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南美(自然环境)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南美地区第1课时
展开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它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部分的统称。因为这里的居民所用的语言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以称为拉丁美洲。由四个部分组成。
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册完成以下任务:务:1,熟悉拉丁美洲的位置与范围2,熟悉主要的地形单元3,熟悉主要的气候类型
据图:说出拉丁美洲的位置特征
30°N~55°S(赤道穿过北部,大部分在南半球热带、亚热带)110°W~40°W(西半球)位于美洲的中部和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美洲板块和南极板块交界
赤道穿过的国家有哪几个?(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
读图7,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界线: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 000~3 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 原因: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为高大绵长的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大部分沿海地区海岸线平直,岛屿少。北部、南部多岛屿(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南美西海岸多火山地震。
问题:探讨安第斯山脉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据图:说出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
拉丁美洲,是世界最湿润的大洲,大部分地区年均温>20℃,年降水量>1000mm;据图,说明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
安第斯山脉北段: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北段东侧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西侧降水少。安第斯山脉南段: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南段西侧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西侧降水少。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 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2、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坡向等因素的影响。植物孢子或花粉在盛行风的吹送下,随着降雪封闭在冰川中,这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安第斯山脉的所在位置。
3.该山N段雪线最低的月份和坡向是A.1月,东坡 B.1月,西坡 C.7月,东坡 D.7月,西坡4.钻取的表层冰芯样本中,孢粉类型最丰富的冰芯来自A.M段的东坡 B.M段的西坡 C.N段的东坡 D.N段的西坡
据图,总结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具有“湿热”特征,干旱面积小无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较狭窄气候类型结构独特
南美洲热带雨林广布,试分析其原因:
(1)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两侧,2/3面积位于热带.(2)气压带、风带:大部分地区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控制。(3)地形影响:山脉东侧面积辽阔,地势较低的高原和平原且向大洋敞开,便于湿润海风深入内陆,并处在迎风坡处。(4)洋流:大陆沿岸有巴西暖流和南赤道暖流等,起增温增湿(5)海陆因素: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候的明显影响。
1、西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狭长
西海岸东南信风是离岸风,海水是离岸流;海洋水汽难以进入;秘鲁寒流世界最强大的上升补偿流,寒流性质,降温减湿作用强;安第斯山高大紧逼海岸。(寒流+地形)
2、巴西高原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东海岸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遇高原阻挡,迎风坡多地形雨;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迎风坡+暖流+信风)
3、温带大陆性气候直达东海岸
西风带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巴塔哥尼亚高原为雨影区,降水少,有焚风效应;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大气环流+地形)
1.巴西高原东南部、墨西哥高原东部热带雨林带 成因:地形;信风;暖流
气候、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
2.安第斯山西侧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南北狭长)成因:地形;寒流
3.加拉帕哥斯(90°W,0°):终年凉爽,有寒带植物成因:寒流
如果没有西部的山脉的影响,南美洲的气候会如何变化?
南美洲可能缺少高山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可能向东延伸
某科考队于11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下图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的一般过程。
1.推测石化森林形成之前该地地理环境特点A.安第斯山脉尚未形成,地势平坦B.板块挤压,岩浆活动强烈C.气候干旱,沙漠草原广布 D.人口众多,种植业发达
2.该地区多外流河自然原因可能包括①距海近,降水量大 ②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较大 ③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 ④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流程短,损耗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下图为甲、乙两国轮廓图。
(1)关于两国沿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沿海干湿季分明 B.乙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 C.甲国沿海降水稀少 D.乙国沿海冬雨夏干(2)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按最近路线( ) ①经过直布罗陀海峡 ②经过巴拿马运河 ③先逆流后顺流 ④先顺流后逆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图示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
1.关于图示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部沿岸暖流增湿,东部沿岸寒流减湿 ②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山脉阻挡,形成西部多雨区和东部雨影区 ③岛上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④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
2.火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海拔C.海陆位置D.地形3.据图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朝向( )A.西北B.西南C.东南D.东北
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探讨两大水系的差异。
大西洋水系河流多,流量大
作为世界上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2011年巴西在其支流内格罗河上建成的内格罗河大桥外,竟然再也找不到第二座桥梁!2011年在亚马孙流域内一条“地下河”被发现,它以研究者的名字命名,被称为哈姆扎河,流淌在2千米至4千米的地下。哈姆扎河有许多方面与亚马孙河类似。自安第斯山脉发源,先是沿垂直方向下流,然后再沿水平方向向东北流淌,与亚马孙河的流向几乎一致,最后注入大西洋。
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来自生命体排泄物或尸体的有机物质。 土壤中,在微生物的“撮合”下,还有另外一个生化过程,就是把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合成为更为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腐殖质。也就是所谓的腐殖化过程。对植物直接起作用的是腐植质.
