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优秀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二章 世界气候
2.3 气候与人类活动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但雪峰奇景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渐消亡,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1.D
【解析】1.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积雪,被称为“赤道雪山”,但是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山顶的积雪在不断融化,所以导致雪峰消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故D选项正确。故选D。
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随着气温的升高,两极地区,以及高山上的冰雪会大量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2.近年来许多欧美的游客热衷于“末日旅游”,把旅游目光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消失的景点。游客把乞力马扎罗山作为末日旅游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过度开垦,放牧,导致生态失衡
B.黑种人数量减少,民俗即将消失
C.该地区工业发达,酸雨危害严重
D.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雪峰”融化
【答案】2.D
【解析】2.游客之所以把乞力马扎罗山作为末日旅游地,主要是由于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峰”将会融化,将看不到山顶雪景,与其余三项无关,故选D。
3.由于新冠疫情蔓延,印度全国“封城”后,北部居民30年来首次看到了喜马拉雅山脉。为了能够经常目睹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当地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A.毁林开荒 B.节能减排 C.节约用水 D.保护水源
【答案】3.B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之前之所以不能看到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雾霾天气多,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因此要经常能够目睹喜马拉雅山脉就应该提高空气质量,进行节能减配,减少废气的排放,B项正确;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A项错误;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与空气质量相关性较小,C、D项错误。故选B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当时从温州乘帆船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5.“真腊”所在区域气候特征为(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降水分两季
C.全年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答案】4.A 5.B
【解析】4.由图可知,当时从温州帆船前往真腊是向西南方向,较佳的时间是要在我国冬季时,因为此季节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西北风,有利于帆船前行,春季与夏季则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不利于帆船前行,故选A。
5.由材料和图可以看出,“真腊”所在的地区是位于中国以南的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故选B。
《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将气候变化的威胁列为主要长期风险。气候变化的短期影响叠加最终将造成全球性重大紧急状况。完成下面6-8小题。
6.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是( )
A.九州岛遭数十年一遇的暴雨 B.印度尼西亚洪灾致8人死亡
C.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 D.欧洲暴风雪导致7人丧生
7.全球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近 B.局部战争不断
C.各地频繁发生火灾 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8.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 )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答案】6.C 7.D 8.B
【解析】6.气候影响人类活动,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以上四个现象中,九州岛遭数十年一遇的暴雨、印度尼西亚洪灾致8人死亡和欧洲暴风雪导致7人丧生都属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属于人为原因,故选C。
7.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加强,与其余三项叙述无关,故选D。
8.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其余三项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无关,故选B。
9.东南亚居民以单衣薄裙为主,济南却冬季穿棉夏季穿单。这种衣着习惯主要是受( )
A.经济条件的影响 B.物产差异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气候的影响
【答案】9.D
【解析】9.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影响当地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如东南亚地区属于终年炎热的热带气候,衣着单薄,济南冬季穿棉夏季穿单,济南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两地衣着的差异都是受气候的影响,故选D。
10.中东地区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少,色浅,这是( )
A.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B.防冬季的寒冷
C.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D.受宗教的影响
【答案】10.C
【解析】10.中东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所以房屋多采用墙壁厚,窗户少,这样便于防风沙,色浅有利于反射阳光,C正确、B错误。中东地区的房屋特点主要受气候影响,不是受传统文化和宗教影响,A、D错误。故选C。
11.格陵兰岛冰川的变化趋势,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 B. C. D.
