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含解析岳麓版(33份)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4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含解析岳麓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4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含解析岳麓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规范练14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洛阳5月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大梁(魏)、临淄(齐)、邯郸(赵)等城市兴起;北方良马、东方鱼盐、西方皮革等均出现在中原市场上;范蠡、吕不韦等“累资巨万”的大商人成为诸侯座上宾。这表明( )
A.重农抑商思想逐渐受到冲击
B.商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
C.社会大变革推动了商业发展
D.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2021·江苏徐州二模)唐武德四年,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如图)。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开元通宝”的出现( )
A.标志币制趋向成熟
B.实现书法功能转变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促进国家走向统一
3.(2021·湖北武汉5月模拟)明代,富商大贾经常通过牙行在产地收购棉布,“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京洛标客,往来不绝”。这些商人往往成为产、销中介。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南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小农经济的分散和脆弱
D.地区性的商业资本活跃
4.(2021·广西5月联考)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汉代的城市经济也获得发展。当时的长安,设“市长一人,秩四百石。丞一人,二百石”。这说明汉代( )
A.城市商品经济已高度发达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商业
C.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经济发展促进了政策调整
5.(2021·山西阳泉三模)有学者研究指出,唐朝城市中所制定的市场管理制度已较为完备,内容涵盖规范经营、整饬治安、征敛赋税,以及坊市分离、市场官立、交易监管等,这从侧面反映出唐朝城市( )
A.推动各阶层自由流动
B.商业服务的设施齐全
C.抑制私人的经商行为
D.兼具政治与经济职能
6.(2021·山西太原三模)明朝时,我国的生丝、丝绸、陶瓷等商品远销欧洲、美洲,特别是墨西哥的唐人街、拉丁美洲集市都有明朝商人的身影。同时,为了发展与明朝的贸易,许多国家不得不用大量的白银和银元与明朝交易。这反映了当时( )
A.新航路开辟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B.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C.明朝的消费水平呈增长的态势
D.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市场
7.(2021·山东日照四模)以下为汉武帝时期富国名臣桑弘羊的部分经济思想。
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 | 《盐铁论·力耕》 |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 《盐铁论·通有》 |
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 《盐铁论·本议》 |
百工居肆,以致其事。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 《盐铁论·通有》 |
据此可知,桑弘羊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为( )
A.重本抑末 B.本末并重
C.国家统治 D.工商皆本
8.(2021·四川成都一模)明清时期,无论是陆路贡使和商客的接待、陪护、贸易纠纷,还是海路贸易中遇难船只、人员、货物的抚恤与资助,中国政府都颁布了明确的措施和法令。这反映了当时( )
A.朝廷重视维护中外贸易秩序
B.“海禁”政策松弛
C.国人已萌发近代国际法观念
D.对外交通受阻
9.(2021·山西吕梁一模)《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一书中这样描述:他们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的利润用以加强宗法制,诸如购置族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A.新的生产方式为何在明清时期难以成长
B.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为何生活奢靡
C.封建伦理道德为何被诸多商帮加以强化
D.明清时期商人身份为何存在不确定性
10.(2021·西南四省名校三联)清朝康熙帝南巡,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南宋画作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材料反映出( )
A.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B.人民生活的富足状况
C.江南农业生产较先进 D.政府重农的政策倾向
11.(2021·山东德州期末)16世纪末,倭寇侵犯朝鲜,福建因而禁止通贩海上,但一些人借买谷捕鱼之引,远出海外贸易。中丞许孚远出示招谕:“凡留贩人船,不论从前有引无引、日远日近,俱许驾回,诣官输饷如故事,凡私通及压冬情罪一切宥免。”许孚远的做法( )
A.旨在扩大海外贸易 B.终止了“海禁”政策
C.具有一定的开明性 D.加剧了局势动荡
12.(2021·贵州毕节三模)清顺治年间,清廷为解决国内金属铜短缺问题,下令:“凡商贾有挟重资愿航海市铜者,官给符为信,听其出洋……舟回,司关者按时值收之,以供官用。”这说明( )
A.政府政策决定着对外贸易的兴衰
B.国家权力影响着民间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解决了政府面临的困境
D.民间贸易与官方贸易相互补充
二、非选择题
13.(2021·湖北黄冈三模)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关系变迁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14.(2021·湖北名校联盟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某些朝代人口与耕地统计表
朝代 | 年份 | 人口(万人) | 耕地面积 (百万亩) | 人均耕地面积 (亩/人) |
西汉 | 2 | 5802.083 | 557 | 9.6 |
东汉 | 105 | 5677.778 | 511 | 9 |
146 | 4759.785 | 442.66 | 9.3 | |
明朝 | 1393 | 6062.992 | 770 | 12.7 |
1578 | 6086.184 | 462.55 | 7.6 | |
清朝 | 1684 | 9986.667 | 608.92 | 6.1 |
1766 | 20606.06 | 680 | 3.3 | |
1812 | 31658.8 | 683.83 | 2.16 | |
1887 | 37891.78 | 829.83 | 2.19 |
——据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整理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拟定成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之有据,逻辑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期,此时出现了商品贸易的繁荣景象和家资巨万的大商人,说明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商业得到了发展,故选C项。
