蚂蚁栖居(蚂蚁)
    (3)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利
    (4)相互依赖(或相互影响)
    【解析】【解答】(1)对这一问题做出的假设是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依据是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
    (2)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没有蚂蚁栖居。
    (3)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10个月中的存活率高,而且幼苗生长的高度也高,因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利。
    (4)该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或相互影响)的关系。【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19.【答案】(1)年轻老鼠的血液会对年老老鼠产生影响(或年轻老鼠的血液不会对年老老鼠产生影响)
    ;A和B
    (2)有两个变量(或变量不唯一,或没有控制变量)
    (3)B
    【解析】【解答】解:(1)要探究“年轻老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老鼠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因此可作出的假设是:年轻老鼠的血液会对年老老鼠产生影响(或年轻老鼠的血液不会对年老老鼠产生影响).分析表中的实验设计可知:为探究年轻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鼠产生影响,该实验方案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A与B以年轻鼠的血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年轻鼠的血液会对年老鼠产生影响.(2)对照实验变量要唯一,而B组和C组有两个变量,分别是鼠的年龄不同和不同年龄的血液,因此B组和C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3)在B组,给18月龄鼠注射等量3月龄鼠的血液,根据题意可以预测得出:B组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如A与B以年轻鼠的血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年轻鼠的血液会对年老鼠产生影响;A与C以不同年龄的鼠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年老鼠的血液会对年轻鼠产生影响.
    20.【答案】(1)细菌不能进入,另一个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2)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素
    (3)自然发生论
    (4)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5)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引起的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鹅颈瓶设计的妙处是细菌不能进入,另一个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2)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因此甲、乙两瓶的肉汤要煮沸,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素,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3)(4)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5)实验的结果是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中的肉汤尽管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可与外界相通,在较长时间内肉汤仍然保持无细菌,不变质。可得出的结论是: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引起的。
    故答案为:(1)细菌不能进入,另一个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变量是有无微生物;(2)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素;(3)自然发生论;(4)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5)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引起的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长轴长度(毫米)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甲的数量(个)
    0
    0
    1
    3
    6
    10
    10
    5
    3
    2
    乙的数量(个)
    3
    7
    10
    10
    5
    2
    2
    1
    0
    0
    组 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平均值
    55.9%
    63.7%
    69.7%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10 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
    度(厘米)
    5 月 25 日一 6 月
    16 日
    0→6.2
    0→31.0
    6 月 17 日一 8 月
    3 日
    6.→10.2
    31.0→72.9
    组别
    A组
    B组
    C组
    实验准备
    分别抽取血型、大小相同的3月龄和18月龄鼠的血液若干毫升
    实验材料
    18月龄鼠
    18月龄鼠
    3月龄鼠
    实验步骤
    注射等量18月龄鼠血液
    注射等量3月龄鼠
    注射等量18月龄鼠血液
    实验现象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第1章 生命的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章 生命的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达尔文对生物学的理论贡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古代的生物学大多用哪种研究方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国家有,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