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信息类文本阅读第3讲信息筛选题__确定信息源排查失误点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信息类文本阅读第3讲信息筛选题__确定信息源排查失误点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20分钟 分值: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国家是民族的外在框架,是民族聚合的一种形式。从民族形成视角看,颛顼、尧、舜、禹时期的国家属于部族国家。部族国家的特点是国家的民众或主体民众属于某一部族,也就是文献中所说的姬姓、姜姓、子姓、祁姓、姚姓、嬴姓等姓族。华夏民族的形成,是与夏商周复合制国家结构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复合制结构使它容纳了许多不同的部族,因而华夏民族自诞生伊始就属于文化民族。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的发展经历了由夏商时期的“自在民族”发展为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自觉民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华夏”“诸夏”“夏”“诸华”“华”等民族称谓来特意强调华夏族与其他族的区别,就属于民族自觉意识的一种表现。华夏民族由其衣冠服饰、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等所表现出的共同心理和文化层面上的一致性和民族自觉意识,展现了华夏礼乐文化是其民族的血脉。
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来看,因秦汉以来的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此相对应的,存在两个层面上的民族:第一类是汉族以及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第二类是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其中,汉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主体民族,而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则是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与统一国家相匹配的全中国的“国族”。我们不能因为“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就认为中华民族是从近代才开始形成的。实际上,中国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正在形成中。到了近代,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外敌的入侵,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中华民族”一词就是这种强烈的自觉意识的表达。
中华民族这种“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最为深厚、最为核心、最为可靠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互鉴中,我们抓住了作为中华民族之根的黄河文化,也就抓住了中国历史的根本;黄河文化的演变轨迹展现了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运行逻辑。由黄河和长江两大母亲河所培育出来的中华民族恢宏的气度胸怀与精神品格,是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精气神。
把黄河文化提高到中华民族之根的高度来认识,重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而在新时代,对于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走学科化和学科建设的道路是条康庄大道。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十几年前提出了“黄河学”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是高明而有远见卓识的。
学科建设是与时俱进的话题,是不变与变的统一体。不变是指有些学科是超越时代的,它构成了人类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属于基础性的。变是指有些学科有其时代特殊性,就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问一样,时代不同,学科的特色不同,新生学科的诞生,每每都是新时代的产物。黄河学就是应时代的需求而提出的。黄河学不但包含了黄河文化及其相关的人文、经济、社会等学科,也包括生态、地理、水利等自然学科,是一门跨多领域的综合学科。从黄河文化到黄河学是质的提升,它凸显了黄河文化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一般而言,以往学者对黄河文化的科研,是散点式的,缺乏总体规划,很多成果无法得到系统性的总结,无法将不同成果、跨学科的不同领域内在地联系成一个整体。但是,走学科化的道路,让文化研究真正进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克服以往科研的这些弊端,使得学问与学科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也使得人文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个人的研究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呈现出广阔的英雄用武之地。
(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中华民族之根》)
材料二:
黄河文化在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化的文化发展中,其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黄河文化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一是其先进性,这是由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早熟性和发达性决定的。其二是其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地理单元,与外部世界处于一种相对隔离和半隔离的状态,而黄河流域恰恰位于这个地理单元的中间地带,介于草原和长江流域之间。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黄河文化特殊的历史作用:不断接受融合北方的游牧文化,并持续向南方输出自己的文明。其三是其特殊的政治背景。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政治大一统的传统。这种传统既是草原、黄河和长江三大文化不断一体化的产物,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三种文化的相互联系。由于黄河文化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必然使其高踞多元文化的领导地位。这种北受南进,一进一出,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其四是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本身就是由多种文化熔铸而成的黄河文化往往表现出一种宽容大度的气质,这是成为中华主体文化的基本素质之一。宽容大度的吸收,慷慨无私的输出,这是黄河文化的基本品格。
(摘编自安作璋、王克奇《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
1.(信息理解与分析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部族国家的主体民众只属于某一部族,不与其他部族交流,而复合制国家能够容纳不同的部族,更具有包容性。
B.作为中华民族唯一文化根基的黄河文化,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提供历史依据。
C.黄河文化的先进性、地理位置、政治背景等因素形成了它在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
D.黄河文化不断接受融合北方的游牧文化,并向南方输出自己的文明,这决定了黄河文化的气质是宽容大度的。
C [A项,无中生有,“不与其他部族交流”原文无依据;B项,说法绝对,由“由黄河和长江两大母亲河所培育出来的中华民族恢宏的气度胸怀与精神品格”可看出,“唯一”错误;D项,曲解文意,“不断接受融合北方的游牧文化,并持续向南方输出自己的文明”是黄河文化的历史作用,与“宽容大度的气质”没有“决定”关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青铜文化的代表,也是民族自觉意识在祭祀礼仪上的一个表现。
B.《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中华民族”一词就可视作民族自觉意识的表达。
C.将黄河文化学科化,推进学科建设,有利于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有利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互鉴。
D.中国古代多元文化一体化,既体现了尊重“多元”,坚持平等和谐,又凸显了高度认同“一体”,不断同心聚力。
A [根据原文,“自觉民族”阶段是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而夏商时期是“自在民族”阶段,所以,“商后母戊大方鼎……是民族自觉意识……”错误。]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黄河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甘肃黄河岩画研究
B.“河洛古国”考古研究
C.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分析
D.《黄河大合唱》打击乐旋律赏析
D [“《黄河大合唱》打击乐旋律赏析”是对音乐的鉴赏,不属于黄河学研究范畴。据“黄河学不但包含了黄河文化及其相关的人文、经济、社会等学科,也包括生态、地理、水利等自然学科”可知A、B、C项都是正确的,其中“河洛古国”中的“河”即是“黄河”。]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黄河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答案] 示例:黄河学是一门顺应新时代需求,以黄河文化为研究对象,科学、系统总结黄河文化本质的,跨多领域的综合学科。(4分,“顺应新时代需求”1分,“科学、系统”1分,“以黄河文化为研究对象”1分,“跨多领域的综合”1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案] ①首先写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②其次写黄河文化的重大意义,引出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发展需要走学科化的道路;③最后介绍黄河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意义。(6分,每点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复习任务群1 任务1 信息筛选题——确定信息源,排查失误点 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方式一,命题方式二,命题方式三,群文通练,栏目导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信息类文本阅读第1讲信息性阅读一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信息类文本阅读第7讲观点评价探究题__合理评价深入探究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