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天气》 第3课
《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课题 | 测量气温 | 课型 | 新授 | 授课对象 | 三年级 | 单元 | 3 | |
教学 目标 | 科学概念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2.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测量气温的准确性。 |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 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按计划选定五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 |||||||
教学 准备 | 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一支气温计、气温记录表、柱状统计图。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聚焦 | 问题引入 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的重要记录数据。出示天气预报的图片,激发疑问: (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2)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3)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 |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 |
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 问题 | |||||
探索 | 探索一: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气温,要用到什么测量工具呢? 出示图片 : 气温计 1.测量哪里的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出示三个不同地点测量的气温:室内25℃,室外阳光下:29℃,室外阴凉、通风处:27℃ 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测得的空气温度。 由于室内空气密闭不流通,有空调风扇等因素的影响,室外阳光下,有阳光直射因素的影响,所以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2.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方法: 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悬挂在空气中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如何正确的读数呢? 教师播放视频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示数稳定后,怎样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然后请学生组内每人示范一次,相互检查纠错。 1.分组测量教室外当时的气温。教师事先勘察好各组测量地点,做好分组工作。 实验目的: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室外一天的气温 实验材料:气温计、记录表、铅笔、橡皮、直尺、彩笔 实验步骤: (1)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 (2)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 2.温馨提示:去室外测量气温需要注意什么呢? (1)在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 (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走 (3)四人小组,合理分工,每人要参与测量、读数 (4)规范测量,及时记录 3.播放教师示范的视频,室外测量气温的方法。 4.填写气温记录表,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 口诀:找一找,点一点,划一划,涂一涂 探索三、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
|
学生认真听,进行思考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阅读气温计使 用方法
学生组内交流,相互 检查纠错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操作的视频
阅读注意事项
进行实验记录,并绘制柱状图
| 调动学生思维,回忆前面讲过的温 度计
知道室外、阴凉通风处更能反映当 地的气温
学习气温计 的使用方法,为去室外测量做准备
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正确的读数方法
掌握气温计室外测量的 正确方法, 知道室外测量的注意事 项和要求
会按要求记录数据,会绘制柱状图
| |||||
研讨 | 1.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可以科学地测出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有效。 2.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有什么规律? 我们发现: 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气温是有差异的。 从早晨8点到下午2点温度呈上升趋势,下午2点以后呈下降趋势。 早晨(8点)气温最低,下午(14点)气温最高。 3.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天气变化的规律
|
学生小组讨论问题
分析观察柱状图 |
学生会观察柱状图,分析数据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 |||||
拓展
|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明天的气温测量,并认真记录,看看你们发现的规律是否和今天的相同。 2.查阅资料或去气象站参观,了解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
学生完成拓展内容 | 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会查阅资料或去气象站参观,了解气象工作者测量气温的方 法 | |||||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