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章末综合测评含答案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章末综合测评4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章末综合测评4含答案,共10页。
章末综合测评(四)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1.(4分)如图1所示,用充电宝为一手机电池充电,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在充电开始后的一段时间t内,充电宝的输出电压U、输出电流I可认为是恒定不变的,设手机电池的内阻为r,则时间t内( )图1 图2A.充电宝输出的电功率为UI+I2rB.充电宝产生的热功率为I2rC.手机电池产生的焦耳热为tD.手机电池储存的化学能为UIt-I2rtD [充电宝的输出电压U、输出电流I,所以充电宝输出的电功率为P=UI,A错误;手机电池充电电流为I,所以手机电池产生的热功率为Pr=I2r,而充电宝的热功率应为充电宝的总功率减去输出功率,根据题目信息无法求解,BC错误;输出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手机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电池的热能,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手机电池储存的化学能为W=UIt-I2rt,D正确。]2.(4分)如图所示,小磁针放置在螺线管轴线的左侧。闭合电路后,不计其他磁场的影响,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是( )A.N极指向螺线管B.S极指向螺线管C.N极垂直于纸面向里D.S极垂直纸面向里A [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通电螺线管左则为S极,右侧为N极,因此左侧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侧,故BCD错误,A正确。]3.(4分)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定义式B=,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与F成正比,与I成反比B.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方向与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C.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方向与电流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相同D.在某一磁场中,同一点的B是相同的,不同点的B一定不同B [磁感应强度由磁场本身决定,与电流、导线长度、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无关,故A错误;磁感应强度是有大小又有方和的矢量,方向与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或N极的受力方向相同,故B正确;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电流所受的安培力F的方向垂直,与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相同,故C错误;匀强磁场中各点的磁感应强度都相同,故D错误。]4.(4分)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a、b的半径分别为r和2r。圆形匀强磁场B的边缘恰好与a线圈重合,则穿过a、b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 )A.1∶1 B.1∶2C.1∶4 D.4∶1A [根据磁通量的定义,当B垂直于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Ф=BS,其中S为有磁感线穿过区域的面积,所以图中a、b两线圈的磁通量相等,所以A正确;B、C、D错误。]5.(4分)用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现在把入射光的条件改变,再照射这种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这束绿光遮住一半,则可能不产生光电效应B.把这束绿光遮住一半,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将减少C.若改用一束红光照射,则不产生光电效应D.若改用一束蓝光照射,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D [光的强度增大,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遮住一半,光电子数减小,但仍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将不变,故A、B错误;若改用一束红光照射,因为红光的频率小于绿光的频率,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若改用一束蓝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故D正确。]6.(4分)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C [光电效应的规律只能用光子学说解释,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 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象,B错误;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正确;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7.(4分)两根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电阻丝A、B串联在电路中,A的长度为L,直径为d;B的长度为2L,直径为2d,那么通电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QA∶QB=1∶1 B.QA∶QB =2∶1C.QA∶QB =1∶2 D.QA∶QB =4∶1B [直径比为1∶2,则横截面积比为1∶4,根据电阻定律R=ρ,知电阻之比为2∶1,根据Q=I2Rt,电流相等,则热量之比为2∶1,故选B。]8.(4分)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了同一坐标系上,如图中的A、B、C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反映Pr变化的图线是bB.电源电动势为4 VC.电源内阻为1 ΩD.当电流为0.5 A时,外电路的电阻为8 ΩB [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为Pr=I2r,则PrI图象是抛物线,而且是增函数,则反映Pr变化的图线是c,故A错误;直流电源的总功率为PE=EI,PI图象的斜率等于电动势E,则有E== V=4 V,故B正确;图中I=2 A时,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与电源的总功率相等,则有Pr=I2r,得到r== Ω=2 Ω,故C错误;当电流为0.5 A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代入解得:R=6 Ω,故D错误。]9.(10分)由小型直流电动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20 V,内阻r=1 Ω,定值电阻R=4 Ω,小灯泡上标有“3 V,4.5 W”字样,电动机线圈电阻r′=1 Ω,开关闭合时,小灯泡和电动机均恰好正常工作。求:(1)电路中电流强度;(2)电动机的总功率;(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解析] (1)电路中电流 I==1.5 A。(2)电动机两端的电压 UM=E-UL-I(R+r)=9.5 V电动机的总功率P总=UMI=14.25 W。(3)电动机线圈热功率P热=I2r′=2.25 W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出=P总-P热=12 W。[答案] (1)I=1.5 A (2)P总=14.25 W (3)P出=12 W10.(10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12 V,内阻未知,R1=8 Ω,R2=1.5 Ω,L为规格“3 V 3 W”的灯泡,开关S断开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求:(1)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灯丝电阻;(2)电源的内阻;(3)开关S闭合时,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解析] (1)灯泡的额定电流I0==A=1 A灯丝电阻RL==Ω=3 Ω。(2)断开S时,灯L正常发光,即I1=I0,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I0(R1+RL+r)得r=-(R1+RL)=Ω=1 Ω。