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鲁迅,初见——《朝花夕拾》,走进——《朝花夕拾》,又见——《朝花夕拾》,约见——《朝花夕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读目标
认识鲁迅其人,了解《朝花夕拾》中10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先读小引、后记、目录,再读内容。
初步探究文本“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关键点。
导读重点
提高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能概括10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导读难点
探究并初步理解鲁迅的批判精神和爱国精神。
导读流程
一、认识鲁迅(名言· 画像· 印象)
出示名人名言,学生齐读。
2、出示画像,简介: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隶体“一”字。
3、学生口述鲁迅印象。
人物印象积累方法:【名、时、地、评、作】
5、出示,齐读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在1918年首次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为纪念母亲所以开始用“鲁迅”作为笔名。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华盖集》、《且介亭杂文集》。
由此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初见——《朝花夕拾》(题解· 篇目)
1、题解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哪个书名好?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1926年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作者所经历过的旧事,像花瓣一样散落在上壤上,现在把这些“花瓣”拾拾起来。这不就是像早晨的落花,到了傍晚才去把它拾取起来吗?故名为《朝花夕拾》。
2、篇目(学生回忆)。
3、老师出示。
三、走进——《朝花夕拾》(略读· 精读)
出示篇目。
展示略读成果
小组根据认领的阅读任务,组内交流散文内容。
任选3篇散文,小组代表班上汇报交流。
(3) 老师出示片段,指定小组班上汇报交流。
3、选篇精读《五猖会》并赏析。
(1)自由浏览课文,说说“我”对“五猖会”持怎样的态度?
“我”在热切盼望参加“五猖会”时却遇到了父亲要“我”背书,‘我“心情如何?
(3)“我”为什么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为什么会没意思呢?
(4)你如何评价父亲的这种行为?
(5)文章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又见——《朝花夕拾》(中考· 链接)
(2009年 天津市)
1、该书共计10文章,其中写“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了排挤,只能教几个学生糊口”这一内容是哪篇课文?
2、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3、该书中《父亲的病》、《藤野先生》先后对鲁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变化?
五、约见——《朝花夕拾》(方法 ·笔记· 时间)
1、出示: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2、出示:读书笔记撰写建议
3、阅读时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一等奖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名著题解,内容概述,作品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