【答案】11.A
【解析】1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水平面上升。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如图A所示,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A正确;图B反映的是水资源短缺,B错误;图C反映的是交通拥挤,以及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人们的阅读现状,C错误;图D反映的是酸雨,是人们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温差小
C.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D.地球纬度越低的地方,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
【答案】12.D
【解析】12.通常来说,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故A正确。山地的迎风坡暖湿气流易聚集并成云致雨,降水更多温差更小,故B正确。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故C正确。地球上纬度越低的地方,得到的太阳光热更多,气温会越高,相反,纬度越高的地方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气温则越低,故D错误。故选D。
13.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
A.地形条件 B.气温条件 C.肥力条件 D.抗病条件
【答案】13.B
【解析】13.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在寒冷季节往往这两方面相对不足;利用塑料大棚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温,也起到保湿作用,使蔬菜反季上市,B正确,故选B。
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图1为典型的北欧圣诞贺卡图片,图2为南半球澳大利亚悉尼海滩上的圣诞狂欢照片。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两张圣诞图片中( )
A.北欧的圣诞老人穿着更单薄些 B.两地圣诞节都可以玩堆雪人游戏
C.北欧人的平安夜比悉尼更长 D.两地圣诞节都可晒日光浴
15.产生两地圣诞节日习俗不同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两地( )
A.地势高低不同 B.气温高低不同 C.宗教信仰不同 D.人口多少不同
【答案】14.C 15.B
【解析】14.由图可知,北欧的圣诞老人穿的较厚,悉尼的圣诞老人穿的较薄,A错误。悉尼的圣诞老人穿的薄说明当地气温较高,不能玩堆雪人游戏,B错误。由题干,12月25日为圣诞节,此时接近北半球的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北欧人的平安夜比悉尼更长,C正确。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欧太阳高度小,不适合晒日光浴,D错误。故选C。
15.由题干,北欧位于北半球,悉尼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圣诞节时,北欧为冬季,悉尼为夏季,两地气温差异大,习俗不同,故选B。
二、解答题
1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地球出汗了!”
材料二 人们常说,气候好像越来越暖了,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冷。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变暖的趋势,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气候为什么会变暖?科学家认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了。
(1)这幅漫画的题目是“地球出汗了!”请你解释地球为什么“出汗”: 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一方面是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
(3)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荒漠地区降水增多,沙漠将消失
③沿海地势低洼处将被海水淹没
④沿海地区遭受海啸、飓风的次数增多,强度增大
⑤板块运动加速,火山、地震频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4)人类应该怎么做才能控制全球气候的变暖?(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
【答案】16.(1)全球变暖
(2)燃烧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3)B
(4)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解析】16.(1)由题目可知,地球“出汗”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2)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一是由于人们过度燃料矿物燃料导致,二是由于森林的砍伐严重。
(3)关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后果,会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势低洼处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地区遭受海啸、飓风的次数增多,强度增大,故选B。
(4)人类应该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二要大力植树造林。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3月31日20点30分至21点30分,我国多座城市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在这一小时里,熄灭电灯,关闭电源,倡导通过节约能源,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开展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敦促人们(____)
A.杜绝使用电能 B.防止臭氧层进一步的破坏
C.减少城市的光污染 D.倡导低碳生活
材料二:《中国环境报》报道,吃烧烤等于“吞森林”,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名中学生对准大街小巷遍布烧烤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账,于是向社会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木。
(2)炭火烧烤破坏的主要资源是___________。
(3)为了满足人们烤肉的需求,羊、牛的饲养数量大幅增加。如上图漫画所示,放牧的羊越来越多,_____________严重。
(4)有的人在吃烧烤的时候喜欢喝啤酒。啤酒是一种由小麦麦芽酿造的饮品。小麦生长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这种类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
(5)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为了缓解当地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_____________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把____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_______地区。
【答案】17.(1)D
(2)森林(森林资源)
(3)草场退化
(4)旱地 北方
(5)南水北调 长江 西北
【解析】17.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1)依据材料一可知,开展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敦促人们倡导低碳生活。
(2)依据材料二可知,炭火烧烤破坏的主要资源是森林资源。
(3)为了满足人们烤肉的需求,羊、牛的饲养数量大幅增加。上图漫画所示,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严重。
(4)吃烧烤的时候喜欢喝啤酒。啤酒是一种由小麦麦芽酿造的饮品。小麦生长区的耕地类型是旱地;这种类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
(5)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为了缓解当地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世界气候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世界气候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课时练习,文件包含31人种和人口精选练习原卷版doc、31人种和人口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