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课件+练习 课件 1 次下载
-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练习 课件 2 次下载
- 问题探究 是否应该发展核能(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4.1 走向生态文明 课件+练习 课件 2 次下载
- 4.2 国家战略与政策 课件+练习 课件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完美版备课课件ppt
展开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4.3 国际合作(练习)
一、单选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2.下列关于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无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
D.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能源措施
【答案】1.D 2.D
【分析】1.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A正确;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B正确;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C正确;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D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2.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A错;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增速,减轻环境问题,B错;“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使森林净化大气的功能增强,有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C错;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能源措施,D对;故选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1年12月11日上午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等。据此回答下列3-5题。
3.《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臭氧层破坏问题 C.核扩散问题 D.气候变化问题
4.下列哪个国家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早日执行( )
A.俄罗斯 B.马尔代夫 C.中国 D.美国
5.发达国家必须率先承担“减排”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不用承担“减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答案】3.D 4.B 5.D
【分析】3.《京都议定书》是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所以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气候变化问题,D项正确。根据题意,该会议主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与酸雨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以及核扩散问题关系较小,ABC项错误。故选D。
4.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国家安全影响很大,B项正确。俄罗斯、中国以及美国国土面积较大,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危害要比马尔代夫小,ACD项错误。故选B。
5.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但不能说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但也应积极承担“减排”的义务,B项错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需要本着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等原则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挑战,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下列国家中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坚决早日执行的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马尔代夫
7.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限排、多减排的义务,说明(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答案】6.D 7.D
【分析】6.俄罗斯、美国、中国、马尔代夫四国中,只有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在四国中对其危害最大,因此四国中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坚决早日执行的是马尔代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正确、C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排放二氧化碳,均会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A错误;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B错误。故选D。
关于近几年影响中东地区的沙尘暴,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其沙源都在中国。经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8.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
A.俄罗斯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蒙古
9.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实施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行为对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有效的是( )
①加强国际合作②退耕还草③建立预报监测系统④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8.D 9.D
【分析】8.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多是快行冷锋所致,受强烈西北气流的影响,地表沙粒粉尘被高空气流挟带,向东南扩散。蒙古国附近冬季形成高压,且离我们国家近,荒漠面积广大,因此趁我影响我国的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D正确;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距我国东部较远,沙尘难以到达;俄罗斯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沙源少,排除ABC。故选D。
9.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风的强度,减少扬沙天气和大气中沙尘的含量,预报监测不能降低沙尘暴的发生频率。①②④正确,排除③。故选D。
2020年11月15日,东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下图反映了“2019年我国与其他RCEP成员贸易往来情况”(注: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正值代表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负值代表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读图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结合图片,推测2019年我国( )
A.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矿产品 B.从新西兰进口大量光学医疗器械
C.对东盟各国存在明显的贸易顺差 D.与文莱之间几乎无贸易往来
11.自贸区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 B.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C.优化各国进口结构,增加消费成本 D.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
12.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中,中国能够( )
A.减少环境污染 B.获得充足资金
C.引进先进技术 D.扩大消费市场
【答案】10.A 11.D 12.D
【分析】10.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推测,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的矿产品,A正确。我国从印尼进口大量光学医疗器械,不是从新西兰,B错误。由图可知,负值一侧明显,我国对东盟各国应为存在明显的贸易逆差,C错误。由图可知,我国与文菜即无贸易顺差也无贸易逆差,说明我国与文莱之间进出口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D错误。故选A。
11.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协调分配,轻工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向缺乏的国家出口、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向缺乏的国家出口等,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D正确。跨国贸易对一些国家的生态环境反而是恶化,比如生产高污染产品出口到别的国家,A错误;拓宽市场空间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一般地,打造品牌效应和市场销等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B错误;优化各国进口结构,会减少消费成本,C错误。故选D。
12.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中,中国比东盟国家发展快,资金和技术实力也比东盟各国雄厚,因此不可能从东盟各国获得充足资金,引进先进技术,BC错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促进彼此经贸发展,促进生产,因此不一定能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由图可知我国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纺织品、塑料制品等都呈正值,说明这些产品大量出口中,因此扩大了消费市场,D正确。故选D。
2021年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有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按一年计,第四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达707.2亿美元。图1为进博会宣传标识,图2为进博会展厅一角。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
图1 图2
13.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要考虑到中国有( )
A.廉价的劳动力 B.庞大的市场
C.完善的基础设施 D.优惠的政策
14.中国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有利于( )
A.促进国内消费大循环 B.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C.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答案】13.B 14.D
