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4洋流
展开课时质量评价(十四)
一、选择题
(2021·南京模拟)自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来,搁置在核污染隔离区的核废水已经超过124万吨。2020年10月,日本政府宣布将“经过净化”的核废水分批次排入太平洋。此前日本政府曾讨论过另外四个处理方案:①在锅炉中将核废水烧沸,分离水和放射性残渣;②将核污水通过管道排入地下2 500米深处;③对含有大量海水的核废水电解,剩下的放射性残渣封存填埋;④在核废水中混入水泥,一并封存在地下。结合福岛位置图,完成1~2题。
1.与简单粗暴的排入太平洋方案相比,另外四个方案( )
A.方案①优于排入太平洋方案,对环境影响范围小
B.方案②面临选址困难,且成本较高
C.方案③对电力消耗较大,对大气环境没有影响
D.方案④对水环境更加不负责任
2.对于福岛附近的海水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受洋流影响,福岛附近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B.附近洋流主要由盛行西风驱动
C.该海域的海水参与了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D.附近洋流主要由离岸风造成
1.B 2.C 解析:第1题,方案①会让放射性物质蒸发到大气层中,通过大气环流,影响范围很大;而且剩余的残渣处理起来仍然会有不利的影响,A不合理;方案②需要开凿深达2 500米的深井,而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建设成本比较高,再考虑到对人们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选址显然有较大难度,B正确;方案③涉及电解过程,电解的含有海水的核废水,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氯气释放,对大气环境显然有影响,C错误;与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方案相比,方案④对水环境的影响尺度较小,是相对负责任的方案,D错误。第2题,福岛附近的洋流是日本暖流,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一致,A错误。日本暖流的形成主要是补偿作用,与离岸风关系不大,B和D错误。日本暖流参与北半球顺时针大洋环流,C正确。
下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甲图)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乙图)。据此完成3~5题。
3.6月,琼东沿海的盛行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根据乙图推断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
A.浮游生物
B.降水总量
C.光照资源
D.风能资源
5.与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最相似的海区是( )
A.澳大利亚西部沿海
B.秘鲁西部沿海
C.索马里东部沿海
D.美国东部沿海
3.C 4.A 5.C 解析:第3题,乙图显示,琼东沿海水温低于海洋中部,而夏季应该是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沿海水温应高于海洋中部。出现沿海水温低的原因可能是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同时乙图显示东部海域水温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据此可推断出琼东沿海6月盛行风为西南风。第4题,从该地理事物分布来看,越靠近海岸越多。由于该季节盛行西南风,琼东沿海地区为上升补偿流,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A正确;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B错误;光照资源大体与纬线平行,而图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C错误;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风力小,D错误。第5题,甲图所示地理事物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与索马里东部沿海空间位置相似,并且索马里沿海与海南岛东部沿海均为夏季时西南季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二者最为相似。
(2022·绍兴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部分洋流及盛行风向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支洋流,性质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盛行风,其形成与气压带移动直接相关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B 7.D 解析:第6题,印度洋北部的洋流随印度洋季风的更替而有季节性的流向转变。甲处洋流的流向虽然随季节发生改变,但都是暖流,性质不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排除A;乙处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由于纬度低,海水水温高,洋流属于暖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属于离岸风,岸边低温的底层海水上泛,洋流属于寒流,因此乙处洋流性质存在明显季节变化,B符合题意;读图可知,丙洋流和丁洋流位于南印度洋,洋流流向没有明显变化,洋流性质也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C、D。故选B。第7题,根据图中风向和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盛行风分别表示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信风、西北季风。东南季风(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①不符合题意;西南季风(②)主要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②符合题意;东南信风(③)主要是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与气压带移动无关,③不符合题意;西北季风(④)主要是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季风(或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④符合题意。故选D。
(2021·泰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图中所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②地沿海降水的冬雨率高
C.③地山顶终年积雪覆盖
D.④地的夏季气候温和湿润
9.若一艘油轮在图中甲处发生石油泄漏事故,泄漏的石油随洋流扩散的方向为( )
A.向南、北扩散
B.向西、南扩散
C.向西、北扩散
D.向东、南扩散
8.B 9.D 解析:第8题,结合所给区域图中的经纬网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附近,0米等高线即为海岸线。根据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分布可大概得知海陆的分布,①地属于地中海地区,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②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降水的冬雨率高,B正确;③地位于热带,海拔不超过2 000米,不具备终年积雪的条件,C错误;④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稀少,多为沙漠,D错误。故选B。第9题,据图可知,甲处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大西洋一侧, 根据直布罗陀海峡两侧密度流的流向,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泄漏的石油随洋流向东扩散,再结合非洲西北部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所以泄漏的石油还有可能向南扩散。故选D。
下图为南太平洋部分海域1月、7月平均浪高(单位:米)分布图,浪高≥2.5米为大浪。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海域浪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纬度呈负相关
B.冬季浪高大于夏季
C.西部高于东部
D.低纬度地区大浪频率高
11.全年浪高较大的海域洋流( )
A.流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B.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
C.形成动力为盛行西风
D.带来饵料形成大渔场
10.B 11.C 解析:第10题,浪高与风带相关而非纬度,A错误;南太平洋7月为冬季,由图可知,冬季浪高大于夏季,B正确; 西部与东部差异不大,C错误;由图可知,纬度0°~30°浪高普遍小于纬度30°~60°,可知低纬度地区大浪频率低,D错误。第11题,南太平洋浪高较大区域为盛行西风带,洋流为西风漂流,流动方向为自西向东,A错误;西风漂流按性质分类属于寒流,B错误;西风漂流形成动力为盛行西风,C正确;西风漂流无饵料来源,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甲为世界著名渔场。
(1)列举乙半岛两种主要外力形成的地貌,并说明判断理由。
(2)据图归纳乙半岛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3)与秘鲁渔场相比,甲渔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分析甲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通过图文材料可以看出此地有众多河流分布,因此有河流地貌分布;该地区纬度位置较高,中部为山脉,且多湖泊,东北部有峡湾分布,因此有冰川地貌;图中海岸线曲折而漫长,因此有海岸地貌。第(2)题,乙半岛聚落的分布主要看所处的位置、密度。据图可知,乙半岛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东部及东南部分布较多;西部及西北部分布较少。第(3)题,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应为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第(4)题,分析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应主要分析自然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冬季气温较低,海水寒冷,港口容易封冻,渔船难以出海;北部为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出海安全系数低;地处西风带控制区,风浪大,威胁渔船安全;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出现海雾,渔船出海不便。
答案:(1)河流地貌发育。判断理由:河流众多。海岸地貌。判断理由:海岸线长且曲折。冰川地貌。判断理由:东北部有峡湾分布。
(2)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沿海多,内陆少);东南、东部沿海密(多),西部、北部沿海疏(少)。
(3)寒暖流交汇。
(4)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水温低,港口易封冻;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寒暖流交汇,多海雾。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4洋流: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4洋流,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9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9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3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3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