1 为什么亚马孙河水量丰富?A、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两种湿热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B、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的湿热水汽进人大陆;C、再加上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D、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草原覆盖;涵养水源能力强E、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源远流长,沿途汇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支流。2 为什么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A、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B、河口地带潮汐作用强,泥沙难以沉积C、河口地壳下沉d、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泥沙中途沉积,河口输沙量小e、洋流经过,泥沙被带走,沉积作用小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营运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的的喀喀湖:南美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南美第三大湖。世界上海拔最高且大船可通航的湖。该湖“海拔高而不冻,处内陆而不咸”。试分析原因?
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故而不咸;湖面面积大,水量大;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地处低纬度地区,故而不冻。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湖面海拔 3821米,面积约8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平均水温13℃,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流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印第安人发明的“台田”技术(在湖畔平原修筑沟渠、水塘与高台)使马铃薯产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 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间。(8分)
低温,冻害(2分).夜间(2分);洪涝灾害,夏季(雨季、I一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一ll月,簪春、秋季即可得分) (2分)。
乌尤尼盐沼在玻利维亚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内,海拔3,656米,长150公里,宽130公里,面积9,065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盐层覆盖的荒原,有“天空之镜”的美称。边缘有盐场,主要盐场间有公路相通。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仅在12月至次年1月积水时,经由利佩斯河泄水。是由古老的明钦湖干涸而成。与北面的科伊帕萨盐沼隔着一连串的小山川相望。乌尤尼盐沼是在安第斯山脉隆起过程中所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属于较新形成的山脉,在经过剧烈的地壳运动从海底隆起后,其间形成了许多咸水湖。约在4万年前,乌尤尼盐沼所处的区域还是一个名为明钦湖的巨湖,之后逐渐干涸,形成两个大咸水湖:普波湖与乌鲁乌鲁湖,以及两个大盐沼:乌尤尼盐沼与科伊帕萨盐沼。
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乌尤尼盐沼为世界最大的盐沼,由于雨季积水时湖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空景色,水天相接,纯净梦幻,因此被称为“天空之镜”。试分析“天空之镜”景色的形成条件。
海拔高,大气能见度好;地势平坦开阔,形成水天相连的景观;降水少,晴天多,风力小,湖面平静;湖底盐壳为白色,水质清浅,倒影成像质量高。
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图1)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图2):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像信息,该盐沼①海拔超过4 000米 ②位于高山间盆地 ③属热带草原气候 ④年内有积水季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小明对该盐沼的形成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A.海湾—地壳抬升—海水蒸发B.湖泊—气候变干—湖水蒸发C.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D.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
3.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A.暴雪 B.强风 C.低温 D.太阳辐射
马拉开波湖,南美洲第一大湖,平均水深达20多米,渔业、石油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的美誉。湖区北部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除此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简要分析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湖大水深,鱼类生存空间大;河川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物质;纬度低,光热足,浮游生物丰富;湖区与外海相通,导致咸、淡鱼种类多。
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称为熔岩堰塞湖。L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位于尼加拉瓜国西南部,是熔岩堰塞湖。数万年前L湖还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L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