【分析】13.国外展商参加中国的进博会主要考虑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B正确;展商主要向中国出口商品,并不是来中国生产,因此与劳动力、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4.中国举办进博会主要考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口商品不属于国内消费循环,A错误,D正确;展商并不是来我国生产,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D。
环境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
A.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破坏 D.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
16.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正确的是( )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在《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30%左右
【答案】15.C 16.C
【分析】15.只有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会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A错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增速,减轻环境问题,B错误。“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使得森林吸收净化大气的功能增强,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C正确。在《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以上,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刚果河全长4370千米,上游源自赞比亚境内东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区,流域支流众多,河网稠密,干流绕行于刚果盆地边缘地带,形成一个向北突出的大弧形,并两次穿越赤道,径流量巨大且较稳定,其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为3:1,是世界大河中流量变化最小的河流之一。刚果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但目前尚未进行多少开发。
材料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非洲肯尼亚西南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延伸数英里的巨大裂缝,并且伴随着轻微地震活动,这一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据研究人员判断,或许数百万年后,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
材料三: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在非洲稳步实施,如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的亚吉(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和肯尼亚的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就是成功的典范,它们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5月开通运营,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誉为“中非友谊合作之路”。
(1)分析刚果河径流量巨大且较稳定的原因。
(2)推测裂缝形成的原因并说出主要判断理由。
(3)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主要为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请说明主要理由。
【答案】(1)流量巨大的原因: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刚果河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所以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量稳定的原因: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4—10月,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10—3月;两次汛期错开,可避免干流水量暴涨暴落。所以流量稳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2)裂缝形成的原因: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地壳张裂陷落形成裂缝。判断理由:裂缝深且狭长;裂缝位于东非大裂谷位置,伴随轻微地震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
(3)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但非洲许多国家却十分落后;发展交通可以促进农矿产品的销售;可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促进工业化进程;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可促进农业发展,解决温饱问题;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强。(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1)影响河流流量大小及变化的因素有:河流的补给、蒸发量大小、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植被覆盖率高低、下渗量的大小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等。刚果河径流量大主要是处于刚果盆地,结合材料一并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刚果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刚果河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所以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量稳定的原因: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4—10月,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10—3月;两次汛期错开,可避免干流水量暴涨暴落。所以流量稳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2)材料二中肯尼亚西南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延伸数英里的巨大裂缝,并且伴随着轻微地震活动,并且数日内持续扩大。图中显示此地属于东非大裂谷范围,所以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地壳张裂陷落形成裂缝。判断理由:裂缝深且狭长;裂缝位于东非大裂谷位置,伴随轻微地震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
(3)长期以来非洲基础设施落后,使许多国家的农矿产品不能外销,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道路通,百业兴”,设施连通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农业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条件,旨在解决非洲的温饱问题;互联互通是社会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早日实现。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波黑的地理位置特征。
饱经战乱和政变的波黑2016年经济才开始复苏。2019年4月,在波黑最大规模的贸易博览会上,中国的现代化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成果展首次亮相,广受赞誉。目前两国已就铁路、公路建设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2)结合波黑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的原因。
【答案】(1)大致位于42°N-46°N之间(中纬度);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内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和萨瓦河流域),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其南、西、北面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2)该国大部分位于内陆,山区广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建设难度大;矿产、森林资源丰富,需要长途、大量、连续运输(对铁路、高速公路需求大);本国交通基础设施陈旧(破坏严重)\技术较落后\资金不足,通过合作可得到中国的支持。
【分析】(1)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从经纬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读图可知,波黑主要位于42°N-46°N之间,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结合图中16°E和19°E等信息可知,波黑地处东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大部分地区地处内陆,位于迪纳拉高原和萨瓦河流域,南部有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从相对位置关系来看,相对于巴尔干半岛而言,波黑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相对于周边的国家而言,其西面、南面、北面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连,东部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2)结合图示可知,波黑大部分位于内陆地区,境内山地多,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条件影响了交通建设,交通建设的难度大,而中国在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经验充足;该国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据材料,该国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国家内部市场较小,其经济发展需要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然涉及到将位于内陆的这些资源远距离外运,运力大且能实现陆上连续运输的较为现实的交通方式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但该国的交通设施陈旧,结合材料,该国受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设施破坏严重,交通建设的技术较落后,且建设资金不足,因此,波黑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通过合作可得到中国的全方位支持。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评优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中国在行动,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精品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43国际合作pptx、43国际合作教学设计docx、43国际合作同步练习docx、中国生态文明建设mp4、我国澜沧江上的景洪水库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精品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中国在行动,发达国家负有主要责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