(3)闭合S时,设外电路总电阻为R外,R外=+R1=9 Ω干路电流为I总==1.2 A灯泡两端的电压UL=I总·=1.2 V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P==0.48 W。[答案] (1)1 A 3 Ω (2)1 Ω (3)0.48 W11.(4分)(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能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一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亮纹处,也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CD [根据光的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当然也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只不过落在暗处的概率很小而已,故C、D正确。]12.(4分)(多选)关于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观察到物质内部有分子电流存在就提出了假说B.为了解释磁铁产生磁场的原因,安培提出了假说C.事实上物体内部都存在类似的分子电流D.据后来科学家研究,原子内电子绕核旋转形成环形电流与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相符BCD [安培为了解释磁铁产生磁场的原因,提出的分子环形电流假说,认为在原子、分子或分子团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形成一个微小的磁体。未被磁化的物体,分子电流的方向非常紊乱,对外不显磁性;磁化时,分子电流的方向大致相同,于是对外界显示出磁性,说明了磁现象产生的本质,故A错误,B正确;安培提出了分子环形电流假说,事实上物体内部都存在类似的分子电流。故C正确;安培提出了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后,根据科学家研究,原子内电子绕核旋转形成环形电流与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相符,故D正确;故选B、C、D。]13.(4分)(多选)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B.原子能量状态不可能是连续的C.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轨道上运动时,要向外辐射能量D.原子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不向外辐射能量BD [原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其能量值也是量子化的;原子在某一状态时,电子的轨道是确定的。电子在定态轨道上运动,不会发生电磁辐射,B、D正确。]14.(4分)(多选)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如图所示,图线a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图象(电池电动势不变,内阻不是常量),图线b是某电阻R的UI图象,在某光照强度下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8 ΩB.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功率为0.2 WC.此时硅光电池的总功率为0.72 WD.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效率约为44.4%AC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Ir,当I=0时,E=U,由a与纵轴的交点读出电动势为E=3.6 V。根据两图线交点处的状态可知,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路端电压为 U=2 V,电流为 I=0.2 A,则电池的内阻为r== Ω=8 Ω,故A正确;电池的输出功率为P出=UI=0.4 W,故B错误;此时硅光电池的总功率为P总=EI=3.6×0.2 W=0.72 W,故C正确;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效率为η=×100%=×100%≈55.6%,故D错误。]15.(4分)(多选)如图所示。直线1和2分别为两个不同电源的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E1、r1,分别为电源1的电动势和内阻,E2、r2分别为电源2的电动势和内阻,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E1=E2B.r1>r2C.当两个电源短路时电源1的短路电流大D.当两个电源分别接相同电阻时,电源2的输出功率小ACD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Ir,当I=0时U=E,说明图线纵轴截距等于电源的电动势,由图可知,两电源的电动势相等,即E1=E2,故A正确;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图线的斜率大小等于电源的内阻,由图可知,图线2的斜率大于图线1的斜率,则r2>r1,故B错误;短路电流I=,故电源1的短路电流要大,故C正确;根据P=I2R=R,当两个电源分别接相同电阻时,电源内阻大即电源2的输出功率小,故D正确。]16.(4分)(多选)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现象。如图,他把两个线圈绕在同一个软铁环上,线圈A和电池连接,线圈B用导线连通,导线下面平行放置一个小磁针。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线圈A和电池接通瞬间,小磁针会偏转B.线圈A和电池断开瞬间,小磁针偏转C.只要A线圈中电流足够强,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D.A线圈接通后,线圈B匝数较少时小磁针不偏转,匝数足够多时小磁针会偏转AB [开关S接通瞬间,线圈A的磁场从无到有,磁场也穿过B线圈,则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增加,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会产生磁场,会使小磁针偏转,故A正确; 同理,开关S断开瞬间,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减少,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产生磁场,会使小磁针偏转,故B正确;A线圈中电流足够强,但若电流稳定,产生的磁场稳定,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不变,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小磁针不会偏转,故C错误; 开关S接通达到稳定后,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不变,B线圈内没有感应电流,小磁针不偏转,与B的线圈的匝数无关。故D错误。]17.(1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2 V,内阻r=0.5 Ω,电动机的电阻R0=1.0 Ω,电阻R1=2.0 Ω。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的示数U1=4.0 V,求:(1)流过电动机的电流;(2)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3)电源的工作效率。[解析] (1)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总电流为I==2 A。(2)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U=E-Ir-U1=(12-2×0.5-4.0) V=7 V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P电=UI=7×2 W=14 W电动机的热功率为P热=I2R0=22×1 W=4 W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机=P电-P热=10 W。(3)电源释放的电功率为P释=EI=12×2 W=24 W有用功率P有=UI+I2R1=22 W。电源的工作效率η=×100%=91.7%[答案] (1)2 A (2)14 W (3)91.7%18.(12分)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8 V,三个定值电阻的阻值相同且R=7.5 Ω,电容器的电容C=2 pF,闭合电键,电路稳定后,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I=0.50 A。求:(1)电源的内阻;(2)电容器的带电量;(3)电源的输出功率及其效率。[解析] (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解得r=1 Ω。(2)根据U=IR,Q=CU解得Q=7.5×10-12 C。(3)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P总-P内P总=EIP内=I2r解得P出=3.75 W电源的效率η=×100%解得η=93.75%。[答案] (1)r=1 Ω (2)Q=7.5×10-12 C (3)3.75 W η=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