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 秋天导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二、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难点】
1.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2.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学习方法】
1.诵读法。《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学习这首诗,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氛围。
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全诗以“秋”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象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老师导学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二、资料助读,先了解一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三、激情展示: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1)基础大比拼:根据拼音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shuò qī jiù mèi
肥( ) ( )息 乌( )梦( )
liè hé lián xī shuài liá kuò
清( )枯( )( )刀 ( )( ) ( )( )
(2)你能解释清楚下列词吗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洌:
幽谷: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这些你都读对了吗?
2.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内容研讨
1.分组研读全诗,说说你最喜欢这首诗下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喜欢的理由。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3.品析上面诗歌的三幅乡村秋景图的意境美。(思考角度可以从写了什么活动?什么场景?表现了什么情感和意境及氛围?)
4.“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有怎样的关系?表现诗人笔下秋天怎样的特点。
5.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五、课堂练习
阅读文段,完成1~7题。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有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峋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窗台,与屋檐齐平。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份,而且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是从 、 和神韵三个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桐叶的。
2.根据上文,回答第④自然段“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片,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一句中的“往昔的回忆”所指的内容。
3.根据上文,回答第⑦自然段“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一句中的“往日的哀叹”所指的内容。(可用原句回答)
4.综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
5.本文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
6.本文以桐叶作为抒写对象,描写了桐叶由到再到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到再到的变化。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所要揭示的中心意思。
小学秋天优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秋天优秀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 秋天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 秋天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 秋天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 秋天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