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5课。通过前面2-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力量对地球表面形态会产生影响,其中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响非常迅速。从本节课开始,研究的对象开始转向外力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的阅读分析,了解风蚀作用、风的搬运及堆积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相关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聚焦部分,教材首先对风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风也是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呈现风蚀拱门的照片,引出本课主要研究问题:“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
探索部分包括四个环节:一是针对聚焦问题进行有依据的猜测并讨论,形成关于“风的作用”的初步认知;二是通过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初步探究风的侵蚀作用,经历一个预测—观察结果—给予证据建构解释的探究过程;三是通过提供沙漠、戈壁、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四是总结梳理对“风的作用”的认知,明确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研讨部分主要从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研究过程、提炼学习成果、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第一个问题是对本课知识的回顾,明确是风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加深对风的作用的理解;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将风的作用与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风的作用是缓慢进行的,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由“风的作用”形成的地貌并不陌生,他们会从电视、网络中获得相关信息,也可能在旅行途中见过相关地貌。但是,他们对于这种地貌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及过程并不清楚,也较难对其进行明确的描述。故本课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文字等资料进一步了解风蚀作用、风的搬运及堆积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了解相关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风对地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根据,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2.学会做“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通过对探究成果的分析,意识到探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及图片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对“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进行探究。
难点:运用探究结果对“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进行推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风蚀地貌(戈壁、沙漠)照片、雅丹地貌的资料。
小组:岩石(砂岩)、砂纸、放大镜、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聚焦(预设3分钟)
1.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样子。除了地震和火山喷发,还有什么因素能改变地球表面的样子呢?请看这张照片。
2.出示风蚀拱门图片,提问:这是风蚀拱门,你觉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引出风的作用。)
3.板书课题:风的作用。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
(一)观点碰撞,研讨整合
1.提问:风对地球表面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
(预设:风能吹跑土壤;风能吹起沙子;风可以把土地吹干形成裂缝;风可以吹倒大树。)
2.小组讨论:结合“风蚀拱门”的图片,讨论分析出合理的信息。
3.小组交流汇报从图片中所获取的信息,教师将信息记录在黑板上汇总。
(预设:风蚀拱门所处的环境比较干旱,周围环境有很多的沙子,风可以吹起沙子;岩石表面有水平方向的纹理,可能是沙子不断磨蚀岩石时留下的痕迹。)
4.总结观点:通过对风蚀拱门周围环境及其本身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风蚀拱门可能是由于风卷起沙子后不断吹在岩石上进行打磨(磨蚀)所形成的。
(二)模拟实验,初步探究
[模拟实验的材料准备:砂岩、砂纸、放大镜等]
1.提问:我们能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说明:如果有学生回答,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出示实验材料进行引导。)
2.分组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的侵蚀作用。
(1)提问:选用砂岩代表自然界中的岩石,砂纸模拟什么呢?
(预设:砂纸——模拟被风吹起的沙子)
提问:怎么模拟被风吹起的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呢?
(预设:将砂纸放在砂岩上进行摩擦)
提问:随意摩擦吗?
(说明:如果有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则跳过讲述;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则进行讲述引导)
(2)讲述:由于风是近水平运动的,所以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的。 风的侵蚀作用真的可以改变地球表面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3)播放微视频《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明确实验操作方法。
提醒:务必先观察砂岩的特征并记录再进行实验,以便与实验后进行对比。
(4)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
3.交流:
(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预设:打磨前岩石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打磨后岩石表面较光滑,且出现了水平纹理。砂纸上、桌面上还有脱落的岩石小颗粒。)
(2)这个现象与自然界中的风蚀拱门相比明显吗?说明了什么?
(预设:模拟实验中岩石的变化比较轻微,说明了风力作用比较缓慢。)
(3)结合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说我们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风蚀拱门是怎么形成的?
(预设:干旱地区,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沙子会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导致岩石表面被磨蚀碎屑物脱落形成凹坑,经过长时间的风力侵蚀就形成了风蚀拱门)
(三)补充资料,加深了解
1.出示雅丹地貌的图片,提问:这是雅丹地貌,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你能来分析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直至进行完整的表述)
2.讲述:在风的作用下所改变的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我们称之为风成地貌,除了风蚀拱门和雅丹地貌,世界上还有许多叹为观止的风成地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播放风成地貌图片(或视频)
4.资料阅读: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1)提问:看了戈壁和沙漠的图片,能试着分析风力作用是怎么改变它们的呢?
(说明:如果有学生回答,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则出示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学习。)
(2)教师出示戈壁、沙漠的图片及形成过程资料。
[戈壁:是典型的风蚀型地貌之一,由于风的长期侵蚀作用,细小的碎屑物被风搬运到其他地方,原地只留下砾石和一些粗碎屑,这些留下来的物质就构成了戈壁滩。
沙漠:堆积型地貌,形成的原因是风的搬运作用把沙尘从地面扬起,当风力减弱时沙尘便落下,风的长期作用使某一区域的沙尘越堆越多。]
5.讲述:风成地貌可以分为两大类:风蚀型地貌和堆积型地貌。戈壁、风蚀蘑菇及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型地貌,而沙漠则属于堆积型地貌。
(四)回顾梳理,总结知识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的变化除了地震、火山喷发的影响,还会受到风的作用。和地震、火山喷发相比,风的作用引发的变化,在变化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风力作用引起地球表面发生变化比较缓慢。)
2.提问:谁能梳理一下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预设:①风对岩石具有磨蚀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
②风可以搬运细小的碎屑物,从而形成戈壁滩。
③风力减弱时,风搬运的沙尘会堆积形成沙漠。)
三、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外在力量的表现,是地球表面地形变化的很大原因,但还有来自于地球外部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自然力量,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今天我们学习了风的作用,那么水又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四、完成作业及点评(5分钟)
【板书设计】
风的作用
磨蚀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
模拟实验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
搬运碎屑物,形成戈壁滩
资料补充
风力减弱,沙尘堆积形成沙漠
【作业设计】
我国有很多千奇百态的岩石,右图所示是敦煌雅丹的一处地质奇观“金狮迎宾”,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下列( )地貌主要是由于风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A. 雅丹地貌 B. 沙漠
C. 风蚀蘑菇 D. 戈壁
3.小明在新疆旅游时看到一处如右图所示的景点“风蚀蘑菇”。经导游介绍,“风蚀蘑菇”很久之前还是一块柱状的岩石,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岩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蚀作用,请问风力作用最强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
1、A。戈壁、风蚀蘑菇及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型地貌。
2、B。沙漠属于堆积型地貌。
3、A。风力越大,磨蚀作用越强。
小学教科版 (2017)5.风的作用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5.风的作用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风的侵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案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