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8构造地貌的形成 试卷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8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8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8构造地貌的形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8构造地貌的形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8构造地貌的形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南京模拟)沧海桑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古地层及其与地质构造关系,重塑地貌形成过程,对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海平面基准线是海拔0 米的起算线。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海平面基准线以下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 )
    A.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断裂升降
    B.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
    C.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
    2.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地受风力侵蚀,地势低平
    B.乙地因断裂下陷,蓄水成湖
    C.丙地因岩浆活动,奇峰林立
    D.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
    1.A 2.D 解析:第1题,该地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先是地壳下沉沉积形成沉积岩1~7;然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在7岩层表层形成侵蚀面;然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层8;最后岩层断裂,甲、丙断层下陷,乙、丁断层上升。第2题,对该区域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D正确。甲地位于东南沿海,降水多,主要受流水侵蚀,A错误。乙地断层上升,不会形成湖泊,B错误。丙地因外力作用,形成奇峰林立,C错误。
    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 )
    A.甲为背斜山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
    C.丙为火山岛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
    4.图中①岩石( )
    A.经冷却凝固形成B.为沉积岩
    C.由变质作用形成D.有气孔
    3.D 4.A 解析:第3题,甲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弯曲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说明乙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错误;丙处和陆地连为一体,是大陆岛,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再加上海峡处断裂下陷形成的岛屿,C错误;丁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沟状地貌,即海沟,D正确。第4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是液态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由于地下压力巨大,该类岩石致密坚硬,花岗岩是该类岩石典型代表,A正确,B、C错误;有气孔的是喷出型岩浆岩,D错误。
    九嶷山地区位于湘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区之一。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不同走向断裂不仅反映了断裂构造的时空演化关系,而且还体现了断裂构造的成矿作用。出露地层依次为海相沉积的Z地层和E地层及浅海台地相沉积的D地层,后期在一些断陷盆地中发育陆相沉积的K地层。区内花岗质岩体出露广泛,自西向东由金鸡岭、砂子岭、西山等岩体组成。下图示意九嶷山地区断裂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锡矿带易出露的区域是( )
    A.①B.②
    C.③D.④
    6.a、b、c、d四处断裂构造,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aB.b
    C.cD.d
    5.A 6.C 解析:第5题,岩层断裂处矿产易出露,①②③④四地中只有①③靠近断裂处,B、D错误;由材料可推测,锡矿的成矿条件与内力作用有关,而③位于的E地层为海相沉积的沉积岩层,因外力作用而形成,C错误;①位于花岗岩体断裂附近,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易形成锡矿且锡矿易出露,A正确。第6题,由材料可知,图中Z、E、D、K地层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而a、b断裂穿过E地层,则a、b断裂形成晚于E地层,d断裂穿过K地层,则d断裂形成晚于K地层,而c断裂穿过b、d断裂,可知c断裂形成晚于b、d断裂,所以形成最晚的应该是c断裂。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
    A.古生代后期至中生代早期
    B.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早期
    C.古生代早期至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后期
    8.推测恐龙化石地层形成后,最可能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
    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岩层断裂
    C.岩层断裂—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地壳抬升—外力沉积—地壳下沉—外力侵蚀—岩层断裂
    7.B 8.A 解析:第7题,依据图文信息可知,“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图中含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未发生断裂,说明断裂带的形成早于新生代,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已经发生错位断裂,说明断裂带的形成晚于中生代,因此最可能发生在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早期。故选B。第8题,由图可知,恐龙化石地层形成后,首先岩层发生错位断裂。含恐龙化石的中生代地层与新生代地层接触面比较平坦,说明该地又经历过地壳上升,外力侵蚀的过程。最后出现的含有大型哺乳动物的新生代地层,说明该地之后又发生了地壳下沉,地势变低,才接受了大量沉积物,形成新生代岩层,A正确;根据内外力作用关系“地壳上升,则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则外力沉积”可知,D错误;新生代岩层未断裂,应形成于断裂带之后,B错误;恐龙化石地层形成后,最后的地质作用应是沉积作用(形成新生代岩层),C错误。
    (2021·安庆模拟)下图是昆明市宜良县城通往靖安哨村的盘山公路。该公路路基宽5米,因考虑到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只好顺山梁而修,蜿蜒曲折,短短6.8千米共有68道拐,无意中创造了这惊艳世界的公路奇观。后来,这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一些顶级车赛在此举行。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当时该公路选建在山脊上是考虑( )
    A.山谷施工难度较大
    B.少占耕地和降低坡度
    C.山谷地质灾害频发
    D.沿途居民点分布密集
    10.该公路能吸引赛车手的主要原因是( )
    A.平直开阔,能见度较好
    B.坡陡险峻,风景较壮观
    C.地质坚硬,不容易塌陷
    D.弯多密集,极具挑战性
    11.该公路的修建,最初是为了( )
    A.给村民出行提供方便
    B.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快脱贫
    C.吸引高新技术产业
    D.增加矿产资源外运
    9.B 10.D 11.A 解析:第9题,与山脊部位相比,山谷地带更平坦,有利于公路修建,故A项错误;公路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若沿山谷修建会占用邻村耕地,“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坡度,故B项正确;山谷有地质灾害风险,但其不是将公路选建在山脊的原因,故C项错误;图中显示山脊上居民点极少,故D项错误。第10题,根据“蜿蜒曲折,短短6.8千米共有68道拐”可知,该公路顺山脊修建,弯多密集,迎合了赛车手追求挑战的心理需求。第11题,过去靖安哨村到宜良县城需要绕道而行,路程长达数十千米,交通十分不便。该公路的修建,最初是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增加矿产资源的外运和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公路等级低。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形效应是指某一岩层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地质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露头形态。我国热带(一般指约24°N以南的地域,包括台湾岛和南海)区域板块构造的地貌效应比我国北方地区明显。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台湾岛存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下图为台湾岛及其周边区域的板块构造(图1)及构造地貌带(图2)示意图。
    图1
    图2
    (1)指出东部“锋线”东西两侧的板块名称。
    (2)说明我国热带区域地貌效应比我国北方明显的主要原因。
    (3)判断台湾岛东翼褶皱山地的运动趋势并说明理由。
    (4)推测台湾岛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的相关知识可知,东部“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东侧为太平洋板块,其西侧为亚欧板块。第(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我国热带区域距离东侧的太平洋板块与西侧的印度洋板块较近,处于两板块的汇聚地带,地质活动频繁,所以岩层在地质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露头形态更为明显,地貌效应比我国北方明显。第(3)题,读图可知,中央山地东翼褶皱山地是序号3,其西侧为序号4(中央山脉褶皱山地)和序号5(中央山脉西翼冲断丘陵),西侧为山地和丘陵,且台湾岛东翼褶皱山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边界附近,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其运动趋势将不断抬升。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台湾岛受板块挤压,山地强烈抬升,在末次冰期时期,气温显著下降,雪线下降,冰川范围扩大,形成冰川遗迹并得以保留。
    答案:(1)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2)我国热带区域距西(印度洋板块)、东(太平洋板块)两条板块汇聚边界最近;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
    (3)运动趋势:处于抬升过程中。理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正处于碰撞、挤压的相对消亡运动中;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是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左侧为山地、丘陵,说明其处于抬升过程中。
    (4)台湾岛强烈隆起;末次冰期时气温下降,雪线下降,台湾岛得以留下末次冰川遗0迹。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构造地貌的形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构造地貌的形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9河流地貌的发育: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9河流地貌的发育,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