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七十“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七十)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
一、选择题
(2022·武汉模拟)2020年11月15日,东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下图反映了2019年我国与其他RCEP成员贸易往来情况(注: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正值代表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负值代表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读图完成1~3题。
1.结合上图,推测2019年我国( )
A.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矿产品
B.从新西兰进口大量光学医疗器械
C.对东盟各国存在明显的贸易顺差
D.与文莱之间几乎无贸易往来
2.自贸区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
B.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C.优化各国进口结构,增加消费成本
D.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
3.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中,中国能够( )
A.减少环境污染 B.获得充足资金
C.引进先进技术 D.扩大消费市场
解析:1.A 2.D 3.D 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推测,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的矿产品;我国从印尼进口大量光学医疗器械,不是从新西兰;由图可知,负值一侧明显,我国对东盟各国应为存在明显的贸易逆差;由图可知,我国与文莱既无贸易顺差也无贸易逆差,说明我国与文莱之间进出口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第2题,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协调分配,轻工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向缺乏的国家出口、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向缺乏的国家出口等,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第3题,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中,中国比东盟国家发展快,资金和技术实力也比东盟各国雄厚,因此不可能从东盟各国获得充足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促进彼此经贸发展,促进生产,因此不一定能减少环境污染;由图可知我国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纺织制品、塑料制品等都呈正值,说明这些产品大量出口,因此扩大了消费市场。
(2022·兰州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1年12月11日上午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等。据此回答4~6题。
4.《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臭氧层破坏问题
C.核扩散问题 D.气候变化问题
5.下列哪个国家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早日执行( )
A.俄罗斯 B.马尔代夫
C.中国 D.美国
6.发达国家必须率先承担“减排”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不用承担“减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解析:4.D 5.B 6.D 第4题,《京都议定书》是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所以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气候变化问题。第5题,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国家安全影响很大。第6题,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但不能说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但也应积极承担“减排”的义务。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需要本着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2022·大连模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环境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据此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一般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需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8.下列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土壤盐碱化
9.下列国际合作协议中,主要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维也纳公约》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哥德堡协定书》
D.《巴黎协定》
解析:7.D 8.D 9.C 第7题,不同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不同,对环境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责任有别,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差异巨大,因此全球所有国家不应该承担相同的责任。第8题,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淡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弃物跨国转移等。土壤盐碱化是小范围的环境问题,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第9题,《维也纳公约》主要是解决平流层臭氧空洞问题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主要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哥德堡协定书》主要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和改善空气质量的。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11.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氯氟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解析:10.B 11.C 第10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地是南美洲的南部。南纬56°为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邻近,故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南极上空。第11题,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氯氟烃化合物的排放,导致臭氧被分解。
二、非选择题
12.(2022·德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热穹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动,并像泵一样不断排斥冷空气,吸收热空气,使气温越升越高的现象。受热穹影响,2021年6月30日,一股罕见热浪侵袭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地区(如图),创下高温纪录,持续高温造成美加两国数百人死亡,高温天气给当地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说明热穹产生的原因。
(2)阐述除人员伤亡外,本次热穹天气对美加等地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高;热空气上升后被高压向下推,压缩后气温更高;吸收周围热空气,外界冷空气无法进入。(2)高温导致道路熔化压弯变形,交通设施遭破坏;导致电缆受损,用电量激增,电力供应紧张;高温干旱影响农业生产;干热天气增加火灾发生风险。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了36 ℃以上的高温状况,尤其是6、7月份亚洲、北美洲、欧洲等地更是出现了40 ℃以上极端高温,而且有些并不该是高温的地方,也出现了异常高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材料二 欧洲西部地区2021年6月28—30日最高气温分布图。
(1)描述该时段欧洲西部地区高温分布特征。
(2)简析近年来欧洲西部地区6、7月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3)从引发次生灾害的角度,分析极端高温天气对欧洲西部地区带来的危害。
答案:(1)呈块状分布——南部(地中海地区)多极端高温区。(2)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多发。(3)引发区域性突发雷雨、暴雨,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引发干旱,导致粮食减产;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森林资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