1 因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而与外海隔绝而成湖;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人海,湖水日渐淡化,变成淡水湖。2 L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海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在湖水日渐淡化过程中,海鱼也适应了水的淡化存活下来。
1 阐述L湖形成并演化成淡水湖的过程。2 分析L湖繁殖生息海水鱼的原因
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波浪向岸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并且受自北向南流动洋流的影响,形成高出海面的长形离岸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狭长帕图斯湖的形成过程。
Q山位于委内瑞拉与圭亚那、巴西三国交界处,海拔2180米,顶部主要由砂岩构成,山顶和山下自然景观差异很大。上百个瀑布把山体切割成一个个小块,远看恍如浩瀚碧海上散布着一个个小岛。在这云蒸雾罩的深处就藏着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天使瀑布。从大气环流、地形角度分析Q山地瀑布众多的原因。
大气环流:Q山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降水相对较多,河流流量大。地形:Q山四周多断层形成的陡崖,落差大,顶部平坦,径流分散,形成瀑布数量多。
世界重要的海运枢纽,可通航5--10万吨级轮船。
位置、走向、连接大洋、分界线、实际地理意义(航程、经济)
(10°N,80°W)附近
36.图中所示J海域在夏、秋季节,最易发育生成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C.热带气旋D.反气旋37.加科亚德航道选线时重点考虑的是A.水域面积B.航线距离C.水流速度D.通航吨位38.将巴拿马运河设计成船闸式,主要是为了( )A.利用水流发电B.便于收取通行费C.帮助船只升降D.加快船只的航速
巴拿马运河(位置见图)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境内,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国际航运要道,属于水闸式运河。
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委内瑞拉、墨西哥)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是图1中丙地的气候资料。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1)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2)内力作用: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外力作用: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作用;西风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致使海岸线破碎。
(1)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乙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3)地处西风带,西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3)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说明其成因。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河流上
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凤尾鱼是这里著名的特产。800多种经济鱼类、尤其是鲥鱼等冷水鱼类在方圆二百海里的区域聚集
树懒生活在南美洲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一生不见阳光,从不下树,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吃饱了就倒吊在树枝上睡懒觉,可以说是以树为家。
大食蚁兽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种以白蚁为食的无齿哺乳动物,一天能吃20000只白蚁。目前已被列为濒临绝种的动物。
纺锤树:是南美洲热带草原上的代表树种,树干很象纺锤,最大直径可达数米。能贮存雨季时吸收的大量水分。以适应干季时的需要。
波巴布树:是非洲热带草原上的代表树种,是典型的长寿树木。树高约25米,树干直径可达10米,树冠直径有100多米。波巴布树的体内积存着大量水分,能适应炎热的干季。果实为长椭圆形,汁多味美,猿猴喜食,所以又称“猴面包树”。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市场,巴西红木是制造各种提琴琴弓的重要原料。巴西红木主要生长在临海的高温暖湿环境,生长极为缓慢,成材大概需要80年,故其原生林面积较小,经济价值高。
8.巴西红木最可能生长在图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9.巴西红木成为提琴琴弓原料的主要原因是A.材质稀有B.运输方便C.木质颜色D.木质坚硬10.用巴西红木加工提琴琴弓的企业布局在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A.临近市场B.运输成本C.加工技术D.气候温和
图示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038欧洲西部(自然环境)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欧洲西部第1课时: 这是一份038欧洲西部(自然环境)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欧洲西部第1课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欧洲西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41北美(人文环境)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北美地区第2课时: 这是一份041北美(人文环境)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北美地区第2课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美与美国,第一课时,BCA,A13.D,B6.C,CCA,C14.B,ADC,D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40北美(自然环境)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北美地区第1课时: 这是一份040北美(自然环境)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北美地区第1课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美与美国,位置和范围,DAD,BD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