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登岳阳楼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登岳阳楼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明目标,诗人介绍,知人论世人物生平,写作背景,诗句释义,诗句赏析,分析赏析题型,赏析角度,分析景物形象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懂得知人论世。2、了解本诗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并背诵。3、掌握几种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4、学会鉴赏诗歌。
杜甫(712—770),字_______,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_________,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_______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_____________为主。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自由无羁正少年,才情不负名家门。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万千豪情恣挥洒,怎料恰是落寞时。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 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 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 咏怀五百字》。
人世无常荒度,命运坎坷折服。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 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 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 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为官时期 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 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 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杜甫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 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 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 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 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江舟长逝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羁旅愁思怎可度?却落下人生之幕。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 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②乾坤:天地,此指日月。③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④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 痹,右耳已聋。⑤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人生平的最后三年 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 杜甫生活的实况。⑥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 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⑦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⑧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1、再读本诗,找出本诗的意象并指出 其特点。
一般提问:①请赏析尾联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①(指出手法)准确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②(分析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怎么使用了这种手法③(分析感情)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❶角度用词方面:分析有特殊效果的词语手法方面:分析表达技巧句子方面:分析句意(构思巧妙、新奇、以物自况) 分析句式(对仗工整、倒装错落)章法方面:首句(点题、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中间句(转折、承上启下) 尾句(卒章显志、另辟新境、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❸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表现手法:衬托、对比、烘托、用典、白描、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情景关系: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缘情造景虚实角度: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正侧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角角度:俯仰结合、远近方面感官角度:视、听、嗅、味、触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答题模板 这首诗描写了( )等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概括特点)的画面/景象,营造/烘托了(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景物形象特点词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萧杀荒寒、阴沉凝重、 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绝等。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杜甫《登岳阳楼》颔联描写突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有什么用意?
答:突出了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无际、宽广阔大的 特点(内容上) 。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出下文 的诸多情感(结构上)。
解题步骤①解释字。 ②解释句子。③答手法。④答思想感情。
4、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分裂开,显示出洞庭湖水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日月星辰仿佛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幅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 在读者面前。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联对于表达思想感情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气象雄浑,内涵丰富,衬托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自己年老多病,却无所依托,加重了诗人自伤漂泊的感情。但诗人却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下联就联想到边境战事,使诗歌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突出了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7、杜甫《登岳阳楼》颈、尾两联由“家事”写到“国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家事凄凉落寞,国事令人心酸,(或:个人孤独飘零,国家战乱不停)表达了作者满腔悲愤之情。
8.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的不同。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李白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①:本诗又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答:思想情感:杜诗中,①身世凄凉之感,诗人漂泊在外,生活窘困,以舟为家,既老且病,亲友音信全无。②忧国伤时之情,“戎马关山北”写出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李诗中,诗人此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因此全诗流露了一片喜悦之情。豪情逸志,溢于言表。艺术风格: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①《登岳阳楼》中表现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③《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水”。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气魄宏大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腹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孤苦,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联则创造了一个身在江湖,心在长安的境界,完成了一个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形象塑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做笔记,相关背景,吟咏诗韵,深入研读,今昔对比,涕泗流,忧国忧民,随堂练习,主题小结,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评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唐代登临诗,文题解读,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阅读诗歌初步感知,赏析尾联,思想内容达到新高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