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中市区2023届高三(上)摸底测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中市区2023届高三(上)摸底测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市区2023届高三(上)摸底测试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图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已知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当它们受到某种频率的光线照射后,可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级氢原子受到照射后跃迁到能级
B. 能级氢原子吸收的能量
C. 频率最高的光子是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放出的
D. 波长最长的光子是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放出的
2. 著名景点梵净山的蘑菇石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它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为,其重力大小为G,则( )
A.
B.
C.
D.
3. 一长为L、质量可不计的刚性的硬杆,左端通过铰链固定于O点,中点及右端分别固定质量为m和质量为2m的小球,两球与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无摩擦地转动。开始时使杆处于水平状态并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当杆下落到竖直位置时,在杆中点的球的速率为( )
A. B. C. D.
4. 如图(a),场源点电荷固定在真空中O点,从与O相距r0的P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离子,经一定时间,离子运动到与O相距rN的N点。用a表示离子的加速度,用r表示离子与O点的距离,作出其图像如图(b)。静电力常量为是k,不计离子重力。由此可以判定( )
A. 场源点电荷带正电
B. 场源点电荷的电荷量为
C. 离子在P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D. 离子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5. 如图所示,直线边界OM与ON之间的夹角为30°,相交于O点。OM与ON之间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ON上有一粒子源S,S到O点的距离为d。某一时刻,粒子源S平行于纸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大量带正电的同种粒子,已知粒子的带电量为q,质量为m,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则从边界OM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
A. B.
C. D.
6. 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水平向左的风力场,会对场中物体产生水平向左的恒定风力,质量为m的小球(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球运动到O点(图中未画出),已知A、O两点的水平方向位移为x,竖直方向位移为y,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小球从A到O点的过程中( )
A. 水平风力
B.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满足
C. 小球运动时间
D. 小球在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7. 如图所示,某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a、b、c、d连线组成一个直角梯形,其中ab//cd,ab⊥bc,2ab=ad=cd=10cm,电场方向与四边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电势为14V, b点电势为17V, d点电势为2V。一个质量为6×10-7kg、带电量为5×10-7C的带正电的微粒从a点以垂直于ad的速度方向射入电场,粒子在运动过程中恰好经过c点,不计粒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点电势为8V
B. ab间电势差一定等于dc间电势差的一半
C. 匀强电场场强的方向由a指向d,大小为100N/C
D. 带电粒子从a点射的速度大小为m/s
8. 如图甲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37°的粗糙斜面底端A处,上端连接质量3kg的滑块(视为质点),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弹簧与斜面平行。将滑块沿斜面拉动到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的D点,由静止释放到第一次把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其加速度a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运动
B.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 弹簧劲度系数为180N/m
D. 滑块在最低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12J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62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9.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动摩擦因数,同时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竖直平面内的一斜面下端与水平面之间由光滑小圆弧相连,斜面与水平面材料相同。第一次,将小滑块A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释放,测出斜面长度为l,斜面顶端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为h,小滑块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距离为X1(甲图);第二次将左侧贴有双面胶的小滑块B放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再将小滑块A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释放,A与B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测出整体沿桌面滑动的距离X2(图乙)。已知滑块A和B的材料相同,测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m2,重力加速度为g。
(1)通过第一次试验,可得动摩擦因数为μ=___________;(用字母l、h、x1表示)
(2)通过这两次试验,只要验证_________,则验证了A和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用字母m1、m2、x1、x2表示)
10. 有两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器材有: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1(0~200mA,内阻约11Ω),电流表A2(0~300mA,内阻约8Ω),定值电阻R1=24,R2=12,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为了测量A1的内阻,该组同学共设计了下图中A、B、C、D四套方案:
其中最佳的方案是______,若用此方案测得A1、A2示数分别为180mA和270mA,则A1的内阻______。
(2)乙组同学将甲组同学的电流表A1拿过来,再加上电阻箱R(最大阻值9.9),定值电阻R0=6.0,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用来测量一个电源(电动势E约为6.2V,内阻r约为2.1Ω)的电动势及内阻。请在方框中画出设计电路图______。