2.C 解析根据材料“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可得出币制改革适应了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
3.D 解析明代富商从产地收购棉布到各地销售,成为产、销中介,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与地区分工、交通发展和地区性商业资本活跃密切相关,故选D项;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不是导致棉布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分散和脆弱不是导致商业活动活跃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
4.D 解析材料指出,“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汉代的城市经济也获得发展”,为了稳定经济,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政府设立市长、丞加强官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故选D项;市长、丞的设立,是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的表现,而不是因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而设立,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汉代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汉代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
5.D 解析从材料中唐朝城市的市场管理制度的内容“规范经营”“征敛赋税”“交易监管”可知其具有经济职能,从“整饬治安”等可看出具有政治管理职能,故选D项;题干中未涉及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商业服务的设施,排除B项;唐朝允许在城市的“市”中进行私人商业买卖,排除C项。
6.B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的生丝、丝绸、陶瓷等商品远销欧洲、美洲,特别是墨西哥的唐人街、拉丁美洲集市都有明朝商人的身影”以及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对外贸易有所增长,同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故选B项;新航路开辟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排除A项;材料与消费水平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
7.B 解析从材料中的“富国何必用本农”“利在势居,不在力耕”等可以看出,桑弘羊没有把农业看做是唯一的本业;从材料中的“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可知桑弘羊认为农工商都非常重要,皆为本业,故选B项;桑弘羊主张农工商并重,不是重本抑末,排除A项;桑弘羊谈论的是对农工商的态度,不是国家统治,排除C项;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D项。
8.A 解析由材料“中国政府都颁布了明确的措施和法令”可知朝廷重视维护中外贸易秩序,故选A项;明清时期“海禁”政策并未松弛,排除B项;中国近代思想落后于世界,没有国际法的观念,排除C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无论是陆路贡使和商客的接待、陪护、贸易纠纷,还是海路贸易中遇难船只、人员、货物的抚恤与资助,中国政府都颁布了明确的措施和法令”可知中外交通海路、陆路都很通畅,排除D项。
9.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商人一方面努力向官僚队伍靠拢,另一方面将资金用于购买族田、建设祠堂,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严重阻碍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旨在说明商人热衷于买田置地,没有涉及生活的奢靡,排除B项;强化封建伦理道德是材料的一部分信息,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明清商人的投资价值选择,而非其身份的不确定性,排除D项。
10.D 解析从材料可知康熙帝重绘耕图、织图是为了表达对农夫、织女寒苦生活的感慨,体现了政府重农的政策倾向,故选D项;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生产方式,并非集体劳作,排除A项;“富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清朝江南农业相较其他地区来说要先进一些,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
11.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许孚远并未严格厉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开明性,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海禁”政策是最高统治者的行为,官员无权终止,排除B项。
12.B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海禁”背景下,为解决国内金属铜短缺困境,清朝政府鼓励商贾出洋进行铜贸易,并按时值收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清朝政府通过国家权力和政策调控,对民间海外贸易活动进行掌控,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参考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科举制度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
作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14.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清朝人口锐增,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阐释:表格反映了清代耕地面积增幅远低于人口增幅,致使人均耕地面积呈现迅速下降趋势。人口问题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清初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洲的高产作物大量流入中国,开发了贫瘠土地,耕地面积增加,但耕地面积的增加不能满足人口的增速,这说明人口锐增给近代化带来了压力。清初实行摊丁入亩,促使人口迅速增长,但由于小农经济仍占绝对支配地位,农业技术落后,农业发展无法缓解人口锐增的要求。这成为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据此可知,清朝人口压力大,农业面临新挑战,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阻力增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5新航路开辟与欧洲的殖民扩张掠夺含解析岳麓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0近代前期中国的西学东渐含解析岳麓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2新中国的外交含解析岳麓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