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电和磁教案设计
展开《电和磁》是《能量》单元第三课,自此课起我们进入电和磁两种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本课以电磁学开创性事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引入,让学生参与“重演”发现电生磁现象的过程。
本课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讲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科学史重要事件;第二部分“探索”主要有两个活动,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演”奥斯特的实验,经历发现新现象、分析、解释的过程。二是制作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将通电直导线替代为通电线圈开展电生磁实验,为后续的电磁铁学习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研讨”,在“探索”部分实验开展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从多个角度分析、思考指南针指针出现偏转的原因。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身边常见的一些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其中电能和磁能与生活密切相关,电和磁两者建立的联系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开本单元学习前,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磁铁》,在四年级学习了《电》,对二者有了知识的积累,但是时间已经久远,教师需要花一些时间调动学生的记忆,对磁铁、电路连接等作必要的复习回顾,在实验开展中指导电路连接等操作,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在实验操作之外,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分析、推理,要依据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形成“电生磁”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电可以转换成磁。
科学探究目标
1.模仿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2.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检测废电池是否带电。
科学态度目标
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
2.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亲历奥斯特“电生磁”实验,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难点:通过分析、推理,就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为学生小组准备:5号电池及电池盒、鳄鱼夹导线4根、直导线1根(长10cm左右,剥去两端绝缘层用于夹线,使用硬质电缆线制作“2*2.5平方”,还可用于制作电动机模型支架)、简易线圈1个(教师提前制作)、小灯座及小灯泡、闸刀开关、指南针、记录单。
教师准备:废旧电池、指南针、磁铁、1号电池、磁吸式电池盒、磁吸式灯座及灯泡、磁吸式闸刀开关、鳄鱼夹导线。
以上磁吸式电学教具采购自“jenyaush旗舰店”。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1)引入
教师活动:出示指南针,回顾指南针的作用和磁铁的特性。
学生活动:回忆指南针的作用和磁铁的磁极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特性。
教师提问:如果将一块磁铁或铁片靠近指南针,会发生什么现象?(指针偏转)除了磁铁和铁片,导线能让指南针发生偏转吗?
(2)讲述科学史
教师活动: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用视频资料呈现,视频资源截屏自:【【纪录片】电的故事(全3集/中字/1080P)-哔哩哔哩】httpsb23.tv/xdUPpy)。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你们想不想也来经历一次奥斯特的发现之旅?看看你们能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到这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磁铁游戏,使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磁的知识,为后面解释奥斯特实验做好铺垫。以科学史引入新课,可以引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更是为了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
2.探索
(1)把通电的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把通电的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的操作,提示重复通电、断电观察现象(微课指导操作)。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指针的变化。
(2)让磁针偏转角度更大(实验效果更明显)
教师提问:有什么方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学生活动:从已有经验值中寻找方法,思考让磁针偏转更明显的方法。(教师引导:让电流变强会更明显吗?)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形成实验思路,通过短路让电流增大,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实验指导:①拆除电路中灯泡及灯座,形成短路电路,重复实验操作;
②制作导线线圈,替代直导线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尝试线圈不同的放法,观察哪一种偏转得最明显。(微课视频指导操作)
学生活动:根据指导开展实验操作,及时做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生经历奥斯特的实验,发现电流与磁有一定联系。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使得实验现象更明显,形成有层次的活动,带领学生逐步认识到增大电流、增加通电导线数量可以增大磁力,为后续电磁学的学习做铺垫。
3.研讨
师生交流研讨:(1)分析实验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2)电和磁之间能否相互转换?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尝试解释现象(教师从两方面引导:一,排除导线材料的影响;二,排除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形成概念“电流产生磁性”,并板书。讲述:奥斯特在发现这个现象之后,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的实验,终于发现电和磁是有一定联系的。
设计思路:在学生完成全部实验后再开展研讨,可以避免活动碎片化,让学生既经历长时间探究,又能摆脱器材后专注于研讨。教师不能简单给出“电生磁”的概念,要经历严谨的推理过程,一一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
4.拓展
教师提问:取出一节(电量耗尽)电池,这节电池是否还有电?你有什么方法检测?
学生活动:思考验证方法,表达和尝试操作。
教师活动:辅助学生演示检验电池是否有电,提示电量剩余较少的电池还可以用作遥控器中,减少浪费。
设计思路:通电线圈可以让产生的磁性变大,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检测废电池剩余的电量。这一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对前面探究结论的应用,同时也能渗透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注:板书中电路元器件可以用图片打印制作黑板贴替代。【学生记录单】
实验方式
实验现象
(用自己的方式画出)
我们的发现
短路电路
(拆除灯泡)
重复刚才的实验,磁针偏转角度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通电线圈
(直导线更换为线圈)
把指南针放到线圈中间,与磁针所指的方向一致,磁针偏转角度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试一试通电线圈其他的摆放方法,那一种摆法磁针偏转角度最大?(□勾选)
□图1 □图2
□图3 □图4
“电和磁”实验记录单
班级: 姓名: 小组:
实验方式
实验现象
(用自己的方式画出)
简单电路
直导线靠近指南针的上方,
与磁针所指的方向一致。
我们的发现
接通电流时,磁针 ;
断开电流后,磁针 。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电和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8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电和磁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下册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下册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精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