若记录实验中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的A1示数的倒数,得到多组数据后描点作出R-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 如图所示,水平面内平行放置着间距为3L的光滑金属导轨,在平行导轨左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虚线ab,cd,ef均与两导轨垂直,ab、cd间距等于cd、ef的间距,均为L。在abcdef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有界匀强磁场(边界上有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强左边界ab长为L,右边界长为3L,∠adh=∠bcg=45°。现将长度略大于3L的导体棒P放置在导轨上,在外力作用下使其以初速度v0开始从磁场的左边界向右做直线运动,P始终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接触良好,在P到达cd前速度v与位移x满足关系v=,到达cd后保持匀速运动,不计导体棒P和导轨的电阻。求
(1)导体棒P从ab运动到cd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
(2)整个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总电量;
(3)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12. 如图'水平地面上固定着竖直面内半径R=2.75m的光滑圆弧槽,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37°,槽的右端与质量m=lkg、长度L=2m且上表面水平的木板相切,槽与木板的交接处静止着质量m1=2kg和m2=1kg的两个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现点燃物块间的炸药,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有60%转化为动能,使两物块都获得水平速度,此后m2沿圆弧槽运动,离开槽后在空中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0.45m。已知m1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到达圆弧槽左端时的速率v;
(2)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E;
(3)木板从开始运动到停下的过程中与地面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修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并且在解答过程中写清每问的小题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物理-选修3-3】
13.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温度必升高
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可以不变
E.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14. 如图所示,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将密闭的气缸分为体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A和B.初始状态时,A、B中气体的温度都是800K,B中气体的压强为,活塞质量,气缸内横截面积,气缸和活塞都是由绝热的材料制成。现保持B中气体温度不变,设法缓慢降低A中气体的温度,使A中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若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g取10,求降温后A中气体的温度。
【物理-选修3-4】
15. 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的振幅为5cm,波速为0.3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2cm,周期是0. 4s
B. t=0时刻,x =5cm处质点位移为-2. 5cm
C. t=0时刻,x=2cm处质点正在沿y轴方向向上做加速运动
D. 经过一个周期x = 11cm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E. t=0.2s 时刻,x = 8cm处质点正在向下运动
16. 如图,ABO是一半径为R的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O是圆心,AB弧形面镀银。现位于AO轴线上的点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射向玻璃砖的OB边,入射角i=60°,OS=。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每条边只考虑一次反射。求:
(i)光线射入玻璃砖时的折射角;
(ii)光线从S传播到离开玻璃砖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 3. A 4. D 5. D 6. AC 7. AB 8. BD
二. 非选择题
9. (1).
(2).
10. (1). D
(2). 12
(3).
(4). 6.0
(5). 2.0
11. 解:(1)导体棒P从ab向cd运动时,由题意可知当位移为x时导体棒的有效长度
L'=L+2x
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由此可知导体棒P的电动势与x无关,大小恒定。
(2)设通过R的电量为q,整个过程的平均电动势为E,平均电流为I,则有
,,,
解得
(3)导体棒到达cd处时,则有
从cd到ef过程中感应电动势为
所以从ab到ef全程中通过R的电流不变,均为
设全程时间为t,则有
产生热量有
解得
12. 解:(1)m2离开圆弧槽后,在空中的飞行过程的逆过程是平抛运动
分解m2离开圆槽时的速度v,有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v=5m/s
(2)设炸药爆炸后,m1、m2获得速率分别为力、
m2运动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代入数据得
=6m/s
爆炸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代人入数据得
=3m/s
由题意有
60%E=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E=45J
(3)对物块m1有
对木板m2有
代入数据得
=2m/s2
=1m/s2
设经过时间t′达到共同速度v'有:
代入数据得
t′=1s
v'=1m/s
此过程中:m1的位移
=2m
木板的位移
=0.5m
相对位移=1.5m<L,故m1未脱离木板
假设它们一起做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由
得
=1m/s2
又:,故假设成立
设此后木板发生的位移为
由运动学规律有
代入数据得
=0.5m
整个过程中,木板与地面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Q=3J
13. BCD
14. 解:根据题意,A中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则B中气体体积为原来体积的倍,
即
根据玻意耳定律知
即
解得降温后B中气体的压强
对A中气体,初态
末态
对于A中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解得
15. AD
16. 解:(i)光路如答图2,设光在C点的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r=30°
(ii)进入玻璃砖中,光在AB面上D点反射,设入射角为,反射角为
=90°-i=30°
由三角函数关系有
OC=OScot=
且
在ΔODC中,由正弦定理有:
得
=30°
由于=30°,∠CDF=30°,故∠FDE=90°,所以光线DE垂直于OA射出玻璃砖
在∠ODC中,由几何关系有
CD=OC=
又
DE=Rcos=
光在玻璃中的速率
则光线从S传播到离开玻璃砖所用的时间
解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东市区2023届高三(上)摸底测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西市区2023届高三(上)摸底测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郊区2023届高三(上)摸底测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